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43例灯盏花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婉贞 《中国药业》2010,19(5):43-44
目的分析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因果关系标准,对1999—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期刊数据库中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可发生在整个用药过程中,主要造成皮肤器官、心血管系统损害;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应改进灯盏花素注射液的生产工艺、提高药物纯度并加强用药过程监测,以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灯盏花素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灯盏花素提供参考。方法:检索l997年—2009年间报道的有关灯盏花素ADR发生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灯盏花素所致的ADR报道共32例,其中男59.38%(19/32)较女40.62%(13/32)多。ADR临床表现以皮肤与过敏反应为主59.62%(31/52),其他依序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结论:应用灯盏花素各制剂时临床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必要时可在监护下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发生不良反应的可疑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注射液患者2 886例的完整住院病历,采用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注射用灯盏花素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过敏史、用药剂量、药物滴速等因素是注射用灯盏花素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时,应严格按照注射用灯盏花素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护,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灯盏花素不良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3岁,因"冠心病、房颤"于2006年10月1日由门诊收入住院。时患者症见心悸,无明显胸闷、憋气,无头晕头疼,无恶心呕吐,纳尚可,二便调,夜寐欠安。体检:T 36.0℃、P 116次/min、R 18次/min、BP 110/80 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音可,律绝对不齐,HR 113次/min,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双下肢不肿。时查心电图示:房颤。入院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心功能Ⅱ级;2型糖尿病。入院后即刻给予口服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集的36例灯盏花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灯盏花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中,有12例(33.33%)既往有过敏史,有18例(50.00%)用药30 min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36.36%),36例患者均痊愈,无出现后遗症或导致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灯盏花素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脑梗塞106例的疗效验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之庄  何坚 《云南医药》1999,20(5):374-375
自1994年8月~1995年3月我省临床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冻干粉针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经临床、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采用单盲对照,随机选择发病在1月内的病例分为3组:A组为注谢用灯盏花素治疗组106例,男55例,女51例,年龄44~82岁,平均63-41±12-68岁。B组为云南灯盏花注射液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52~79岁,平均65-5±10-25岁。C组为复方丹参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引起的不良反应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女 ,5 6岁 ,于 2 0 0 1年 6月 10日以脑供血不足收入院 ,因自 1996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 ,间歇性(发作 ,每次约数分钟 ,可自行缓解 ,曾口服氟桂利嗪西比灵 )出现过全身瘙痒 ,停药后缓解。入院后遵医嘱输注生理盐水2 5 0mL加灯盏花素 5 0mg ,60滴 /min ,每日 1次。 6月 11日晚肌注维生素B10 .1g ,维生素B12 1mg ,40min后四肢关节出现少量皮疹。 6月 12日 ,停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 ,皮疹增多同时伴瘙痒、针刺感 ,口服氯苯那敏 (扑尔敏 ) 4mg ,效果不佳 ,患者入睡困难。 6月 13日静推 10 %葡萄糖 10mL…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注射用灯盏花素的常见配伍禁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注射用灯盏花素配伍禁忌用药报道中联合使用药物的pH分布情况.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与pH较低的药物合用时会出现浑浊或沉淀,在碱性较强的药液中会使药液变色.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不得与pH较低的药物特别是pH<4.2的药物合用,不得与碱性较强的药物合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12月23日批准对注射用灯盏花素质量标准进行修订.修订编号2002ZFB0390,本修订标准执行日期为2003年2月23日.  相似文献   

10.
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灯盏花素注射液所致ADR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可出现过敏休克,不良反应首次用药发生者有27例(79.4%),提示不良反应以首用即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医生、药师应重视灯盏花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19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收集我院上报的19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的一般情况、涉及药物、给药方式、不良反应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患者中(45.02% );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共涉及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以左氧氟沙星为主;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为3例(1.57%),皆为过敏性休克;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164例,85.90% ) ;不良反应主要损害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及发生特点,促进本品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集的135例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和规律。结果:从患者信息来看,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患者居多;从用药情况来看,存在超说明书剂量和超说明书溶媒规定使用;从不良反应情况来看,63%发生在用药当日,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涉及胃肠系统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其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中60%发生用药后2 d及以上,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电解质异常导致的抽搐、意识障碍等。结论:临床上应关注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剂时间过长致电解质异常的风险,避免超说明书用药,加强合理用药宣传,降低使用风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重视加强收集其导致电解质异常及其他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5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儿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收集的25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3类,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46.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8.04%),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6.36%)。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嘉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社区医生规范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2010年本中心发生的99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联合用药、抗菌药、静脉给药ADR的发生率分别为89.90%、46.47%、54.55%;ADR表现以皮肤、黏膜和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可有效地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上报的618例抗肿瘤药物ADR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61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为408例(66.02%),女性患者为210例(33.98%);40岁以上的有537例(86.89%),其中男性为296例,占该年龄段的49.53%,女性为241例,占该年龄段的44.87%,男性超过女性。细胞毒类药物ADR发生率占首位,占19.26%,ADR主要表现以消化道反应为主,骨髓抑制为辅。结论抗肿瘤药物ADR在静脉滴注中较多,且人群以40~60岁男性ADR居多。今后要高度重视40~60岁男性ADR,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某院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院2011-2015年的上报的213例抗精神病药ADR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213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共涉及13个药物品种,其中ADR发生率排在前5位的药品是氯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氨磺必利;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共125例(55.31%),消化系统的损害次之,共54例(23.89%)。结论: 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应重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的监测与上报,建议加强重点人群及新药、ADR高发药物的监测,定期分析数据,为临床及时干预和疏导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1—2013年上报的有效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8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及0~9岁儿童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分别占36.2%,14.8%);静脉给药途径相关ADR占76.7%;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老年及儿童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给药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炎见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相关因素及临床转归,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以来我院上报的炎见宁ADR报告进行分析汇总,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我院炎见宁ADR发生率为0.87%;男性患者发生率稍高于女性患者;50.00%的ADR发生于大于61岁年龄段患者;71.43%的ADR发生于合并用药患者;66.67%的ADR发生于用药4 d以内,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2.72%);发生严重不良反应3例(包括2例过敏性休克,1例药物性肝炎)。结论:炎见宁的ADR时有发生且发生机制复杂,临床应用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变化,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血必净注射液致药物不良反应14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2011年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全文数据库内有关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多为速发型变态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心慌、心悸、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血压降低,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血必净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我院上报的327例药品不良反应,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品种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表现、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前10种药物及其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327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158例,女性169例,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19~40岁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有168例(51.38%);主要涉及的精神科药物是抗精神病药(69.97%),其次为抗抑郁药(13.70%);口服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更常见,以消化系统最常见(31.40%),其次是神经系统(14.25%),涉及最少的是呼吸系统(0.79%)。一般的药物不良反应占多数,奥氮平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3.98%)。结论精神科药物品种多,用药情况复杂,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和监测,合理使用精神科药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