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神经退行性疾病作为一种以神经元退化与死亡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药物效果不佳,故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具有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衰老等药理作用,并且黄芪神经保护的作用已被多项科学研究充分证明,本文综述了黄芪常用复方及制剂、黄芪中活性成分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机制,以期为黄芪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参皂苷Rg1是人参中最主要的皂苷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被认为是一种强大的神经保护剂,具有抗神经炎症、抗氧化应激、抗神经凋亡和增强记忆力等神经保护作用。Rg1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脑卒中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及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些年国内外对Rg1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治疗神经系统性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临床上最为多发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据文献报道,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缺陷所致的自由基产生的增加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而多糖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北沙参多糖作为北沙参(Glehniae Radix)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北沙参多糖的研究集中于化学结构、体外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关于北沙参多糖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的报道甚少,且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不明确。目的综合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北沙参多糖提取工艺,考察其对DPPH自由的清除作用,通过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探讨多糖组分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明确北沙参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选取北沙参为原材料,以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超声波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料液比等作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辅助提取北沙参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对DPPH自由清除作用,建立H2O2诱导PC12细胞神经氧化损伤模型,通过MTT法测定PC12细胞存活率,考察北沙参多糖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北沙参多糖最优提取工艺:酶解时间1.87 h,料液比1∶30,超声温度65℃,超声时间40.80 min,酶添加量2%。在此条件下,北沙参多糖的提取率为40.60%,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IC50值为7.818 g·L-1(Vc为0.072 g·L-1),且能够减少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程度,具有清除活性自由基的作用。结论北沙参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能够减少H2O2对PC12细胞的氧化作用,增强细胞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过多的自由基,来减轻氧化损伤有关,该研究结果为阐述北沙参多糖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黄芪属于传统中药,黄芪多糖是黄芪中重要化学成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黄芪多糖具有多种功效,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神经修复、降低脑缺血损伤、治疗糖尿病等广泛功效。本文对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逐渐丧失。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经典的抗炎药物如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有限。因此,开发新的抗炎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白藜芦醇是一种有很强活性的天然多酚类物质,目前研究已显示其具有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免疫调节、肿瘤的化学预防作用。近年来还发现其具有抗神经炎症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精神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AD)和亨廷顿症等。综述白藜芦醇对A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推进白藜芦醇用于防治AD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不能阻止疾病进程,综合调治、多靶点发挥作用是中药的特点和优势。多糖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对神经相关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和改善作用。有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相关假说可能与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兴奋毒性有关。(1)抑制细胞凋亡:神经细胞凋亡是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损伤的关键病理改变,多糖能增强神经细胞活力,减轻细胞核形态的改变及DNA断裂,从而抑制细胞凋亡。(2)抗氧化应激损伤:体内脂质过氧化造成DNA氧损伤,断裂,核酸及蛋白质破坏,基因突变,神经细胞凋亡,进而造成多种神经病变。多糖能够降低凋亡基因及蛋白的产生,上调Bc1-2/Bax比例,减少细胞凋亡。(3)抑制兴奋毒性:兴奋毒性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受体的过度持续活化而导致的神经元的死亡过程。多糖能降低脑组织和血清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进而缓解神经元的进一步损伤。综上所述,多糖能够有效治疗和改善多种神经相关病症,其神经保护机制涉及抗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及兴奋性毒性等方面。中药多糖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郑向红  许颖 《海峡药学》2013,25(3):210-213
以往研究多认为神经胶质细胞仅提供支持、营养、保护的作用,随着对胶质细胞膜离子通道、受体、第二信使的不断深入研究,被发现它含有大部分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及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离子通道、神经活性氨基酸亲和载体、细胞识别分子等,并能分泌多种神经活性物质(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在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相信随着对神经胶质细胞的深入研究,将会有更多重要的发现,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促智药奥拉西坦的问世已有二十余年,国内外对其药理学特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作为一个在一般药理学上无活性、无毒的认知增强剂,它具备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其药理作用包括对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以及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对中枢胆碱能系统的作用以及其它与认知相关的递质系统(如谷氨酸系统、单胺递质系统)与胆碱能系统的相互作用;对长时程增强的诱导和维持作用;对蛋白激酶C的激活作用;对脑代谢的改善作用;以及外周类固醇激素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冷扬  鲍波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243-244
目的 阐明植物雌激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阐述并探讨植物雌激素的化学结构、体内活性形式、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 植物雌激素具有拮抗Aβ的毒性作用、增强胆碱能种经细胞的表达、调控胺能神经以及调节氨基酸兴奋性的生物学特性,并能对神经系统起到保护作用.结论 植物雌激素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成为雌激素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0.
李文姬  李绍顺 《药学进展》1997,21(3):129-135
神经甾体是由中枢,周围神经组织及腺体产生的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甾体化合物,它不同于经典的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在体内有特定的生物合成,代谢及调节机制,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如中枢抑制,记忆增强,神经保护等,本文概述了近年关于神经甾体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代谢,生理药理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黄芪中黄芪甲苷工艺。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黄芪中黄芪甲苷,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剂流速为考察因素,黄芪甲苷得率为考察指标,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用方差分析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黄芪中黄芪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为45 ℃、萃取压力为45 MPa、萃取时间为2 h、萃取剂流速为20 L·h-1。结论:本提取工艺条件可行,为黄芪中黄芪甲苷的提取方法的及黄芪甲苷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银花多糖的提取纯化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取纯化金银花多糖,并研究金银花多糖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醇沉法提取多糖并用酶法纯化多糖,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以MTT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合CPE法研究金银花多糖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柯萨奇病毒B5(COX-B5)、柯萨奇病毒B3(COX-B3)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抑制作用。结果:多糖纯化后含量为54.04%,金银花多糖对COX-B5、EV71、COX-B3、HSV-1的治疗指数分别为4.84,63.85,4.77,51.25。结论:金银花多糖具有体外抗HSV-1、EV71、COX-B5、COX-B3的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钱柳多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对照组、青钱柳多糖低剂量组(100 mg·kg-1)、青钱柳多糖中剂量组(200 mg·kg-1)、青钱柳多糖高剂量组(400 mg·kg-1)。连续给药7 d,在末次给药1 h后,对大鼠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进行结扎手术以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查各组大鼠的心脏功能,并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利用TTC染色法对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钱柳多糖能使大鼠心脏的收缩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大幅降低血清中CK和LDH的水平及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提高心肌组织中SOD的活性,并有效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钱柳多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清除机体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给白及种植中的品种选定、合理采收和产地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比较了不同品种(白及、小白及、华白及、黄花白及)、不同种植年限(1,2,3和4年)和不同干燥条件(晒干、30,35,40,45,50,55,60℃)下白及品质指标差异。结果:4个品种中白及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可溶性浸出物含量略低于小白及,纤维素含量仅略高于小白及;淀粉和多糖含量表现为3年生 > 2年生 > 1年生 > 4年生,可溶性浸出物含量表现为2年生 > 3年生 > 1年生 > 4年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灰分、重金属和纤维素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增加,除4年生白及Cd和Pb含量超过《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标准外,灰分和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符合限定标准;白及在95℃下蒸制6 min后40℃下恒温干燥,干燥后白及外观呈白色或浅黄色,整体形变小,白及多糖含量最高,为35.62%。结论:白及属以白及品质最佳,种植3年后采收的白及各品质指标达到最优,以95℃下蒸制6 min后40℃下恒温热风干燥方法可获得最高白及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芪三萜皂苷(Astragalus saponins,AST)对CVB3病毒诱导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CVB3病毒、原代心肌细胞及小鼠构建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并使用AST进行干预,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小鼠的生存率和体质量变化,体外超声评价小鼠的心脏功能及检测心肌蛋白中LDH和CK-MB水平。心肌组织天狼星红染色评价纤维化水平及TUNNEL染色检测心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蛋白中Caspase-3和Fas表达情况以研究AST保护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结果:AST能够显著增加CVB3注射后的小鼠生存率、缓解CVB3诱导小鼠的体质量减轻。体外超声结果显示,AST能够显著改善CVB3诱导小鼠心脏的收缩功能障碍。CBV3诱导组小鼠心肌蛋白中LDH和CM-KB水平较正常小鼠显著增加,而AST对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心肌组织病理染色结果显示,AST对CVB3诱导的心肌扩张和纤维化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CVB3诱导组小鼠心肌组织的凋亡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小鼠,而AST对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CVB3感染的心肌组织中,Caspase-3和Fas表达水平显著的升高,而AST能够显著的抑制CVB3诱导的二者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结论:AST通过提高小鼠的生存率、抑制心肌扩张、心肌组织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CVB3诱导的Caspase-3和Fas在心肌组织中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丹参黄芪配伍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获取丹参和黄芪活性成分,基于CTD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关键靶标。借助STRING软件对心绞痛和冠心病的靶标基因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基于分子对接(Sybyl2.1)对筛选所得的丹参、黄芪的活性成分与心绞痛及冠心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借助Cytoscape3.5.1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模型。结果:丹参黄芪共筛选出61个活性成分,其中丹参44个,黄芪17个。筛选出冠心病靶标25个,心绞痛靶标7个,通过靶蛋白PPI网络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Toll样受体4、载脂蛋白E、脂肪酸转运蛋白、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3、尿激酶为冠心病和心绞痛疾病的关键靶标蛋白。分子对接发现黄芪单味药、丹参单味药、黄芪丹参配伍用药可能通过调节尿激酶(PLAU)、载脂蛋白E (APOE)、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发挥抗冠心病及心绞痛的作用。结论:从分子层面筛选丹参黄芪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关键活性成分及靶点,为其配伍后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白及花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旨在明确白及花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6种不同方法对白及花进行干燥,通过色度仪测定其色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花青素、多糖、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并评价了不同干燥条件下白及花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力差异。结果:真空50℃干燥工艺能够较好的保存白及花原有的鲜艳色彩和花青素含量,提高醇提物得率和减少多糖、总黄酮和总酚的损失,该方法干燥的白及花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结论:上述白及花产地加工工艺不仅可最大程度保持其外观及内在品质,而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效,建议生产实践中根据该工艺适当调整并加以利用制备干花和深入开发白及花产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七提取物对大鼠体内他莫昔芬及其代谢物的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口服给予大鼠三七提取物10 d后再分别予口服、静注他莫昔芬,采用LC-MS/MS方法,测定他莫昔芬和4-羟基他莫昔芬在血浆和胆汁中的浓度,比较药动学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三七提取物未改变他莫昔芬及其代谢物的血浆药动学参数,但能明显影响他莫昔芬及其代谢物的口服吸收和胆汁排泄。结论:三七提取物对大鼠体内他莫昔芬及其代谢物的口服吸收和胆汁排泄存在影响,临床上二者合用时应注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黑种草(Nigella),属毛茛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和北非,我国新疆、西藏和云南也有种植。作为药用的黑种草主要有3种,分别是瘤果黑种草(Nigella glandulifera)、果黑种草(Nigella sativa)和黑种草(Nigella damascena)。黑种草的种子(以下简称"黑种草子")含有多种成分,包括生物碱、皂苷、不饱和脂肪酸、挥发油等,具有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黑种草子很早就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哮喘、头痛、糖尿病等。近几年发现黑种草子油通过减少药物蓄积、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和抗纤维化对药物性肾损害也有改善作用。笔者对近年来有关黑种草子油改善药物性肾损害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近年来对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雷公藤成分与毒性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雷公藤及其制剂提供指导。方法:系统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 综述关于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结果:雷公藤毒性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其毒性成分同时也是药效成分,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对雷公藤高效低毒制剂研发有指导意义,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论: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成为雷公藤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由于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及中药药理的整体性目前关于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和系统,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