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α-硫辛酸(α-lipoic acid, LA)对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大鼠胸腺Bax、Bcl-2表达及SOD活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α-硫辛酸低剂量组和α-硫辛酸高剂量组。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胸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大鼠胸腺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羟胺法)测定SOD活力、MDA水平,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胸腺组织Bcl-2相关X蛋白(Human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和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 Bcl-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胸腺皮质区淋巴细胞呈松散状分布,皮髓质分界较模糊。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腺组织SOD活力显著下降(P<0.01),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 Bax和Bcl-2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LA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胸腺组织SOD活力均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Bax和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Bcl-2/Bax比值明显提高(P<0.01)。结论:LA可能通过增高Bcl-2/Bax比值而抑制胸腺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为LA抗氧化损伤治疗PQ中毒的实验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及多糖(BSPS)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素组)、BSPS低、中、高剂量组。用50%酒精灌胃,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肝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三酰甘油(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BSPS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ALT和TG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BSPS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增高(P<0.01,P<0.05),BSPS高剂量组肝组织中GSH含量明显增高(P<0.01)。小鼠肝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BSPS不同剂量组对酒精性肝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 BSPS通过减轻肝脏氧化损伤以及脂质沉积来改善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TGF-β1/Notch信号通路探讨杠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HF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按1.6 mL·kg-1剂量腹腔注射0.5% DMN溶液,每周3次,共42 d建立大鼠肝纤维化(HF)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秋水仙碱(0.1 g·kg-1)和杠板归高、中、低(10,5,2.5 g·kg-1)干预,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 h,眼球取血,收集血清和肝组织。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HA、LN、PCⅢ和Ⅳ-C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Notch-1、α-SM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PCⅢ、Ⅳ-C、LN和HA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肝组织中TGF-β1、Notch-1和α-SMA蛋白表达下降,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HF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杠板归对HF大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4-羟基苯并恶唑-2-酮(HBO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l4橄榄油溶液灌胃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8周确定建模成功后,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阳性药组,HBOA高、中、低药物组。从第9周起,相应药物干预4周后,测定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免疫组织法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含量的表达;Westerns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MAPK,P-MAPK,P38的蛋白含量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HBOA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P、Alb水平(P<0.01)以及肝组织中Hyp水平(P<0.01),HBOA高中低剂量组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中的α-SMA蛋白的表达(P<0.01),并显著下调MAPK,P-MAPK,P38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HBOA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抑制MAPK的信号通路,显著减轻了CCl4诱导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毛菊苣根-种子药对不同比例配伍9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指纹谱与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性,探索维药处方中"药对"的配伍机制。方法:将毛菊苣的根和种子按6个质量比例 (1:0,0:1,1:1,1:2,1:3,2:1)配伍,用90%乙醇提取,得到6个提取物;观察不同提取物对四氯化碳 (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以及小鼠尾静脉注射卡介苗 (BCG)和脂多糖 (LPS)造成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的影响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各提取物的化学谱图,观察与药效相关的化学物质变化。结果:毛菊苣根-种子以质量比1:2配伍能显著降低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引起的血清AST (P<0.01)和ALT (P<0.01)升高,对BCG+LPS致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中AST (P<0.05)和ALT (P<0.01)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另外,毛菊苣根-种子以质量比1:3配伍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引起的血清AST (P<0.01)和ALT (P<0.05)升高,以及对BCG+LPS致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引起的血清AST (P<0.05)和ALT (P<0.01)升高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化学谱图中的色谱峰与提取物改善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引起的血清AST和ALT 变化呈正相关。结论:用现代研究方法证实了维药毛菊苣不同药用部位配伍的科学性,进一步从化学角度探索了毛菊苣根-种子肝保护作用的临床经典比例1:2和1:3配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CMC-Na,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阳性组、剔除前组、剔除后组、成分群低剂量组和成分群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复制出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的量(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的量、全血黏度、环氧合酶2(COX-2)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察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群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TT,TT显著延长(P<0.01,P<0.05),PT显著缩短(P<0.05),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PLT,PDW,MPV显著增加(P<0.01,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6-keto-PGF显著降低(P<0.01),TXB2显著升高(P<0.01);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0.01),RBC,PLT和HGB明显升高(P<0.01),C0X-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黄酮类成分群可明显缩短APTT,TT(P<0.01,P<0.05),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明显降低PDW和PLT(P<0.01,P<0.05),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6-keto-PGF显著升高(P<0.01,P<0.05),TXB2显著降低(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RBC、HCT、HGB及全血低切黏度(P<0.01,P<0.05),C0X-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剔除后组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主要通过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全血低切黏度等发挥其凉血止血作用,是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异型南五味子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ICR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200 mg·kg-1)组,异型南五味子醇提物低、中、高剂量(200、400、800 mg·kg-1)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600 mg·kg-1 D-半乳糖胺和40 μg·kg-1脂多糖腹腔注射以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末次给药12 h后,摘眼球取血,取材。用生化法测定血清中ALT、AST水平,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小鼠肝匀浆中SOD、MDA、MPO及GPx-2含量,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 TNF-α、IL-6、IL-10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并于光镜下检查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异型南五味子200、400、800 mg·kg-1剂量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水平(P<0.05或P<0.01),明显降低肝匀浆中MDA、MPO含量,显著升高SOD、GPx-2水平(P<0.05或P<0.01),并能降低肝脏及血清中TNF-α、IL-6含量,升高IL-10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病理观察显示异型南五味子组能明显减轻肝脏灶性坏死、水肿,减少肝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异型南五味子对腹腔注射600 mg·kg-1D-半乳糖胺和40 μg·kg-1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基于肝细胞膜转运体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 Mrp2)和Na+-牛磺酸钠共转运体(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初步探究甘草酸单铵(monoammonium glycyrrhizinate,MAG)对利福平(rifampicin,RIF)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RIF肝损伤组(RIF组):灌胃RIF 60 mg·kg-1·d-1;MAG治疗组(MAG+RIF组):灌胃MAG 45 mg·kg-1·d-1 3 h后灌胃RIF 60 mg·kg-1·d-1。给药第7,14,21天时,各组分别随机取5只大鼠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取肝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采用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Mrp2和Ntcp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IF组给药7,14,21 d时,其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呈明显上升趋势,肝脏病理学HAI分值显著增加(P<0.01);MAG+RIF组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与RIF组相比其H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给药7,14,21 d时,RIF组较对照组Mrp2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MAG+RIF组Mrp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RIF组(P<0.05)。给药期间,各组Ntcp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利福平肝损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Mrp2有关,MAG可保护利福平诱导的肝损伤,且其保肝作用可能与其下调Mrp2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对海马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模型,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颅脑损伤组(TBI)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组(HSYA),各组又分为创伤后15,30,60 min3个时间点,每组10只。应用转棒仪评价大鼠综合运动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p-ERK,p-JNK和p-p38表达。结果:创伤后15,30,60 min三个时间点TBI组综合运动能力均明显低于SHAM组(P<0.01,P<0.01,P<0.01),HSYA组与TBI组相比均显著回升(P<0.05,P<0.05, P<0.05)。与SHAM组相比,TBI组大鼠海马区p-ERK和p-JNK在创伤后15 min(P<0.01,P<0.05)和30 min(P<0.05,P<0.05)均明显升高,30 min后逐渐下降。与TBI组相比,HSYA显著下调TBI大鼠创伤后15 min、30 min p-ERK水平(P<0.05, P<0.05)和15 min p-JNK水平(P<0.05)。而p-p38表达在各组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改善大鼠脑创伤后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与调节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海马区ERK1/2和JNK信号活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Mrp2)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s 2,Oatp2)初步探究雷公藤甲素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单次灌胃给予雷公藤甲素(1.0 mg·kg-1)24 h后称重,摘眼球采血后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取肝组织做病理切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Mrp2和Oatp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肝重指数显著增加(P<0.05),部分血清生化指标显著上升(P<0.05),且肝细胞发生核碎裂和脂肪变性。雷公藤甲素组Oatp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了32.79%(P<0.05),而Mrp2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了45.47%(P<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上调肝细胞膜转运体Oatp2和下调Mrp2,扰乱肝内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排泄平衡,可能是雷公藤甲素诱导肝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舒尼替尼(sunitinib)耐药内皮细胞HMEC-su细胞的耐药特性,并对其与内皮间质转化(EndMT)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结晶紫染色法观察HMEC-su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HMEC-su细胞对阿霉素(DOX)的敏感性,并计算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o 123)外排实验评价HMEC-su细胞的耐药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划痕修复实验评价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MEC-1和HMEC-su细胞中EndMT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细胞钙黏素(V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差异。结果:与HMEC-1细胞相比,HMEC-su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增殖速度减慢;HMEC-su细胞对DOX产生交叉耐药,RI为2.15(P<0.01);Rho123蓄积实验显示,与HMEC-1细胞相比,HMEC-su细胞内Rho123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给予维拉帕米(verapamil,VRP)处理1 h后,HMEC-su细胞中Rho123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与HMEC-1细胞相比,HMEC-su细胞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然而S期和G2/M期显著增加(P<0.01,P<0.05);划痕修复实验表明HMEC-su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HMEC-1细胞(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面,与HMEC-1细胞比较,HMEC-su细胞中V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1),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HMEC-su细胞对DOX产生了交叉耐药,其细胞形态和周期分布存在着明显变化,初步确定EndMT与HMEC-su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金乌健骨方含药血清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手术患者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原代滑膜细胞培养,并制备金乌健骨方兔含药血清,取3代对数生长期滑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冻干粉,采用ELISA法检测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情况。结果:兔血清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但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或P<0.05),金乌健骨方高剂量组(43 g·kg-1)对各炎性因子的降低最明显,对IL-17、IL-1β和TNF-α的降低作用优于雷公藤多苷组和强的松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方能够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IL-17、IL-1α、IL-1β、TNF-α、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胆石六号颗粒对高脂血症小鼠调脂保肝的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K)、模型组(M)、给药组(胆石六号颗粒,D)和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Y),每组15只,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脏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高脂饮食可引起小鼠腹部脂肪堆积,使肝脏明显发生脂肪变性;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转氨酶、TC、TG、LDL-C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胆石六号颗粒能明显降低小鼠肝指数,降低血清TC、TG、LDL-C、AST、ALT及肝脏MDA(P<0.01)水平,提高血清HDL-C含量及肝脏SOD活力(P<0.01),明显改善肝脏组织中脂肪浸润;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胆石六号颗粒组小鼠肝指数,血清TC、TG、LDL-C、AST、ALT、HDL-C,以及肝脏MDA和SOD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胆石六号颗粒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调脂保肝作用,有可能作为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十二味穿甲片对高脂性大鼠脂肪肝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0.7 g·kg-1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灌胃(ig)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灌胃脂肪乳剂,每日早上9:00给予1次、连续5周,建立高脂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供试药采用十二味穿甲片的原料浸膏粉),每日下午16:00给予1次,5周后称取体质量、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含量,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C、TG和肝湿重显著增加,肝指数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清ALT、AST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肝小叶细胞内弥漫性密集细小的脂滴空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0.7 g·kg-1剂量组肝湿重、肝指数,以及血清TC、TG、ALT均有下降,其中十二味穿甲片原料0.7 g·kg-1剂量组肝指数差异显著(P<0.05)、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各剂量组血清TC,以及1.4,0.7 g·kg-1剂量组血清TG差异显著(P<0.05或0.01);镜下观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 g·kg-1剂量组大鼠肝细胞索排列整齐,肝窦清晰可见,细胞质内脂滴消失,肝细胞结构正常,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改善,十二味穿甲片原料0.7 g·kg-1剂量组肝脂肪变性与模型对照组比无明显改善。结论: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具有良好的抗高脂性脂肪肝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