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培养全科医生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全科医学是以传统生物医学整合的心理与行为医学和社会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理论而形成的一个新型医学体系,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学科并列为二级学科。有人认为,过去的乡村医生本身就是全科医生,其从事的工作就是社区卫  相似文献   

2.
1 培养全科医生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全科医学是以传统生物医学整合的心理与行为医学和社会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理论而形成的一个新型医学体系,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学科并列为二级学科.有人认为,过去的乡村医生本身就是全科医生,其从事的工作就是社区卫生服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只有接受了全科医学教育,才能成为全科医生."全科”的含义是指在社区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是不分科的.全科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服务要求全科医生是对全人、全科、全程、全生命用全心进行服务.全科医生整体队伍状况成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现状分析等方法探索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结果:我国目前全科医生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学历和职称低、队伍不稳定、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严重滞后和全科医学师资整体水平不高。结论: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现状不理想,应该强化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健全全科医生职称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稳定的全科医生队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全科医生转岗参训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及需求状况,为完善全科医师培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已经完成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的学员进行调查。结果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操作总体掌握程度分别占需求程度的82.37%、73.21%和94.09%。结论培训的总体效果满意,但仍需加强课程整合,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健康中国2030"发展规划和"大健康、大卫生"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全科医生健康管理与指导能力,旨在提高全科医学人才的基层工作能力和健康治理水平。鉴于此,本文从医学、体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交叉学科视域探寻全科医生的培养策略,旨在培养全科医生的健康管理与指导的综合能力,以更好地为基层医疗单位输送优秀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浅议检验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力量是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指导全科医生从事基层医疗保健第一线服务的知识技能体系是全科医学。它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相似文献   

7.
1加快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1.1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不足 我国全科医生的质量与国外的全科医生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中将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视为同等重要的学科.对全科医生培养投入的财力和物力与对专科医生的投入是基本相等的^[1],全科医生基本上拥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并在业务上相当于主治医师的水平。而我国的全科医生目前大多数只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医学基础知识较差,业务素质偏低,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很难适应人群对于医疗保健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全科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保健模式的转变以及社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将提出新的挑战。全科医生是适应这一社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本文从医学人才的培养特点,阐述加紧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性及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是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高等医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摇篮,应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全科医生的责任。文章通过探讨高校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生培养体制,为高等医科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全科医生的职业要求也越来越高。纵观国内外,各国已形成了自己的全科医学模式。在我国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发展时间尚短,正在摸索中行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认识的提高,全科医生必定会融入每个公民的生活;国家同样也会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因此,尽快培养出能胜任本土需要的全科医生迫在眉睫。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被新的教育理念所影响。当前互联网贯穿于各行各业,全科医生应充分利用好"线上线下"模式,"线上"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参与教学,传播医学知识;"线下"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提高医学水平,真正成为社会、家庭及家庭成员健康的"守护人"。时代瞬息万变,教育也不例外,因而针对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探讨新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10月16日,在中国全科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上获悉,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我国在2020年需要40万名全科医生,但目前只有15万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医学会会长陈竺在会上呼吁,补足全科医生缺口,加强全科医生培养,要从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提高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全科医生的基本概念,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全科医生在预防保健中的独特作用:(1)全科医生在预防保健中的优势;(2)全科医生的预防医学观念;(3)全科医生提供的预防保健服务。本文认为,大力培养全科医生是加强预防保健服务、发展基层医疗保健事业和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聚焦     
《医药与保健》2011,(8):2-2
国务院决定建全科医生制度 国务院总理温象宝6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会议指出,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4.
"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是国家根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实际需求,加快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和标化工作量的助理全科医生责任目标年薪制管理平台建设,旨在探索适合助理全科医生岗位特点的绩效考核方法,在基层卫生工作中充分发挥助理全科医生的能力,科学规划助理全科医生职业生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和干得好"的高素质郊区适宜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后,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基层医生在职转岗、"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5+3"规范化培训等途径,全国每年新增全科医生数万名。然而,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进,基层全科医生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短板也日益显露。同时,全科医学服务模式仍处于培育期,行业内外对全科医学理念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农村卫生服务发展需要,尽快完善农村基层医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使之尽早成为合格的全科医生,是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所面临的新课题。针对农村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合格的实用型全科医生的一些思考,探索一条培养农村全科医学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部分国家社区全科医生培养在学科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及由此对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农村社区全科医生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社区实践基地等领域产生的启示,笔者尝试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定单式"培养模式,向社会输送能适应基层医疗工作的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构架21世纪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1988年世界家庭医学院组织(WONCA)主席Peter Lee、前主任Dr.RaJakumar和Dr.DonRae访问我国并建议我国开展全科医疗,到1999年国家卫生部正式制定全科医生培养标准,虽然仅有11年的时间,但全科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卫生部张文康部长1999年在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推动了全科医学培养进入新纪元。研讨高等医学院校在全科医学事业中应有的地位,全科医生培养的总体思路,以及相关的培养政策等,对我国的全科医学事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迅猛发展,对直接面向广大社区群众的全科医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全科医生培训内容分为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临床科室轮转和社区实习3部分.我院作为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之一,初步探讨了项目流程管理的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全科医生教育及医疗服务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科医学是近 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 ,要“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以适应我国新形势下卫生改革的需要。为使更多的读者能进一步了解全科医学 ,本文重点介绍美国医疗服务现状及全科医学教育。1 全科医生医疗服务现状1.1 全科医生医疗服务内容美国的全科医生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团体的健康维护者 ,能提供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常见病的诊断治疗等长期服务 ,并对慢性病人和康复期病人主动追踪观察。他们必须能够处理病人的 85— 90 %的健康问题。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