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味穿甲片对高脂性大鼠脂肪肝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0.7 g·kg-1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灌胃(ig)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灌胃脂肪乳剂,每日早上9:00给予1次、连续5周,建立高脂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供试药采用十二味穿甲片的原料浸膏粉),每日下午16:00给予1次,5周后称取体质量、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含量,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C、TG和肝湿重显著增加,肝指数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清ALT、AST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肝小叶细胞内弥漫性密集细小的脂滴空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0.7 g·kg-1剂量组肝湿重、肝指数,以及血清TC、TG、ALT均有下降,其中十二味穿甲片原料0.7 g·kg-1剂量组肝指数差异显著(P<0.05)、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各剂量组血清TC,以及1.4,0.7 g·kg-1剂量组血清TG差异显著(P<0.05或0.01);镜下观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 g·kg-1剂量组大鼠肝细胞索排列整齐,肝窦清晰可见,细胞质内脂滴消失,肝细胞结构正常,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改善,十二味穿甲片原料0.7 g·kg-1剂量组肝脂肪变性与模型对照组比无明显改善。结论: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具有良好的抗高脂性脂肪肝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TGF-β1/Notch信号通路探讨杠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HF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按1.6 mL·kg-1剂量腹腔注射0.5% DMN溶液,每周3次,共42 d建立大鼠肝纤维化(HF)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秋水仙碱(0.1 g·kg-1)和杠板归高、中、低(10,5,2.5 g·kg-1)干预,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6 h,眼球取血,收集血清和肝组织。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中HA、LN、PCⅢ和Ⅳ-C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Notch-1、α-SM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PCⅢ、Ⅳ-C、LN和HA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肝组织中TGF-β1、Notch-1和α-SMA蛋白表达下降,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杠板归各剂量组大鼠HF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杠板归对HF大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南苜蓿总皂苷(TSMP)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血脂、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加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30mg·kg-1)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5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g·kg-1),南苜蓿总皂苷高剂量组(2.8g·kg-1)、中剂量组(1.4g·kg-1)、低剂量组(0.7g·kg-1),连续灌胃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免疫组化法观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南苜蓿总皂苷2.8,1.4g·kg-1能显著降低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给药后7,8周的FBG水平(P<0.01或P<0.05);降低TCH、TG、LDL-C的水平(P<0.01或P<0.05),升高HDL-C的水平含量(P<0.05);降低FINS和HbA1c水平(P<0.01或P<0.05);降低MDA含量(P<0.01);升高SOD含量(P<0.01);增加胰岛素阳性表达,减少胰高血糖素阳性表达。结论:南苜蓿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抗氧化,保护胰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4-羟基苯并恶唑-2-酮(HBOA)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l4橄榄油溶液灌胃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8周确定建模成功后,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阳性药组,HBOA高、中、低药物组。从第9周起,相应药物干预4周后,测定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免疫组织法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含量的表达;Westerns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MAPK,P-MAPK,P38的蛋白含量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HBOA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TP、Alb水平(P<0.01)以及肝组织中Hyp水平(P<0.01),HBOA高中低剂量组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中的α-SMA蛋白的表达(P<0.01),并显著下调MAPK,P-MAPK,P38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HBOA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抑制MAPK的信号通路,显著减轻了CCl4诱导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蒙药山沉香超微粉抗心肌缺血的药理学作用,并与山沉香原粉作对比研究。方法:采用冠脉结扎方法观察山沉香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测定心梗面积、心电图、血清牛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盐脱氢酶(LDH)及病理组织观察)。结果:山沉香超微粉和原粉均有不同程度的大鼠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可降低大鼠血清CK、LDH的含量,升高血清SOD的含量,并能减小心肌缺血的面积,明显改善心电图,且超微粉0.75,0.375 g·kg-1剂量组明显优于原粉(P<0.05);超微粉0.125 g·kg-1剂量组相当于原粉0.75 g·kg-1剂量组(P>0.05)。结论:相同剂量,山沉香超微粉保护心肌缺血作用优于原粉,1/2,1/4剂量超微粉保护心肌缺血作用与原粉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制首乌含药血清对L02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建立大鼠肾阴虚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制首乌低、中、高剂量组(10.8,21.6,43.2 g·kg-1)。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大鼠,制备含药血清。分别采用MTT法测定L02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及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结构。结果: 15%的肾阴虚高剂量组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对L02肝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6.83%(P<0.05)。肾阴虚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性升高,分别为19.6%(P<0.05)和27.8%(P<0.01)。结论: 制首乌对证治疗肾阴虚证侯,当给药剂量超过21.6 g·kg-1时,对肝细胞的毒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四氯化碳所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对TLR-4、NF-κB、AP-1的影响。方法:将56只SD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1:1)1 mL·kg-1,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经病理学检查确认成肝纤维化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药水飞蓟素40 mg·kg-1组、葛根素20,40,80 mg·kg-1组,每组10只。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60 d。同时另设置正常组大鼠10只。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纤维化程度。末次给药12 h后,检测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介素-6(IL-6)的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TLR-4、NF-κB、A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相比,葛根素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ST、ALT、IL-6的水平以及TNF-α、IL-6的含量(P<0.05),并明显下调TLR-4、NF-κB、AP-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组织中TLR-4、NF-κB、AP-1的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异型南五味子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ICR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200 mg·kg-1)组,异型南五味子醇提物低、中、高剂量(200、400、800 mg·kg-1)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600 mg·kg-1 D-半乳糖胺和40 μg·kg-1脂多糖腹腔注射以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末次给药12 h后,摘眼球取血,取材。用生化法测定血清中ALT、AST水平,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小鼠肝匀浆中SOD、MDA、MPO及GPx-2含量,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 TNF-α、IL-6、IL-10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并于光镜下检查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异型南五味子200、400、800 mg·kg-1剂量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水平(P<0.05或P<0.01),明显降低肝匀浆中MDA、MPO含量,显著升高SOD、GPx-2水平(P<0.05或P<0.01),并能降低肝脏及血清中TNF-α、IL-6含量,升高IL-10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病理观察显示异型南五味子组能明显减轻肝脏灶性坏死、水肿,减少肝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异型南五味子对腹腔注射600 mg·kg-1D-半乳糖胺和40 μg·kg-1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微循环血流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10 mg·kg-1),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复制MCAO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参照Longa法进行行为障碍评分;MoorFLPI散斑全帧实时扫描成像系统测定各大鼠尾部微循环血流;ELISA法检测血清TXB2、6-keto-PGF水平。结果: 各剂量补阳还五汤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增加尾部微血流量(P<0.05,P<0.01),20 g·kg-1补阳还五汤能显著增加6-keto-PGF水平,降低TXB2/6-keto-PGF比例。结论: 补阳还五汤对MCAO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改善作用,该作用与改善微循环血流,调节TXB2/6-keto-PGF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探讨糖肝煎浓缩丸通过调控胰岛素受体-α(InsR-α)/IRS (胰岛素受体)/PI3K (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进行研究,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30 mg·kg-1STZ缓冲液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动物模型。模型符合糖耐量异常的标准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1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5.6 g·kg-1·d-1)和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2.8 g·kg-1·d-1)。药物干预8周后,生化法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肝糖原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空腹胰岛素、肝脏GK、G-6-Pase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InsR-α、IRS和PI3K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GK含量显著性升高,肝糖原、G-6-Pase含量显著性降低,肝脏InsR-α、IRS和PI3-K 3种蛋白的表达含量均显著减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和糖肝煎浓缩丸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GK含量,提高肝糖原、G-6-Pase含量,增加肝脏InsR-α、IRS和PI3-K 3种蛋白的表达含量(P<0.01);与吡格列酮组相比,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效果与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肝煎浓缩丸可能是通过调节InsR-α/IRS/PI3K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糖代谢紊乱及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研究糖肝煎浓缩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糖脂代谢,肝功能及肝脏胰岛素受体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和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动物模型。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混悬液1 mg·kg-1,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给以5.6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混悬液,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以2.8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血糖,血脂,肝脏功能及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 BG)、空腹胰岛素(Fins)升高,TC、TG、LDL-C、AST、ALT均升高,HDL-C和肝糖原水平,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TC、TG、LDL-C、ALT、AST均下降,HDL-C,肝糖原,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吡格列酮组比,糖肝煎浓缩丸组TC、LDL-C降低显著(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相比,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肝脏功能及肝脏形态。结论:糖肝煎浓缩丸对2型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糖脂代谢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明显改善肝脏功能,且增加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代谢组学的角度,采用高效液相与质谱联用的方法研究诃子对于生草乌的"减毒存效"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生草乌组、诃子制草乌组、生草乌-诃子3∶1配伍组、生草乌-诃子1∶1配伍组、生草乌-诃子1∶3配伍组、阳性药组,按0.12 g·kg-1的剂量给药7 d,分别进行棉球肉芽肿试验、二甲苯耳肿胀试验、醋酸扭体试验及热板试,比较每组小鼠肉芽肿胀率、耳肿胀率、扭体次数及舔足潜伏期;将大鼠按以上方法随机分组,按0.12 g·kg-1的剂量给药4周,通过SIMCA-P软件分析生草乌导致大鼠毒性作用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通过试剂盒检测每组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含量来评估生草乌对大鼠心脏和肝脏的毒性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各实验组都具有明显的抑制肉芽肿胀及耳肿胀效果(P<0.05),扭体次数明显降低(P<0.05),舔足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阳性药组相比,结果无明显差异;生草乌导致大鼠毒性代谢通路有酰胺tRNA的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甲烷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6条代谢通路;生草乌会使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诃子可以降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含量。结论:诃子对于生草乌具有"减毒存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