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能引起位置性眩晕的内耳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外半规管BPPV(horizontal canal BPPV,HC-BPPV)是第二常见的BPPV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实际发病率常被低估,自1985年首次报道以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就HC-BPPV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i vertigo,BPPV),是成人最常见的前庭性眩晕疾病,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其高发年龄为40岁以上,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在儿童眩晕性疾病中较为少见[1,2]。本文报道1例儿童BPPV,以进一步加强对儿童BPPV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在BPPV领域的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老年BPPV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详细描述了老年BPPV患者诊断与治疗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对老年BPPV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指头部运动到特殊位置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近年来国内外对BPPV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也越来越熟悉.本文将从病理基础、治疗方式、复位后相关问题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每一个耳科医生来说,眩晕的诊断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儿童眩晕。1964年Basser首次报道了一种特殊的临床病变,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好发于4岁以下的儿童,无征兆突然发作的眩晕及不平衡,持续时间短,有明显的自愈倾向。Basser将此病命名为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BPV)。导致儿童眩晕发作的病因很多,大多是周围性的。中耳炎及中耳渗出是引起儿童眩晕的最常见的疾病。而对于那些没有中耳渗出或中耳炎的患儿来说,眩晕多数是由BPV引起的,这与成年人多数是由良性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引起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约占眩晕疾病的20%[1]。随着年龄的增长,BPPV发病率不断升高。以往认为眩晕患儿中不存在BP‐PV ,但随着对BPPV 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外文献对儿童BPPV已经有了相关报道,认为儿童在前庭器官未完全发育成熟时也可罹患BPPV[2,3]。本文报道一例6岁男孩反复罹患后半规管BPPV的病例,以进一步加深对儿童BPPV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发作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后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of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SC-BPPV)是最常见的BPPV类型,临床上推荐Dix-Hallpike试验作为诊断PSC-BPPV的"金标准",Epley法是目前治疗PSC-BPPV最有效的复位方法。水平半规管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of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HSC-BPPV)发病机制复杂,是仅次于PSC-BPPV的常见BPPV亚型,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被低估。临床实践中,HSC-BPPV其诊断与复位治疗方法与PSC-BPPV均不相同。本文即围绕HSC-BPPV研究的发展史及流行病学、分类、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复位方法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临床上常见的四种前庭性眩晕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眩晕残障程度等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四种前庭性眩晕提供依据。 方法 搜集确诊为前庭性眩晕的患者,分别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性偏头痛(VM)、梅尼埃病(MD)及前庭神经炎(VN)四种疾病,记录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完善耳科学检查并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眩晕残障量表(DHI)测定。 结果 纳入前庭性眩晕患者121例,其中BPPV47例,VM31例,MD29例,VN14例,四组患者焦虑/抑郁阳性率分别为BPPV 31.9%、VM 71.0%、MD 75.9%、VN 42.9%;轻度、中度及重度眩晕残障程度分别为BPPV 58.9%、19.8%、21.3%,VM 19.4%、25.8%、54.8%,MD 6.9%、24.1%、69.0%,VN 38.6%、21.4%、40.0%。焦虑与抑郁评分之间线性相关(r=0.570,P<0.05);DHI与HAD评分之间线性相关(r=0.804;P<0.05)。 结论 前庭性眩晕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且焦虑和抑郁有一定的相关性;VM和MD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VM、MD及VN患者眩晕残障程度高于BPPV患者。因此在临床上诊治前庭性眩晕疾病的时候要重视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特别是VM、MD患者,以便更好的治疗前庭性眩晕。  相似文献   

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常见的,引起眩晕的周围性前庭疾病[1],主要表现为头位变动时患者感觉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 min,在变位试验检查中可以观察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治疗的更佳方案。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33例表现为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233例中22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枢性眩晕6例(Arnold-Chiari 畸形1例、多发性硬化2例、小脑腔隙性梗塞2例、小脑出血1例),颈部寰枢椎脱位1例。后半规管BPPV 182例经复位法治疗,治愈129例(70.88%),改善39例(21.43%),无效14例(7.70%)。其他类型半规管BPPV 44例,治愈24例(54.54%),改善13例(29.55%),无效7例(15.91%)。Arnold-Chiari 畸形采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治愈,寰枢椎脱位采用颈部牵引、多发性硬化和小脑腔隙性梗塞及小脑出血神经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结论 准确诊断和系统治疗是治疗位置性眩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突发性聋并发BPPV(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19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眩晕、眩晕特点和变位试验结果确诊是否并发BPPV,分析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并与同期59例原发性BPPV进行比较。结果 28例全聋型突发性聋并发BPPV,BPPV发病均在突聋后1周内,最常见类型是水平半规管BPPV,其次是后半规管BP-PV,而原发性BPPV最常见类型是后半规管BPPV,其次是水平半规管BPPV;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手法复位的治愈率和复发率与原发性BPPV相似。结论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最常见类型是水平半规管BPPV,其次是后半规管BPPV;其手法复位的治愈率和复发率与原发性BPPV相似。  相似文献   

1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前庭外周性眩晕,少数患者症状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此类称之为难治性BPPV.近年来,随着对BPPV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和手法复位研究报道的增多和深入,日益受到学者和临床医师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就难治性BPPV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评价方法和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占所有眩晕疾病的17.0%~52.2%。主要临床表现为头部达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并伴有眼震。病因尚无定论,普遍认为是由椭圆囊中的耳石脱落到半规管或黏附于壶腹嵴并随体位改变而引起。目前对BPPV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治疗,即耳石复位法。我科于2010年1月~2014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80例,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患者就诊于神经内科及耳鼻咽喉科门诊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其中约80%为周围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常见的眩晕疾病,约占所有周围性眩晕17%~20%,一般认为是由于脱落变性的耳石进入半规管,随头位改变刺激壶腹嵴而产生眩晕[1]。  相似文献   

1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前庭外周疾病,其特点是头动引起的强烈的位置性眩晕.本文介绍了1例在地面发生HC-BPPV的海军飞行员病例,并对有关的航空医学评估与鉴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目前所有能引起眩晕的内耳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自Barany在1921年对该病进行了首次报道后,有关该病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BPPV可因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青少年良性眩晕在服用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倍他司汀后的临床表现,了解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内耳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BPPV、PCI、MV各30例,分成2组。组一: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日;组二:甲磺酸倍他司汀12mg,3/日,治疗均为期1个月。观察量一效关系。青少年良性阵发性眩晕25例不分组,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日,服药治疗1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高刺激率听性脑干测听(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的变化。结果四类眩晕治疗后症状减轻,高刺激率ABR和DHI均有改善,而眼动异常变化不明显。连续用药1个月后,BPPV、PCI、MV三类患者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青少年良性眩晕6mg,3/日方案也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性眩晕和青少年良性眩晕等与内耳低灌注有关的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表现出量效关系,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  相似文献   

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为周围性眩晕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熟悉,本文将BPPV的发病率、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治疗手段等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的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眩晕门诊10年内跌倒发作的眩晕症的病因分布,年龄趋势及就诊规律。结果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共35例,梅尼埃病耳石危象16例,无一在首次就诊时被问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跌倒发作7例;梅尼埃病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共患5例;继发于心源性晕厥后的BPPV 7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结论眩晕症患者跌倒发作的发生率被低估,病史采集不全是主要原因;难治性BPPV可能为晕厥后继发,诊疗过程需要关注患者心血管病史及相关检查;关注耳源性眩晕与晕厥的共患,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20.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由Bárány于1921年首次提出,是一种与体位改变密切相关的自限性外周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病[1-2],后半规管BPPV(PC-BPPV)最为常见[3],其次是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前半规管BPPV(AC-BPPV)较为罕见,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