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在小型猪重组牙胚同种异体移植实现颌骨内牙再生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胚胎小型猪帽状期牙胚解离重组后,移植至成年小型猪拔牙区,BMMSCs经分离鉴定后,单独或与他克莫司FK506联合应用,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免疫干预;评估受体小型猪的免疫状况和牙再生小型猪百分比。结果 BMMSC组受体小型猪CD3+细胞和CD3+CD8+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Tregs细胞比例显著上调(P<0.05),有牙再生的小型猪百分比为75%;而BMMSC+FK506组CD3+和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下调(P<0.05),但Tregs比例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该组25%小型猪有牙再生;空白对照组的免疫排斥相关指标上调,未发现牙再生。结论 相对于与FK506合用,单独使用BMMSCs更有利于同种异体重组牙胚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单细胞测序分析老年小鼠头皮伤口愈合过程中SPP1+巨噬细胞在细胞成分、富集通路分析、细胞通讯和基因差异分析等方面与成年小鼠的差异,初步探讨导致老年患者皮肤伤口愈合不良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不同鼠龄的C57BL/6小鼠构建头皮创伤动物模型,使用流式分选技术获得小鼠皮肤伤口处的炎性细胞。使用Illumina平台Novaseq 6000测序仪进行单细胞测序并进行质控。使用PCA降维后获得了13个聚类的细胞群,基于各细胞标志物数据库对各聚类进行手工细胞注释。选取SPP1+巨噬细胞进行富集通路分析及差异基因分析,使用Cellcall工具包进行细胞通讯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质控后分别获得2405和8355个细胞数据,分群分析后进行细胞注释发现实验组SPP1+巨噬细胞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SPP1+巨噬细胞显著上调的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糖代谢/糖酵解通路,与上皮细胞通讯显著增加,但与CD4+辅助性T细胞17、StageⅡ粒细胞通讯显著减少。基因差异分析显示实验组SPP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凝血因子2凝血酶受体(coagulation factor 2 thrombin receptor,F2R)抗体对小鼠口腔鳞癌细胞移植瘤生长抑制及对肿瘤、脾脏组织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影响。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小鼠SCC-7细胞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给予抗F2R抗体治疗,对照组注射与治疗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移植瘤和脾脏组织中CD11b+Gr-1+MDSCs细胞比例。结果 抗F2R抗体治疗后,小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和重量明显降低,抑瘤率达66.7%(P<0.0001)。在小鼠皮下移植瘤抗F2R抗体组中,MDSCs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876±0.259)%和(3.814±1.525)%(P<0.01)。而在小鼠脾脏组织抗F2R抗体组中,MDSCs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抗F2R抗体治疗能抑制小鼠口腔鳞癌移植瘤模型肿瘤的进展,降低移植瘤组织中CD11b+Gr-1+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宿主T淋巴细胞对以脱落乳牙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为基础的骨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为揭示宿主免疫微环境在组织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人SHED和小鼠脾脏来源CD4+ T淋巴细胞。将SHED与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HA/TCP)复合后种植于裸鼠背部皮下。实验组术前2 d,经尾静脉系统性回输小鼠CD4+ T细胞,以回输PBS的裸鼠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5、14 d收取标本,对SHED细胞种植复合物中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术后8周收取标本,制备组织学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采用 SPSS20.0 软件对两组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代SHED细胞形态呈梭形,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CD105、CD146,体外诱导培养具有成骨、成脂向分化潜能。免疫磁珠分选CD4+ T淋巴细胞纯度达95.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种植复合物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 < 0.05),其中IFN-γ变化较为明显,在术后5 d表达水平达峰值。细胞种植复合物种植术后8周,实验组SHED种植复合物新生骨组织面积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宿主T淋巴细胞明显抑制以SHED为基础的骨组织再生,且与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有关,其中IFN-γ可能在宿主T淋巴细胞抑制骨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王府井部收治的83例OLP患者为实验组,另纳入同期来院的6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4及免疫功能指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实验组IFN-γ、IL-4表达水平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关系。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IFN-γ、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网纹型OLP、糜烂型OLP患者的IFN-γ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糜烂型OLP患者的IL-4水平显著高于网纹型OLP患者(P<0.05)。实验组CD3+、CD4+、CD16++CD56+、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8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舌癌小鼠外周血和病变部位髓样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建立4NQO舌癌小鼠模型,观察MDSC细胞在外周血的表达,同时观察T细胞亚群的表达,评价MDSC细胞与T细胞亚群及CD4+/ CD8+比例变化的相关性。观察MDSC细胞在舌黏膜病变部位的表达,并检测舌组织精氨酸酶1(ARG-1)mRNA的表达。结果 4NQO小鼠外周血中MDSC比例随着肿瘤进展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中MDSC比例与相应CD3+CD8+T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与CD4+/CD8+比呈负相关关系。4NQO小鼠异常增生区域的MDSC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加,在舌癌组织内及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均浸润了大量的MDSC细胞,而且ARG-1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MDSC细胞在舌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扩增可能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原因。MDSC细胞可能成为口腔癌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针刺疗法对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抗原乳化液方法建立大鼠口腔溃疡模型,三黄导赤散灌胃联合针刺足三里、合谷两穴位进行治疗,分为正常组、对照组、中药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中药+针刺治疗组。通过测量溃疡的面积,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以及外周血中细胞免疫相关CD3+、CD4+、CD8+细胞水平、CD4+/CD8+比值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中药、针刺治疗可显著促进大鼠口腔溃疡愈合,中药、针刺治疗可显著降低炎性相关因子IL-6、TNF-α水平,升高IL-2水平,并升高免疫相关CD3+、CD4+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降低CD8+细胞水平,以上作用针药联合治疗较中药、针刺单一治疗方式效果显著。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大蒜素胶囊治疗儿童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疗效及对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符合2012版ROU诊断标准的患儿204例,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大蒜素胶囊口服1 粒/次,3 次/d, 联合使用康复新液10 mL含漱3次/d;B组仅予以康复新液10 mL含漱5 min,3次/d,均治疗2周,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溃疡面疼痛程度(VAS评分)、溃疡愈合时间,并比较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溃疡愈合时间(3.5±0.6)d、疼痛持续时间(3.1±0.3)d,均显著短于B组(P<0.05);2组治疗有效率相比(96.08%∶8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4,P<0.05);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A组与B组[(1.1±0.4)∶(3.2±0.6)]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出现上升,CD8+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CD8+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大蒜素胶囊可提高ROU疗效,促进患儿口腔局部受损黏膜的修复,增加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动态营养支持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能量代谢、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术后根据应激期给予动态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并添加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及谷氨酰胺;对照组常规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 d及7 d检测能量代谢、免疫功能及应激指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前白蛋白术后第2天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后第7天能量代谢指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术后第2天及第7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第7天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第2天IL-6以及术后第7天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动态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能量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缓解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第3代同质异体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s) 定植于冠髓被摘除的大鼠髓腔后,再生修复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的能力。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全麻下摘除大鼠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冠髓,实验组同期髓腔定植体外培养的同质异体大鼠牙髓干细胞,对照组冠髓摘除后不进行任何处理,术后均使用光固化树脂充填封闭髓腔。两组动物均于术后2、4、6周处死,取其上颌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牙本质的厚度测量。结果:实验组4周时,肉眼可见牙髓充血减少;6周时,X线显示牙本质厚度增加,根尖孔闭合;6周时,光镜下显示明显新生牙本质形成,成牙本质细胞栅栏状排列;牙本质厚度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牙本质厚度2周时增厚,4周增厚更明显,持续至6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髓干细胞髓腔内定植,可以促进牙髓牙本质复合体修复再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模拟微重力环境对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上人牙髓干细胞(hDPSCs)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DPSCs并进行鉴定。以PLGA作为支架材料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将hDPSCs-PLGA复合物分别在模拟微重力环境和普通重力环境下培养72h,然后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植入4周后取出组织块,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Ki67和I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密度、胶原生成量、I型胶原表达量和Ki67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普通环境(P〈0.01)。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培养的hDPSCs的体内增殖能力高于普通重力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摸索优化获取小鼠颌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方法。方法 :通过调整小鼠年龄、胶原酶浓度及酶消化时间等,采用骨片培养法从C57BL/6小鼠下颌骨中分离培养MSCs,并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采用34周龄小鼠、0.3%胶原酶消化2 h的方法,分离培养出的细胞增殖能力最强,第3代MSCs即可高表达CD44、CD90及低表达CD34、CD45。各种条件所得MSCs均在成骨诱导后经茜素红染色、成软骨诱导后经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呈阳性,其成骨、成软骨能力相同。结论:该改良后的骨片培养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分离出较高纯度的小鼠颌骨间充质干细胞,适用于多种实验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羟基磷灰石中空微球并载辛伐他汀,构成体外药物缓释系统检验其对损伤大鼠牙髓的修复作用。方法: 以谷氨酸(Glu)为有机质,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Glu组成的“核-壳”式复合物作为模板,制备出中空羟基磷灰石(HHAp)微球。表征产物形貌并载药,计算载药率和包封率,测定药物体外释放情况。雄性大鼠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直接盖髓模型。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分别覆盖含有10-5 mol/L ,10-7 mol/L和10-9 mol/L 辛伐他汀的载药羟基磷灰石中空微球。第1组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用未载药的HHAp微球盖髓,其余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7 d、28 d,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材,HE染色。用图像分析软件INH测定各组标本中修复性牙本质的面积比例,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Dunnett 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 合成的羟基磷灰石为由短针状纳米粒子组成的直径为2~4 μm中空的微球。载药率为21.3%~46.0%,包封率为34.46%~46.02%。药物在载药微球中缓慢释放,释放曲线接近线性。将含有不同浓度辛伐他汀的载药微球盖髓7 d后,对照组穿髓孔下方炎症反应明显,实验组则表现出轻微的炎症反应;盖髓后28 d, 10-7 mol/L SIM组与对照组、10-5 mol/L SIM组及10-9 mol/L SIM组相比形成了较多修复性牙本质(P<0.05)。结论: 利用小分子有机质(Glu)和表面活性剂(SDS)为模板可以合成中空羟基磷灰石微球,且此微球载药率和包封率均较高;药物在其中释放接近线性,达到缓释要求;含有10-7 mol/L SIM的载药微球能够显著促进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拟构建比格犬牙周缺损模型,观察牙周膜干细胞—牙囊干细胞复合细胞膜片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分离培养比格犬牙囊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制备牙囊干细胞细胞膜片、牙周膜干细胞细胞膜片以及以上2种细胞的复合细胞膜片,将膜片混合支架材料同种异体植入成年雄性健康比格犬牙周缺损模型,对照组只植入支架材料.分别于移植后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检测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附着丧失情况.12周后观察分析牙周再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牙周临床检查及组织学形态学分析显示,3个膜片移植组牙周再生效果较对照组效果明显,其中复合细胞膜片移植组明显高于其余两个单一膜片移植组(P<0.05).结论 牙周膜干细胞—牙囊干细胞复合膜片同种异体移植更有利于修复比格犬牙周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将CD133+/-细胞从原代口腔鳞癌细胞中分离纯化,探索不同培养条件对CD133+原代口腔鳞癌细胞的干性维持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CCK-8法检测CD133+/-细胞亚群体外增殖能力以及对顺铂抵抗耐受能力,利用Transwell法检测顺铂对CD133+/-细胞亚群侵袭能力的影响。以无血清培养法(含或不含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含血清培养法分别培养CD133+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分析CD133+细胞的比例变化。在动物实验模型中验证CD133+和CD133-细胞致瘤能力的差异,最后将移植瘤取出,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CD133-细胞亚群相比,CD133+细胞具备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P<0.05)和顺铂化疗耐受能力(P<0.001)。顺铂对CD133-细胞亚群侵袭能力的影响更强(P<0.01)。无血清培养法更能维持CD133的比例(P<0.05),无血清培养基是否添加LIF对CD133的比例维持无显著差异(P>0.05)。在裸鼠体内成瘤实验中,CD133+细胞亚群以较少的数量级表现出较强的致瘤能力(P<0.05)。结论: 无血清培养法可较好地维持原代口腔鳞癌细胞干细胞特性,添加LIF对原代口腔鳞癌细胞的干性维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s)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快速成型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GFP小鼠脂肪组织,获得GFP小鼠脂肪干细胞(ADSCs),并证明其具有成骨和成脂的多向分化能力,经体外扩增后复合纤维蛋白胶快速成型构建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15 只C57鼠随机分成3组: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实验组、单纯纤维蛋白胶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将各组相应材料分别移植于C57BL小鼠背部皮肤缺损处,比较观察创面修复效果.结果:分离的细胞具有不断的增殖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同种异体移植后,免疫荧光检测创面有大量GFP小鼠脂肪干细胞存活.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组织学观察显示,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实验组上皮形成较厚,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有序,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单纯纤维蛋白胶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GFP-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移植后可加速小鼠皮肤创面愈合,提示以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纤维蛋白胶快速成型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和骨密度检查,观察犬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自体骨、冷冻同种异体骨、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4周、12周、24周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查;术后24周处死所有动物,对髁突、升支中段、下颌角进行骨密度扫描,并与移植前的骨密度比较。结果:术后4周、12周、24周移植侧的RO I平均计数均高于对照侧,异体骨组术后12周的T/NT比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自体移植骨髁突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异体冷冻干燥骨/冷冻骨移植术后24周的骨密度没有明显改变。结论:犬同种异体冷冻/冻干下颌骨移植后可以重新血管化,术后24周时骨改建已经趋缓;犬冷冻/冻干异体下颌骨移植24周后的骨密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PTEN基因不同表达的黑色素瘤动物模型。方法 1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对照组:注入0.2ml RPMI-1640培养液;实验组A:注入0.2ml浓度为4×106/ml的(PTEN+/+-B16F10);实验组B:注入0.2ml浓度为4×106/ml的(PTEN-/--B16F10)。实验组中80%小鼠精神萎靡时停止实验。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肿瘤细胞和成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B两组小鼠成瘤率100%。A、B两组小鼠肿瘤体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印迹检测细胞(PTEN+/+-B16F10)与A组小鼠成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呈阳性;细胞(PTEN-/--B16F10)与B组小鼠成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呈阴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TEN基因不同表达的黑色素瘤小鼠模型;PTEN基因与黑色素瘤的生长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同种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效果及其机制打下基础。方法:24只1岁龄比格犬,拔出所有动物右侧下颌前磨牙和磨牙,伤口愈合后制造左侧下颌骨3 mm节段性缺损(从颏孔后1 mm到下颌角前),随机分两组,实验组用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重建,对照组仅用同种异体骨修复重建。术后4、12、24、48周处死动物(每组3只),取标本并行CT检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同种异体骨均能与自体骨愈合,48周时实验组动物同种异体骨几乎全部被自体骨替代,但是新骨的大小较植入时同种异体骨支架变小。对照组中,新骨主要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结合部形成,新骨大小与原植入时同种异体骨大小变化不大。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加速成骨,该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下颌骨节段行缺损的效果及其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重建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采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重建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方法以大鼠牙髓干细胞为种子细胞,将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复合支架材料接种至裸鼠背部皮下,8周后取材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移植物组织学切片可见支架材料孔隙内有3层组织结构,由外向内分别为矿化牙本质、前期牙本质及牙髓组织,其中牙本质小管明显,牙髓组织外层细胞密集,部分出现极化,呈现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人牙本质特异性蛋白、DMP1在前期牙本质区及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为阳性表达。结论采用牙髓干细胞为种子细胞、HA-TCP为支架材料可成功构建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为进一步进行牙齿组织工程再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