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瘤周水肿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nsation16层螺旋CT机对本院29例脑肿瘤患者(胶质瘤14例,转移瘤7例,脑膜瘤8例)行CTPI,分别测量不同瘤周水肿区以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肿瘤表面渗透性(PS)、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topeak,TIP,并进行比较。结果转移瘤和脑膜瘤瘤周水肿的CBV、CBF显著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05),PS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正常脑组织比较,胶质瘤瘤周水肿的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明显升高(P〈0.05),CBF降低(P〈0.05)。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膜瘤3者瘤周水肿的TTP值均较对侧正常脑组织显著延长(P〈0.05)。结论脑肿瘤的CTPI检查能定量反映瘤周水肿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对脑肿瘤的鉴别和预测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瘤周水肿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对本院29例脑肿瘤患者(胶质瘤14例,转移瘤7例,脑膜瘤8例)行CTPI,分别测量不同瘤周水肿区以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肿瘤表面渗透性(PS)、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并进行比较.结果 转移瘤和脑膜瘤瘤周水肿的CBV、CBF显著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0.05),PS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正常脑组织比较,胶质瘤瘤周水肿的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明显升高(P<0.05),CBF降低(P<0.05).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膜瘤3者瘤周水肿的TTP甲值均较对侧正常脑组织显著延长(P<0.05).结论 脑肿瘤的CTPI检查能定量反映瘤周水肿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对脑肿瘤的鉴别和预测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静脉穿刺术.方法将100例患者对半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应用相同的高压注射器进行造影,A组采用蝶翼一次静脉穿刺针,B组采用Intima-Ⅱ静脉留置针.结果A组肺动脉造影成功率为84%,B组肺动脉造影成功率为100%.结论在螺旋CT肺动脉造影时,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造影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静脉穿刺术.方法将100例患者对半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应用相同的高压注射器进行造影,A组采用蝶翼一次静脉穿刺针,B组采用Intima-ll静脉留置针.结果 A组肺动脉造影成功率为84%,B组肺动脉造影成功率为100%.结论在螺旋CT肺动脉造影时,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造影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接受16层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肝硬化患者5l例,男性39例,女12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51.6岁。根据肝脏功能分级标准进行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病人进行分级:其中Child.PughA级33例;Child-PughB级9例;Child—PughC级9例。采用的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Sensation16MSCT扫描系统;将重建后的原始数据采用仪器自带功能软件DynEva进行数据后处理,分别测得并计算出肝脏灌注参数:BV、BF、HAP、PVP、HPI,对所得结果采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包对不同级别肝硬化之间的各个量化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法(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结果:(1)主动脉时间.密度曲线(TDC)可分为基线、升段、降段、水平段。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B、C三级曲线形式大致相似。(2)HAP值从Child—PughA级的(O.2482±0.0401)mL(Inin.mL)增加到C级的(0.3078±0.0326)mL/(min.mL),HPI值从Child—PughA级的(0.2482±0.0401)mL(min.mL)增加到C级的(0.3078±0.0326)mL/(min.mL)。HPP值从Child.PughA级的(0.2641±0.0410)mL/(min.mL)减少到C级的(0.2144±0.0963)mL/(min.mL)。HBF值从Child—PughA级的(0.2974±0.1232)mL/(min.mL)减少到C级的(0.1856±0.1022)mL/(min.mL)。BV值从Child-PughA级的(0.9575±0.1283)mL/(min.mL)减少到C级的(0.6302±0.1033)mL/(min.mL)。结论:(1)MSCT灌注成像可对肝脏血流灌注参数定量监测。(2)肝脏血流灌注参数能够反映肝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9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为2-7h。行脑血管造影明确栓塞血管及部位。尿激酶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100万u,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基本痊愈14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39例、无变化11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84.7%。显效率为44.8%,血管再通率为73.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无下肢症状的髂静脉压迫人群的髂静脉压迫特征和分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腹部或下腹部MSCT增强扫描中发现存在髂静脉压迫的200例无下肢疾病症状受检者,其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18~92岁。分析受检者的左、右侧髂静脉的压迫类型、压迫点个数、最大压迫部位及发生率;测量最大压迫部位髂静脉短径、面积、近远端1 cm髂静脉面积、压迫范围、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计算最大压迫部位髂静脉狭窄率。应用SPSS 25.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1)比较左、右侧髂静脉压迫的部位及定量指标测量值;(2)左侧及右侧髂总静脉压迫的不同年龄、性别、面积、狭窄率的差异;(3)左、右侧髂总静脉不同狭窄程度时的性别差异;(4)髂静脉压迫分型的基本特征及各型之间定量特征。结果 (1)最大压迫部位:位于左髂总静脉180例、右髂总静脉56例、下腔静脉分叉处10例、左髂外静脉7例、左髂总静脉分叉处3例和右髂外静脉1例;左髂总静脉受压占比(90.0%)较右髂总静脉(2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09, P<0.01),但不同年龄段(<65岁与≥65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P>0.05);左、右侧髂静脉压迫的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交断面上左、右侧髂总静脉最大压迫部位短径分别为(6.0±2.6)、(8.3±2.8)mm,压迫范围分别为(11.2±2.1)、(10.0±2.4)mm,同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长线的夹角分别为38.8°(20.2°)、17.7°(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在<65岁和≥65岁年龄段者的女性的左、右侧髂总静脉受压面积均小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左、右侧髂总静脉狭窄程度≥25%和≥50%时,男女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髂静脉压迫分型:Ⅰ型,左髂总静脉单一压迫占20.5%(41/200);Ⅱ型,左髂总静脉双重压迫,占36.5%(73/200);Ⅲ型,左右髂总静脉双侧压迫,占23.5%(47/200)、Ⅳ型,其他压迫类型,占19.5%(39/200)。各型间年龄、性别、狭窄率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压迫点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下肢症状的髂静脉受压人群MSCT多平面重建显示髂静脉受压部位不固定,左侧髂总静脉受压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右侧髂总静脉受压,可将髂静脉受压情况分为四种类型(Ⅰ~Ⅳ型),其中以Ⅱ型左髂总静脉双重压迫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cm,20例恶性,9例良性)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9.7岁。应用64排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行灌注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1,流速4ml/s)。将动态扫描数据输入GE工作站(ADW4.2P),应用工作站随机Perfusion 3-体部肿瘤软件包分析和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并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均高于肺良性结节,BF、BV、PS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V的差异最显著。以BV≥4ml/100mg为诊断阈值,结节BV≥4ml/100mg的诊断为恶性,敏感性95%、特异性100%。恶性结节的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2.P=0.020)。结论动态对比增强CT提供了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9.
耿纪超  史艳花  陈攸 《医学信息》2009,22(6):544-545
目的观察超早期脑梗死(ACI)应用尿激酶(UK)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ACI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UK静滴,对照组静滴奥扎格雷钠。同时使用脱水、扩管、清除自由基。治疗前、治疗后1、7、14、21、90d比较两组CSS及日常活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UK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40例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加清开灵治疗的疗效.基本治愈24例、显著进步12例、无变化3例、恶化2例,治愈率为90.0%.溶栓结合清开灵治疗能较好改善脑组织血液、促进脑功能恢复,具有较好临床效果,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2月—2021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4例,其中,男61例、女43例,年龄46~81(62.7±12.3)岁。患者均接受急诊脑CT灌注成像检查,获取核心梗死面积,以及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等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患者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脑组织间CBF、CBV、MTT、TTP值的差异。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为金标准,分析CT灌注成像AIS患者的检出率。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并按照预后评估结果进行分组观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预测因素。结果 本组104例AIS患者中,经CT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梗死区及半暗带血流异常者共96例(检出率为92.31%)。CT灌注成像检出的96例中,mRS评分评估预后良好者69例、预后不良者27例。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分别与健侧对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相比,CBF、CBV值降低,MTT、TTP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预后不良组核心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及高脂血症比例、NIHSS评分及缺血半暗带CT灌注参数MTT、TT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CT灌注参数CBF、CBV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核心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高脂血症,NIHSS评分,以及缺血半暗带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CBF、CBV、MTT、TTP等均是AI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P值均<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检查可快速反映脑部组织灌注损伤情况,对AIS患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反映AIS患者溶栓治疗后受累血管再通情况,为其预后评估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多层螺旋CT(MSCT)观察胸骨的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6月泰安市中心医院行胸部MSCT检查的1 000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05例、女495例,年龄10~99(54.7 ± 25.5)岁。胸部CT检查均进行横轴位容积扫描,采用骨算法对胸骨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在肝癌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松滋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Seldinger股动脉穿刺置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TACE治疗,且术前和术后进行MSCT检查。 结果:MSCT扫描碘油沉积情况肿块型I型少于结节型(18/54 vs 28/40),II型多于结节型(30/54 vs 10/40),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II型和IV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块型和结节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49/54)和92.50%(37/40)。 结论:MSCT灌注参数可用于肝癌行TACE术后疗效评价,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呼吸运动对中央气道径线值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3—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招募6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54(34.0±9.1)岁。志愿者均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薄层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使用特殊纵隔窗(窗宽500 HU,窗位-100 HU) 在吸气末、呼气末时测量中央气道横截面积,计算塌陷指数,测量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夹角(隆突角,∠C)、右上叶-中间支气管夹角(∠RI)、右中叶-右下叶支气管夹角(∠RMI)及左上叶-左下叶支气管夹角(∠LUI),并观察吸气末、呼气末时中央气道的形态改变。结果 深呼气末,中央气道横截面积均少于吸气末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气管塌陷指数为19.7%±8.6%;右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和右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1.4%±9.6%、14.7%±6.2%、15.5%±5.7%、10.1%±3.6%、24.5%±9.1%;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4.0%±9.4%、15.1%±5.0%、27.6%±10.7%。左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96, P<0.05);其中左主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与左上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右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54, P<0.05);其中右主支气管、右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分别与右上叶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呼气末与吸气末时比较,∠C增大,∠RI、∠RMI、∠LUI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LUI吸气-呼气差值最大。深吸气末时,中央气道的轴位横断面多为类圆形或卵圆形。深呼气末时,气管85%(51/60)、左主支气管70%(42/60)、右主支气管82%(49/60)呈后膜变平或轻度前弓形态。叶支气管断面形态改变不明显。结论 MSCT为观察和测量中央气道径线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呼吸时相的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横截面积和夹角变化程度不同,有利于指导临床选择合适型号的气道支架,也有助于探讨和研发更具有生理适应性的气道支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行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256层螺旋CT进行全主动脉增强扫描,分析其CT平扫、增强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进行DeBakey分型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中DeBakey Ⅰ型21例,DeBakeyⅡ型3例,DeBakeyⅢ型28例,其中Ⅲa型4例、Ⅲb型24例.CTA检查显示典型主动脉夹层43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9例.典型主动脉夹层均能显示主动脉内膜内移、真假两腔及破口.不典型主动脉夹层8例不能显示明确破口,7例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8例增强扫描假腔无对比剂进入,2例溃疡形成.结论 CTA对典型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CT灌注技术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早期定量检测到脑梗死组织的缺血程度及范围,进而判断脑组织成活与否及其可恢复性。 目的:应用CT灌注技术评价神经干细胞移植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方法:60只SD大鼠中随机分为对照组、脑梗死组、移植组,每组20只,后两组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建模后24 h,脑梗死组通过尾静脉注射PBS,移植组注射8×105个神经干细胞。分别于细胞移植后的1,3,7,14,28 d行CT灌注成像,移植后1,2,3,4周采用mN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移植后4周TTC染色计算各组的脑梗死体积,移植后2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未见明显异常,移植组的CT值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脑血流量的升高可以增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存活率。移植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脑梗死组,梗死体积小于脑梗死组(P < 0.05),移植组梗死灶细胞变性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结果表明CT 灌注成像能够从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64层MSCT观测成人内听道底及其相关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筛选2011年4—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64层MSCT扫描的乳突气化良好、无中耳或内耳病变且无眩晕等平衡功能障碍症状的40例共80耳成人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MSCT图像上观测:横嵴,横嵴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 D1),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管)各管的长度、宽径,以及后壶腹神经管的内听道开口(单孔)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2)。结果80耳的横嵴、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孔在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能显示。其中横嵴局部解剖位置清晰、稳定,位于内听道底的中部,内侧缘自前内向后外走行,D1为(1.56±0.55)mm(0.55~2.67 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2.60±0.34)mm(1.54~3.27 mm),宽径(0.91±0.23)mm(0.50~1.58 mm);上前庭神经管长度(3.39±0.52) mm(2.50~5.06 mm),宽径(1.03±0.19)mm(0.74~1.62 mm);下前庭神经管长度(1.35±0.27) mm(0.74~2.17 mm),宽径(1.34±0.25)mm(0.85~2.34 mm);后壶腹神经管长度(3.88±0.84) mm (2.58~6.00 mm),宽径(0.63± 0.12) mm (0.42~0.98 mm)。 D2为(2.50±0.72)mm(1.37~5.01 mm)。结论64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位于内听道底的横嵴以及面神经管迷路段、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后壶腹神经各骨管和单孔的走行及形态特征,为内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PCML)的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PCM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CML的MSCT资料。结果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除1例为T细胞来源,其余均为B细胞淋巴瘤;肿块型5例(41.7%),浸润型4例(33.3%),混合型3例(25%)。结论PCML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