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善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手术器械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组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小组,根据之前存在的问题重新设计、完善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应用FMEA方法评估并分析感染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并且制定改进措施,同时予以评估。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有未彻底清洗(危机值=504)、清洗步骤紊乱(危机值=336)、未初步消毒(危机值=210)、精密仪器发生损耗(危机值=120)、医疗器械生锈(危机值=96)等高风险失效模式,经FMEA方法分析后采取了措施改进,上述存在的高风险失效模式的危机值均显著下降。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善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手术器械处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保障规范的顺利实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结构与锐器伤发生的关系。方法 于2011年9月-2012年9月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30所医院的人员配置及342名工作人员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不同人员配置下的锐器伤发生率。结果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注册护士人员比例平均值达到要求,但工作人员与床位比低于湖南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达标验收标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2011年9月-2012年9月的统计数据中护士的比例、大专学历、护士工作年限>5年、工人工作年限<1年,锐器伤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数量有待增加,合理的人员结构配置,将有利于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发生的种类和环节,以制订防范对策.方法 对134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锐器伤发生的种类和环节.结果 在回收131份问卷中,96人过去2年共发生锐器伤279次.发生种类最高的是穿刺针或缝合针刺伤118次(42.29%).在流程环节上以器械分类中的比例最高,占33.69%(94次).结论 护理人员面临锐器伤的职业危险,主要来自于针刺伤和器械分类环节,应采取针对措施,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锐器伤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各种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工作,是各种医疗污染物集中的地方,也是医院锐器伤高危科室之一。2009年,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2]卫生行业标准实施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模式也由分散式管理改变为集中管理,医院内所有需要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均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置,消毒供应中心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由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10个工作环节组成。而在这10个工作环节中,因前5个工作环节接触锐器较多,加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任务成倍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以至于工作人员不得不加快速度完成日常工作,从而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锐器伤的职业风险,由针刺伤和刀割伤造成的职业暴露引发经血源感染的危险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34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锐器伤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结果在回收131份问卷中,共有96人在过去的2年中发生过锐器伤,总体发生率为73.28%,其中,1-2次有48人(36.64%),3-5次有29人(22.14%),6-10次有16人(12.21%),>10次有3人(2.29%)。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医疗锐器的整体发生率仍较高,是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中心42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调查。结果 42份有效问卷中共发生锐器伤134次,42工作人员均有锐器伤,平均3.19次/人,发生于器械回收环节54例次,构成比40.30%,发生于器械清洗环节51例次,构成比38.06%,发生于器械打包环节29例次,构成比21.64%。年龄≤30岁、中专、护士、工作时间1~5年、未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重度情感衰竭、重度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极低的工作人员锐器伤次数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器伤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常见职业暴露,多种因素可影响锐器伤的发生,加强职业防护培训,重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医院感染风险监测与管理机制,优化医院感染管理策略,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口前移。方法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CSSD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识别、定量分析及评价,查找需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控制的重点风险,制定改进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建立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监测和管理机制。结果 CSSD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筑布局不合理、人员管理不符合要求、操作流程不规范、设备运行失效及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合格等五大方面26个风险点;其中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风险点7个。经过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风险控制效果良好。结论基于FMEA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建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机制,可及时发现CSSD潜在感染风险,有效去除重大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正>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无菌用品的供应单位,承担着医院再生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1]。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要时刻面对锐器伤、高温烫伤、紫外线烧伤及噪音损伤等多种职业暴露损伤,其中锐器伤是最常见、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损伤[2-3],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清楚识别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减少锐器伤发生、切实保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对影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灾害脆弱性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风险评估中的运用与管理。方法以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以2015年1月-12月未实施风险预防改进前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对照组,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风险预防改进后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实验组,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对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各种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每年应用灾害脆弱性分析对排在前五位的风险项目重新进行评估,制定及实施相应的应对防范措施。结果实施前,消毒供应中心灾害脆弱性评估结果显示,排序前五位的风险事件为环氧乙烷气体泄漏、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生物监测阳性、大型医疗和急救设备故障、停电;实施后一年,灾害脆弱性评估结果显示,排序前五位的风险事件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环氧乙烷气体泄漏、大型医疗和急救设备故障、生物监测阳性、停电;与实施前对比,实施后环氧乙烷气体泄漏、大型医疗和急救设备故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停电、生物监测阳性的RISK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后续连续两年的灾害脆弱性分析均显示该五个项目的风险值持续下降,尤其是实施前排在第一位的环氧乙烷气体泄漏和第二位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经持续干预3年后风险值下降显著。结论灾害脆弱性分析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值,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潜在风险的认知和防范能力,进而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与灾难脆弱性(hazar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HVA)联合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感染防控管理的成效。方法联合应用FMEA与HVA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CSSD感染防控工作进行管理,选择12名工作人员组成管理小组,其中2020年6—12月为FMEA联合HVA管理实施前,2021年1—6月为实施后,对比分析两个阶段风险事件危害相关风险值(RISK)、RISK前三事件的失效模式事先风险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并对比实施前后消毒合格率。结果通过HVA评估,实施前后居于前三位的医源性感染风险事件为自动化清洗消毒机故障、真空压蒸汽灭菌器故障以及锐器损伤,但FMEA配合HVA管理实施后,三者的RISK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配合HVA管理实施后,自动化清洗消毒机器故障、真空压蒸汽灭菌机器故障及锐器损伤的失效模式RPN值分别是(43.62±6.23)分、(44.45±5.52)分、(52.37±5.61)分,分别低于实施前的(65.26±5.26)分、(60.23±6.00)分、(67.20±4.78)分(均P<0.05)。实施前消毒物品合格率为91.67%,实施后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在医院CSSD实施FMEA配合HVA管理可有效减少感染风险事件,预防感染发生,提高医疗器械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提高消毒供应中心院感管理品质。方法将消毒供应中心实施JCI标准感控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前后5个月的员工感控知识知晓率、标准预防执行率、手卫生执行率、锐器伤发生率和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湿包管理等感控质量管理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的感控知识知晓率、标准预防执行率、手卫生执行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锐器伤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器械清洗效果、湿包管理,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管理,临床满意度得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JCI标准进行感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院感管理质量和临床满意度,降低员工职业伤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进行改造,降低病人转运意外发生率。方法2010年7月成立FMEA小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评估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中容易发生失效的原因和将造成的后果,找出流程中最需要改变的环节,改造转运流程,以预防失效的发生。一年后比较评价改造前后失效风险指数(RPN)。结果一年内急诊留观病人安全转运,影响安全转运的失效模式RPN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应用FMEA模式改造急诊留观病人转运流程,使分析危险因素更全面,流程改造更客观,实施更容易,能有效降低病人转运意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HFMEA)在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风险防范管理效果。方法应用HFMEA对本中心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诊疗流程中的身份识别进行科学管理,包括(1)成立生殖中心护理HFMEA小组;(2)绘制助孕患者诊疗流程图;(3)使用HFMEA对流程中每一步骤进行分析、评估,列出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与失效后果,对每一失效模式发生的风险优先指数(RPN)进行统计分析和反馈;(4)根据RPN制定并实施改进行动以减低医疗风险。结果实施HFMEA管理、采取一系列改进行动后,RPN明显降低,特别是在指纹采集、指纹识别正确的取卵取精患者及正确的胚胎移植患者时,RPN下降95. 0%;有效杜绝三起企图实施非法代孕的案例发生,极大保障了辅助生殖患者身份识别安全。结论 HFMEA管理方法可保障辅助生殖助孕患者身份识别安全,运用HFMEA管理方法可持续改进辅助生殖各项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5月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 467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505人、654人次,发生率20.47%、人次发生率26.51%;其中护士437人次、实习生58人次和医师139人次,分别占66.82%、8.87%和21.25%,是易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头皮钢针、一次性注射器、手术缝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分别占29.05%、21.10%、11.01%;加药、医疗废物处置和手术缝合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分别占13.00%、9.63%、9.33%;在已知暴露源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10.24%,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5.20%。结论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应强化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切实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锐器伤防护措施及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1年9月以问卷形式对接触锐器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进行调查,全部数据输入锐器伤基线调查系统.结果 96所医院参与调查,共调查40842名医务人员,其中2522人报告锐器伤,发生率6.18%,其中护士的发生率达到8.08%;发生锐器伤工作年限以21~25年的人群最高,发生率达到8.71%;注射器和输液器针头是引起锐器伤的最常见器具,构成比分别达到27.24%和23.71%;发生锐器伤的环节中拔除静脉输液针头的构成比达到14.54%;而在3331人次的锐器伤中,仅有479人次按处置流程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主动报告率为14.38%.结论 医院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重视程度不足,需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正确认识,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锐器伤防护和培训,并通过制定相关措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方法对针刺伤中锐器处置环节进行干预,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方法 在职业暴露监测过程中,通过组建专业的HFMEA团队,分析锐器处置流程,找出潜在失效模式,计算风险优先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以及优先干预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落实。
结果 实施HFMEA管理模式前,排前三位的失效模式依次是:丢弃针头时手未拿捏针柄位置(A);暂时盛装和整理锐器的容器未放置在合适的位置(B);与同事之间配合不默契(C)。实施HFMEA管理模式后,"A"的RPN值从184.71降低到45.50,"B"的RPN值从177.13降低到52.18,"C"的RPN值从163.47降低到25.13,其他6个失效模式的RPN值也明显降低,前后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发生在锐器处置环节的利器伤发生率由干预前的1.94%(15例)下降到干预后的0.65%(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HFMEA方法在锐器处置环节的应用,有助于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方法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列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流程,然后应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对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计算危机值,对前6位危机值较高的失效模式制订改进措施并加以评价。结果对危机值较高的前6位失效模式进行改进后危机值明显下降,有效预防患者跌倒。结论应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评估并改进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流程,能及时发现患者跌倒风险,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避免患者跌倒,降低护理投诉与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科应用6 Sigma管理方法对消毒供应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6 Sigma管理方法,分析并评估影响质量的因素,优化消毒供应流程,对实施前6个月及实施后6个月消毒供应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实施6 Sigma模式后器械更换频次、耗损较实施前有显著下降(P〈0.05),满意度较实施前有显著升高(P〈0.05)。实施后锐器伤有显著下降(P〈0.05),包装合格率及无菌物品合格率均显著上升(P〈0.05)。实施后消毒物品丢失率、循环时间及感染发生率较实施前具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6Sigma管理方法有助于优化流程,是提高消毒供应工作质量的重要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EA梳理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流程,确立主题,组建团队,进行失效模式和潜在因素分析,计算事先风险指数(RPN)值,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防范措施并实施。结果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潜在失效模式风险系数RPN值大幅度下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平均合格率由48.33%上升至95.5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FMEA可有效降低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风险,提高医院科研人员危险化学品管理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描述护士锐器伤暴露后处理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8月南通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的锐器伤暴露后处理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1名护士共发生锐器伤157人次,发生率23.7%,人次率29.0%;有305人占56.3%曾发生过锐器伤,完成全程暴露后处理的护士仅60人占19.7%;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致伤锐器源患者状态是锐器伤报告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但全程暴露后处理执行率低,源患者情况是影响锐器伤报告的因素,应加强相关职业培训,提高护士对锐器伤的风险感知意识,提高暴露后处理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