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黄欣  高清平 《浙江医学》2017,39(24):2257-2260
目的探讨CCLG-ALL2008诱导缓解方案化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ALL患儿134例,其中67例(观察组)给予CCLG-ALL2008诱导缓解方案化疗,另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多药联合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化疗不良发应发生率、化疗后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水平、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Hsp90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CLG-ALL2008诱导缓解方案化疗儿童ALL,效果确切,预后相对较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儿童恶性肿瘤并高钙血症罕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儿童初诊高钙血症最可能的原因。本文报告1例以骨痛、高钙血症为首发症状儿童ALL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其认识,只有加用化疗结合注射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方可有效治疗儿童ALL相关性高钙血症。 1 一般资料 患儿,男,9岁,因“双下肢无法行走伴骨痛10余天”人院。查体:中度贫血貌,脾脏稍增大,双下肢股骨疼痛,以右下肢明显,余查体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细胞多药耐药(MDR)的产生机制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分析白血病细胞Pgp的表达,进一步应用多药耐药功能实验:细胞内柔红霉素蓄积实验(IDA)和罗丹明123排出实验(RhE)等研究其作用.结果 对22例初诊未治的儿童AL病例进行白血病细胞膜Pgp分析,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组平均表达率(中位数1.37%)略小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儿组平均表达率(中位数3.2%),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AL患儿作白血病细胞IDA和RhE实验:其中ALL患儿组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MIR)水平均低于ANLL患儿组MIR水平,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AL患儿白血病细胞的Pgp表达水平与上述两种MDR功能实验MIR值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 初诊未治的儿童AL患者中,ALL患儿组白血病细胞膜Pgp平均表达量低于ANLL患儿组平均表达强度;ALL患儿组MIR水平亦低于ANLL患儿组MIR水平,儿童ANLL细胞对化疗药物尤其是柔红霉素容易产生耐药,这可能是导致ANLL患儿诱导化疗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明显低于ALL患儿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儿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其中80%以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用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治疗儿童ALL的基本药物之一,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公认,它显著提高了患儿的无病生存率;并可降低髓外白血病的发生率。但L—ASP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且有的比较严重,直接关系到化疗能否继续进行和成功,甚至威胁到患儿生命。因此,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认识L—ASP的毒副作用,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儿童ALL的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我们2004年10月-2006年9月使用L—ASP联合化疗30例ALL患儿,现就治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及其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化疗对胶质瘤治疗效果不理想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胶质瘤对化疗药物耐药,严重影响了化疗效果。肿瘤细胞一旦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产生交叉耐药性,即多药耐药(MDR)。MDR有两种表型:(1)首次使用化疗药物就产生耐药,称为原发性或内在性耐药;(2)在化疗过程中产生耐药,称为获得性或继发性耐药。目前肿瘤MDR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有以下几种:(1)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积聚减少;(2)药物失活增加;(3)药物作用靶减少;(4)凋亡与抗凋亡机制失衡;(5)MDR中的DNA修复机制等。总之,胶质瘤MDR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胶质瘤MDR呈现多机制、多因素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明确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以便对临床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预防和逆转胶质瘤抗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类儿童化疗方案治疗初治青少年及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可行性。方法将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LL初治患者分为传统方案组(n=49)及类儿童方案组(n=51)。传统方案组患者接受传统成人ALL治疗方案,类儿童方案组采用儿童ALL治疗方案,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儿童ALL诊疗建议(第3次修订草案)中对高危组患儿的治疗方案,总疗程均为3年。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化疗药物剂量及应用时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方案组和类儿童方案组患者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7.8%及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儿童方案组患者的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及总生存分别为53.1%、59.4%,高于传统方案组(分别为38.4%、45.2%,P<0.05)。两组患者化疗相关病死率、L-ASP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LL初治患者应用类儿童化疗方案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诱导缓解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分析51例儿童ALL接受诱导缓解治疗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化疗中患儿均发生院内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感染不易控制。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结论: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儿童ALL院内感染死亡率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睾丸抗原SSX-2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为判断ALL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51例ALL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SSX-2mRNA检测,并进行SSX-2基因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以30例非肿瘤患儿为对照组。结果:ALL初治患儿SSX-2 mRNA表达率为34.78%,对照组无一例表达。ALL初治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L初治组表达率高于ALL完全缓解组表达率7.14%(P〈0.05)。SSX-2基因的表达与儿童ALL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免疫分型以及临床危险分级无关(P〉0.05)。结论:儿童ALL患者SSX-2mRNA表达率较高,SSX-2mRNA表达可能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有关;SSX-2基因检测对儿童ALL近期疗效的评估、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种药物,且常与其他化疗药物组成联合应用,特别在儿童ALL的诱导缓解期疗效最好。然而,其主要毒副作用是免疫性过敏作用,常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治疗应用中受到一些限制。作者针对此反应,对1例L—ASP治疗ALL患儿应用了脱敏疗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对化疗药物耐药是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泌体可能通过作为细胞排出化疗药物的途径、通过其携带耐药相关核酸、蛋白质等内容物及通过中和抗体类药物等方式促进卵巢癌患者对化疗药物耐药的发生和发展。本文阐述了外泌体与卵巢癌患者对化疗药物耐药的相关性、外泌体参与耐药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价值,以期为卵巢癌患者对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临床诊断和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肿瘤代谢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大量研究显示有氧糖酵解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及耐药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氧糖酵解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增加淋巴造血细胞的有氧糖酵解水平,而有氧糖酵解相关酶的活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和预后相关。抑制有氧糖酵解的药物对体外培养的NHL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联合常规化疗药物可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预防耐药。本文综述了有氧糖酵解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和调控基因在NHL发病以及耐药中的作用,揭示了有氧糖酵解的深入研究在NHL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白血病,儿童AL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在化疗药物中,甲氨蝶呤对髓外白血病的防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有甲氨蝶呤治疗儿童ALL的相关报道,但仍需更多的研究,尤其是多中心、大样本和长期的临床观察,该文就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测量甲氨蝶呤浓度的重要性及解救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边爽  高晖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0):70-73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期间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大连市儿童医院确诊为ALL开始进入维持化疗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即“常规化疗组”及观察组即“常规化疗+槐杞黄颗粒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化疗方案按期给予“6-MP+MTX+VDS+DX”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分别予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6月,定期随访6月。观察感染发生率,监测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CD4+,CD8+)的变化。以探讨观察槐杞黄颗粒对儿童ALL维持期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进入常规维持化疗前进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检测,结果无统计意义;分别于开始维持化疗2周,1月,3月,6月进行相关指标监测,维持化疗期间对照组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及观察组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比较:相同测定时间点对照组CD4+及IgG、IgM、IgA的值低于观察组水平。结论:通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化疗期间不间断口服槐杞黄颗粒6月,患儿感染率降低,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提高,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性能指数(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MPI,又称Tei指数)在评价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心功能早期损害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DNR化疗前和化疗后6个月、12个月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Tei指数,同时以25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6个月左心室Tei指数明显高于化疗前组及对照组(P〈0.01),化疗前组与对照组左心室Tei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ALL患儿化疗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ei指数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价DNR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心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剂量阿糖胞苷(middle dose cyosine arabinoside,MD-Ara—C)治疗儿童白血病毒副作用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ALL 13例,ANLL3例)在应用MD—Ara—C治疗中的毒副作用给予确诊、分类及相应的处理。结果16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疗效,顺利完成含有MD-Ara—C方案的化疗。结论MD-Ara—C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为患儿获得长期完全缓解(CR)提供了可能,但在应用MD-Ara—C化疗时,毒副作用明显,应做好减少其毒副作用的预防及处理工作,使其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癌症病例的30%~40%。随着当前化学药物治疗方案的改进,儿童急性白血病预后有了显著改善。然而,临床上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耐药性的产生是白血病化疗失败的常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调节白血病细胞生存的微环境,通过细胞黏附、可溶性细胞因子、免疫逃逸等机制保护白血病细胞免受化疗药物诱导的凋亡。令人惋惜的是,其具体的发生机制仍未明确,亟待进一步探究。本文重点阐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白血病耐药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机制,为制定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AL)是儿童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其总发病率的近8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又是儿童AL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25%~30%[1]。尽管儿童AL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治疗水平及治愈率均有显著提高,但其发病因素仍不十分清楚,仅有约小于5%的病例可进行危险因素的预测[2]。儿童AL发病因素受多方面影响,包括环境、母系、父系因素及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环境致癌物和遗传多态性对儿童ALL发生发展起主要作用。谷胱甘肽转移酶(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GSTs)属于Ⅱ相解毒代谢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可催化活性外源物与内源亲水性底物结合发挥解毒作用。目前针对GSTs家族基因多态性与儿童ALL易感性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谷胱甘肽转移酶P1(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 GSTP1)是 GSTs 家族中最重要的一个分类,当GSTP1编码区内A313G( GSTP1 Ile105Val,rs1695)多态性位点发生碱基突变时可导致GSTP1酶活性亲和力下降,进而对儿童ALL发病、白血病耐药及预后等一系列过程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对GSTP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ALL易感性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并为儿童ALL发病因素的研究及预后治疗提供依据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化疗后院内感染特点及药物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儿童ALL接受CCLG-2008ALL方案化疗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内感染率高达95.8%,呼吸系统为最常见感染部位,91.3%有发热临床感染症状.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CCLG-2008ALL方案化疗,骨髓缓解率高,但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程度重,及时而强有力的抗感染能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期间并发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究诱发HCNV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HCMV感染对ALL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144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HCMV病原学检查呈阴性者作为对照组(n=91),HCMV病原学检查呈阳性者作为试验组(n=53)。观察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情况,分析并发HCMV感染患儿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H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比较HCMV感染对近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ALL合并HCMV感染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呼吸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试验组年龄、最低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血小板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诱导缓解期感染率、免疫功能下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最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最低血小板值下降是诱发H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试验组化疗总有效率(88.68%)显著低于对照组(97.80%)(P<0.05);随访5年,试验组复发率(11.3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儿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基因改变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首次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初发且未经治疗的儿童ALL患儿4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4例为对照组。留取临床资料,收集血清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血清代谢物水平,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基因变化。结果:代谢组学揭示了61种代谢物有差异变化,ALL中37种表达上升,表达量上升最显著的差异代谢物是对甲酚和脱氧胆酸等,24种表达下降,表达量下降最显著的差异代谢物是1-吡咯啉-5-羧酸和5- 羟色胺等,外显子组学揭示了蛋白互作数量排名前10的基因有MUC17等。结论:ALL患儿与对照组血清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涉及多种代谢通路改变,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对ALL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外显子测序提示MUC17等基因可能对 ALL的发生产生一定作用,可为研究ALL及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