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99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sestamibi,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和超声检查比较,评价99mTc-MIBI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确诊PHPT的101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78例,年龄14~74岁)的99mTc-MIBISPECT/CT显像结果,并与双时相平面显像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3种检查方法诊断PHP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χ2检验,对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同时,对SPECT/CT与双时相平面显像的阳性和阴性病灶大小行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01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共有120枚甲状旁腺病灶、93例为单发病灶,8例为多发病灶。120枚甲状旁腺病灶含89枚腺瘤(其中8枚为异位腺瘤)、5枚非典型腺瘤、24枚增生病灶(含异位3枚)、2枚甲状旁腺癌。99mTc-MIBI SPECT/CT显像对PHPT病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9.64%、96.78%、99.08%和95.93%,平面显像对应的结果分别为76.67%、99.30%、92.57%、97.87%和90.97%,超声检查对应的结果分别为82.50%、99.64%、94.55%、99.00%和93.09%,其中99mTc-MIBI 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χ2=14.062,P<0.001)、准确率(χ2=15.059,P<0.001)和阴性预测值(χ2=6.034,P<0.05)均高于平面显像,而与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和平面显像阳性病灶的最大径分别为(1.90±0.98)cm和(2.01±0.99)cm,明显大于其显像阴性病灶(1.36±0.54)cm和(1.25±0.67)cm (t值分别为2.311和3.827,均P<0.05)。 结论 99mTc-MIBI SPECT/CT显像诊断PHP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对PHPT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以无创、无电离辐射暴露、经济快捷的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并通过联合诊断试验评价其诊断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因口腔鳞状细胞癌住院治疗,拟行颈淋巴清扫术的患者共74例,收集受试者的基线资料及术前常规临床检查结果,如体格检查和增强CT,并在术前对受试者行红外热成像检查。根据诊断试验的基本原理,以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金标准,计算红外热成像检查的诊断效能指标。结果: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69.0%,符合率为71.6%, 阳性预测值为64.9%,阴性预测值为78.4%。红外热成像与其他常规术前检查并联试验的灵敏度为87.9%,串联试验的特异度为97.6%。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纳入术前临床检查,可以同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联合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断层成像(TUI)技术在胃部常见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5例门诊疑似有胃部疾病的患者行TUI技术的胃部超声造影及胃镜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胃部常见病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55例经病理检查确认的患者中,TUI技术和胃镜对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94.5%和98.2%。TUI技术诊断胃部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0.0%(4/5)、特异度为96.0%(48/50)、阳性预测值为66.7%(4/6)、阴性预测值97.9%(48/49);胃镜诊断胃部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0.0%(4/5)、特异度为98.0%(49/50)、阳性预测值为80.0%(4/5)、阴性预测值98.0%(48/50),两种检查方法对胃部常见病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TUI技术诊断胃部常见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且为无创、可重复检查,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99 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Tc-99m 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疑诊PHPT并在术前完善甲状旁腺99 mTc -MIBI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的7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别计算99 mTc-MIBI早期平面显像、延迟平面显像及延迟断层显像的诊断效能,采用χ 2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78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PHPT 75例。从患者水平分析,早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为 60.00% (45/75),特异度为 66.67% (2/3),准确率为 60.26% (47/78);延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为 81.33% (61/75),特异度为 0% (0/3),准确率为 78.21% (61/78);延迟断层显像的灵敏度为 89.33% (67/75),特异度为 66.67% (2/3),准确率为 88.46% (69/78);延迟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的灵敏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早期平面显像(χ 2 =8.233,P=0.004;χ2 =17.058,P < 0.001和χ2 =5.898,P=0.015;χ 2 =16.272,P < 0.001)。从病灶水平分析,早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55.42% (46/83),83.33% (5/6)和 57.30% (51/89),延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73.49% (61/83),16.67% (1/6)和 69.66% (62/89),延迟断层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90.36% (75/83),66.67% (4/6)和 88.76% (79/89);延迟平面显像的灵敏度显著高于早期平面显像(χ2=5.916, P=0.015);延迟断层显像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早期平面显像和延迟平面显像(χ2=25.639, P < 0.001;χ2=22.364, P < 0.001和χ2=7.975, P=0.005;χ2=9.860, P=0.002)。 结论 99 mTc-MIBI延迟平面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早期显像,延迟断层显像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脱落细胞DNA定量分析在筛查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及口腔潜在恶性疾病(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s, OPMDs)的准确性。方法:对203例口腔黏膜病患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DNA定量分析检测,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评价DNA定量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共纳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OSCC和原位癌 (tumor in situ, TIS)的患者46例,白斑(oral leukoplakia, OLK)上皮异常增生患者39例,疣状白斑伴基底细胞增生活跃1例,白斑单纯增生29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83例,炎症5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以OSCC、TIS和上皮异常增生为阳性组,其他为阴性组,DNA定量分析系统诊断的灵敏度为79.07%,特异度为81.20%,准确度为80.30%;诊断OSCC和TIS的灵敏度95.65%,特异度81.20%,诊断准确度为85.28%;诊断上皮异常增生时,DNA定量分析系统诊断的灵敏度60.00%,特异度81.20%,诊断准确度为75.8%。结论:DNA定量分析诊断操作微创,简便,可以作为OSCC及OPMDs的筛查方法以及OSCC术后随访的辅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E-EUS)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对胰腺占位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175例胰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穿刺病理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符合入组要求的患者有132例,其中行增强CT和/或增强MRI检查组有55例,行EUS检查组有40例,行CE-EUS联合EUS-FNA组有37例,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在诊断胰腺占位中的价值。 结果 55例胰腺占位行增强CT和/或增强MRI检查结果显示良性13例,恶性42例,敏感度79.49%(31/39)、特异度56.25%(9/16)、阳性预测值81.58%(31/38)、阴性预测值52.94%(9/17)、准确率72.73%(40/55);40例胰腺占位行EUS检查显示结果良性13例,恶性27例,敏感度80.00%(24/30)、特异度60.00%(6/10)、阳性预测值85.71%(24/28)、阴性预测值50.00%(6/12)、准确率75.00%(30/40);37例胰腺占位行CE-EUS联合EUS-FNA检查结果显示良性14例,恶性23例,敏感度93.94%(31/33)、特异度75.00%(3/4)、阳性预测值96.87%(31/32)、阴性预测值60.00%(3/5)、准确率91.89%(34/37)。胰腺癌在CE-EUS下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的点状或棒状的低增强模式,在CE-EUS引导下选择在低增强区域行FNA,可提高穿刺的阳性率。 结论 CE-EUS联合EUS-FNA可提高胰腺占位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放大内镜联合蓝激光成像(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blue laser imaging,ME-BLI)在存在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人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就诊,存在萎缩或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普通白光内镜及ME-BLI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ME-BLI对于萎缩胃黏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0%、71.96%、79.02%、62.26%、95.65%;对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07%、95.94%、92.31%、100%。结论 应用ME-BLI对萎缩及肠上皮化生诊断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血清外泌体miR-205-5p/miR-152-5p联合相对表达量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诊断价值。 方法 纳入TNM分期为0-II期的NSCLC患者(NSCLC组)83例(包括腺癌组55例和鳞癌组28例)和健康对照(对照组)50例,采集血清标本,提取并检测血清外泌体miR-205-5p/miR-152-5p联合相对表达量。比较NSCLC组和对照组的表达量,比较腺癌组、鳞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量,使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达量与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外泌体miR-205-5p/miR-152-5p联合相对表达量的诊断效能。 结果 对照组、NSCLC组、腺癌组、鳞癌组的miR-205-5p/miR-152-5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76±4.27、20.52±5.51、21.79±5.12、18.02±5.48;NSCLC组高于对照组(t=3.027,P=0.003),腺癌组、鳞癌组、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12,P<0.001),腺癌组高于鳞癌组(P=0.001)和对照组(P<0.001),鳞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相对表达量存在关联性(P=0.037)。对NSCLC的诊断效能评估,曲线下面积为0.671(95%CI:0.579~0.764),截断值为18.493,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64.0%。对肺腺癌的诊断效能评估,曲线下面积为0.738(95%CI:0.642~0.883),截断值为18.495,灵敏度为78.2%,特异度为64.0%。对肺鳞癌的诊断效能评估,曲线下面积为0.541(95%CI:0.399~0.684),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清外泌体miR-205-5p/miR-152-5p联合相对表达量在早期NSCLC(主要为早期肺腺癌)患者中升高,对早期NSCLC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T增强扫描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61例拟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计算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CT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2%、70.0%、8 5.3%。MRI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1%、80.0%、93.4%。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均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以充分考量患者病情与经济情况,选取适当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下腔静脉超声、泌尿系增强CT及增强磁共振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下腔静脉瘤栓伴血栓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的肾癌伴瘤栓病例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同时行下腔静脉超声、泌尿系增强CT及增强磁共振检查并完成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结果:根据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下腔静脉瘤栓是否合并血栓为标准,将56例患者分为合并血栓组(n=18)及不合并血栓组(n=38)。比较发现,瘤栓合并血栓的患者,瘤栓长度更长[(10.50 ± 5.55) cm vs.(6.66 ± 3.73) cm,P = 0.014];瘤栓直径/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 IVC)冠状最大径比值更接近1[1.0(0.7,1.0) vs. 0.9 (0.2,1.0), P= 0.004];出现下肢水肿的比例更高[66.7%(12/18) vs.5.3%(2/36),P = 0.005];行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或下腔静脉横断术的比例更高[66.7%(12/18) vs.15.8%(6/38), P<0.001]。对比下腔静脉超声、泌尿系增强CT及增强磁共振3种影像检查方法,鉴别瘤栓合并血栓,灵敏度最高的是增强磁共振(77.8%),特异性最高的是下腔静脉超声和增强CT(97.4%), 准确性最高的是增强CT及增强磁共振(83.9%),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是增强CT(90.9%),阴性预测值最高的是增强磁共振(89.2%)。结论: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合并血栓的患者,下腔静脉瘤栓长度更长,瘤栓直径/IVC冠状最大径比值更接近1,更易出现下肢水肿。术前需综合多种影像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evaluate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2-(F18)-fluoro-2-deoxy-D-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18F-FDG-PET)/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in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mediastinal and hilar lymph node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A total of 39 patients received preoperative ^18F-FDG PET/CT and the postoperative biopsy. We compared preoperative PET/CT scan results with corresponding intraoperative histopathalogic findings in 39 NSCLC patient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ccurac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18F-FDG PET/CT were assessed. Results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confirmed metastasis in 57 out of the 208 excised lymph nodes; 23 of the 57 nodes were mediastinal and hilar lymph node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ccurac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PET/CT in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NSCLC patients were 65%, 96.8%, 92%, 78.5% and 9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PET/CT scan showed good accuracy in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and hilar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the patients with NSCLC. We recommend that PET/CT scanning be used as a first-line evaluation tool for tumor diagnosis, therapy evaluation and follow-u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肝癌及良性肝病患者血清中miRNA-183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患者血清标本5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45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30例及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45例,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183在各组中的表达量及分析肝癌组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83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也高于肝炎组及肝硬化组(P <0.05);肝硬化组血清miR-183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肝癌患者的血清miR-183表达量与TNM分期有关,Ⅲ~Ⅳ期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P <0.05);低分化肝癌患者血清miR-183的表达水平高于高-中分化患者(P <0.05);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其血清miR-183表达水平高于不伴肝硬化者(P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95% CI 0.613~0.784),最佳临界值为1.38,相应的敏感性为53.7%,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60.1%,阴性预测值为76.9%。结论:血清miR-183可能作为诊断肝癌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并可能预测肝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患者(排除小于1 cm的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和超声声像图资料。以同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295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21例作为对照纳入本研究。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共74例,根据超声声像图不同滤泡亚型分为类经典型亚组55例(74.3%),类腺瘤样亚组19例(25.7%)。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淋巴结转移率较甲状腺滤泡状癌常见,但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少见(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和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4%、2.7%和4.8%。两亚组肿瘤大小、多灶癌的概率、甲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率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拥有超声恶性征象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比无恶性征象的更具侵袭性,超声可以帮助预测其临床生物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膀胱癌组织中乳腺丝氨酸抑制蛋白 (mammary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Maspin)的表达,探讨Maspin与临床病理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72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Maspin表达;分析72例膀胱癌患者术前盆腔CT扫描图片以及术后患者淋巴结标本的病理资料,计算诊断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分析Maspin检测、螺旋CT在术前诊断膀胱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方面的诊断效果。结果:1)膀胱癌组织的Maspin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5);2)Maspin蛋白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增高以及淋巴结转移阳性而显著下调(均P<0.05);3)27例患者CT诊断出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7.5%(27/72);病理结果显示72例膀胱癌患者中有2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0.5%(22/72),以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计算出72例患者通过CT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5%,73.3%,37.0%和66.7%;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膀胱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的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50%,41.8%和86.2%。最后将盆腔CT扫描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aspin蛋白表达共同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78.0%,阳性预测值为64.5%,阴性预测值为95.0%。结论:Masp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膀胱组织显著下调;Maspin的下调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Maspin在诊断膀胱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也许是一个有价值的肿瘤生物标志物,通过检测膀胱癌组织中Maspin的表达联合盆腔CT扫描共同评估膀胱癌患者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情况,比单独用CT扫描或者Maspin表达可能具有更大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直肠癌患者118例,根据病理学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其中淋巴结转移组患者82例,非淋巴结转移组3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方法进行检测,对淋巴结的ADC值、长径、短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_e、Vep)进行测量,对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进行T、N分期观察。结果与淋巴结非转移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组ADC值下降,长径、短径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非转移组相比,Ktrans、Vep下降,V_e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分期方面,T1-2期分期正确35例,1例患者病变分期不足,由T3期被错误分到T1-2期,T3期正确35例,T4期正确6例,经过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共正确81例,淮确率高达98.78%。T分期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T4期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阴性预测均高达100%。在N分期方面, N0期分期正确42例,2例患者病变分期不足,由N1-2期被错误分到N0期,N1-2期正确38倒,经过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共正确80例,准确率高达97.56%。N分期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阴性预测均相对高。结论除传统径线测量外,高分辨率盆腔MRI还可通过ADC值和增强MRM定量参数进行精准分析,使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精确度更高,同时高分辨率盆腔MRI能够有效应用于分期治疗中,有助于临床术前总体规划,对全面、合理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与术前血清学指标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活检病理联合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初次手术的宫颈癌患者307例,按术后病理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81例和未转移组226例,比较2组患者的MRI淋巴结短径、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和阴道受累,术前血清学指标以及病理特征。分析联合诊断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淋巴结短径大、MRI肿瘤直径大、MRI间质浸润深度>1/2肌层、MRI宫旁浸润、术前SCC-Ag水平升高和脉管浸润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MRI淋巴结短径、术前SCC-Ag水平、NLR诊断宫颈癌LN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11、0.63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50 mm、2.55 ng/mL、1.90,灵敏度分别为0.654、0.593、0.593,特异度分别为0.881、0.757、0.642;MRI淋巴结短径联合SCC-Ag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MRI淋巴结短径、术前SCC-Ag水平、NLR三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多指标(术前SCC-Ag水平、MRI淋巴结短径、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以及脉管浸润)联合诊断宫颈癌LN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  结论  影像学检查与血清学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联合可以提高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外科治疗且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两者对CLNM的诊断价值。结果 3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24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80例无转移。患者年龄(χ2=20.34,P<0.001)、原发灶大小(χ2=27.34,P<0.001)和颈侧区转移淋巴结最大径(χ2=4.30,P<0.001)在CLNM组与非CLNM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央区、颈侧区和中央区+颈侧区,超声诊断CLNM的灵敏度(χ2=82.26,P<0.001;χ2=114.01,P<0.001;χ2=82.26,P<0.001)、准确度(χ2=20.27,P<0.001;χ2=15.56,P<0.001;χ2=44.00,P<0.001)均高于CT,与超声联合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超声诊断中央区和颈侧区CLNM的特异度低于CT(χ2=17.01,P<0.001;χ2=21.2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在中央区、颈侧区和中央区+颈侧区,超声诊断CLNM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CT(Z=2.99,P=0.003;Z=3.86,P<0.001;Z=4.47,P<0.001),与超声联合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P=0.062;Z=1.68,P=0.093;Z=1.61,P=0.107)。结论 超声与CT在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的诊断中各具优势,总体上,超声对于CLNM的诊断效能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CT为基础的淋巴结临床分期(N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探讨陈旧性肺结核对CT临床N分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在本中心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3 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CT临床N分期和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程度;并对CT常规所用的以形态学为主的预测指标(淋巴结直径?肿大淋巴结站数?淋巴结有无融合?淋巴结有无钙化)能否预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χ2 检验?【结果】 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61.1%?60.0%?33.3%?82.5%及60.3%,其中特异性(60.0%)明显低于文献报道中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评估(74% ~ 85%);在对合并有陈旧性肺结核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的分站分析中,CT预测显示出较高假阳性率及较低的假阴性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常规的预测指标(淋巴结直径?肿大淋巴结站数?淋巴结有无融合?淋巴结有无钙化)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陈旧性肺结核降低了CT预测肺门纵隔淋巴结状态的特异性,是影响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分期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CT常规所用的以形态学为主的预测指标并不能有效预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T1期(原发肿瘤最大直径 2?cm及以下)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T1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入组907例患者,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患者作为建模组( n=573),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患者作为验证组( n=334)。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利用影响因素建立预测T1期乳腺癌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运用C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校准度、预测能力和临床效益。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脉管癌栓、Ki-67、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相关( P<0.05或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原发肿瘤大于0.5 cm、有脉管癌栓、Ki-67阳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以及组织病理学分级2~3级( P<0.05或 P<0.01)。基于上述5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C指数分别为0.739(95% CI:0.693~0.785)和0.736(95% CI:0.678~0.793),模型预测能力良好。建模组和验证组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提示模型一致性和临床获益良好。 结论:原发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分级、脉管癌栓、Ki-67和ER状态是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可以有效预测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临床医生制订个体化的腋窝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慢性血吸虫病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否与盐诱导激酶2(SIK2)相关。方法:标本来自于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363例手术患者,其中结直肠癌伴慢性血吸虫病(CRC-S)患者56例,结直肠癌不伴慢性血吸虫病(CRC-NS)患者307例。对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慢性血吸虫病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利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K2在各组结直肠癌标本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分析SIK2与CRC-S患者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RC-S组淋巴结转移率(62.5%)高于CRC-NS组(47.2%)(P<0.05)。CRC-S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吸虫卵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25/35,71.4%),CRC-S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血吸虫卵主要分布在癌旁组织(17/21,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3,P<0.01)。SIK2主要位于胞质溶胶,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CRC-NS组比较,CRC-S组SIK2表达显著增加,且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IK2表达水平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虫卵位于肿瘤组织的患者SIK2表达水平高于虫卵位于癌旁组织的患者(均P<0.01)。结论:CRC-S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且虫卵位于肿瘤组织时,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SIK2的表达水平与是否伴发慢性血吸虫病、虫卵分布部位以及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