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舌下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唾液腺黏液囊肿,临床上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和哑铃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囊肿内容物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因其异常的发生部位而易被误诊,需同多种颈部肿物相鉴别。文章就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牙本质发育不良I型(dentin dysplasia type Ⅰ,DD-Ⅰ)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文报告1例乳恒牙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病例.通过对该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进一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其恒牙萌替变化,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为此病的进一步研究补充资料。  相似文献   

3.
Ⅰ型牙本质发育不良(DD-Ⅰ)是一种口腔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牙本质异常疾病, 本文报告一例替牙期DD-Ⅰ病例, 通过相关临床检查和锥形束CT检查明确诊断, 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 结合相关文献探讨DD-Ⅰ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DD-Ⅰ的认识, 为制订更合理的诊疗方案及深入探究其致病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方法 对 32例 (47侧 )高位髁状突骨折经耳前进路行髁状突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 ,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 1年临床评价优良率为 75 % ,无张口受限、关节症状及面神经损伤 ,影像学检查髁状突异常主要有骨折片移位、成角畸形及骨质吸收 ,再移位仅见于单板固定的病例。结论 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内固定时尽可能行双板固定 ,以达到三维稳固。  相似文献   

5.
4颗多生牙1例报告及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生牙也称额外牙,是一种牙齿数目的发育异常,可发生于牙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上颌前牙区多见,多为1—2颗多生牙,3颗以上者少见。现报告1例全口4颗多生牙,并就其影像学检查及诊治进行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例由于下颔第三磨牙阻生导致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外吸收的病例。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丝影像学检查,发现易被诊断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深龋导致的牙髓根尖周病实为牙根外吸收.拔除患牙后证实了诊断的正确性。临床工作中为了避免误诊或漏诊.应建立正确识别阻生智牙造成邻牙牙根吸收的意识.注意借助各种临床及辅助手段仔细检查。本病例提示应早期拔除异常萌出的智牙,以保护第二磨牙,维持牙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头颈部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及其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0—2020年间21例头颈部NF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头颈部NF常表现为短期迅速增大的皮下或黏膜下实性肿物,颈部多发;影像学表现缺乏鉴别特征;病理学检查可见大量增生的梭形细胞,呈漩涡状排列且胞质染为淡红色,伴红细胞外渗,向周围肌肉内生长,没有异常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和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uscle-specific actin,MSA)呈阳性表达,desmin、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CD34、S100呈阴性表达。术后随访6个月,21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头颈部NF的组织学特征与身体其他部位的NF相似,但头颈部NF的肌肉组织受累频率更高。仅凭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NF,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腮腺和颈部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收治的10例腮腺和颈部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病程、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就诊年龄13~54岁,平均26.6岁.病程3~48个月,平均12.5个月.肿块单发于腮腺3例,单发于颈部5例,多发于腮腺和颈部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I/MRA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57个月,平均35.9个月,均无病变复发.结论:腮腺和颈部Castleman病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CT和MRI/MRA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颈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大的淋巴结可经触诊诊断,而较小的淋巴结则需借助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方法检测。笔者从临床触诊、影像学检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等方面对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方法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急诊救治与处理。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252医院6年间,诊断为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共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所有患者接受全面的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查、CT检查,确诊后急诊手术切开引流。分析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存在的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操作和预后等临床特征。结果: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发热、颈部弥漫性肿胀、呼吸道梗阻、感染性休克。11例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8例有明显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4例伴有糖尿病。影像学表现最显著的特征是颈筋膜间隙积气和周围软组织肿胀。手术的典型表现为筋膜坏死,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最终成功救治8例,死亡3例。结论: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进展迅速、高致死率的感染性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急诊手术干预,并联合全身支持治疗,可能提高其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像学对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9~2003年6例(7侧)手术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进行综合对照分析。结果 滑膜软骨瘤病在临床上无特征性改变,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而多个游离体的存在为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本组病例普通X线检查发现2侧(2/7),CT检查发现3侧(3/5),MRI检查发现3侧(3/4)存在多个游离体,均为Milgram病理分期Ⅱ、Ⅲ期病例:而在2侧CT(2/5)、1侧MRI(1/4)上未发现游离体者均为Ⅰ期病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于滑膜软骨瘤病MilgramⅡ、Ⅲ期有重要诊断价值,而对于其Ⅰ期病例往往术前无法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口腔黏膜色素沉着异常类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鉴别诊断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文章以1例Laugier-Hunziker综合征(LHS)病例的诊断为例,从临床表现、皮肤镜、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着手,探讨口腔黏膜色素沉着异常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遗传学模式及诊治.方法 报道1例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遗传学改变,同时对以往文献进行回顾,重点讨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幼年性玻璃样变纤维瘤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本例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和病理学表现,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研究8例少见的颌骨中心性黏液表皮样癌(central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jaws,CMCJ)临床病理表现,为更合理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1989年5月至2008年8月间经病理确诊的8例CMCJ(男5例,女3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CMCJ好发于中年,平均发病年龄43.3岁,发生于下颌骨7例,上颌骨1例,下颌骨者多见于磨牙及下颌角升支区.首诊症状多为颌骨肿胀、疼痛或感觉异常、牙齿松动及疼痛,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边界清晰或欠清晰的单房或多房放射透光区,光镜下所见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相似.结论 CMCJ的诊断应基于对病史、临床检查、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的综合分析,特别应注意与一些颌骨囊肿和肿瘤的鉴别.主要治疗方式为原发灶扩大切除术,选择性地结合区域淋巴结清扫以及放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辅助检查(X线平片,CT检查或MRI检查等).但随着对颞下颌关节内病理变化的深入研究,发现关节内病变发展到影像学可诊断时已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利用传统的检查手段对颞下颌关节病进行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因此,希望通过对患者的颞下颔关节液、血清、尿液检测病变相关的生化标记物为结合临床及影像检查早期诊断颞下颌关节病变提供依据、提示颞下颌关节炎性发展过程及关节退行性变程度.本文主要针对检测炎性标记物和骨更新标记物来早期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袋形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8例经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袋形术治疗的下颌骨大型角化囊性瘤病例.随访1~1.5年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病理学显示消融术后囊壁衬里上皮破坏、消失.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肿...  相似文献   

17.
《口腔医学》2013,(4):273-274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为放疗后骨代谢性疾病,传统影像学检查往往难以显示确切病变范围,而患者多伴有张口受限,口内检查不满意,这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本人综述相关文献,总结颌骨放射性骨坏死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儿童复发性腮腺炎(juvenile recurrent parotitis,JR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类,探讨JRP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特点,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及未来免疫疗法治疗JRP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0月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的100例JRP患儿与100例健康儿童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完善的专科检查,包括唾液腺临床检查、间歇期血清免疫学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为每一例确诊为JRP的患儿建立临床数据档案,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血液免疫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间平均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JRP患儿中,低龄组和学龄组在既往发病次数、平均持续时间以及家族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低龄组中,JRP患儿血清IgG和IgM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组中,JRP患儿血清IgE和IgA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年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同时,JRP患儿CD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CD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JRP患儿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以及可能存在的超敏反应过程,可能是JRP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和骨化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OF)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1987—2011年间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5例,骨化纤维瘤16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发病年龄两者无明显差异,FD平均22.56岁,OF平均28.25岁;前者的男女比为1∶1,后者为5∶3;发病部位两者均以上颌较多,分别为72.00%和62.50%,并且大多数都发生在磨牙区。X线片中FD病变透亮呈"毛玻璃状"边界不清,OF瘤界清楚,骨质有缺损破坏的阴影。病理组织学上FD中骨小梁呈多形态,不形成板状骨。OF的骨小梁有板状骨形成,但FD成熟型与OF在病理组织学上有相似性。结论 FD和OF是不同的独立疾病,明确其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结合1 例右颈部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PHAT是一种中间型有恶性倾向的软组织肿瘤,临床症状轻微且无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有其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