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9,(5):752-755
目的在癌痛全程化管理中建立规范的药学服务模式,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优化院内外癌痛患者镇痛效果。方法通过反复讨论和修订,制订出一套实践性较强的药学服务流程,确立规范的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并使用一系列的评估量表,考察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控制、疼痛对生活的影响、用药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3名癌痛患者接受药学干预后的4个疼痛指标改善,即"过去24 h最严重的疼痛程度""最轻微的疼痛程度""平均的疼痛程度""调查当时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降至(3.14±1.78)分、(0.82±0.91)分、(1.73±0.83)分、(1.55±1.50)分(P <0.01)。评价疼痛对生活的影响,干预后的7个条目的评分均有显著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价为"好"的比例由13.04%上升至65.22%(P<0.01)。药物不良反应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癌痛全程化管理中的规范化药学服务模式。实施后,患者的疼痛控制、日常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得到明显改善。该模式有助于癌痛管理药学服务同质化,有促于推动临床药师参与癌痛管理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控制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某院肿瘤内科收治入院的成人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名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的常规诊疗,干预组50名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药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镇痛药物剂量调整、患者教育、镇痛药物疗效评估、向医生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及时报告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比较2组患者在1,2,3,7,14 d时的疼痛评分,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便秘改善情况,对干预过程中药师提出的用药建议进行汇总。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24 h(4.12 vs 4.84,P=0.048)、48 h(3.10 vs 4.60,P<0.001)、72 h(2.68 vs 3.92,P<0.001)、7 d(2.71 vs 3.74,P<0.001)、14 d(2.28 vs 3.42,P<0.001)。干预组患者在经药师宣教后,用药依从性好的患者人数增加了近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诊疗前后用药依从性无变化(P=0.499)。干预组50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便秘,23例便秘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67.65%;对照组有33例患者发生便秘,14例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42.42%。2组便秘改善有效率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38)。临床药师针对干预组患者的药学监护共提出了122条建议,医生共采纳74条,采纳率为60.6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疼痛缓解率与用药依从性,作为多学科癌痛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临床药师在癌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模式临床药学服务介入癌痛规范化治疗对患者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癌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癌痛规范化方式治疗,干预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介入提供各种癌痛治疗相关药学服务,并建立微信平台提供健康教育及回访。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3周后疼痛及止痛药物认知度、疼痛评分、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癌痛治疗、回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周后疼痛及止痛药物认知度均提高(P<0.01),疼痛评分下降(P<0.05),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也相应下降,且干预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癌痛教育后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提高(P<0.01),且干预组好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癌痛治疗满意度均较好,其中干预组回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癌痛相关治疗的认知度及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为建立临床药师从事癌痛管理的工作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1):66-68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规范化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2015年6—12月期间收治的癌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比较干预前后癌痛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用药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后癌痛患者疼痛评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依从性,加强患者对疼痛知识的掌握,使癌痛的治疗趋于规范化,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针对门诊疼痛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及成效。方法:简述2种不同的疼痛患者门诊药学服务模式,并对药师独立的疼痛药学门诊患者的用药教育效果进行分析。选择2017年1月至6月在某院疼痛药学门诊就诊的患者198名填写问卷,临床药师对其进行药学照护和用药教育,对比患者教育前后的问卷得分情况。结果:患者用药教育前得分是3.18±1.98,用药教育后得分是12.56±2.24,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通过开设不同模式的药学门诊,临床药师在门诊疼痛患者的诊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其他专科药学门诊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开展癌痛患者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以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为切入点,通过参与癌痛评估,制定药物止痛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用药,开展面向患者的药学服务。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管理,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了患者的疼痛评分;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的癌痛多学科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 MTM)中引入欧洲药学监护网络(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Europe, PCNE)对癌痛患者镇痛疗效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癌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癌痛治疗,试验组传统癌痛治疗联合疼痛临床药师提供MTM服务及药学干预。结果 试验组在住院期间共发现31个药物相关问题,药师提出的干预64.52%被接受,干预意见有65%被完全执行;试验组的疼痛评分及爆发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药师运用MTM服务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再住院率现状,科学选择药学干预切入点。方法:采用疾病知识问卷、治疗用药知识问卷、用药依从性问卷、临床不合理用药调查表调查120例CHF患者的基础资料、CHF疾病知识知晓度、CHF治疗用药知识了解程度、用药依从性情况、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CHF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很低;治疗用药知识了解程度很低;用药依从性很差;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很多。进一步分析发现, CHF患者再入院次数与对疾病知识知晓度呈负相关(P < 0.01),与对治疗用药知识了解程度呈负相关(P < 0.01),与用药依从性呈负相关(P < 0.01),与临床不合理用药呈正相关(P < 0.01)。结论:药物治疗不当所诱发的再入院不容忽视,临床应依此为药学干预的切入点,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进行药学干预,使患者和或家属主动参与到治疗中来,并学会自我管理,将对改善CHF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长期和预后、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在癌痛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癌痛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发现药物治疗中的问题,优化给药方案,开展用药教育。在进行为期1周的药学监护后,比较患者疼痛评分、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共纳入43例癌痛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药师总计提供了76条药物治疗建议。药学监护后,43例癌痛患者的疼痛评分由(6.9±1.5)分降低为(1.8±1.4)分,较干预前有极显著的降低(P<0.01),其中8例患者的疼痛(18.6%)完全缓解,18例(41.9%)明显缓解,7例(16.2%)中度缓解,8例(18.6%)轻度缓解,2例(4.7%)无缓解,疼痛缓解率76.7%;43例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3例(7%)明显改善,25例(58.1%)有改善,15例(34.9%)达到稳定,无评分下降;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药学监护前相比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控制,可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在县级医院行使协议处方权管理癌痛患者的模式及管理效果干预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6月在药师门诊进行药师随访及协议处方权管理的4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期在某院医生门诊进行癌痛药物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随访60 d后,干预组中、重度疼痛占比由100%下降至27.5%,对照组中、重度疼痛占比由100%下降至65.7%,干预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疼痛评分(P<0.05)。干预组较对照的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得到显著改善(P<0.05)。干预组用药依从性≥7分的患者占比由5%提高至67.5%,对照组观察用药依从性≥7分的患者占比由6.7%提高至31.4%,且干预组用药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评分中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药师利用协议处方权对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减轻药物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为进一步管理门诊癌痛患者提供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药学路径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药学干预组45例和常规组45例,药学干预组实施药物指导、用药知识教育等药学干预,常规组未开展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的使用情况、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ADE)、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等。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药学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均更高,而用药偏差则较前者更低(P<0.01)。结论:遵循药学服务路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COPD住院患者进行全程化的药学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情况,降低用药偏差,为临床药师药学路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了解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干预效果,并探讨临床药师在今后工作中的切入点以及着重点。方法:监护药师对癌痛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如药学查房、审核医嘱、优化给药方案并开展患者用药教育。评判药师收集数据后与另一组未得到临床药师干预的患者进行数据对比,统计两组之间的癌痛控制、不良反应以及爆发痛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癌痛缓解率分别为(25.38±16.11)%和(13.99±11.12)%;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43%和51.35%,缓解率分别为41.67%和42.10%;爆发痛发生率分别为54.05%和59.46%,缓解率分别为70.00%和45.46%。经统计分析,试验组在癌痛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爆发痛化解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可协助临床医师提高患者癌痛的缓解率;在癌痛治疗初始阶段进行患者用药教育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临床医师提前制定爆发痛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爆发痛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妊娠期糖尿病用药依从、药物不良事件(ADE)、用药偏差、自我管理技能、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改善药学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孕中期(24~28周)妊娠糖尿病孕妇为观察组,共计102例;据观察组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水平和异常项目数,按单纯随机分组和盲法分配方法,1:1匹配同期胰岛素治疗的10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医疗(常规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观察组进行传统医疗+药学服务的干预,时间持续至分娩和出院后24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用药依从、药物不良事件(ADE)、用药偏差和自我管理技能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χ2=4.140,4.412,7.257,4.408;P<0.05);血糖控制满意率(87.3%)显著高于对照组(76.5%)(χ2=3.995,P<0.05);孕妇剖宫产、妊高征、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分娩新生儿中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6周和24周失访率(3.9%,6.9%)及糖代谢受损发生率(12.2%,18.9%)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4.7%,23.5%;20.9%,37.2%)(χ2=7.022,10.993,P<0.01;4.448,7.197,P<0.05)。结论:药学服务能显著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药物不良事件(ADE)、用药偏差和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药师应该更多提供和完善药学服务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师为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提供慢性疾病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的模式。方法:以某院风湿免疫科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药学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药学干预组实施MTM。将2组患者入院初期、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临床评价指标、患者依从性评分、药学干预期内再入院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2组间的比较,观察MTM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指标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有更好的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依从性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有较高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药学干预组的再入院发生事件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出院后6个月药学干预组ADR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风湿免疫患者实施MTM,可以达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药房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处方的用药合理性,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药师对他汀类药物处方的审核干预,促进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调取某大型三甲医院门诊药房2016年1-6月与2017年1-6月中关于他汀类药物的电子处方,比较加强药师对他汀类药物审核干预前后,对他汀类药物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实施提升药师对他汀类药物的审核干预综合技能的措施后,他汀类药物处方占抽查处方比例(%):处方的不合理率(2.57±0.11 vs. 1.47±0.25)、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0.68±0.16 vs. 0.62±0.08)、重复用药(0.33±0.05 vs. 0.06±0.02,P<0.01)、用法用量不适宜(0.73±0.21 vs. 0.43±0.16)及联合用药不适宜(0.94±0.09 vs. 0.37±0.12,P<0.05)等情况均较提升整改前均有所减少;他汀类药物不合理类型占他汀类药物总不合理处方比例(%):重复用药(12.65±1.84 vs. 4.16±1.95,P<0.05)及联合用药不适宜(36.75±4.01 vs. 24.79±7.06,P<0.05)等情况均较提升整改前均有所减少,而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26.67±6.61 vs. 42.38±3.61)、用法用量不适宜(23.95±4.86 vs. 28.66±7.80)的占不合理处方类型的总数略有上升,提示仍需实施持续性整改。结论:通过实施提升药师对他汀类药物的处方审核干预综合技能的措施,对他汀类药物的潜在不合理用药风险有降低趋势,为临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门诊用药咨询地点由开放式窗口变更到独立空间后对药学咨询质量的影响,以此探讨医院门诊部在房屋空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为药学咨询投入场地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对比某院门诊用药咨询中心设立后和设立前同期开放式窗口药学咨询的服务记录,就患者教育方式、咨询人群一般信息、咨询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咨询地点变更为独立空间后,药师采用的患者教育方式多元化,场地的变化未导致咨询人群构成比的变化,但是在咨询问题的内容和药学服务时间上都有极显著的变化(P<0.01)。结论:咨询场地的转变,为患者用药的安全、准确、适宜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保障,提高医院满意度。因此门诊有必要设立具有独立空间的用药咨询中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措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某院神经内科收住的4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配备专科临床药师,实施个体化给药、开展床旁用药宣教、发放患者出院用药指导单,对照组不予干预。制定二级预防用药知识和用药依从性调查表,在出院时对2组患者进行用药知识调查,在出院3个月后对2组患者行电话回访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在二级预防用药知识方面,干预组回答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依从性方面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可以增加患者的用药知识、提高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