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上颌前牙单牙缺失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和延期修复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颌前牙单牙缺失行即刻种植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即刻组和延期组,各40例。即刻组给予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延期组给予即刻种植术后延期修复。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即刻组的种植成功率高于延期组,骨吸收量低于延期组(P<0.05)。修复3个月后,即刻组的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评分低于延期组(P<0.05)。修复3个月后,即刻组的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延期组(P<0.05)。即刻组的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低于延期组,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高于延期组(P<0.05)。结论 上颌前牙单牙缺失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可以提高种植成功率,减少骨吸收量,改善牙周情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增加美观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对上颌前牙缺失患者软组织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上颌前牙缺失修复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施行早期种植,观察组则施行即刻种植,比较两组修复治疗后患者满意度、红色美学指数评分(PES)、白色美学评分(WES)、牙槽骨稳定性.结果治疗后5个月,观察组满意度、PES评分、WES评分及骨吸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与早期种植对上颌前牙缺失患者均有较好的修复效果,能保持较好的骨组织稳定性,但即刻种植软组织美学效果和白色美学更好,患者满意度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46-4247
分析上颌单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和延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选择收治的100例(153颗牙)上颌单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种植方法的不同将分为研究组(50例,77颗牙)与对照组(50例,76颗牙)。研究组采用即刻种植修复,对照组采用延期种植修复,比较两组种植义齿的最终修复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患者主观满意度。研究组义齿种植修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周袋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软组织附着高度、咀嚼功能、整体美观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牙即刻种植修复的最终种植体成功率、牙周组织健康程度及患者对种植体满意度均优于延期种植修复,即刻种植修复方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颌前部单牙牙列缺损患者行即刻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及美学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行上颌前部单牙种植修复的84例牙列缺损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延期种植修复,研究组患者即刻种植修复,比较两组种植成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牙槽嵴宽度、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以及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M1、M2、M3、M4牙槽嵴宽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M5牙槽嵴宽度和牙槽嵴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时PES评分、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时PES评分、WE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主观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颌前部单牙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即刻种植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均具有较高的种植成功率,但即刻种植修复早期的美观度高,可提高患者主观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牙缺失修复中采用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口腔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50例牙缺失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与B组。A组25例接受延期种植牙修复,B组25例接受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修复。评估两组种植体修复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种植体稳定系数(ISQ)、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指数(mSB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红色美学评分(PES)、白色美学指数评分(WES),统计两组种植体留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修复成功21例(84.00%),B组修复成功23例(92.00%),两组修复成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ISQ指数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ISQ指数均较治疗后1个月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mPLI、mSBI指数及PD、PES、WE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mPLI、mSBI指数及PD均比治疗后1个月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PES、WES评分均较治疗后1个月提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00%)与A组(16.00%)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即刻种植倾斜种植体与延期种植牙修复在牙缺失修复中应用均能够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但即刻种植获得的美学效果更佳,且更利于维持牙周组织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21-722
观察即刻种植修复与延期种植的疗效及近期软组织美学效果。取牙齿种植修复患者64例,按照种植方式不同分为延期种植组和即刻种植组各32例。延期种植组采用延期种植修复,即刻种植组采用即刻种植修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软组织美学评分、种植体稳定评分、龈沟出血指数和牙齿种植修复优良率、患者满意度。即刻种植组牙齿种植修复优良率、患者满意度优于延期种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术后软组织美学评分、种植体稳定评分、龈沟出血指数均优于延期种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修复疗效及近期软组织美学效果显著优于延期种植,可有效减轻对软组织的损伤,提高修复疗效及近期软组织美学效果,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传统平台与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在上颌单个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上颌单个前牙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种植体连接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32例,传统平台连接种植体)和转换组(32例,平台转换连接种植体)。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转换组的近中、远中种植体边缘垂直骨吸收量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转换组的前牙功能各项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转换组的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菌斑指数(PLI)评分及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D)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转换组的白色美学指数(WES)、红色美学指数(PES)、修复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颌单个前牙种植修复的种植体连接中,平台转换较传统平台具有更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89-1890
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接受上前牙牙种植治疗的72例(共种植82颗牙)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延期种植前牙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6例),将行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修复治疗的设为研究组(36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牙种植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牙龈乳头形态美学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种植体长度、直径均比对照组长,骨吸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式GBR技术联合即刻种植修复上前牙疗效显著,且牙龈乳头形态美学效果优于延期种植前牙治疗,可有效降低骨吸收水平,更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接诊的行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翻瓣即刻种植修复治疗,试验组行不翻瓣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牙槽骨吸收情况、种植体成活率、手术时间、美观度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结果:试验组种植体成活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槽骨吸收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为(11.26±0.41)分,高于对照组的(8.46±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为(0.48±0.03)mm,低于对照组的(0.58±0.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翻瓣上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治疗种植体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较短,可减少牙槽骨吸收,减少术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提高美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与即刻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分情况即刻植人Replace,Straumann TE和Osstem GS种植体共45枚,其中拔牙后立即植入种植体共28枚,对于附着龈较窄、牙龈厚度较薄及根尖周有炎症的患者,在微创拔牙后唇腭侧牙龈“8”字缝合,减小拔牙创,2—4周软组织愈合后再作即刻延期种植。修复完成后,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观察种植体周围有无阴影,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情况,同时检查软组织愈合情况。结果45枚种植体经6-60个月观察,全部成功,美学效果好,两者之间效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配合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处理在前牙区即刻种植与即刻延期种植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数字化釉锆全瓷冠在低(牙合)龈距离Bicon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42例(牙合)龈距离不足的牙列缺损的患者植入55颗Bicon种植体,根据所选基台进行数字化设计制作釉锆全瓷冠,体外进行基台牙冠的粘接,形成一体化基台冠,完成固定式种植义齿修复,并对修复体进行1~30月的回访。 结果 55颗种植体存活率为98.18%,修复体返工率为0%,最长达30个月的观察期内未发生崩瓷及冠脱落。 结论 数字化釉锆冠能够解决咬合空间不足所引起的Bicon种植后期修复问题,同时其强度大,密合度高,具有较好的功能及美学效果,为(牙合)龈距离不足的种植患者提供新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ummers骨凿提升上颌窦底同期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病例21例,剩余牙槽骨高度平均7.2mm,以Summers骨凿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术,共植入29颗OsstemSSⅡ种植体。术后6~9个月修复,随访18~36个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留存率为96.6%,28颗种植体成功负载,稳定,骨结合良好,1颗因感染拔除。术后6个月X线片示窦底平均提升3.2mm。结论 Summers骨凿提升上颌窦底同期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后牙区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牙缺失。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同样可获得成功的骨结合,但即刻种植是否能够减少或预防拔牙窝牙槽嵴的生理性骨吸收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目的:利用锥束CT测量评估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近期骨组织变化.方法:选取上颌前牙无法保留适合采取即刻种植的患者18例18颗患牙.于种植当天、6个月、1年行锥束CT检查,分别测量距离种植体肩台4,6,8mm处牙槽嵴唇侧骨壁的厚度,以及缺失牙牙槽嵴唇颊侧近、远中骨高度.结果与结论:种植后6个月,牙槽嵴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高度分别为(1.83±0.05) mm和(1.50±0.04) mm,距离种植体肩台4,6,8 mm处牙槽嵴唇侧骨板吸收分别为(1.72±0.30) mm,(1.65±0.26) mm,(1.55±.25) mm;1年后牙槽嵴唇颊侧骨板近、远中吸收高度分别为(0.85±0.04) mm和(0.78±0.05) mm,距离种植体肩台4,6,8 mm处牙槽嵴唇侧水平吸收(0.52±0.20) mm,(0.45±0.16) mm,(0.32±0.15) mm.结果表明即刻种植后唇侧骨壁会发生水平向吸收,但是不影响种植体的骨结合,1年后骨组织吸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操作简便性。 方法 本院自2015年开始实施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共71例,随机抽取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10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切口美观满意度、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中全部使用巴德3D Max补片修补,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规格不一。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成功。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组在手术时间(单侧40±5?min vs 50±5?min,双侧60±5?min vs 100±5?min)、术中出血量(单侧5±2?mL vs 10±2?mL,双侧8±2?mL vs 20±2?mL)、术后切口疼痛、切口美观满意度、抗生素使用率(单侧21.5% vs 0%,双侧100% vs 0%)、术后住院时间(3±1?d?vs?8±1?d)明显优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组(P<0.05),切口感染率及阴囊血肿基本相同。随访2±0.5年,期间无疝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解剖清晰,操作简单,具有临床操作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简便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通过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麻醉的实施与管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防治作用。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首次接受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加速康复外科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处理,观察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策略优化麻醉管理及围术期处理,记录观察患者术毕体温、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拔管后30 min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苏醒延迟、烦躁及术后寒战发生率。 结果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能够降低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寒战的发生率,并缩短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VAS评分(P<0.05);两组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烦躁及苏醒延迟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能够降低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纯空心螺钉微创内固定对髌骨横形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74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观察组接受C型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空心钉内固定,对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随访6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切合延迟愈合、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疗效确切,相比较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小,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航技术结合点位保存对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患者牙齿健康状况及美学评分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修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点位保存修复,观察组在对照组修复方案基础上联合数字化导航技术.比较两组的种植体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依据髋臼的解剖形态制作个性化的导航模板,观察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3~11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5位病人,根据围手术期间是否使用数字化导航模板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7)。评价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影像学指标。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但没有统计学上差别;实验组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及外展角与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吻合性较好,两种方法在髋臼假体型号选择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数字化导航模板的应用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效率,减少手术风险,提高假体放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