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79例,氯吡格雷组75例,比较分析2组治疗1,6,12个月时全因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等指标。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2组患者治疗5 d时血小板抑制率和抵抗率。结果:替格瑞洛组1,6,12个月时全因病死率、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但症状轻微,无需特殊治疗;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69.22±12.34)% vs (46.87±22.1)%(P<0.05),血小板抵抗率低于氯吡格雷组(2.53% vs 22.67%)(P<0.05)。结论:在行PCI治疗的STEMI合并DM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可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烧伤后残余创面联合应用rhGM-CSF、莫匹罗星的疗效及局部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患者选取2处烧伤后残余创面,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2组受试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联合治疗组创面外用rhGM-CSF凝胶剂及莫匹罗星软膏,对照组创面外用莫匹罗星软膏。观察两组创面分泌物、炎症反应、肉芽组织的变化及局部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后7,14 d的创面细菌清除率及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选择10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 d切取创面边缘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联合治疗组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炎症反应减轻,肉芽组织较为鲜红。未观察到明显局部不良反应。治疗7,14 d后的创面细菌清除率联合治疗组为(45±11)%、(92±9)%,均高于对照组[(28±12)%、(70±11)%,P<0.05]。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8±14)%、(97±10)%,均高于对照组[(53±12)%、(89±13)%,P<0.05]。联合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2±2)d,明显短于对照组[(14±3)d,P<0.001]。治疗前2组创面TNF-α、IL-1β积分光密度(IOD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14 d联合治疗组创面TNF-α和IL-1β IOD值分别为2740±248,1385±116和7876±596,4185±399,均低于对照组(3419±178,2112±297和9912±578,6657±412,P<0.001)。结论:联合应用rhGM-CSF、莫匹罗星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愈合,可能与其抑制细菌生长及创面TNF-α、IL-1β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吉非替尼交替化疗与单纯化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病历59例,依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n=30):培美曲塞 (500 mg·m-2,iv,d1),顺铂 (75 mg·m-2,iv,d1),21 d为1个周期,治疗4~6个周期;观察组(n=29):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加用吉非替尼(250 mg,po,d2~15),比较2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药物不良反应(ADR)。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ORR分别为51.7%、16.7%(P=0.004),DCR分别为93.1%和86.7%(P=0.413),中位PFS分别为15.5个月和8.0个月(P=0.001);观察组外显子19 LREA缺失的患者疗效及耐受性优于21 L858R突变的患者,患者突变位点不同,ADR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严重ADR的发生率为13.79%。结论:吉非替尼交替化疗较单纯化疗对EGFR突变阳性的Ⅳ期NSCLC患者的疗效更好,其中对外显子19 LREA 缺失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线粒体复合体活性变化。方法:抽取并回输约40%总血量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20 min建立VD模型。病理学研究检测神经元损伤;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和线粒体复合体活性;Western-blot检测Mn-SOD蛋白表达;Morris水迷宫评估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Mn-SOD活性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5 d模型组线粒体复合体Ⅰ、Ⅱ、Ⅲ、Ⅳ活性显著降低(P<0.05),术后15,30 d和60 d模型组线粒体复合体Ⅰ、Ⅱ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复合体Ⅲ、Ⅳ活性显著降低(P<0.05);病理学检测显示模型组海马出现进行性神经元损伤。结论:线粒体复合体III、IV活性异常可能是VD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组)和对照组(瑞格列奈联合地特胰岛素组)各44例;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体重指数(BMI)、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 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FC-P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BMI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C-P及BMI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FPG、2hPG、 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FC-P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P<0.05),BMI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且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79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化疗后多西他赛(docetaxel,DOC)药动学指标代表的药物暴露与血液毒性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在进一步减少血液毒性中的作用。方法:79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奈达铂方案(DOC 75 mg·m-2静滴,第2天静滴奈达铂80 mg·m-2,21 d为一周期)化疗,于化疗第1周期监测患者DOC血药浓度,包括滴注结束前(5±5)min和滴注结束后(45±15)min两个血液样本浓度,从而计算出由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代表的药物暴露;化疗1周后评价不良反应,分析多西他赛药时曲线下面积(DOC-AUC)与血液毒性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79例中国晚期卵巢癌患者DOC-AUC值范围为1.2~3.8 mg·h·L-1,平均AUC(±SD)为(2.60±0.56)mg·h·L-1,变异系数(CV)为24.55%,其AUC符合正态分布。27例(34.2%)患者出现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9例(36.7%)患者出现Ⅲ~Ⅳ级白细胞减少,17例(21.5%)患者出现Ⅲ~Ⅳ级血红蛋白减少。未发生血液毒性不良反应组(0级)和发生组(Ⅰ~Ⅳ级)DOC-AU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现低级别(0~Ⅱ级)及高级别(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AUC平均值分别为(2.12±0.49)和(2.62±0.55)mg·h·L-1P=0.000 1),导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应AUC平均值分别为(2.14±0.68)和(2.67±0.49)mg·h·L-1P=0.008),发生不同程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的DOC-AUC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同体表面积剂量给药,DOC-AUC值存在个体间差异,DOC-AUC值的不同影响了药物血液毒性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DOC-AUC值可预测血液毒性的发生。确定既提高疗效又限制毒性的中国卵巢癌患者的最佳多西他赛AUC值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斌  杨彬  戴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0):1119-1121,1130
目的:探索提高临床实践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治疗指南之间依从性的具体方法。方法:根据《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结合某院药物的具体品种制定止吐医嘱成套方案,以医嘱模板的形式存储在医院HIS系统中,为医生开具合理的止吐医嘱提供技术支持;比较使用成套方案前后医生开具止吐医嘱耗时、止吐医嘱合理率以及患者的呕吐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使用成套方案后,开具高、中、低致吐化疗药物(HEC、MEC、LEC)止吐医嘱耗时较使用前分别下降了(97.9±12.12)、(50.35±9.27)、(33.65±15.79)s,差异有显著性(P<0.05);HEC、MEC止吐医嘱合理率均较使用前提高了30%,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LEC组较使用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HEC组、MEC组呕吐发生率均较使用前降低了30%,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LEC组较使用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该止吐医嘱成套方案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量,提高止吐医嘱合理率,减少患者呕吐发生率,值得在无呕病房的创建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归芪补肾颗粒对阿霉素导致的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0.5μg·mL-1阿霉素复制足细胞损伤模型,再分别以低、中、高剂量归芪补肾颗粒含药血清(2%,4%,8%)干预24 h后,分别检测各组细胞nephrin、p-cadherin、desmin、α-SMA mRNA(RT-PCR法)和蛋白(Western Blot法)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C组)比较,阿霉素模型组(Model)nephrin、P-cadherin mRNA表达(0.342±0.140,0.094±0.012)显著降低(P=0.000),desmin、α-SMA mRNA表达(0.517±0.096,1.242±0.198)显著增高(P=0.001,0.000);与模型组比较,归芪补肾颗粒中(M-GQBS)、高剂量组(H-GQBS)nephrin、P-cadherin mRNA表达(0.536±0.086,0.254±0.060,0.546±0.113,0.274±0.069)显著降低(P=0.007,0.005,0.001,0.000),desmin、α-SMA mRNA表达(0.393±0.084,0.819±0.067,0.375±0.084,0.764±0.125)显著增高(P=0.024,0.010,0.000,0.000)中、高剂量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odel组nephrin及P-cadherin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00),demin、α-SMA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00);与Model组比较,M-GQBS及H-GQBS组nephrin、P-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02,0.003,0.005,0.002),demin、α-SMA含量显著降低(P=0.000)。结论:归芪补肾颗粒能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足细胞损伤,减缓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米那普仑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可选择的药物。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度洛西汀开放式6周对照研究。共收集抑郁症患者120例,米那普仑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度洛西汀组60例,男33例,女27例,米那普仑初始剂量是50 mg·d-1po,bid),度洛西汀的初始剂量是20 mg·d-1po,bid)。主要研究指标为基线到治疗6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总分的变化;次要研究指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价,并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试验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米那普仑组和度洛西汀组治疗6周末,米那普仑组HAMD-17总分下降了(14.56±3.25),度洛西汀组下降了(14.62±3.19);在各随访点,HAMD-17总分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米那普仑组和度洛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33%和76.67%,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2组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米那普仑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8/60),度洛西汀组为21.67%(13/60),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整个研究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米那普仑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都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米那普仑出现的相关症状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分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疗效。方法:对某院收治的ACS患者350例,入院时即检测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聚集率,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之后常规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服用1年。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快代谢型(n=140)、中等代谢型(n=161)和慢代谢型(n=49)。治疗后第7天第2次检测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比浊法检测5 μmol·L-1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不同代谢类型患者严重心脏事件和联合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快代谢性CYP2C19*1/*1共140例,占40.0%;中等代谢型CYP2C19*1/*2 146例(41.7%)、CYP2C19*1/*3 15例(4.3%);慢代谢型CYP2C19*2/*2 35例(10.0%)、CYP2C19*2/*3 14例(4.0%)、CYP2C19*3/*3 0例。服药7 d后,3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5)。中等代谢型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较快代谢型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代谢型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快代谢型组和中等代谢型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代谢类型患者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慢代谢型患者联合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快代谢型和中等代谢型患者(P<0.05)。结论:通过研究氯吡格雷对不同CYP2C19分型患者的抗血小板疗效,推荐对ACS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进行基因多态性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及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以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药房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处方的用药合理性,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药师对他汀类药物处方的审核干预,促进他汀类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调取某大型三甲医院门诊药房2016年1-6月与2017年1-6月中关于他汀类药物的电子处方,比较加强药师对他汀类药物审核干预前后,对他汀类药物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实施提升药师对他汀类药物的审核干预综合技能的措施后,他汀类药物处方占抽查处方比例(%):处方的不合理率(2.57±0.11 vs. 1.47±0.25)、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0.68±0.16 vs. 0.62±0.08)、重复用药(0.33±0.05 vs. 0.06±0.02,P<0.01)、用法用量不适宜(0.73±0.21 vs. 0.43±0.16)及联合用药不适宜(0.94±0.09 vs. 0.37±0.12,P<0.05)等情况均较提升整改前均有所减少;他汀类药物不合理类型占他汀类药物总不合理处方比例(%):重复用药(12.65±1.84 vs. 4.16±1.95,P<0.05)及联合用药不适宜(36.75±4.01 vs. 24.79±7.06,P<0.05)等情况均较提升整改前均有所减少,而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26.67±6.61 vs. 42.38±3.61)、用法用量不适宜(23.95±4.86 vs. 28.66±7.80)的占不合理处方类型的总数略有上升,提示仍需实施持续性整改。结论:通过实施提升药师对他汀类药物的处方审核干预综合技能的措施,对他汀类药物的潜在不合理用药风险有降低趋势,为临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规范化用药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75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35例。干预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后第1,2,3个月6个时点,经过评估—制定方案—干预—再评估循环,评价2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知识和用药依从性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的使用率、达靶剂量率高于对照组(56.9%和29.2%;35.6%和16.4%,P<0.05),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达靶剂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9%和29.2%,27.6%和16.4%,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干预组从来没有占95.7%~100%,对照组十分经常占31%~56%,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因心衰加重再入院率明显下降(16%和33%,P<0.05),2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规范化用药干预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胶囊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采用开放式截骨骨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3组,对照组(CK组)每日灌服蒸馏水,观察组(SIL组)给予水飞蓟素100 mg·kg-1·d-1灌胃,阳性对照组(JTG组)给予金天格0.48 g·kg-1·d-1灌胃,在术后2,4,6周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行血清生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行离体胫骨骨矿物质密度(BMD)测定。组织行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的病理变化,同时拍X线行影像学评估。结果:(1)血清ALP水平:在术后2周,表现出JTG组高于SIL组,并高于CK组(JTG vs. SIL,P<0.05;SIL vs. CK,P<0.05;JTG vs. CK,P<0.01)。但在第4、第6周,3组ALP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BMD值在3个时段均显示JTG组高于CK组(P<0.05),SIL组高于CK组(P<0.05),但JTG组与SIL组无统计学差异。(3)影像学评分:术后2周和4周,JTG组、SIL组高于CK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而术后6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4)HE染色:在第2,4周,骨折愈合评分JTG组高于SIL组,并高于CK组(JTG vs. SIL,P<0.05;SIL vs. CK,P<0.05;JTG vs. CK,P<0.01),而术后6周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IL组早期即出现肉芽组织纤维化过程,并在相同的时间点其软骨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结论:水飞蓟素在早期具有明显的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伟  腾林  喻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22):2007-2011
目的:本研究选择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单一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对比,评估联合用药对血脂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性的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组。阿托伐他汀组以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胆固醇浓度(LDL-C)<70 mg·dL-1为治疗目标。用药9个月后,采用血管内超声定量冠状动脉内斑块,检测血液中相关参数。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用药组与单独阿托伐他汀用药组相比,前者LDL-C明显降低[(60.5±19.8)mg·dL-1 vs.(79.8±17.9)mg·dL-1,P<0.01)]。与单一用药相对比,双联降血脂药物对斑块体积变化具有显著的优越性(-1.3±0.09 vs.-0.3±0.05,P<0.01)。血液中LDL-C浓度的降低幅度和斑块的消退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R=0.20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与阿托伐他汀用药相比,双联降脂药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LDL-C浓度,同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DPP-4抑制剂(DPP-4 inhibitor)常规治疗是否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CD26、脂多糖/Toll样受体-4(Lipopolysaccharide/toll like receptor-4,LPS/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T淋巴细胞CD26与血LPS/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之间是否存在可能的相关性。方法: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从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收集受试者。选择目前使用二甲双胍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 < HbA1c < 10%)130名,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二甲双胍片0.5 g tid+磷酸西格列汀片100 mg qd);另一组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片0.5 g tid+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 qd)。用药3个月,检测用药前后2组患者一般生化水平、血糖、血脂、T淋巴细胞CD26、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TLR-4阳性百分比、LPS的水平。结果:用药后两组T细胞表面CD26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2.26±12.3)vs(22.74±18.9),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T淋巴细胞TLR-4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17.34±10.9)vs(23.42±17.9),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单核细胞TLR-4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8.67±10.6)vs(23.72±19.3),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T细胞CD26与单核细胞TLR-4正相关,r=0.869(P<0.01);T细胞CD26与LPS正相关,r=0.698(P<0.01);单核细胞TLR-4与LPS正相关,r=0.816(P<0.01)。结论:DPP-4抑制剂抑制T细胞CD26、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LPS、单核细胞TLR-4与T细胞CD26的表达正相关,提示常规治疗剂量的DPP-4抑制剂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构建头孢曲松钠结石大鼠模型,探讨TRPV5(辣椒素受体-5)在结石模型组大鼠肾脏中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量与头孢曲松钠应用时间的关系,为研究头孢曲松钠相关肾结石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120 mg·kg-1·d-1纯化水灌胃4周,B组、C组分别以120 mg·kg-1·d-1头孢曲松钠灌胃2周和4周;试剂盒检测各组血、尿生化指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结石结晶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定性、定量大鼠肾组织TRPV5的表达。结果:3组血钙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血肌酐明显升高[(96.29±21.81)μmol·L-1 vs(34.72±10.49)μmol·L-1、(59.98±20.45)μmol·L-1,P<0.05],C组尿钙浓度相比较A组明显升高[(0.72±0.25)mmol·L-1 vs(0.46±0.23)mmol·L-1,P<0.01],C组与A组、B组比较尿肌酐降低[(2 488.28±435.75)μmol·L-1 vs(3 463.57±221.76)μmol·L-1、(2 971.37±319.27)μmol·L-1,P<0.01]。光镜下C组可见有大量结石结晶形成。TRPV5在3组血液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中TRPV5在肾脏中表达明显低于A组、B组[(217.79±48.31)ng·L-1 vs(395.66±74.69)ng·L-1、(343.08±74.08)ng·L-1,P<0.01]。结论:TRPV5在头孢曲松钠干预4周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降低,表达量且与头孢曲松钠干预时间呈负相关,可能由于头孢曲松钠抑制了钙离子通道蛋白TRPV5在肾脏的表达,增加肾小管尿钙排泄从而参与了头孢曲松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抗氧化剂普罗布考联合美金刚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95例,按照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美金刚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美金刚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得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的变化、治疗6个月后治疗疗效和治疗过程总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MMSE得分分别为(15.87±0.86)分、(18.24±1.01)分,均优于对照组(14.77±0.84)分、(16.72±0.97)分,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ADAS-cog得分分别为(32.86±0.78)分、(29.01±0.51)分,均优于对照组(134.91±1.11)分、(31.76±0.64)分,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ADL得分分别为(28.01±0.70)分、(25.69±0.51)分,均优于对照组(29.88±0.81)分、(27.79±0.58)分,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1.70%,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总不良反应率为20.83%,和对照组17.01%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氧化剂普罗布考联合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效果优于单独运用美金刚,对MMSE得分、ADAS-cog得分和ADL得分均有提高,且不会加重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乳癖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可能的疗效机制,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某院接受诊疗的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乳癖消片+依西美坦)及对照组(依西美坦)。治疗8周后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可能的疗效机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观察组42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6%vs.57.8%;χ2=4.304,P=0.038)。治疗后2组患者黄体生成素及孕酮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雌二醇及催乳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使用乳癖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症可显著提高疗效,可能与其调节内分泌紊乱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