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妇幼保健机构患者安全文化现状,建立评估基线,为寻找薄弱环节,制定改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美国医疗服务质量和研究组织通行的患者安全问卷调查法,计算正性回答率,获得患者安全文化基线.结果 与美国同类医院比较,差错的反馈和交流、医院内交接和转运等维度正性回答率较高;不良事件上报频率、人员配备、管理层支持、患者安全整体评估等维度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良事件上报频率的差异最大.结论 患者安全调查法是评估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有效工具之一.探索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可改进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进而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新建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安全文化现状,寻找薄弱环节和潜在隐患,为患者安全文化水平持续改进与不断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医疗服务质量和研究组织通行的患者安全问卷调查法,计算正性回答率,获得该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数据,和AHRQ同类医院正性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该医院部门/区域安全等级评分正性反应率为75.5%。差错的反馈和交流、组织文化-不断改善、科室内部团队合作3个维度为患者安全优势领域。对差错的非惩罚性处理、人员配备、不良事件上报频率、科室间团队合作4个维度,为患者安全待改进领域;正性反应率最低的维度及与AHRQ差值最大的维度差错的非惩罚性处理、不良事件报告频率,提示为制约新建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结论建立公正文化,可促进不良事件上报,提升患者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状况进行调研,为提升其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哈尔滨市4所三级公立医院372名医务人员发放中文版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SOPSC)。所得数据利用EpiData 3.1软件及SPSS 22.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72.58%的医务人员在过去12个月内从未上报不良事件。“组织学习与改进”“科室内团结合作”正性应答率较高。待改进维度为“事件报告频率”“人力资源配置”“对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结论医疗机构需提升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文化认知,营造正向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以保障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HSOPSC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筛选使用HSOPSC进行的研究,并呈现12个维度结果。结果共纳入20篇研究,18篇呈现了12个维度的正性回答率,11篇呈现了患者安全等级,10篇呈现了过去1年内上报不良事件数量,计算所有研究的总体率并与AHRQ 2014年测评结果报告进行比较,国内的优势领域和美国相当,但在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人员配置、不良事件报告频率、患者安全等级以及过去1年内上报不良事件数量等方面均较美国低。结论建议开发统一的中文版HSOPSC,建立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研测评数据上报系统和比较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组建“瑞士奶酪模型”管理小组,通过搜集前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走访临床科室等方法,运用“瑞士奶酪模型”原理,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监督、不安全行为前兆、不安全行为4个方面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中上报情况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强化风险意识、完善监管机制、优化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明确不良事件上报奖惩机制等措施堵住系统“漏洞”。采取措施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和采取措施前(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相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月均例数(采取措施前后分别为1.97例和9.18例)明显增长,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科室覆盖率(采取措施前后分别为15.00%和23.41%,P=0.032)明显上升,医务人员不良事件上报的参与度增加。应用“瑞士奶酪模型”明显改善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不理想的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6.
李雪丽  汤盛兴  陈妙琴 《现代医院》2022,(11):1752-1754+1758
目的 探究信息化管理在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信息化管理实施前2020年的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为对照组,信息化管理实施后2021年的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为研究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例数、事件处置时效和事件发生率来验证信息化管理的效果。结果 实施信息化管理后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例数有所提高,事件处置时效缩短,事件发生率出现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实时收集、动态监控、信息双向互动反馈及统计分析,促进院科联动,有效提升员工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依从性,及早发现隐患事件,提升事件处置时效,营造医患安全文化环境。而在事件发生率管控方面,有待引进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共促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良事件上报障碍与患者安全文化之间的相关性,为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提供建议。方法以某三甲医院304名临床医师和医技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不良事件上报障碍量表》《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 25.0软件和AMO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利用Mplus 8.6软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不良事件上报障碍量表总分与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612,P<0.01),两量表各维度之间也均呈负相关(r=-0.570~-0.356,P<0.01)。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量表各维度除对不良事件上报障碍产生直接负效应(β=-0.702~-0.387,P<0.05)外,也可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对其产生负效应(β=-1.937~-0.091,P<0.05)。结论医院应强化高职称、长工龄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构建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上报机制,加强领导重视和内部沟通,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科学改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对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某三级综合医院2015-01/2017-08期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内容的评审、调查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提示该院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存在着不良事件定义及上报范围不清、制度及流程不够完善、医务人员认知不足和培训及演练不够到位等问题,需通过明确院内不良事件定义及上报范围、修订制度及完善流程、强化意识及转变态度、加强培训及定期演练、进一步鼓励全员无责上报以及建立明确的反馈机制等多方面的措施,不断改进该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体系,使该体系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降低医院医疗风险,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激励上报制度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比较本院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构成。结果 实施后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高于实施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构成中前三位分别为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人员配合因素;实施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构成中前三位分别为患者因素、意外因素、环境因素。结论 激励上报制度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升主动上报率,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减少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医疗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消极和积极因素及改进措施进行调查,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抽取10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影响医务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的消极因素排前3位的分别是:担心报告后同事关系受影响、担心个人名誉受损、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报告;积极因素排前3位的是有利于信息共享以减少再次出错机率、有利于完善业务和管理流程、有助于发现安全隐患;促进不良事件上报最有效的措施是有及时的改进反馈.结论 匿名方式上报不良事件、优化上报流程、及时反馈改进措施以及营造非惩罚性氛围等,可促进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2017-2020年医疗不良事件数据分析,结合运用专业人员访谈法,发现存在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医院2017 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收集的1 117例事件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科室负责人、医护人员及行政人员12名进行专家访谈。结果:医疗不良事件中Ⅲ、Ⅳ级上报比例高,普外科、骨科、妇科、产科等手术科室上报例数多。医疗不良事件漏报瞒报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职能部门追责、引发纠纷及影响科室质量考核评分。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是上报意识不足、追踪整改不到位。结论:提高医护风险意识,完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强化院科两级督查,构建和谐安全文化氛围,以提高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医医院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效能的举措与效果。方法 对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对管理机制、体系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健全制度、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上报信息平台、加强培训、实行多部门协同联动、总结分析反馈、持续跟踪整改、落实上报奖励,构建非惩罚性文化氛围等。结果 医务人员医疗安全风险识别、评估能力提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积极性增强,实现了集上报、审核、质量控制于一体的上报系统,有效促进了医院流程再造和服务体系优化,形成了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闭环管理模式。结论 围绕中医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机制、体系建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提高中医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效能,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院医务人员主动使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现状,为完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本院747名医务人员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和对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使用均不够满意;64.41%的人员认为本院不良事件上报率<50%;不愿意上报不良事件中19.93%的因为工作繁忙,65.30%的担心处罚或责备。仅19.74%的人员登陆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39.49%的人员认为系统应改为匿名上报;42.56%的人员认为系统操作繁琐。结论医务人员工作繁忙和担心处罚或责备,是影响不良事件上报率的主要因素;加大宣传培训和改进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是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使用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为加强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归因分析、访谈法、数据统计方法,采集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自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不良事件系统平台上报的1 688例报告,对不良事件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同类型不良事件中,前五名依次为护理不良事件、药品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器械安全不良事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输血安全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病人生理及行为因素、工作状态/流程设计和员工个人因素。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在系统层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与其它软件的整合不充分;在制度执行层面,未对所有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员工对不良事件辨识能力不足,上报积极性不高。结论:要从制度、软件、个人三个层面改善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充分发挥好不良事件系统平台作用,使医院的不良事件风险可见且可控;对不良事件应加强事前预防和事后总结,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设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实现全院各类不良事件的统一上报与管理,对上报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利用,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不良事件管理。方法运用主流关系型数据库ORACLE、IIS和应用软件实现系统安装部署,接入医院信息系统(HIS),以及护理、输血和药品等信息系统,建立院内统一的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全院不良事件的统一管理、移动端上报处理和短信提醒功能。同时,该系统具备审批流程设置、数据分析利用和个性化功能定制功能。结论系统从信息化角度支撑医疗安全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满足业务部门系统需求,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PDCA)法在医用耗材不良事件上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医院医用耗材不良事件上报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与问题,采用鱼骨图分析医用耗材不良事件上报合格率低的原因,运用PDCA法的计划阶段(plan)、执行阶段(do)、检查阶段(check)和处理阶段(action)对医用耗材不良事件上报管理进行改善,制定标准化的医用耗材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和处置流程,比较改善前和改善后医用耗材不良事件上报合格率变化。结果:运用PDCA法改善医用耗材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后,医用耗材不良事件上报合格率由改善前的40.00%提高到改善后的84.21%。结论:PDCA法应用于医院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医用耗材不良事件上报合格率和上报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医用耗材使用风险,减少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儿童医院2018-2019年度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医疗不良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整理2018-2019年度医疗不良事件113例,分别从上报数量、等级、类别、科室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医源性不良事件的上报远少于患源性不良事件;患者期望值过高,依从性差,沟通不良,易引发患源性不良事件;投诉较多的外科科室主动上报意识有待加强。结论: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意识;加强患者期望值和依从性的管理;学习典型不良事件,落实核心制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某院2017-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不良事件上报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院2017-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正常班时间,尤其是上午时间段;主要发生区域为住院病区,手术科室居多,常见于普外科、骨科、妇产科、ICU、儿科等科室;发生对象集中于高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上报人员大多为初级或中级职称人员,医师岗位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最多;医疗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医疗管理类、护理管理类、医技管理类和器械管理类,以Ⅲ、Ⅳ级医疗不良事件为主.结论:制定医疗不良事件管理办法,鼓励不良事件上报;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监管,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发现同事护理不良事件后的内心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 2020年3~5月对14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 Colaizzi 七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对于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不上报难以处理的事件护理人员普遍会上报;发现同事发生了Ⅲ级、Ⅳ级不良事件,上报会有较多顾虑;发现同事的失误后,若对患者影响不大,部分护理人员会选择在不告知对方的情况下自行处理;包容且公正的科室环境有利于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本人的不良事件;管理者对于上报同事不良事件的处理方式会影响到上报的积极性。结论:护理人员对Ⅲ级、Ⅳ级不良事件上报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医院应加强培训,树立院内公平公正的不良事件上报文化,并对上报的不良事件及时回应。人情关系在工作团队中客观存在,可鼓励护理人员发现同事差错后及时告知本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通过PDCA管理工具,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识别医疗不良事件并及时上报,上报数量亦明显增加;规范化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评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内涵管理质量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分析原因,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进行整改,避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