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南药学》2020,(2):326-328
<正>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是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在肝脏中快速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10-羟基-卡马西平(monohydroxy-carbazepine,MHD)[1],MHD通过阻断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通道,从而稳定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膜,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减少神经冲动的突触传递,达到对大脑皮质运动高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奥卡西平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呕吐、心动过速、激越、低血压、低钠血症、昏迷和癫痫发作[2]。奥卡西平急性过量的病例,目前为止国外共报道5例[3-7];国内仅1例儿童急性过量的报道[8]。此文报道1例成人短时间内急性过量使用奥卡西平的诊疗经过,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对颞叶癫痫施予奥卡西平、卡马西平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相应治疗的颞叶癫痫患者104例,随机将其划分成对照、分析两组,各有52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分析组予以奥卡西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的出现率情况.结果:分析组共有4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比7.69%(4/52),对照组共有1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占比25.00%(13/52).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数、程度都优越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选用奥卡西平对颞叶癫痫实施治疗的不良反应出现率、症状程度都优越于卡马西平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3.
报道1例奥卡西平致过敏性紫癜的病例。患者,48岁,诊断为脑血管病后癫痫。2019年11月1日口服奥卡西平片(0.5 g,po,bid)抗癫痫治疗。11月8日调整奥卡西平剂量(0.3 g,po,bid),1 d后出现双下肢、足背及足底散在瘀点,考虑为过敏性紫癜。立即停用奥卡西平,同时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调整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缓释片(0.75 g,po,bid),托吡酯片(25 mg,po,bid),左乙拉西坦片(0.5 g,po,bid)。15 d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7岁.3个月前于睡眠中突发惊叫,随即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抽搐,伴小便失禁,持续约5 min后缓解,自行醒来,无法回忆发病情况.2个月后类似情况再发1次,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门诊诊断为癫.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商品名:德巴金)0.5 g,bid.查肝功能,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5.
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8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药物保留率。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随访研究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9月经小儿癫门诊诊治的87例各种类型癫患儿给予奥卡西平治疗,从开始处方用药到随访时间1~2年。其中单药治疗56例,添加治疗31 例。通过逐步加量的方法达到目标剂量。奥卡西平起始剂量5~10 mg&#8226;kg-1&#8226;d-1,最初1~2个月每周递增,以20~40 mg&#8226;kg-1&#8226;d-1为目标剂量,分2次口服。结果总有效率 81.61% (71例),完全控制率 66.67%(58例)。单药治疗总有效率 87.50%(49例),完全控制率 76.79% (43例);添加治疗总有效率 70.97%(22例),完全控制率48.39%(15例)。单药治疗和添加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63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62%,未见严重不良反应。1年药物保留率76.40%。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安全、有效,药物保留率高,有较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奥卡西平致皮疹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齐晓涟 《医药导报》2010,29(7):959-961
目的 分析奥卡西平引起皮疹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6~2008年由奥卡西平引起皮疹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奥卡西平的用法用量、皮疹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转归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应用奥卡西平出现皮疹的癫痫患者共7例, 起始剂量大于常规剂量上限3例; 2例患者加量速度过快; 局部皮疹1例, 全身皮疹4例, 躯干皮疹、剥脱性皮炎各1例; 3例患者经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等治疗后好转.结论 奥卡西平引起皮疹与起始剂量过大或加量速度过快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中儿童使用奥卡西平致皮肤不良反应(ADR)数据分析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第一季度到2014年第二季度AERS数据库中儿童使用奥卡西平致皮肤ADR的数据进行提取、验证及统计分析。结果:从AERS数据库中共挖掘出279个可疑的ADR报告,其中皮肤ADR信号13个,涉及患儿40例。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皮肤ADR相对于其他ADR,在年龄(P=0.065)、性别(P=0.213)、人种(P=0.054)、给药剂量(P=0.225)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医疗机构是皮肤ADR报告的主要来源,医师上报数目最多,并以快速上报为主(P< 0.05),其结局造成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的病例较多(52.5%)。结论:奥卡西平皮肤ADR虽然少见,但是往往会造成儿童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加长,我们应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给药剂量的患者予以相同的重视,加强对奥卡西平皮肤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奥卡西平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加强奥卡西平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本文从该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两方面,进一步论述其产生不良反应和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供临床选用该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1例72岁女性患者,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服用卡马西平0.1 g、2次/d,1 d后出现尿潴留,停药并予导尿术治疗后恢复正常。停用卡马西平后4 d,患者服用奥卡西平0.3 g、2次/d,次日再次出现尿潴留、排尿困难,停用奥卡西平,留置导尿管并给予抗感染治疗,7 d后排尿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致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对有关格列美脲不良反应/事件个案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收集文献17篇,获取病例17例.格列美脲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较多.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严重脱发、眩晕、速发过敏反应、血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尿潴留等罕见不良反应发生应引起医务人员注意;严重低血糖反应、重症药疹、肝功能损害有报道.结论:格列美脲在临床应用广泛,使用过程中应了解低血糖反应诱发因素,监测不良反应,注意患者用药教育,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 了解我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危害,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软件,对2004年全省206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专业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抗肿瘤药物;合并用药占32.5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结论 加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提高报告的分析评价能力,为保障公众安全用药及维护公众身体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帕米膦酸二钠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5-2014年4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载的帕米膦酸二钠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不良反应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0岁以上患者较多(16例,72.8%),用药1周内出现不良反应9例(40.9%),用药1年后出现不良反应7例(31.8%),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为主(11例,50.0%).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帕米膦酸二钠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32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5年323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ADR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及用药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报表进行分类。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94个品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抗肿瘤药次之。而ADR引发的组织器官损伤最常见于皮肤过敏反应及消化系统症状。结论:应重视安全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上报的618例抗肿瘤药物ADR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61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为408例(66.02%),女性患者为210例(33.98%);40岁以上的有537例(86.89%),其中男性为296例,占该年龄段的49.53%,女性为241例,占该年龄段的44.87%,男性超过女性。细胞毒类药物ADR发生率占首位,占19.26%,ADR主要表现以消化道反应为主,骨髓抑制为辅。结论抗肿瘤药物ADR在静脉滴注中较多,且人群以40~60岁男性ADR居多。今后要高度重视40~60岁男性ADR,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孢地嗪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18年2月Pubmed、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关于头孢地嗪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4篇文献,33例病例。年龄集中在0~18岁和60岁以上。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原患疾病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不良反应大多发生于用药30 min内,构成比为42.42%。头孢地嗪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例数最多,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性样反应和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地嗪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加强药学监护,尽量避免或减少其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泮托拉唑不良反应中文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收集中文文献报道中泮托拉唑的不良反应,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泮托拉唑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并查找全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泮托拉唑的不良反应、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疗程等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显示,泮托拉唑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经过停药或停药后对症治疗,不良反应症状均好转或消失,未造成不良事件,安全性较好,但泮托拉唑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与用药指征,合理选择使用,加强用药监护,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利妥昔单抗的罕见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主要应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利妥昔单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急性输液反应,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罕见。本文概述了利妥昔单抗相关的罕见不良反应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肺泡出血、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慢性心功能不全、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肿瘤溶解综合征、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以及不良反应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旨在为临床安全应用利妥昔单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外文数据库报道的利奈唑胺不良反应个案报道,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相关文献113篇,包括154例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男性99例(64.29%),女性55例(35.71%),男女比例为1.8∶1;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55.20%);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在3~28 d的最多(68.18%);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其中血液系统损害(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等)占比最多(51.14%),其次为代谢系统损害(乳酸性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25.00%)。统计结果表明年龄、性别、过敏史、合并用药、日剂量、给药途径以及给药疗程等危险因素与血液系统和代谢系统损害可能无关。结论: 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长期使用易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医师和药师重视利奈唑胺所致的不良反应,使用时加强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公开项目(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ublic Data Open Project,OpenFDA)检索孟鲁司特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OpenFDA药物不良反应端点的交互式图表板块访问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