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3例血管瘤患儿,其中20例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A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B组),19例采用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C组),治疗后随访3-12个月。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结局数据进行Ridit分析,比较3组的疗效差异及显效时间。结果:A组有效率为90%,B组有效率为62.5%,C组有效率为68.4%。通过对3组患儿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复诊的显效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与B组、C组相比,A组治疗显效时间较快(P〈0.05)。3组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局部外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与单纯用一种药物相比,联合用药见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更少,尤其对于大范围及眶周血管瘤,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前、后2个月尿液中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变化,初步探索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区住院的增殖期血管瘤患儿34例。分别在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前、后2个月留取清晨无菌中段尿10 mL,另外收集21例正常婴幼儿(年龄<12个月)的清晨无菌中段尿10 mL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尿液样本中bFGF的表达水平,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3组尿液样本中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口服普萘洛尔后2个月,患儿尿液中bFG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血管瘤患儿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患儿体内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血管生成,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检测尿液中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患儿口服普萘洛尔用药过程中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联合口服普萘洛尔与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60例,评价其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联合口服普萘洛尔的患儿及单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患儿各30例,用药前检查结果无异常,用药前、后1 h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服药后1个月观察有无呕吐、嗜睡、腹泻、局部皮肤反应、肢端发冷及低血糖症状等。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不良反应例数无显著差异,用药前、后1h内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结论:局部涂抹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联合口服普萘洛尔与单纯口服普萘洛尔的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作为药物局部使用,治疗颌面部表浅型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I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5~24周患有颌面部表浅型婴幼儿血管瘤(无溃疡、不接近口腔黏膜)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普萘洛尔(1.0 mg/kg,1次/日)治疗,治疗组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外涂病变区域。对比治疗后第1、2、4、 8、12、16、20及24周时的病变面积,以及第0、12和24周的照片,评估疗效。安全评估则通过测量心率、血压来评价。结果:在治疗后20~24周时,我们发现局部使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的患者,在体积、颜色的改变上更优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P<0.05),但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那些没有溃疡且没有接近黏膜的颌面部表浅型IH来说,局部使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比较局部外用噻吗洛尔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表浅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副作用的发生率,评估外用噻吗洛尔能否成为表浅型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用药.方法:在多个中英文数据库中搜索关于局部外用噻吗洛尔及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对比研究.根据研究目的选取效应量,先进行异质性检验,再进行Meta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口服普萘洛尔与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27例腮腺区血管瘤患儿。其中男8例,女19例;年龄2 ~ 9个月,平均年龄4.8个月。病灶大小1.5 cm × 2.0 cm × 1.0 cm ~ 7.0 cm × 6.0 cm × 3.0 cm。治疗采用普萘洛尔[1.0 ~ 1.5 mg/(kg·d)]每日1次口服,0.5%马来酸噻吗洛尔每日2次利用医用纱布外敷于病灶处。疗程12~32周,平均20.3周。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8.4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瘤体颜色、体积、质地的变化,并完善病灶区的超声检查。结果    27例患儿中效果为“优”的21例(77.8%)、“好”的4例(14.8%)、“中”的2例(7.4%)、“差”的0例(0%);治愈率77.8%,有效率100%。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对于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具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外用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治疗眶周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8月—2019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的8例高风险眶周婴幼儿血管瘤,给予口服普萘洛尔,剂量为0.5~2 mg/(kg·d);结合外敷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2次/d,10 min/次,联合用药6个月~1年或瘤体完全治愈。比较用药前、后瘤体面积、厚度、颜色、局部血流峰值,结合患儿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例患儿平均疗程为9.4个月,停药时平均效果评分为77分,疗效评价为4例Ⅳ级,4例Ⅲ级。用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外用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治疗眶周高风险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口服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9-10—2013-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30例腮腺区血管瘤患儿,普萘洛尔按1.0~1.5 mg/kg剂量,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至瘤体缩小75%以上,随访1~10个月。收集每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疗效、不良反应。采用半球测量法和数码照片记录患儿血管瘤的大小,按家长反馈信息和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后,大部分腮腺区血管瘤的体积明显减小,家长满意度好,不良反应轻微。疗效评定结果Ⅳ级(优)18例,Ⅲ级(好)11例,Ⅱ级(中)1例,Ⅰ级(差)0例。结论:口服普萘洛尔可以作为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血运重建术与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恒牙牙髓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泉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75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A组(30例)在显微镜下行血运重建术,B组(45例)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患牙疼痛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牙根管壁厚度、根管长度,计算治疗后的牙骨样沉积率。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根管长度相比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的根管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A组治疗后6个月的根管长度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根管长度显著大于B组(P<0.05)。B组治疗前、后的根管壁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A组治疗后6个月的根管壁厚度大于治疗前,且显著大于B组(P<0.05)。A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牙骨样沉积率显著高于B组(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为70.00%,显著高于B组的48.89%(P<0.05)。结论: 显微镜下血运重建术能有效促进牙根发育、延长根管、增加根管壁厚度,其治疗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和药物安全性。方法收集头颈部血管瘤患儿共68例,男20例,女48例,年龄1~9个月,平均年龄4.2个月。均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初始3 d普萘洛尔的剂量分别为0.5、1.0、2.0 mg/(kg·d),每8 h口服1次。第4天起以2.0 mg/(kg·d)维持量服用至1周岁。动态观察瘤体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68例患儿治疗过程中,23例患儿(33.8%)出现不良反应,大部分对症处理后继续服药,有2例患儿因血压明显降低、肝功能异常而停止治疗。至疗程结束时,66例完成治疗,参照Achauer疗效评定法,疗效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17例,Ⅳ级32例。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显效快,疗效明显,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婴幼儿头颈部血管瘤的一线方法。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oral propranolol combined with topical timolol maleat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parotid hemangiomas. Methods??Twenty-seven infants with parotid hemangiomas were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5. The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9 males and 17 females?? aged between 2 months to 9 months?? with a median age of 4.8 months. The lesions were all located in the parotid region??and measured between 1.5 cm × 2.0 cm × 1.0 cm and 7.0 cm × 6.0 cm ×3.0 cm in size. Propranolol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at a dose of 1.0??1.5 mg/??kg·d???? 0.5% timolol maleate eye drop solution was applied topically with medical cotton swabs to the area of the lesion twice a day. The therapy duration was 12 to 32 weeks?? averaged 20.3 weeks. The follow-up duration was from 3 months to 12 months?? averaged 8.4 months. Record the colors?? volumes?? textures?? and ultrasonic results of hemangiomas before the treatments and at the end of treatments. Results??Of the 27 patients??21 demonstrated an excellent response ??77.8%????4 showed a good response ??14.8%????and 2 displayed a moderate response ??7.4%????cure rate was 77.8%??and effective rate was 100%. Conclusion??Overall??oral propranolol combined with topical timolol maleate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infantile parotid hemangioma??and is worth promot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在应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的过程中,发现20例患儿在服用普萘洛尔3~6个月后产生耐药,继续服药,瘤体体积无变化.采用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按普萘洛尔1.0 mg/kg,泼尼松0.5 mg/kg,每天1次,口服,随访1~3个月.收集患儿资料,包括临床特征、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半球测量法和数码照片记录患儿血管瘤大小及颜色变化,按家长反馈信息和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接受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后,大部分患儿血管瘤体积明显变小,颜色变淡,质地变软,家长满意度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评定Ⅳ级(优)6例,Ⅲ级(好)9例,Ⅱ级(中)5例,Ⅰ级(差)0例.结论:普萘洛尔联合低剂量泼尼松治疗普萘洛尔耐药性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用药安全,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鼻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3月,对确诊为婴幼儿鼻部血管瘤的29例患儿采用口服普萘洛尔2.0 mg/(kg·d)治疗,分2次口服。每3~4周复诊1次,定期拍照,动态观察血管瘤的大小、质地、颜色变化,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根据Achauer 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9例患儿平均口服普萘洛尔6个月。疗效Ⅰ级(差)0例,Ⅱ级(中)2例,Ⅲ级(好)9例,Ⅳ级(优)18例;2例患儿出现轻度腹泻,2例出现睡眠障碍,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鼻部血管瘤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2年9月,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53例血管瘤患儿,从0.5mg/(kg.d)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至2mg/(kg.d),连续服用,总疗程为2.75~5.75个月。随访7个月.观察并记录血管瘤的颜色、大小,息儿的不良反应,有无反弹。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d后,100%的血管瘤颜色变淡;治疗2周后,25.9%的血管瘤直径缩小75%。疗效评价I级(差)3例,Ⅱ级(中)18例,Ⅲ级(好)19例,Ⅳ级(优)13例。不同年龄、部位、类型的血管瘤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含乳化剂3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的牙膏对口腔上皮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志愿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 2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含乳化剂30的牙膏,B组给予含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sodium dodecyl sulfonate surfactant,SLS)的氟化物牙膏,均采用普通牙刷清洗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与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持续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组(试验组)、芬太尼透皮贴剂组(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使用前和使用后第1、3、5、7、14、21、28天的VAS疼痛评分、补救用药使用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总体满意度。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2组资料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筛选差异指标。结果: 共纳入104例患者,实际完成96例,包括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组49例、芬太尼贴剂组47例。2组患者基线可比,使用贴剂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追加盐酸曲马多的总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便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及嗜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用于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持续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与芬太尼贴剂相当,但其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