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雪娇  闵永华  钱新洪 《新中医》2023,55(2):157-15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揿针对全麻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所致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96例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2组术后均予以PCA,对照组给予常规止吐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穴位按摩联合揿针治疗。记录2组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2组术后24 h、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恶心呕吐预防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48 h,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5.42%、16.67%,与对照组50.00%、31.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恶心呕吐预防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揿针能促进全麻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效预防PCA所致恶心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2.
林辉军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37-13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诊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及穴位按摩。对术后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 d,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减少阑尾切除手术后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促进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提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刘莉  崔瑾  江瑜 《针刺研究》2023,(1):83-87+101
目的:观察在厚朴排气合剂基础上予揿针治疗,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增效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将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9例、中药组30例、针药组30例。对照组仅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剖宫产术后6、10 h分别口服厚朴排气合剂50 mL;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予揿针治疗,取穴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三阴交、中脘、气海及耳穴子宫、胃、大肠,产妇术后安返病房1 h内治疗,仅施治1次,连续按压3 d。记录比较3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半流质饮食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腹胀发生率,术后6、24、48、72 h腹痛VAS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针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恢复半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针药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半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较,针药组PONV发生率降低(P<0.05),中药组和针药组腹胀发生率均降低(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中药足浴联合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联合穴位贴敷,两组均干预5 d。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足浴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干预过程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ERAS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实施ERAS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穴位贴敷疗法干预,比较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满意率、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可快速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吴茱萸穴位贴敷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到2022年10月行全麻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阑尾炎术后给予脐周及双侧足三里吴茱萸穴位热敷,1天2次,持续至出院。对照组给予单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第2天血清炎症因子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观察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即首次排气、首次排便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术后24h及48h各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I-FEED)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明显降低(P<0.05);术后胃肠动力恢复较好,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快(P<0.05);术后24h及48h的I-FEED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予以吴茱萸穴位贴敷可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其预后,可安全用于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埋豆在促进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优势。方法:收集妇科手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入选病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妇科常规手术后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埋豆。对比两组术后肠鸣音、肛门排气、进食及排便等一般功能恢复时间;观察术后6h、12h、24h、48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开始进流质饮食时间也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6h,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h、24h、48h观察组患者1级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及耳穴埋豆能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同时能有效的减少恶心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据中医传统学说子午流注理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进行择时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取双侧下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按照常规时间进行穴位贴敷,每次2 h,每日1次;观察组早上7时~9时进行穴位贴敷,贴敷穴位、贴敷保留时间及贴敷药物均与对照组相同,2组均连续干预4 d。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贴敷干预后24、48 h腹胀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贴敷干预后24 h,2组腹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干预后48 h,2组腹胀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的择时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促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术后即刻电针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管控;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即刻进行电针干预。观察两组术后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情况(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和肠鸣音出现到恢复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术后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100.0%和95.2%,对照组分别为97.6%和76.2%。试验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即刻电针干预可明显缩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首次肛门自主排气时间及肠鸣音首次出现时间和恢复正常时间,从而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给予中药敷贴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日在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共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100)、B组(n=100)、C组(n=100)。A组于术后2 h给予中药敷贴,B组于术后6 h给予中药敷贴,C组仅予常规护理。比较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及血清生长抑素和胃泌素水平。结果:1A组和B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C组(P0.05);A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B组(P0.05)。2A组和B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术后中药敷贴可显著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且术后中药敷贴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予早期活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推拿穴位按摩。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测定患者血浆促胃动素、生长抑素、胆囊收缩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5%(73/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63/80)(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12 h、36 h、60 h的促胃动素和胆囊收缩素水平均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12 h、36 h的促胃动素、生长抑素和胆囊收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能够有效缩短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改善胃肠激素分泌,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开塞露对急诊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行急诊剖宫产术患者264例随机分组,治疗组132例取足三里、三阴交和合谷穴按摩,加开塞露40 mL灌肠;对照组132例仅用开塞露40 mL灌肠。对术后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开塞露可以促进急诊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恶心、呕吐以及腹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李杨  陈冬梅  荣慧 《江苏中医药》2022,54(10):45-48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腑汤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气虚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且证属气虚血瘀型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后抗感染、支持治疗,不予其他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汤中药汤剂口服,连续服用3 d。比较2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72 h症状程度总积分(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积分之和)和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入组时与治疗3 d后血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头晕、恶心加重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 h、72 h治疗组患者症状程度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GAS水平较本组入组时明显升高(P<0.05),SST水平较本组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且改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3 d后血清GAS、SST水平与本组入组时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恒温灸治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拟行腹腔镜剔除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于术前1 d、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2天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穴位处进行恒温灸,每个穴位灸20 min,每日1次。观察2组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2组术后腹胀评分和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腹胀评分明显降低(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4、48 h血浆MTL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恒温灸能有效促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MTL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效缓解患者腹胀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针刺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按照快速康复流程治疗;治疗组42例于术后24 h开始进行穴位针刺治疗,留针30 min,1次/d。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恢复全流食时间,并观察腹痛、腹胀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鼻胃管拔除、恢复全流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胀及胃肠反应分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1.0%(P0.05)。结论: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实施穴位针刺治疗,可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益肠汤对胆囊结石手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应用对症支持治疗及抗感染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益肠汤。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胆囊收缩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较短(P<0.05),试验组胆囊收缩率较高,胆囊壁厚度、胆囊容量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益肠汤应用于胆囊结石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其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改善胆囊收缩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急腹症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将妇科急腹症腹腔镜手术患者3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妇科急腹症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可以显著减少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较快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揿针疗法对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月在本院行结直肠癌开腹手术治疗的60例CRC患者,按随机数字化法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术后予以胃复安肌注,试验组术后即予通腑脐贴联合揿针疗法,均持续治疗到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术前2h、术后24h、48h患者血清胃泌素(GAS)水平。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术后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2h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48h两组患者的血清GAS水平均增加(P<0.05),且同组术后48h血清GAS水平高于术后24h的(P<0.05),试验组患者GAS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张志凤  夏馨圆 《新中医》2022,54(15):183-187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需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照护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自术后6 h起加以穴位按摩,直至肛门首次排气为止。比较2组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腹胀缓解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2组术后胃动素(MTL)、P物质(SP)水平均升高(P<0.05),生长抑素(SS)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观察组术后MTL、SP水平均较高(P<0.05),SS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  相似文献   

20.
沈童 《江苏中医药》2014,46(3):41-42
目的:探讨术前服用益气活血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术前口服益气活血方并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27例术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治疗组疗效指数、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服用益气活血方有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改善术后腹胀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