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脑小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小血管病变引起的一大类病理、影像、临床综合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及脑萎缩。脑小血管病不仅能够通过破坏吞咽的神经传导通路,而且其所致的认知及精神情感障碍,自主运动能力下降等均可造成吞咽障碍,尤其在老年人,易引起误吸、营养不良、消瘦,甚至窒息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本文就近期的研究进展,对脑小血管病、吞咽障碍及其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徐芒芒  姜帅  陶文丹  刘鸣 《华西医学》2021,36(6):725-730
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急性和非急性两大类.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脑小血管病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脑小血管病的种类以及对脑小血管病和影像标志物的概念使用混淆,并对不同概念间的关系模糊不清.该文旨在讨论急性脑小血管病、非急性脑小血管病及影像标志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更加清楚地认识脑...  相似文献   

3.
脑小血管病是脑血管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导致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影像、神经病理学改变。由于脑小血管病呈隐匿性或慢性进展,人们对它往往认识不足。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小血管病指各种病因导致脑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其具有高隐袭性、高 发病率、高致残率三大特点,且易复发。炎症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反应。近年 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参与了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炎症与脑小血管病 的关系的研究及可能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静脉溶栓对于发病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是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神经影像技术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AIS患者检测出合并有脑小血管病。相关研究表明脑小血管病会增加AIS静脉溶栓出血转化发生风险和转归不良,但目前结论尚未统一。本文从脑小血管病亚型和脑小血管病总体负荷两个角度出发,综述其对AIS静脉溶栓出血转化和临床转归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由脑微血管功能异常引起的白质高信号和其他脑成像异常,如新发的皮质下梗死 和腔隙性脑梗死等。它可以引起卒中和血管性痴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是脑小血管病中最常见的 一种,又称为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的小血管病,其特征为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的缺失,同时微血管出 现动脉粥样硬化。在此过程中,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变化,但其功能出现异常,具体表现为:局部 脑血流量改变;内皮活化;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 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李晓娟  吴波 《华西医学》2022,(6):813-815
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卒中为罕见病,表现为中青年起病的缺血性腔隙或出血性脑卒中,典型的头部影像改变包括腔隙、白质高信号、微出血、脑叶及深部血肿、皮质微梗死及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等。其致残率高,与散发性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改变均有较多重叠,临床鉴别比较困难。该文总结了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卒中的临床特点、获取有价值的家族史的重要性、遗传诊断及如何管理患者,旨在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徐芒芒  刘鸣 《华西医学》2022,(6):801-805
缺血灶、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白质脱髓鞘等描述常出现在有头晕、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或健康体检人群的头部CT或MRI检查报告中。这些影像表现虽多与血管病变特别是脑小血管病相关,但并不代表都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在复习文献和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该文指出针对这类表现的处理方法包括确定是否为血管源性病变,寻找是否存在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狭窄、心理因素等危险因素或病因,并进行相应防治,为临床上对这些影像表现的恰当诊治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脑小血管病是一组不同病因引起脑小血管异常所致的脑组织局部病变.脑低灌注、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脑小血管病的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脑小血管病病理机制中的作用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可减少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的生成,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可通...  相似文献   

10.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脑小血管病,主要特征为淀粉样物质在脑血管壁的沉积。近期研究认为,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功能障碍可能推动CAA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将主要围绕CAA中NVU的直接与间接损害及NVU功能障碍相关的临床表现、影像标志物等方面论述CAA与NVU功能障碍之间的关联,并探讨通过保护NVU的功能以减缓CAA的发生和进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总体负荷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126例诊断为急性脑卒中经磁共振证实为CSVD的患者,采用脑小血管病总负担评分方法对脑白质病变、无症状腔隙性梗死、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4种CSVD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总体评估,将0分纳入轻度组(n=37)、1~2分...  相似文献   

12.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 is a leading cause of age-related microvascular cognitive decline,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decreased quality of life. Despite a progress on its key pathophysiological bases and general acceptance of key terms from neuroimaging findings as observed on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key questions on CSVD remain elusive. Enhanced relationships and reliable lesion studies, such as white matter tractography using diffusion-based MRI (dMRI)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ssessment of white matter architecture and connectivity in CSV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and tractography is an application of dMRI that provides data that can be used to non-invasively appraise the brain white matter connections via fiber tracking and enable visualization of individual patient-specific white matter fiber tracts to reflect the extent of CSVD-associated white matter damage. However, due to a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on various sets of software or image pipeline processing utilized in this technique that driven mostly from research setting, interpreting the findings remain contentious, especially to inform an improved diagnosis and/or prognosis of CSVD for routine clinical use. In this minireview, we highlight the advances in DTI pipeline processing and the prospect of this DTI metrics as potential imaging biomarker for CSVD, even for subclinical CSVD in at-risk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动态增强MRI(DCE-MRI)探讨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脑小血管疾病(CSVD)MRI总负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4例患者以5分制CSVD影像学总负担评分表进行评价,包括腔隙性梗死(lacunes)、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微出血(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和脑萎缩(BA),并根据得分0~5分为CSV0组(0分)~CSVD5组(5分)共6组。对各组均行DCE-MRI,并以Patlak双室药代动力学模型测量WMH、常规MRI表现正常的脑白质区(NAWM)、皮层灰质区(CGM)以及深部灰质区(DGM)BBB通透性。结果 最终纳入99名,校正年龄、性别和血管危险因素后,NAWM、WMH、CGM及DGM 4个区域的CSVD影像学总负担与渗漏速率(Ktrans)和曲线下面积(AUC)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NAWM、CGM及DGM区域CSVD影像学总负担与局部脑血浆容量(V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SVD患者BBB通透性增高与其MRI所示总CSVD负担相关;BBB受损可能是CSVD病理生理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脑小血管病(CSVD)可导致脑卒中和痴呆,并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弥散张量成像(DTI)能发现脑白质纤维结构细微改变,有助于研究CSVD认知障碍。本文对DTI研究CSVD与认知障碍关系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脑结构-功能耦合、神经-血管耦合关系改变对于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MRI研究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同维度脑耦合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三种常见脑小血管病(CSVD) MRI标记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SVD的危险因素,并推测其发病机制以及预测其发展和演变.[方法]选择在MRI上拥有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tensity,WMH)、腔隙、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PVS)这三种常见CSVD的MRI标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资料,测定分析其空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CSVD组中:年龄、吸烟史、Hcy为其危险因素;WMH组中:性别(男)、年龄、糖尿病史、Hcy为其危险因素,HDDC为其保护因素;腔隙组中:年龄、吸烟、LDL-C为其危险因素,HDL-C为保护因素;PVS组中:年龄、吸烟、Hcy、TG为其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男性、吸烟史、Hcy、糖尿病史、高LDL-C、高TG是CSVD的危险因素,吸烟史作为CSVD的危险因素风险强度较高,而HDL-C为CSV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血补体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1(CTRP1),血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预测脑小血管疾病(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 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aMCI)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15年 12月~ 2019年 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98例 CSV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评估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其进行认知能力检查,分为 VaMCI组(n=56)和认知正常组( n=42)。分别采取 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 Pearson相关性分析 CTRP1、血同型半胱氨酸与 VaM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aMCI组 Hcy,CTRP1以及 UA水平均高于认知正常组 (Hcy:22.02±3.74μmol/L vs 18.43±3.52μmol/L,CTRP1:162.54±14.85ng/ ml vs 135.26±13.41ng/ml,UA:360.27±23.28μmol/L vs 320.55±20.2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822,9.37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H型高血压及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性.方法:选取CSV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均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非H型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根据认知功能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CI)...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MRI常规序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脑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白质高信号(WMH)及腔隙灶进行评估,初步分析SLE患者脑小血管病变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9例SLE患者及29例年龄、性别与SLE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EPVS、WMH及腔隙灶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分级及评分。并记录SLE患者临床及化验室检查指标。应用SPSS 24.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用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EPVS、WMH及腔隙灶与临床、实验室检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半卵圆中心,SLE组的EPVS评分(2.52±0.91)显著高于对照组(1.34±0.55,P<0.01);SLE组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VH)和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WMH)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SLE组腔隙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半卵圆中心EPVS及PVH与补体C3相关(r=0.505,0.400,P均<0.05);EPVS和WMH与病程呈正相关(r=0.460、0.428、0.416、0.404,P均<0.05)。结论:脑小血管病变是SLE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表现,并与补体C3及病程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