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基于X线片的后足力线拍摄和测量方法,及其对平足患者的评估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8年1—12月收治的28例(40足)平足患者(平足组),20名(40足)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自主设计的Saltzman位拍摄架,分别进行10°、15°、20°、25°、30°后足力线位X线拍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侧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比较对照组标准Saltzman位(20°位)X线片改良胫骨后足角(THA)测量法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测量后足力线角度的结果;比较三种测量方法对照组THA的测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负重CT下测量THA结果的差异。观察所有影像学资料在五种投射角度下胫距关节的可见率,并评估改良THA测量方法在不同投照角度的差异。通过改良THA法,测量平足患者的后足外翻角度。结果 平足组患者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种测量方法的组内一致性均为优,改良THA测量法一致性最佳(组内相关系数为0.928);对照组中改良THA法测量的后足力线角度大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92, P<0.01);改良THA测量结果与负重CT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距关节可见率:对照组10°、15°、20°投射均可见(100%,40/40),25°投射部分可见(70%,28/40),30°位均不可见(0%,0/40);平足组10°投射均可见(100%,40/40),15°、20°投射部分可见(分别为80%、32/40,45%、18/40),25°和30°均不可见(0%,0/40)。对照组的改良THA法测量值在10°、15°、20°投射分别为4.84°±1.81°、4.96°±1.77°、4.94°±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0, P>0.05);平足组在10°、15°、20°投射均可见18足,其改良THA法测量值分别为13.58°±3.57°、13.62°±3.83°、13.38°±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7, P>0.05)。结论 改良THA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存在较高的组内一致性,可以用于后足力线评估。对于平足患者,基于10°位X线拍摄,采用改良THA法测量后足力线角度,可以准确地反映后足外翻程度。 相似文献
2.
成人获得性可复性平足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获得性扁平足主要由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引起,是足踝外科的常见病,其中以可复性平足最为多见。如何解释其发病机制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平足体外建模技术的日臻完善,生物力学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逐渐得到认可,其研究成果也成为临床平足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回顾了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导致平足的生物力学机制,及以此为基础在尸体标本和有限元模型上建立平足模型的各种不同方法,并对平足矫形相关基础研究中不同重建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作者认为,在牵拉外在肌腱模拟其动力性稳定结构的前提下,采取破坏韧带等静力性稳定装置的方式建立起的可复性平足体外模型更为可靠;针对平足模型采用的各种重建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不尽相同,软组织重建应与骨性手术联合使用,而骨性手术需根据畸形程度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vans截骨联合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治疗伴前足外展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9月,对20例(25足)经半年以上保守治疗疗效欠佳的伴前足外展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采用Evans截骨联合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治疗。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及VAS疼痛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对比术前和终末随访的足弓高度、跟骨倾斜角、前后位跟距角、侧位跟距角、前后位距骨-第1跖骨角、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距舟覆盖角等X片评价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跟骨外侧柱延长植骨愈合。术后20例(25足)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中足功能AOFAS评分、VAS疼痛评分、足弓高度、跟骨倾斜角、侧位跟距角、前后位跟距角、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前后位距骨-第1跖骨角、距舟覆盖角等X片评价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vans截骨联合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治疗伴前足外展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可有效纠正畸形,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医源性𧿹内翻的发病原因、预防,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分别以“医源性𧿹内翻”“𧿹内翻”“𧿹外翻术后并发症”“病因”“治疗”,以及“iatrogenic hallux varus”“hallux varu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hallux valgus”“etiology”“treatment”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1月—2022年4月发表的有关医源性𧿹内翻病因和治疗的文献共423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证据等级较低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5篇中英文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医源性𧿹内翻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治疗方案不当、手术操作不当和术后处理不当等三个方面,且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预防。临床上治疗𧿹内翻以手术矫正为主,术式较多,主要有软组织手术、截骨术、骨移植术,以及关节成形或融合术。其中,软组织松解联合肌腱转位治疗骨力线正常的柔性𧿹内翻疗效较确切,关节融合治疗僵硬性𧿹内翻的疗效可靠且逐渐向微创发展。结论 医源性𧿹内翻是临床多见且严重影响患者足部功能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临床医生对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手段认识不足,治疗较为棘手。国外关于医源性𧿹内翻治疗的报道多为小样本量单一手术的回顾性研究,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而且缺乏对不同术式之间的对比研究,因此各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健康成人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确健康人群Hcy的标准,为高Hcy血症的防治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剔除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常见致血Hcy升高因素的健康体检人群,共738人,按不同年龄分为青(≤35岁)、中(≥36,<60岁)、老(≥60岁)3组,并按性别分为男女亚组,以循环酶法分别测定其血浆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各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同时男女各组Hcy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青、中、老组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均数为13.26 μmol/L,女性为9.68 μmol/L,差异显著(P<0.01); 多数男性(73.21%)血Hcy水平在10.01-15.00 μmol/L间,多数女性(84.06%)小于10.00 μmol/L。 结论: (1) 健康成人血浆Hcy水平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2) 正常健康成人血浆Hcy水平高限的确定,应考虑性别及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测量圆孔骨性通道相关参数的数值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4年8月20日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头颅、鼻窦和眼眶MSCT检查的152例非外伤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0例,年龄16~89岁;女72例,年龄17~79岁。所有患者行MSCT扫描,从冠状面、横断面、矢状面上显示152例304侧圆孔骨性通道,在MSCT图像上测量圆孔的深径D、圆孔中轴线与翼腭窝中轴线的夹角B、两侧圆孔中点连线与圆孔中轴线的夹角A1、同侧圆孔中轴线与翼腭窝中轴线的夹角A2、同侧圆孔外口外侧和内口内侧连线与翼腭窝中轴线的夹角A3。对比相同性别不同侧别间及同一侧别不同性别间圆孔骨性通道的相关参数,计算测量数据的变异系数(CV) 和测量者个体间的CV,并采用组间相关系数(ICC)分析各测量参数的可信度。结果 MSCT能够清晰显示152例304侧圆孔的形态、大小及走行,图像质量良好。圆孔深径D值为(4.76±1.61) mm,角B、A1、A2、A3分别为93.13°±8.68°、87.78°±8.64°、134.49°±8.63°、160.16°±8.22°。相同性别不同侧别间比较:角A1右侧均大于左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圆孔深径D和角B、A2、A3右侧和左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一侧别不同性别间比较:圆孔深径D和角A1、A2、A3 、B在男性、女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 B、 A1、A2、A3的CV范围分别为31.58%~37.14%、8.15%~9.78%、8.35%~9.94%、5.50%~6.74%、4.43%~5.59%;测量者间的CV分别为20.63%~21.54%、9.13%~9.16%、2.54%~3.77%、2.00%~2.59%、1.58%~2.69%。角B测量可信度为较好,圆孔深径D和角A1、A2、A3的测量可信度为极佳。结论 在MSCT图像上对圆孔骨性通道进行测量,其结果稳定、可靠,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成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86例成人MODS患者,回顾性研究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28 d死亡情况,并分析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就诊原因以重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腰段后凸畸形对上下节段椎体生物力学影响及外科治疗现状。方法:广泛阅读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脊柱后凸畸形的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研究和外科治疗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胸腰段后凸畸形生物力学研究目前主要从动物标本离体试验和临床资料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三种。结论:胸腰段后凸畸形使邻近节段的椎体的三维运动代偿性增加,矢状面的变化更为明显,对上腰椎的影响较下腰椎明显。三种手术方入路各有其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缺点,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后选择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随着临床医生对胸腰椎骨折生物力学的进一步认识及脊柱内固定器械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多数胸腰椎骨折病人获得了正确及时的处理;远期因陈旧性骨折来就诊的人数减少。骨折因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僵硬的后凸畸形,进而导致脊柱不稳、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这时多需手术治疗,但是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术式多样化及选择困难,手术效果不如新鲜骨折满意。本文对其发生原因、生物力学、手术适应症、手术策略和疗效评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缺乏客观的检测指标和判断标准,往往被漏诊。本课题采用前瞻性研究,通过对PSD发生率、相关因素、影像学特点、认知功能缺损及其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变,并与脑卒中非抑郁患者(N—PSD)进行对比,探讨PSD可能的发病机制、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P300在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以达到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目的。方法:从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能够完成随访,符合课题要求的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其中脑梗死82例,脑出血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所有患者均经脑CT及MRI证实,并记录病灶部位分布,96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每月随访一次,连续12个月。采用中国精神分类方案第3版(CCMD-3)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抑郁组(PSD组,36例)和非抑郁组(N—PSD组,60例)。统计PSD组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并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酗酒史、慢性病史、负性生活事件、病灶部位分布等可能的危险因素在PSD组和N—PSD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以有显著差别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来确定其影响程度。随访时对两组患者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进行认知功能评测,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差异及MMSE评分的变化。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阳性参数采用Logistic(Forward:Wdald法)逐步回归分析来确定其影响程度,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一般资料:在96例脑卒中患者中,36例发生抑郁,其发病率为37.50%(36/96),其中轻度抑郁21例(58.33%);中度抑郁12例(33.33%),重度抑郁3例(8.33%)。PSD组与N—PSD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文化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酗酒史、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慢性病史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PSD组与N—PSD组间单因素分析有差别的指标(酗酒史、慢性病史、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三个因素均进入议程,发生PSD的OR值分别为3.516、3.047和3.987,P〈0.05。2、临床表现和发病时间:大部分PSD患者均有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少数严重患者有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病程分布以卒中后3~6个月发生PSD最多见(19例,52.78%)。3、病变部位:96例脑卒中患者中,病灶位于左侧27例,位于右侧45例,多发24例;病灶位于左侧半球合并PSD率最高(59.26%),右侧次之(33.33%),多发病灶抑郁率(20.83%)最低(P=0.013)。4、MMSE评分:PSD组MMSE平均评分为(20.14±3.01)分,N—PSD组为(22.77±3.7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S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比例(41.67%)明显高于N—PSD组(20.00%,P=0.022)。5、P300检查:PSD组P300检查30例出现异常(83.33%),平均潜伏期(383.14±13.20)ms,平均波幅(6.14±3.29)μV;N—PSD组检查9例出现异常(15%)平均潜伏期(342.70±15.38)ms,平均波幅(16.50±3.28)μ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比较PSD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发现:P300潜伏期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881,P〈0.001),P300波幅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63,P〈0.001)。结论:1、PSD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37.50%左右,多发生在脑卒中后3~6个月之间,以轻度抑郁多见。2、PSD的发病可能与病灶位于左侧半球、近期出现负性生活事件、酗酒、慢性病有关。3、PSD患者常伴有认知功能受损。4、P300可为早期诊断PSD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骨折术中及术后动脉损伤的解剖学位置、原因及诊治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股骨近端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股动脉”“血管损伤”“血肿”“假性动脉瘤”“解剖学”,以及“proximal femur fracture”“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femoral ...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增加,发生髌骨脱位的患者日益增多,且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一旦发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并可能会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或造成慢性残疾。急性髌骨脱位经保守治疗后脱位复发率高。发生再脱位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股骨滑车发育不良,髌骨高位,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增大以及髌骨外倾等。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式有股骨滑车成形术、胫骨结节内移术,髌骨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和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等。针对不同损伤或病理特点的髌骨脱位患者,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侯宝莲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9,14(3):235-237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是一种多模式、多学科综合的标准化康复方案。通过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护士多学科沟通合作,制定合理的围手术期方案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通常采用术前优化宣教、合理功能训练,给予营养支持;术中优化手术流程、保温;术后改善围手术期护理等措施,旨在减少患者痛苦以及手术应激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降低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本文就ERAS在腹部外科手术护理中具体措施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