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平滑肌祖细胞(SPC)和内皮祖细胞(EPC)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纤维连接素包被培养板,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1~10μmol/L)培养8d。采用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源性SP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结果:辛伐他汀显著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SPC。0.01μmol/L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SPC数量分别为79±5对85±4(P0.05)。辛伐他汀显著促进骨髓单个核细胞向EPC分化,其促进作用随辛伐他汀浓度升高而增加,在1.0μmol/L达最大效应。1μmol/L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EPC数量分别为87±5对39±4(P0.01)。结论:辛伐他汀选择性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向SPC分化,促进其向EPC分化,局部应用有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和抑制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平滑肌祖细胞(SPC)和内皮祖细胞(EPC)黏附的影响,筛选新一代用于包被洗脱支架的药物。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重悬于SPC培养基或EPC培养基,接种在纤维连接素包被的培养板,以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源性SPC,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的异硫氰酸荧光素-荆豆凝集素-Ⅰ(FITC-UEA-Ⅰ)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分别收集培养8 d的SPC和EPC,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01,0.1,1,10μmol/L)培养24 h。采用贴壁法检测SPC和EPC黏附能力。结果:辛伐他汀显著抑制SPC黏附,0.01μmol/L辛伐他汀作用24h,黏附SPC数量较对照组(0μmol/L)明显减少[(52±4)个∶(59±5)个,n=5,P〈0.05]。与SPC相反,辛伐他汀显著促进EPC黏附,其促进作用随辛伐他汀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1.0μmol/L达最大效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39±5)个∶(12±3)个,n=5,P〈0.01]。结论:辛伐他汀选择性抑制平滑肌祖细胞黏附,促进内皮祖细胞黏附,其双向调节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局部应用有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和抑制新内膜过度增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平滑肌祖细胞(smoothmuscle progenitorcell,SPC)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EPC)迁移的影响,筛选新一代包被洗脱支架药物。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重悬于SPC培养基或EPC培养基,接种在纤维连接素包被培养板,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源性SP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Ⅰ-acLDL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分别收集培养8 d的SPC和EPC,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01,0.1,1,10μmol/L)培养24 h。采用改良Boyden小室检测SPC和EPC迁移能力。结果辛伐他汀显著抑制SPC迁移,0.01μmol/L辛伐他汀作用24 h,迁移SPC数量减少(0.01μmol/L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之比为39±3比44±3,n=5,P<0.05)。与SPC相反,辛伐他汀显著促进EPC迁移,其促进作用随辛伐他汀浓度升高而增加,1.0μmol/L达最大效应(1μmol/L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之比为37±5比6±3,n=5,P<0.01)。结论结果提示辛伐他汀选择性抑制SPC迁移,促进EPC迁移,其双向调节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局部应用有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和抑制新内膜过度增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平滑肌祖细胞(smooth muscle progenitor cell,SPC)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EPC)迁移的影响,筛选新一代包被洗脱支架药物。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重悬于SPC培养基或EPC培养基,接种在纤维连接素包被培养板,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源性SP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Dil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Ⅰ(FITC-UEA-Ⅰ)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分别收集培养8 d的SPC和EPC,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01,0.1,1,10μmol/L)培养24 h。采用改良Boyden小室检测SPC和EPC迁移能力。结果辛伐他汀显著抑制SPC迁移,0.01μmol/L辛伐他汀作用24 h,迁移SPC数量减少,0.01μmol/L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SPC迁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3 vs.44±3,n=5,P0.05)。与SPC相反,辛伐他汀显著促进EPC迁移,其促进作用随辛伐他汀浓度升高而增加,1.0μmol/L时达最大效应,1.0μmol/L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EPC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5 vs.6±3,n=5,P0.01)。结论辛伐他汀选择性抑制SPC迁移,促进EPC迁移,其双向调节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局部应用有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和抑制新内膜过度增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平滑肌祖细胞(smooth muscle progenitor cell,SPC)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p27蛋白表达的影响,筛选新一代包被洗脱支架药物。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纤维连接素包被培养板,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1~10μmol/L)培养24 h后,平滑肌肌动脉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源性SP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结合的植物凝集素(FITC-UEA-Ⅰ)和Di I结合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 I-ac LDL)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Western blot检测p27蛋白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浓度依赖性促进SPC细胞p27表达,0.1μmol/L辛伐他汀即可上调p27表达(n=5,P0.01)。与SPC相反,辛伐他汀浓度依赖性抑制EPC细胞p27表达,0.01μmol/L辛伐他汀即可下调p27表达(n=5,P0.01)。结论辛伐他汀选择性上调SPC的p27表达,下调EPC的p27表达,局部应用有抑制再狭窄和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平滑肌祖细胞(SPC)和内皮祖细胞(EPC)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纤维连接素包被培养板,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1~10μmol/L)培养8d。采用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源性SP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 I-acLDL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结果:辛伐他汀显著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SPC。0.01μmol/L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SPC数量分别为79±5对85±4(P〈0.05)。辛伐他汀显著促进骨髓单个核细胞向EPC分化,其促进作用随辛伐他汀浓度升高而增加,在1.0μmol/L达最大效应。1μmol/L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EPC数量分别为87±5对39±4(P〈0.01)。结论:辛伐他汀选择性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向SPC分化,促进其向EPC分化,局部应用有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和抑制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骨髓源性平滑肌祖细胞(SPC )分化及增殖的影响,筛选新一代包被洗脱支架药物。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素包被的培养板,培养8d后,以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 )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源性SPC ,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收集培养8d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1-10μmol/L )培养8d、24h。分别采用氚标记胸苷(3 H-TdR)摄入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SPC的分化、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无辛伐他汀干预)相比,0.01μmol/L辛伐他汀显著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向SPC分化[(85±4)个比(79±5)个]、增殖[(4070±184)个比(3833±126)个]、迁移[(44±3)个比(39±3)个]和黏附[(59±5)个比(52±4)个], P均<0.05,且随辛伐他汀浓度增加S PC数量显著减少( 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抑制骨髓源性平滑肌祖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及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骨髓源性平滑肌祖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探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骨髓源性平滑肌祖细胞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抑制新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素包被的培养板,加入不同浓度雷帕霉素(0.01~100μg/L),培养12天后,-αSMA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骨髓源性平滑肌祖细胞,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收集培养8天贴壁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雷帕霉素(0.1~200μg/L)培养24 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粘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平滑肌祖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粘附能力。结果雷帕霉素显著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祖细胞,0.1μg/L雷帕霉素作用12天,平滑肌祖细胞减少了70.9%±4.5%(P<0.01)。雷帕霉素也显著抑制平滑肌祖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随雷帕霉素浓度增加而增加,1μg/L雷帕霉素作用24 h使平滑肌祖细胞数量减少27.1%±4.5%(P<0.01)。0.1~200μg/L雷帕霉素显著抑制平滑肌祖细胞的粘附和迁移能力。结论雷帕霉素可抑制平滑肌祖细胞分化,并抑制平滑肌祖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兔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分别为0.3,0.8,2,5 mmol/L)培养一定的时间(6,12,24,48 h).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EPC,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辛伐他汀显著增加兔外周血EPC数量,并且EPC数量随辛伐他汀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4 mmol/L浓度辛伐他汀作用24 h对EPC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P<0.01).辛伐他汀也显著改善了兔外周血EPC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论 辛伐他汀可增加EPC的数量且改善EPC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和内皮细胞(EC)p27蛋白(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筛选新一代包被洗脱支架药物。方法:原代大鼠主动脉SMC和EC细胞被分离和采用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培养,将其接种在纤维连接素包被培养板,以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SMC,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EC,加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0.01,0.1,1,10μmol/L)培养24h后,以Western blot检测p2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01μmol/L辛伐他汀对SMC细胞的p27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而0.1,1和10μmol/L的辛伐他汀均显著增加SMC细胞的p27蛋白表达[(0.53±0.08)比(0.86±0.05),(1.20±0.05),(1.60±0.04)],P均0.01;但各浓度组辛伐他汀均不影响EC细胞p27蛋白的表达,表明辛伐他汀浓度依赖性促进SMC细胞p27蛋白表达,而不影响EC细胞p27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辛伐他汀浓度依赖性地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p27蛋白表达,而不影响内皮细胞p27蛋白表达,局部应用有抑制再狭窄和促进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4天后进行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雌二醇治疗组。雌二醇治疗组加入不同浓度雌二醇(分别为0.001、0.01、0.1μmol/L)培养48 h,然后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来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雌二醇剂量依赖性增加EPCs数量并显著改善了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雌二醇可增加培养EPCs的数量并改善EPCs部分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Ⅱ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s) ,培养 7d后 ,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AngⅡ (10 -3 mol/L、10 -5mol/L、10 -7mol/L、10 -9mol/L)干预一定时间 (6、12、2 4h和 4 8h)。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 ,并观察缬沙坦的影响。结果 AngⅡ促进外周血EPCs扩增 ,10 3 mol/LAngⅡ作用 2 4h对EPCs数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P <0 0 1)。AngⅡ也显著增强了外周血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而缬沙坦可显著抑制AngⅡ的这些作用。结论 AngⅡ可通过血管紧张素 1受体介导增加EPCs数量、改善其功能 ,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CRP)对体外培养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紊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进行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CRP干预组.CRP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CRP(分别为5、10、15、20 μg/ml)培养48 h,然后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来观察EPC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RT-PCR检测不同浓度下CRP对EPC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影响,并检测EPC的NOS活性. 结果 CRP(分别为5、10、15、20 μg/ml)各组EPC数量分别为(58±3)、(54±3)、(47±3)和(39±5)个,对照组EPC数量为(60±3)个.MTT法检测CRP各亚组EPC在490 nm吸光度值分别为0.332±0.003、0.297±0.036、0.273±0.013和0.259±0.035,对照组为0.345±0.014.CRP浓度为10、15、20μ/ml 3个亚组EPC的数量及增殖能力显著低(P<0.01).CRP各组(10、15、20 μg/ml)与对照组相比EPC黏附数量明显低[(28±2)、(22±3)、(19±3)和(16±2)个比(30±2)个,P<0.05].不同浓度CRP各组与对照组相比EPC迁移数量明显低[(11±2)、(9±2)、(6±2)和(5±1)个比(12±2)个,P<0.05].CRP各亚组(5、10、15、20μg/ml)EPC eNOS mRNA相对光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CRP呈剂量依赖性降低EPC NOS活性,CRP各组EPC的NOS活性分别为(66.29±1.81)、(57.44±3.25)、(48.37±3.86)和(36.82±4.89)nmol/mg蛋白,对照组EPC NOS活性为(68.56±2.82)nmol/mg蛋白,其中浓度为10、15、20μg/ml CR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CRP可能通过影响EPC eNOS表达活性降低EPC数量并影响其部分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探。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分为对照组和VEGF干预组。VEGF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VEGF(25,50,75,100μg/L)培养48h,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RT—PCR法半定量检测VEGF对EP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VEGF对EPCs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VEGF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EPCs数量并明显促进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VEGF可上调EPCseNOSmRNA的表达,促进EPCs分泌一氧化氮。结论VEGF可能通过上调EPCseNOSmRNA的表达影响EPCs部分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损伤的氧化应激机制及阿托伐他汀的拮抗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FITC-UEA-1荧光染色鉴定EPCs。EPCs与不同浓度Hcy(0μmol/L,50μmol/L,500μmol/L)共孵育24 h或分别经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1μmol/L,1μmol/L,10μmol/L)预孵育0.5 h后,再加入500μmol/LHcy共孵育24 h。用MTT比色法,改良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荧光探针H2DCF-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检测NADPH氧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RT-PCR法测定eNOS基因表达。结果:Hcy诱导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功能下降,活性氧的产生及NADPH氧化酶的活性增加,eNOS基因表达及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减少,与无Hcy处理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与500μmol/L Hcy组相比,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拮抗Hcy诱导的上述改变(P0.05或P0.01)。结论:Hcy可能通过激活NADPH氧化酶,诱导EPCs活性氧的产生及降低eNOS基因表达和NO水平,导致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功能下降。阿托伐他汀部分拮抗Hcy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2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辛伐他汀40mg/d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抽取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对贴壁的细胞进行分析。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为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Ⅰ和Dil(一种亲脂性碳化青荧光染料)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计数法比较二组EPCs数目,并对病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EPCs数进行相关分析。另取10例冠心病患者血培养EPCs,加入辛伐他汀、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后观察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辛伐他汀组病人治疗后2周、4周外周血中EPCs明显上升(P<0.01),其变化与LDL-C变化无相关性(P>0.05),体外实验辛伐他汀 Wortmannin组的血EPC数目较辛伐他汀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刺激EPCs的增殖,这种作用能被Wortmannin阻断。故辛伐他汀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