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哲学是中医的科学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刊登了笔者“中西医之间的公理性原则和人类医学革命”一文,介绍了关于中西医比较研究的部分结论性观点。其后,也引来了一些讨论。笔者从事中西医比较研究二十余年,并连续六年在香港中医院校开设了中西医比较一课,其目的在于厘清中医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2.
《江苏中医药》2005,26(8):27-27
据科学时报报道,在4月17日~18日召开的“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政策论坛”上,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作了《从复杂性科学的观点看中医学的科学性》的报告,对目前争论的中医科学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朱清时院士在报告中指出,西方“还原论”式的研究方法在取得登峰造极  相似文献   

3.
周然  李俊 《中医杂志》2011,52(8):631-633
中医的科学性问题一直是中医存废之争的焦点,这既是医学问题,又是哲学命题。当代科学哲学家关于科学本质及其发展逻辑的深刻思考,对于破解中医的科学性难题提供了思路。拟从科学本质、科学的发展及科学方法等方面审视中医,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中医是不是科学?中医是否是完美的科学?面对困境中医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的不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这些新兴科学思想,对于中医学复兴的重要意义。它们尽管从不同的领域、角度来认识世界,但是,对于中医来说,真有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之意。它们的科学内涵,中医学大多已经具备,而解剖实证以还  相似文献   

5.
论中医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洁 《中医研究》2005,18(4):1-3
本文从中医和科学的定义及划界标准出发,探讨了中医是否科学这一经典问题.认为中医与科学产生于不同环境,遵循不同的研究范式.中医除了包含科学的内容外,还包含有社会学、人文学等非科学元素.所以,无论引用哪种科学划界标准均无法证明中医的科学性是情理之中的.同时也论证了没必要将中医纳入科学之下,为中医的科学性辨护是没有意义的.应该让中医遵循其自身的方法论特点,在传统研究方法基础上借助自然科学、社会学和人文学等多种方法进行中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是决定中医事业发展的根本性的理论课题。为此首先要明确与中医学直接相关的关于科学、哲学、人与名实的含义和特性。科学就是知识,是确切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理论性的知识体系。哲学是科学的科学,是以天然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及其过程为研究对象,关于所有事物共同规律的学问。人有典型的形上、形下二重性,医学则有中医与西医两大类。中医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方法,研究证候及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医学体系;西医是以还原性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而形成的医学体系。中医学的传承,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名实关系。中医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实践过程,是其实;以语词表征的概念、范畴体系,是其名。重名轻实,从语词到语词,从概念到概念的考据,对当代中医学的传承危害甚深,也是影响中医学科学定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其成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1):F0002-F0002,F0003
近年来中医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西方科学文化的强烈的冲击,尤其是何祚庥院士近日还在继续炮轰中医:“中医90%是糟粕,10%是精华!”造成了中医界乃至社会各界对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产生了怀疑,年轻中医信心不足,老中医忧心忡忡。我认为当今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突破固有思维方式的框框,突破西方科学文化的包围圈,走出生命认知误区,理清中医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樊平 《国医论坛》2005,20(6):44-45
精湛的中医医术来源于刻苦的学习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轮,是学习中医学理论、攻克中医学堡垒的锐利武器。哲学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对于中医专业来说尤显重要。但有少数中医专业学生却认为哲学“抽象难懂,学了用处不大”,因而不愿学习或学习兴趣不高。其实,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学习,都离不开哲学思维方法的指导,拒绝正确的思维方法,必然接受错误的思维方法。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有成果的科学思维中,根本不存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无问题,存在的只是自觉和不自觉、彻底和不彻底的区别,因此,学好哲学可以使自己掌握中医学的哲学思辩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中医学的特点及其近20年来的发展,指出中医学有其独特的体系,它对人的生理及疾病的变化有着不同于其它医学系统的认识,中医临床研究的设计和方法学必须适合所评价的治疗方法,而不能要求改变治疗方法以适合方法学,认为对于针刺的评价单盲法(医生知识治疗经过)较双盲法更为科学,而且无论针刺的作用机理如何,由于它有效且无副作用,故应当积极采用。  相似文献   

10.
李虹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2):1092-1094
通过对百余年来中医学困境的反思与分析,一方面从中医科学性质疑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一词的涵义以及医学科学的性质出发,提出应正确对待有关中医科学性的质疑,中医人不要妄自菲薄;另一方面,从中西方医学的比较以及在我国的现状出发,提出应调整心态,面对现实,中医人也不要妄自尊大;中医人应放开心胸,有容乃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从中医药术语翻译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必要性和对策三个方面对目前中医术语翻译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的研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入21世纪的学科建设,已呈现出大学科、广兼融的发展趋势,文章从5个方面对中医学学科建设的目标进行了阐述:对中医学科属性的认识;学科优势的凸显与时代赋予的使命,创新是学科建设的动力;学科建设目标的定位与实施;加强学科建设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指出高等院、科研院所、医疗中心要求得稳步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学科建设、发展目标、研究方向、人才梯队为其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3.
信息学方法与技术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缺乏中医概念信息模型的研究与突破,顶层设计的理论指导不足,中医药信息研究多以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的建设,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难以体现。本文对中医概念信息模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应用领域本体方法建立中医概念信息模型的思路和构想,认为注重研究中医药信息运动规律,包括人体自身信息产生与变化的规律,由自然界信息和社会信息产生对人体影响及其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体外在信息、自然界信息和社会信息三者相互影响产生和关联变化的规律等,建立包括这三者内容的中医概念信息模型。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中国医学流入美国约50年,美国学者对此古老医学非常崇敬,认为中医学有很高的价值,中西医结合是未来医学发展之趋势,中医西医学化,中医新科技化,是大家必须去研讨之路。同时认为,中医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改进传统观念,以学术科学为主,以传统经典为考,改进而不忘本,中医才能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学相互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医学与巫祝分离的必然性论述,指出不能把医学心理学思想萌芽时期巫祝中的合理成分抛弃,对《内经》祝由疗法应当合理扬弃;中国传统文化论述心脑头神等对中医心理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杏林道士、儒医不分、佛能修心、气功养性、音乐调神、个性气质等多层面的论述,阐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心身关系论述的渗透性及其部分方面的相互影响是多层面的、双向性的,两者的影响应是“源”与“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习惯性流产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且让病人非常痛心的一种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妇女生育年龄的推迟,普遍服用避孕药,导致患有不孕不育症的人逐年增加。接受人工授精治疗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证实中医药可以有效的,成功地预防习惯性流产。本作者根据临产经验分析讨论习惯性流产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以及随证加减。将其分为六大类型:脾肾两虚,冲任不固;肾气虚弱,胞脉受阻;气血两虚,胎失所养;阴虚血热,胎元不固;湿热内蕴胞宫和外伤。笔者也介绍现代医学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特别是自身免疫反应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亚健康现状及中医证候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高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从而“未病先防”,防止亚健康向疾病发展。本文从亚健康的中医学概念、中医学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分型方面进行综述,对亚健康的中医证候研究做了总结,从而为亚健康研究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中医辨证治疗亚健康提供有价值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中医诊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释了辨病治疗、辨证论治、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后者包括基于中医诊断疾病而进行辨证论治的中医病证结合模式,和基于西医诊断疾病而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病证结合模式,并探讨不同诊疗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提高中医治疗疾病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接受中医治疗,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也迸发着朝气与活力。从最早上个世纪70年代刮起的针灸热开始,这股中医药的热潮持续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与影响。通过近十年的文献整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现状:1)中药在美国的发展;2)针灸在美国的发展;3)中医药在美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诠释学作为一门指导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规则的学科,就其发生发展与基本规则进行了浅识。认为中医学的发展史堪称是诠释学发展史,强调读经典、做临床和跟名师是中医学诠释的3个基本手段,并就玄府概念诠释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