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相关细胞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连庆  曹茜  吴育锦  刘连祥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11(4):256-256,F003,F004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是一种以细胞免疫为主,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损害为特征的自身兔疫病。在其发病机理及病情演化中,由细胞因子构成的免疫网络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一类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及Th1细胞分泌的致炎细胞因子能够促使EAE的发生或加重病情,而由Th2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又可抑制或逆转EAE的病情。本文收集近年来对EAE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求反映人类多发性硬化疾病的免疫病理。同时还对近来在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及细胞因子在EAE模型的预防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几种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和方法 为研究细胞因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及多发性硬化 (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用 CTL L细胞株滴定法检测了 EAE动物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 - 2 (IL- 2 )的生物学活性 ,用EL ISA分别检测了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及干扰素 -γ(IFN-γ)水平。结果  EAE组 IL - 2活性及 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为 P<0 .0 5) ,而其 IL- 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IL- 2、IFN- γ等细胞因子参与了 EAE的发病 ,并对 IL- 4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是人类多发性硬化的理想动物模型,在临床神经免疫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制备的有关问题,包括敏感动物品系、性别、年龄的选择,抗原的种类及选择,免疫方法,模型的制备及病情评分等。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的病理变化。方法 利用光镜、电镜观察豚鼠 EAE模型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光镜下可见脑实质及珠网膜下腔小血管充血 ,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 ,呈“袖套”状改变 ,侧脑室旁白质及脊髓后联合、侧角出现髓鞘肿胀、崩解或消失。电镜下可见血管周围明显脱髓鞘 ,髓鞘呈松散状 ,部分区域斑块状脱落 ,明暗相间结构消失 ,轴突细胞器消失 ,神经元细胞尼 (氏 )小体消失 ,内质网扩张脱颗粒。结论  EAE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及白质脱髓鞘。  相似文献   

5.
脑屏障改变是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较早期的病理改变 ,它促使免疫细胞及免疫信息分子大量入脑 ,从而引起脑组织的免疫炎性反应。本文对脑屏障概念 ,EAE时脑屏障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是研究人类多发性硬化 (MS)的经典动物模型 ,EAE发病和愈复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情况也是目前神经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发现 ,EAE时CNS损伤区有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凋亡 ,而且这种细胞凋亡促进了EAE的愈复和耐受状态的形成 ,这就为EAE乃至人类MS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有关EAE其他细胞凋亡和影响细胞凋亡的因素也有一些研究。本综述对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较为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此文介绍了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制备的相关问题,包括敏感动物选择,抗原剂量,病情评分以及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培养,检测和被动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豚鼠脊髓匀浆诱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方法应用豚鼠脊髓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和百日咳杆菌免疫Wistar大鼠。结果免疫后8~14d大鼠发病,发病率为67%,病理学证实发病大鼠脑和脊髓审具有典型的脱髓鞘改变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以豚鼠脊髓匀浆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可诱发EAE,具有发病率较高,费用低廉,模型稳定的特点,可作为研究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凋亡是细胞的一种主动死亡形式,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对凋亡的形态、生化特征及其基因调控、T细胞的凋亡机制和糖皮质激素的影响以及凋亡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模型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病理学研究,为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并在光镜下观察不同发病类型EAE的病理改变。结果: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将Wistar大鼠EAE模型分为5种发病形式:急性型、缓解-复发型、持续进展型、良性型和隐匿型。光镜下可见不同发病时期的EAE的病理改变有所不同,但都以血管"袖套"状改变、脑室周围及白质脱髓鞘改变为主,伴有神经元肿胀变性。结论:首次建立了Wistar大鼠多病程EAE,是研究多发性硬化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AE)中枢神经系统 ( CNS)中浸润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 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 TUNEL)技术动态检测 EAE病程不同阶段大鼠 CNS中浸润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 TUNEL阳性细胞的数量随病情进展呈单峰曲线 ,形态学观察支持 TUNEL阳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结论 细胞凋亡是 EAE动物 CNS中浸润细胞的重要清除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种脑脊髓匀浆诱导EAE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免疫组织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对EAE不同病期炎性脱髓鞘病灶的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法、ELISA法观察脑组织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EAE发病前小胶质细胞即开始激活并持续至高峰期,形态学上表现为从正常的细小分枝状逐渐演变为高度分枝状、阿米巴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NF-α阳性细胞多为小胶质细胞。EAE大鼠发病前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TNF-α阳性细胞数及外周血TNF-α水平已升高并持续至高峰期。结论小胶质细胞活化伴随EAE发病的整个过程。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合成和释放多种炎症介导物及细胞因子如TNF-α,进一步扩大炎症反应,进而促使髓鞘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米洛利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脑组织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27只随机分成3组:EAE-生理盐水组、EAE-阿米洛利组和空白对照组。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和完全弗氏佐剂混合抗原乳剂诱导小鼠EAE动物模型。EAE-阿米洛利组免疫当日开始给予阿米洛利10 mg.kg-1干预,连续14 d;EAE-生理盐水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每天评估EAE小鼠神经功能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发病高峰期(免疫后第19天)脑组织中促炎因子IL-17和IFN-γ、抑炎因子IL-10改变。结果:与EAE-生理盐水组相比,EAE-阿米洛利组①日均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最大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两组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②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细胞浸润减少(P〈0.01)。③IL-17和IFN-γ表达降低(P〈0.01),IL-10表达增加(P〈0.05)。结论:阿米洛利能够减缓小鼠EAE病情,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中枢神经系统IL-17和IFN-γ的表达,上调IL-1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己酮可可碱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抑制急性EAE豚鼠发病,病情程度,以及对血清TNF,IL-6活性和PR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EAE模型豚鼠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肌注己酮可可碱30mg/(kg.d)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发生EAE的数目,临床评分,病灶计数及检测血清TNF,IL-6活性及血清PRL水平,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处理组豚鼠发病数减少,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血清TNF,IL-6活性及PR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己酮可可碱可能通过抑制TNF活性抑制EA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多发性硬化(MS)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脑脊髓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应用豚鼠脑脊髓匀浆与完全福(氏)佐剂(CFA)混匀于Wistar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诱导建立EAE模型.同时将单独注射CFA或NS的大鼠设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istar大鼠发病后72h内及7、14d不同时间段脑脊髓中MMP-9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果显示EAE大鼠脑脊髓内有特异的MMP-9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发病72h内MMP-9表达高于发病后7d(P〈0.05)及发病后14d(P〈0.01)。结论 EAE大鼠脑脊髓的单核淋巴样细胞有特异MMP-9表达.且发病早期MMP-9阳性细胞率高于发病后期、恢复期及对照组.提示MMP-9与EAE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EAE-咪唑克生组(免疫当日开始给予咪唑克生2 mg·kg~(-1),腹腔注射,连续14 d)、EAE-生理盐水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组。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诱导制作EAE大鼠模型。每天观察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胶质细胞(Iba1阳性)的激活与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发病高峰期(免疫后15 d)脑组织中IL-17,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EAE-生理盐水组比较,EAE-咪唑克生组(1)日均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最大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1);(2)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枢炎症细胞浸润减少(P0.05);(3)免疫组化:Iba1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5);而EAE-生理盐水组大鼠腰髓内Iba1阳性细胞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4)ELISA: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咪唑克生能够减缓大鼠EAE病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激活,下调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因子IL-17和TNF-α的表达,扰乱中枢神经系统内炎症因子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豚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AE)病理模型 ,研究钙激活中性蛋白酶 ( calpain)对 EAE的作用。方法 将牛脊髓匀浆与等量完全福 (氏 )佐剂充分混合 ,注射于豚鼠后肢足底诱发 EAE。发病豚鼠分别注射 calpain抑制剂与地塞米松 ,观察其对 EAE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豚鼠免疫致敏后相继出现明显的 EAE症状 ,表现为行动困难 ,摄食减少 ,体重进行性下降 ,肢体瘫痪 ,发病率为 87.5 % ( 2 8/3 2 )。豚鼠注射 calpain抑制剂后可观察到脱髓鞘病变明显减轻 ,神经元丢失减少 ,但炎性细胞浸润仍然存在。结论 calpain参与了 EAE的神经病理损伤过程 ,calpain抑制剂对 EAE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不仅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接近而且病程相似的较为理想的复发一缓解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方法应用髓鞘蛋白脂质蛋白(proteolipid potein,PLP)多肽的两种免疫优势表位肽段PLP139-151和PLP178-191免疫雌性SJL/J小鼠,制作复发缓解型EAE(relapse remitting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RR—EAE)模型,观察其体重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应用HE、Luxol fas tblue髓鞘染色等方法观察模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两种PLP肽段免疫的小鼠发病均具有缓解一复发的特点,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小鼠发病时脑和脊髓组织显示明显的血管鞘形成、卫星现象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脱髓鞘改变。结论PLP两种肽段均可诱发RR-EAE模型,这与临床MS的缓解一复发病程更相似,更能表现MS的临床特点,是研究MS的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nd Purpose

Erythropoietin (Epo), originally recognized for its central role in erythropoiesis,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th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various neurological disorde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Epo expression pattern in the spinal cords of Lewis rats with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 and to assess the systemic effect of Epo during the course of EAE.

Methods

We used an EAE model induced in Lewis rats by immunization with myelin basic protein. Immunized rats were given recombinant human Epo (rhEpo) intraperitoneally at a dose of 5,000 U/kg for 7 consecutive days, either starting on day 3 post-immunization (five rats) or on the day of clinical symptom onset (score ≥1, five rats). After immunization, the rats were observed daily for clinical signs of EAE. Epo expression was investigat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Epo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relative to control in the rat spinal cord during the peak stage of EAE (p<0.05), and then decreased thereafter. Immunohistochemistry demonstrated that Epo was expressed in some neurons and glial cells. Epo immunoreactivity was detected in ED1-positive macrophages and astrocytes in EAE lesions.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the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rhEpo reduced both the disease severity and duration of paralysis in EAE rats, and reduced macrophage activity and increased Epo activity.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postulate that Epo expression begins to increase at the start of EAE and that rhEpo administration leads to functional recovery from EAE par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