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其它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对照,研究氨曲南和亚胺培南对11种标准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结果表明,AZ,IMP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甲羟肟,头胞氨噻类似,对11种标准β-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除酶K1对头孢氨相对水解率达25%外,其余的青霉素类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除头孢西丁酶稳定性较好外,均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大多数相对水解率100%以上,抑酶结果表明,AZ或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其它β-内酰胺抗素生素对对照,研究美洛培南对6种标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拉氧头孢和头孢西丁对6种标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氨曲南对6种酶的稳定性较好,其相对水解率不超过13%;青霉素及一、二、三代头孢菌对6种酸疼 均不稳定,大多数相对水解率超过20%。  相似文献   

3.
研究4种新一代-β内酰胺抗生素,氨曲南(AZ)、亚胺培南(IMI)、头孢噻肟(CTX)和哌拉西林(PIPC)对耐AZ阴沟杆菌及其敏感株的β-内酰胺酶诱导发现,IMI为强诱酶剂,CTX次之,AZ和PIPC较弱;药物对细菌诱酶能力还与细菌外膜通透性,是否发生组成型突变有关。进一步分析诱导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水解底物轮廓,对酶抑制剂敏感性及等电点,发现诱导酶与组成酶、基础酶性质相似,均属Richrnond-Sykes分类中1型酶。时间杀菌曲线表明,1/4MIC的AZ与1/4MIC的IMI联用于对两药均敏感的阴沟杆菌,产生相互拮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头孢唑肟对β内酰胺酶,特别是对CTX—M型超广谱酶的稳定性,并与临床常用β内酰胺抗生素比较。方法以超声破碎细菌得粗制β内酰胺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抗菌药物浓度,计算酶对底物水解率,并以头孢噻吩水解率为100%,计算其他被测药物的相对水解率。结果青霉素类以及第1代头孢对各型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均较差;14个酶中,11个对头孢呋辛的相对水解率在50%以下;第3代头孢菌素的酶稳定性较青霉素类及第1,2代头孢菌素增加;头孢唑肟、头孢他啶的酶稳定性最好,与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相当,大多数酶对其相对水解率〈10%,且对CTX—M型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美洛培南对各型酶均呈高度稳定;MIC值与酶稳定性结果一致。结论头孢唑肟对所测β内酰胺酶稳定性强,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相当,对CTX—M型酶的稳定性优于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相似文献   

5.
头孢布烯对20株临床分离产酶耐药菌和8株标准产酶菌株以及2株产头孢菌素酶菌株β-内酰胺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等5个头孢菌素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头孢布烯具有很强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它不被TEM-1、TEM-2、OXA-1、OXA-2、OXA-3、SHV-1、K1、D31 等酶水解,其相对水解率(RelativeHydrolysisRate,RHR)< 2% 。在20株临床分离产酶耐药菌所产β-内酰胺酶中,有3 株可以缓慢水解头孢布烯,其RHR分别为7.9% 、6.8% 和11.1% .而另外17 株菌所产酶对头孢布烯的RHR均< 2% 。头孢布烯的相对水解率与头孢他啶相近,两者均为具有高度酶稳定性的头孢菌素,明显优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及头孢噻肟等其它4种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6.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其它β-内酰胺抗生素为对照,研究美洛培南对6种标准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3,TEM-4,TEM-5,SHV-2,SHV-4,SHV-5)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拉氧头孢和头孢西丁对6种标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氨曲南对6种酶的稳定性较好,其相对水解率不超过13%;青霉素及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对6种酶均不稳定,大多数相对水解率超过20%.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对6种β-内酰胺酶具有良好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与抑制剂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阴沟肠杆菌Amp C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进行了以下5个方面研究。其内容和结果分别为:(1)联合药敏实验:用平皿二倍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34株头孢他啶耐药菌,6株头孢他啶中敏菌及15株头孢他啶敏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舒巴坦使头孢他啶对32.7%(18/55)的阴沟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明显抗菌增效作用。96.4%(53/55)的阴沟肠杆菌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敏感。(2)酶稳定性实验:紫外测定法测定4株标准菌和6株临床分离菌产生的AmpC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率。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头孢氨苄,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克洛,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及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的水解率高,对第二代头  相似文献   

8.
Sulperazone等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lperazone与其它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结果表明:sulpeazone对12个标准酶中的11个酶均高度稳定,对TFM-1、TEM-2和SHV-1的稳定性较头孢酮显著增强,与头孢噻肟相同。对14个临床分离高度耐药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sulperazone的酶稳定性也较头孢酮显著加强,其中12个酶对sulperazone的相对水解率较头孢酮降低2.2~80.2倍。对6个超广谱酶,sulperazone具有较好的酶稳定性,对肺炎克雷伯氏菌No,1091、447、877和异型枸橼酸杆菌No.887的酶稳定性好于头孢酮和头孢噻肟,与头孢他啶和氨曲南接近。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7种头孢菌素对11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较。实验用硝噻吩(Nitrocefin)作为底物,以分光光度法测定11种β-内酰胺酶的活性,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1种β-内酰胺酶对17种头孢菌素的相对水解率。除头孢菌素Ⅰ、呋肟头孢菌素、氨噻肟头孢  相似文献   

10.
选用β-内酰胺酶量明显增加的耐药阴沟杆菌,用透析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与对酶稳定抗生素氨曲南和对酶不稳定抗生素头孢孟多相互作用过程,以研究酶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结果表明,产酶株对头孢孟多的耐药以酶对药物的水解为主;对氨曲南的耐药依据β-内酰胺酶与氨曲南的不同作用过程而不同。可以是酶对药物“牵制”和缓慢水解同时并存,也可能是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11.
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随着三代广谱头孢菌素的应用,出现了新的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ESBLs主要来源于TEM及SHV系列,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是来源于TEM和SHV系列的酶,另外还报道了一些与头孢菌素酶相关的对所有头孢菌素包括头霉素类耐药的新酶。  相似文献   

12.
SHV型β—内酰胺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4种SHV型β-内酰胺酶的动力学。以L-B作图法求取Km和Vmax。除SHV-1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肟没有水解作用外,SHV型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水解作用。头孢噻肟对SHV-2、SHV-4、SHV-5有较高的亲和力(低Km),但Vmax均不超过15%,SHV型酶的最适pH值为6.6-7.4;最适反应温度是34-40℃。  相似文献   

13.
TEM型β—内酰胺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3种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TEM型β-内酰胺酶的动力学。以L-B作图法求取Km和Vmax。TEM-1、TEM-2对青霉类类有较强水解作用,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也有一定程度水解,而对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及其它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无水解作用;而TEM-5对青霉素类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解;TEM型酶的最适pH值为6.6-7.4,最适反应温度为35℃-40℃。不同TEM型酶其水解底物轮廓有较大差异,温度、pH值对酶活性也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院内感染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常见院内感染菌对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双倍肉汤稀释法测定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及其它地方病房分离的6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和2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共280株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总耐药率最低为12.7%,其次是亚胺培南(IPM)为13.6%和头孢他啶(CAZ)28.6%。除嗜麦芽黄单胞菌外,亚胺配能对其它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率最低仅为4.5%。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为11.9%。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70%。结论:院内感染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耐药率最低,氨曲南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产酶菌呈现交叉耐药性,而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无效  相似文献   

15.
头孢克肟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头孢克肟是第一个口服有效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从分子学角度阐述了头孢克肟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力抗菌活性的作用机制,尽管头孢克肟对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的渗透性不如头孢氨苄和头孢克洛,但由于头孢克肟对包括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在内的β-内酰胺酶极端稳定,使其比头孢菌素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头孢克肟对大肠才希氏菌中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结合位 青霉素结合蛋白3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杀菌位点青霉素结合蛋白1具有更高的亲和力,使头孢克肟比其它头孢菌素的杀菌活性更强,由于头孢克肟对细菌靶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以及对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稳定性,所以它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极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临床产ESBLs细菌耐药特性及其基因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并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流行及耐药特点,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产ESBLs细菌进行初步分型。方法 先后用nitrocefin及纸片扩散初筛法、纸片扩散确认法从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中检测产ESBLs菌株,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不同类抗生素对产ESBLs菌株的MIC值,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对ESBLs基因进行初步分型。结果 我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氏菌产ESBLs率为16.7%、大肠埃希氏菌产生ESBLs率为12.4%。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约为70%-100%,加用酶抑制剂后它们的耐药率降为2%-60%。它们对磺胺甲E唑/甲氧苄氨嘧啶、环丙沙星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9.23%、56.41%和20.51%,但它们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2.82%。而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及拉氧头孢对产ESBLs菌株的敏感率分别为94.88%、92.32%和97.44%。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表现了最高的敏感率未发现耐药菌株。ESBLs对单独头孢哌酮的水解率为43.93%,而当结合了舒巴坦、克拉维维及三唑巴坦时对头孢哌酮的水解率分别下降为20.91%、18.13%及15.27%。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中产SHV型、TEM型、SHV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百分率依次为41.66%、8.33%和50%,而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百分率依次为96.3%、0%和3.7%。结论 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并对不同类抗生素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它们对头霉素类及氧头孢烯类表现出相当高的敏感率;碳青霉烯类是对产ESBLs细菌最有效的药物。酶抑制剂对产ESBLs细菌的体外效果以头孢吸酮为共同底物的情况下为三唑巴坦略优于克拉维酸,但两药都强于舒巴坦。产ESBLs细菌均携带SHV或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大肠埃氏菌绝大部分产TEM型β-内酰胺酶,而对于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则主要以产SHV型β-内酰胺酶为主。  相似文献   

17.
头孢呋辛/他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及抑酶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头孢呋辛(第2代头孢类抗生素)中加入不同配比他唑巴坦后,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抑酶保护作用。方法以超声破碎细菌,得粗制β内酰胺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抗菌药物浓度,计算酶对底物水解率,并以头孢呋辛水解率为100%,计算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他唑巴坦的相对水解率和抑酶保护率。结果头孢呋辛中加入他唑巴坦后,β内酰胺酶对其水解率较单用头孢呋辛下降;对大多数菌株,相对水解率<30%,抑酶保护率>70%,3种配比与单用头孢呋辛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他唑巴坦有很好的抑酶作用,提高了头孢呋辛对革兰阴性杆菌所产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训民  李敏  张琪 《淮海医药》2005,23(4):343-344,F0003
超广谱p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 ases,ESBLs)由质粒介导的能使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及青霉素类耐药的一类酶,可在菌株间转移和传播,在体外试验中可使三代头孢和氨曲南的抑菌环缩小,但不一定在耐药范围,临床对β-内酰胺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耐药。ESBLs主要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尤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头孢氨噻肟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昆明市延安医院药剂科(650051)李仁秋头孢菌素是一类临床价值较高的合成广谱抗生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范畴,因其分子结构中均具有7—氨基头孢烷酸(7—ACA)母核,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比大多数半合成青霉素稳定,临...  相似文献   

20.
选用4株β-内酰胺酶明显升高的耐氨曲南(最低抑菌浓度≥50mg·L^-1)阴沟肠杆菌,以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对β-内酰胺酶从水解底物轮廓,酶抑制剂敏感性及等电点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4株耐药菌提取的β-内酰胺酶的性质不尽相同,耐药菌R1029和R855的β-内酰胺酶类似于染色体介导的Richmond&Sykes分类中I型酶;R430的β-内酰胺酶类似于质粒介导的Ri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