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祖国医学真是丰富多采,针灸疗法方面亦不例外,而是更有所阐发,自灵枢经出,历代针灸亦有巨著,如甲乙经、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金兰循经、铜人腧穴图经、针灸大成等书,亦相继发展。在针灸处方方面也有专论,如百症赋、标幽赋、四总穴歌等等,成为针灸处方取穴的准绳。若论某穴治某病,亦各有擅长,譬如“十三鬼穴”治疗癫、狂、  相似文献   

2.
窦默医著内容与版本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元史@窦默传>、<针经指南>朱良能序、<针灸四书>窦桂芳序、<针灸指南>中"流注八穴"、"流注指要赋"序、罗天益撰<卫生宝鉴>卷二十"针经门"及<普济方>、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记载知,窦默(1196~1280),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人.  相似文献   

3.
陈峰 《中医杂志》2005,46(3):174-175
盛燮荪(1934~),男,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擅长应用传统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肝病、胃病、妇科杂病和风湿病,在针刺手法、灸法和辨证取穴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和创新.善于运用毫针透穴、飞经走气等古典针法,取穴简要,补泻分明,疗效卓著.长期从事中医经典理论和针灸文献研究,先后完成"浙江古代针灸学术源流研究""浙江近代针灸学术研究"等省级课题.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王孟英医著精华>、<标幽赋浅释>、<校注经穴会宗>、<宋明浙江针灸>、<手穴疗法>、<浙江近代针灸学术经验集成>等专著.现任浙江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嘉兴市针灸学会会长,嘉兴市中医学会副会长,<浙江中医杂志>特约编委,<嘉兴医学>编委.  相似文献   

4.
在现存医籍中,<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禁针穴,禁针穴的提出是有形态学依据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针灸甲乙经>记载的绝大多数禁针穴,其周围有重要脏器、血管、神经,若针刺损伤它们会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禁针穴与局部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故针灸工作者只要熟悉禁针穴局部解剖结构,正确掌握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绝大多数禁针穴是可针刺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透穴针法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学文献均有记载.早在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有:"救卒死尸厥方,爪切人中良久,又针人中至齿立起".此为针刺人中透龈交治疗卒中症的急救针法.又如元·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所记载的玉龙歌曰:"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津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这是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针法.同时在<玉龙歌>中还记载了口眼歪斜和鹤膝风的透穴针法.曰:"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透颊车;""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明·吴昆在<针方六集>中也有不少记载用透穴针法治病.这都说明透穴针法在临床应用上确有卓越的疗效.笔者据此,便注意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对某些病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举四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Gao XY  Sun CJ  Ba Y 《中国针灸》2010,30(11):960-962
分析窦汉卿"流注八穴"理论、针下得气说、手指十四法、取穴、用针及治神等学术思想,探讨窦氏对<内经><难经>学术的继承发展以及窦氏学术对后世针灸各家的影响,指出其对提高治疗效果、发展针灸学术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针赋>首见于明·徐凤所撰<针灸大全>一书.该赋作者是谁?大致有三种说法:(1)认为作者是泉石.如黑龙江祖国医药研究所<针灸大成校释>卷二说:"本赋为一位隐居西河号称泉石老人所著".又如沈霍夫主编<中国针灸荟萃·针灸歌赋之部>也认为,本赋著者是泉石.(2)认为作者是泉石心.陆寿康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第一章概论说:"明初泉石心<金体赋>见载于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3)认为作者是徐凤.如张吉编著的<各家针灸医籍选>说:"<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据称为徐凤根据当时针法删繁撮要编辑而成".上述说法孰是孰非?令后学者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8.
赵百孝 《中国针灸》2005,25(6):433-435
目的:论述"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这一<内经>时期的针灸核心论治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系统发掘<内经>中有关层次论治的文献,引述与层次论治有关的九针、刺法等内容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本文阐明了"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的原理和治疗方法,认为"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方法是古代针灸疗法的核心理论之一.经络学说与层次论治是针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针灸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同时认为层次论治方法还有待结合临床进一步发掘和梳理并系统展现.结论:"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对重新认识<内经>的针灸价值和重新建立独立于方药之外的针灸诊查、辨证、论治体系,丰富针灸疗法,提高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面部疾病与针灸关系密切,针灸疗法更是几种常见面部疾病的最佳选择,如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以及过敏性鼻炎等.针灸疗法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治疗面部疾病?或者说如何选择穴位、如何操作才能获得更明确的疗效?面部疾病从传统针灸经络学说的角度,选穴往往无外乎遵循"循经取穴"、"就近取穴"以及"特定穴"等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孙思邈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为其代表作,书中不仅载有各科疾病处方,亦记载了大量针灸学内容,其主要针灸学术特点反映于这两部书籍之中,为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从经穴理论发挥、针灸治未病、灸有生熟说、针药结合及针脉结合、完善刺灸法、辑录针灸处方、擅用外治法七个方面来阐述孙思邈之针灸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就<灸经图>22个古穴中"手小指头"穴、"足小指头"穴、"手十指头"穴穴位名称来源及其主治病症等进行考证论述,指出各穴位名称亦见于<龙门石刻药方><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针灸大成>,为研究针灸图提供了例证,有助于古穴奇穴的研究,同时举典型病例说明古穴奇穴的研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明 《河南中医》2011,31(7):761-762
针灸疗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针灸治疗对穴位的选择以督脉穴位和三阳经穴位为主,手法选择有"烧山火",刺血、蜂针刺穴、温针及穴位注射、药罐法等.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冠军针挑疗法治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虹 《光明中医》2007,22(3):19-20
已故针灸专家名老中医刘冠军教授,吉林辉南人.弱冠随舅父攻读岐黄,专攻<内经>、<难经>、<伤寒>、<针灸甲乙经>等典籍.临床上尤擅长针术,对传统针挑疗法颇有心得,现择点滴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峰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陈师守正创新、勤于临床,临证时重视针术取穴、腧穴配伍、针灸并用、针药结合,每每针拂疾去。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教无穷,现总结其针灸学术经验如下。1勤习经典传承守正对于针灸专业人才培养,陈师一向遵崇"读经典,跟名师,勤实践"的法则和路径,尤其重视经典学习。陈师反复研读《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等古籍,对《黄帝内经》穴性的认识、腧穴配伍理论与形式,《针灸大成》的病症分析、用穴处方配伍[1]、灸法临床经验等均有深入研究,对俞震、王国瑞等古代医家的针灸疗法、"穴法相应"等技术特色深为谙熟。  相似文献   

15.
腧穴中经穴、经外奇穴均有相应的名称,每个名称包含有特定的意义,其中有些是一穴多名,这时规定除一个作为正名外,其余则为该穴的别名.根据文献记载,从<黄帝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开始形成腧穴别名的概念,它在遇到一穴多名时,则谓"××(穴),一名××",以示区分.统计表明,书中记载的349个经穴中,114个有腧穴别名.后来的针灸文献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地补充了腧穴别名.以近年出版、收集腧穴别名较全的<针灸腧穴学>为例,在361个经穴中,223个带别名,含别名的腧穴数及腧穴别名总数均远远超过<甲乙>(其中有些经穴,<甲乙>本有别名,后又补充一些别名;有些经穴,<甲乙>本无别名,系后来增加),这给针灸的学习、交流带来诸多不便.那么这些增加的腧穴别名是否合理、有意义,笔者持怀疑态度,并尝试着做这方面的整理、研究,限于篇幅,本文略择其一,仅从文字校勘角度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多针刺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针刺是指在病变局部或腧穴处,用多支毫针刺入的治疗方法.所谓多,是与单针刺相对而言,与传统的用穴原则"少而精"相比,此法的特点是"多而密",此法最早起源于<灵枢@官针>的傍针刺、齐刺、扬刺等刺法,现代临床上亦多有发展和应用,名称并不统一,如围刺、对刺、集合刺、丛集刺、交叉刺、纵横刺等.近年来,有学者在躯体某一区域内用多至10~20根针,并称之为"群针术",亦很有特色.本文在复习多针刺法文献及临床报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此做以下几方面的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灸甲乙经》作为针灸史上的一次重要总结,里面记载了许多治疗癫狂疾病的针灸处方,本文通过对这些处方中的经穴进行整理和分析,挖掘处方中可能蕴含有的关于治疗狂证的经络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 分析软件 针灸数据挖掘系统,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2研究对象 《针灸甲乙经》中关于针灸治疗狂证的且含有经穴的所有针灸处方.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阳萎在古医籍中早有记载,如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有“阴疝、痿……刺气街主之”;“丈夫……阴痿……涌泉主之”;“脊内廉痛、溺难、阴痿不用……阴谷主之”等.目前,本病的治法比较丰富,有专用针者,有专用灸者,亦有针灸并用者,还有针药并用及穴位注射者,对于临床取穴有研究常规用穴者,有研究专用穴者,亦有二者相互配合者.  相似文献   

19.
分析<内经>所载针灸处方规律,择穴有局部选穴、远部取穴和随证选穴三种原则,并体现出少而精、以经代穴、重视特定穴和顺应四时的择穴思想;配伍上有局部与远端选取穴的原则,包括本经配穴法、局远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和前后配穴法;组方上有局部与整体兼顾、腧穴主辅有别、施术先后有序和针灸方法各异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古人在长期应用针灸疗法与疾病做斗争的同时,总结出许多针灸禁忌规律,特别是历代医家关于禁针、禁灸穴论述颇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见于明·高武所撰著《针灸聚英》中"禁针禁灸穴歌",及《针灸甲乙经》所载的禁针、禁灸穴位.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古人对解剖、生理知识的理解,决定了其认识的局限性.古人所说的禁针禁灸穴,临床时只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并且运用正确的针刺施灸方法,不但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反而能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对古代医家所提出的禁针禁灸穴,我们既要引起重视,又不应被其所束缚.对其所谓的"禁"不能单纯理解为禁用,可理解为"慎"、"小心",只有结合现代解剖和生理知识加以辨证分析,才能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之上有所前进和突破.现就历代医家关于禁针禁灸穴的论述以现代针灸临床应用的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