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6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71例;结果:机械通气的病死率为23.94%,其中昏迷病例死亡率为35.90%,高于清醒病人12.50%,发症多见肺部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心律失常、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气压伤等;结论:及时进行机械通气、合理选用呼吸机的模式及参数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BiPAPA通气加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单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各14例。定期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气2h两组比较治疗组的PaO2明显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P〈0.05);12h治疗组PaCO2显著下降、pH值改善(P〈0.05);需气管插管者,对照组14例有10例(71.42%),而治疗组14例有3例(20.42%),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BiPAP通气可作为COPD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陈洁  杨婉娜  张丽明 《河北医学》2012,18(1):120-12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与护理,观察并总结患者预后及转归情况.结果:28例患者经冶疗及精心护理后,24例病情好转,成功脱机,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系中老年人常见疾病 ,当呼吸道感染加重继而引发 型呼吸衰竭时 ,其死亡率属诸病之首。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 ,无创机械通气已成为呼衰患者第一线的治疗手段。我院呼吸内科自 1 999年 4月起开始应用 Bi PAP呼吸机治疗 COPD合并 型呼衰患者 ,至 2 0 0 1年 1 0月共治疗 1 6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6例患者均为 COPD合并 型呼衰 ,年龄 60~ 82岁 ,均为男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气促、紫绀、咳嗽、咳痰等 ,经常规吸 O2 、抗炎、平喘、祛痰、呼吸兴奋剂等 ,血…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12月~2 0 0 3年4月,我们对30例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度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有意识不清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2 0例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 7~74岁。病程14~4 5年。意识障碍2~10h。伴喘鸣,发热,咯黄痰,痰中带血,电解质紊乱。X线胸片示片状浸润影,支气管扩张征象。机械通气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pH7 18~7 2 8,PaCO2 86~110mmHg( 1mmHg =0 133kPa) ,PaO2 4 2~5 4mmHg。随机选择2 0例采用有创 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序…  相似文献   

6.
李秀 《安徽医学》2003,24(6):79-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PF)是呼吸内科临床上最常见的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因.COPD合并ARF病情复杂,支气管肺部感染,呼吸肌疲劳,多脏器功能不全等交错存在,治疗效果差.以往认为待患者呼吸微弱、神志不清甚至直到呼吸停止才行机械通气,延误了抢救时机,严重缺氧和酸中毒造成重要脏器严重损害,其结果是病死率高.近十多年来,由于高科技应用于该病的病理生理、呼吸机及其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效应研究,加之多年的临床实践,从以下方面对机械通气加以改进,可以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使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治疗发生改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及血气指标p 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心率(HR)、呼吸频率(RR)水平及炎性因子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插管、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 H值、Pa O2水平显著上升[(7.39±0.04)、(81.52±6.41)mm Hg,1 mm Hg=0.1333 k Pa],Pa CO2、HR和RR水平显著降低[(49.54±5.27)mm Hg、(85.40±6.37)次/min、(16.27±5.02)次/min],且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3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插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与对照组各例均接受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等内科药物治疗通气组患者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通气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改善更...  相似文献   

9.
孟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2):1587-1588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53.3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90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H及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易于被患者接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解痉、祛痰及持续低浓度吸氧,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观察二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频率的变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pH、PaCO2、PaO2、R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二组pH、PaCO2、PaO2、R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简便、副作用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经机械呼吸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102例中死亡48例,病死率47.1%。入院时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数与预后有关,2个脏器损害者病死率34.1%,3个脏器受累者52.9%,4个或4个以上脏器损害者68.2%,三组间病死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性别、病程、以往有无呼吸衰竭史或人工气道史。入院时血气、本次住院人工气道次数、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等因素与预后均无关。机械呼吸中发生气胸8例,死亡6例,病死率75%,但与未发生气胸组相比,病死率的差别未达到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7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与针对性护理干预 ,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缓解 ,观察组总有效率97.4% ,患者治疗依从率(92.3%) ,护理满意率(100%) ,并发症发生率(7.7%) ,分别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依从率、护理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74.4% ,66.7% ,76.9% ,33.3%)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iPAP 呼吸机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总有效率和护理治疗满意度 ,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无创伤性口鼻面罩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②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 30例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 (疗程 7~ 10d)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 ,并监测SaO2 、血压、脉搏的变化。③结果 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pH、PaO2 升高 ,PaCO2 降低 ,差异均有显著性 (t=2 .4 5 8~ 7.85 3,P <0 .0 5 ) ,且病人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 ,气促症状减轻。④结论 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且可防止严重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8月该院呼吸科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PAP呼吸机,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等变化,并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结果 58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7d后,44例(75.86%)意识好转,生命体征平稳,治疗成功;14例(24.14%)因多种因素治疗失败.成功组治疗2h、72h、7d后pH、PaCO2、PaO2、RR、HR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在治疗2h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72h后病情恶化.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尤其pH位于7.25~7.35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可促进早期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但是无创通气并不能完全替代有创通气,治疗时应密切观察,一旦病情恶化及时转换为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名COPD伴抑郁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分别对其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Ⅱ型呼吸衰竭(呼衰)治疗中的价值。②方法观察21例COPD并呼衰病人应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治疗2d后,血气(PaO2,PaCO2和pH值)分析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与同期病情相似的21例呼衰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病人及22例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病人的结果作比较。③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的PaO2,PaCO2和pH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BiPAP组和插管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3项血气指标改善显著(t=2.500~10.231,P<0.05,0.01),病人症状减轻或缓解;插管组较BiPAP组血气改善更明显(t=2.802~3.630,P均<0.01);对照组仅低氧血症和紫绀得到改善(t=5.565,P<0.001)。④结论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可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衰病人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但对极危重病人应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组伴自发性气胸50例,非慢性阻塞性肺病(N-COPD)组伴自发性气胸115例,两组在临床方面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提示:COPD伴自发性气胸的患者发病年龄偏高,50岁以上多见。感染为常见诱发因素,同时并发症多,尤以胸腔积液多见,本组交通性气胸占54.5%,而N-COPD组,年青人多见,无诱因和休息状态下发病占70.9%。本资料165例死亡5人,其中COPD组占4人,3人死于呼衰且直接与气胸有关,因肺心病原心肺功能较差,一旦发生气胸即使肺压缩不很重也可导致和加重呼衰,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氨茶碱口服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将72例COPD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7),二组均给予化痰、止咳、吸氧以及抗感染等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二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情况,治疗前后MRC、ADL能力评分及6MWD变化,治疗前后SGRQ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MCP-1水平变化.结果 ①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68.57%)(P<0.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及FV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大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③二组治疗后MRC评分均显著治疗前,二组治疗后ADL评分及6MWD均显著大于治疗前,且二组治疗后MRC、ADL能力评分及6MW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二组治疗后SGRQ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⑤二组治疗后血清TNF-α及MCP-1水平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小剂量氨茶碱口服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肺功能,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频率和驱动压改变对通气效果的影响。结果:不同频率或驱动压治疗后均能使氧分压(PaO_2)明显上升,频率或驱动压过高易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结论:HFJV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时,频率应低于120次/分,驱动压应小于0.1kPa/cm~2,这样既能保证动脉血充分氧合又能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相似文献   

20.
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和辅助/控制(A/C)通气的优缺点。(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比较PSV模式有效与效果不佳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2)8例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PSV模式与A/C模式的比较以及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的疗效测定。结果:用PSV模式,所有患者皆完成了从自主呼吸到面罩机械通气的过渡。此后分别有7例和4例患者需改用 A/ C或加用 SIMV模式。与A/ C模式比较,用 PSV模式通气不仅耐受性好,且可允许较低的气垫内压,并具有漏气量少、动态死腔小、有效通气量高等优点。低水平PEEP可提高氧分压,而对血流动力学及面罩的密闭性能无不良影响。结论:PSV模式可作为经面罩机械通气的首选模式,A/ C模式则为必要补充,PEEP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