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尿是一种强力利尿剂,但由于其作用机理所致,在治疗期间亦可引起严重生化异常和临床反应。常见重要的不良反应是电解质异常、失水伴氮质血症或/和低血压。本文报道一项前瞻性研究以确定速尿诱致上述改变的发生率及其诱因。作者报道204例接受速尿的住院患者(男122例、女82例,平均年龄69.6岁)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明确或可能由药物诱致的生化异常和临床并发症分别发生于70.6%和49.0%的患者,归咎于速尿者分别为其中的81.3%和13.0%。最重要的临床并发症是失水和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导104名(男76例,女28例,年龄2~89岁)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程和预后。在病因方面,除低血容量休克外,肾毒性药物是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二个最常见原因,占所有病例数的21%。总的死亡率为57%,外科手术、年龄、性别与死亡率的关系不大。肾毒药物引起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36%)较低血容量休克(64%)、心源性休克(77%)或心律失常(80%)患者显著低(P值分别<0.05,<0.025及<0.025)。25%的患者并无少尿症,这些患者死亡率(38%)较少尿患者(62%)低(P<0.05),且高血钾发生率亦较低(50%比68%)。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腹水时预后较差。有79名患者使用速尿治疗,剂量由40~500毫克不等,静注给药,多数患者(63例或80%)使用的剂量超过200毫克。51例(64%)  相似文献   

3.
作者观察了双氢克尿塞(DHCT)与速尿合用对3例氮质血症的利尿作用。例1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例2为严重原发性高血压、肾硬化,例3为原发性恶性高血压,这3例患者均有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例1原用速尿80mg,每日三次,例2原用DHCT50mg,每日二次,例3原用速尿40mg,每日四次,但均无疗效。  相似文献   

4.
速尿为强效利尿药,但应用不当,亦可引起内分泌异常、浮肿或浮肿加重。本文报告1例,均为女性,年龄23~28岁。3例为特发性浮肿,1例原因不明性肾脏病。速尿用量40~600mg/d。以下仅介绍其中1例。患者女性,28岁,护士。1975年因患特发性浮肿,口服速尿40mg/d,浮肿消退。1977年因再度出现浮肿,口服速尿40mg/d,后浮肿加重而入院。体查除双下肢轻度浮肿外,余无明显异常发现,心、肝、肾、甲状腺功能正常。水排泄试验符合特发性浮肿,速尿立位负荷试验:试验前血浆肾素活性(PRA)2.20、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10例肝硬化病人其甲氰咪胍对速尿的排钠利尿作用的影响。在4天食用低钠食物之后,给患者静脉注射40mg速尿,从第6天到第11天,患者每6小时口服甲氰咪胍一次,并且在最后6小时同时使用第二次速尿。10例健康人接受相同速尿的剂量。分析两组多次的血样和尿样的速尿,钠和肌酐含量在肝硬化患者中速尿药物动力学未受影响,但药效低于对照组,其尿钠排泄量为(0.47±0.07比1.59±0.10mmol/min,P<  相似文献   

6.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单中心4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患者接受ICD治疗,男性3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9±15)岁,成功随访35例,应用体外程控仪获得ICD储存资料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ICD;35例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其中26例患者共记录室速和室颤事件763阵,ICD成功除颤224阵(成功率99.1%),抗心动过速起搏1次成功终止室速375阵(成功率71.8%),低能量同步转复22阵(成功率100%);2例患者因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反应发生误放电4次。术后大多数患者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随访期末,死亡4例,3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1例死于肺栓塞。结论ICD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7.
刘玉柱  闵祥玺 《肝脏》2016,(5):341-343
目的观察分析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低血磷血症发生情况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2年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测定患者血磷浓度,分析低血磷血症发生高危因素,探讨其骨密度异常相关影响。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148例患者共发生低血磷血症42例(28.4%),骨密度异常35例(23.6),年龄60岁、连续用药超过48个月是低血磷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低血磷血症患者骨密度异常发生率高于非低血磷血症患者(χ~2=60.101,P0.05),随着低血磷血症程度的增高,骨密度异常发生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可导致肾损伤,表现为低磷血症及低磷血性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等骨密度异常症状。  相似文献   

8.
作者研究了92例急性肾衰患者,其中54例(59%)属非尿少性急性肾衰,平均每日尿量为1280±75ml。此54例中,36例在整个住院过程中尿量一直不减少;另18例开始的4~48小时时尿少,予一剂或数剂速尿(2~10mg/kg静注)后才成为非尿少性,在临床特征与肾衰严重度上,与自然的非尿少性患者间无显著差异。结果,尿少性与非尿少性患者相比,毒素诱致的急性肾衰(4例由造影剂,15例由肾毒性抗菌素所致)是两组间唯一构成统计学显著差异的原因。发生肾衰时,比较24例尿少性与31例自然的非尿少性患者,发现后者的尿钠浓度与已滤过钠的排泄分数比前者显著为低;而尿素氮在尿与血中的比值比前者显著  相似文献   

9.
伊马替尼可以抑制与疾病相关的多种酪氨酸激酶,包括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BCR-ABL、胃肠间质肿瘤的C-KIT及骨髓增生紊乱患者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α、β等。大部分患者对伊马替尼可以很好地耐受,在常规电解质分析中未见持续的代谢异常。然而我们发现一些初诊的CML患者开始用伊马替尼后出现低磷酸盐血症。因此本研究对16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出现低磷酸血症的患者及8例血清磷酸盐水平正常的患者和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生化检测。方法16例低磷酸血症患者来自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其中CML8例,胃肠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ADV)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单用或者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含有阿德福韦酯治疗2年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观察,检测其血磷及尿磷、PTH、eGFR、ALP,分析低磷累计发生率及临床特点。结果 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用或含有ADV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2年,累计低磷血症17例(20.7%);有骨关节疼痛症状4例,骨密度检测均提示骨质疏松,其中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尿磷升高31例(37.8%),尿磷和低血磷呈负相关,17例低血磷患者均存在尿磷升高;ALP升高只出现在部分低磷血症患者。血磷和尿磷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0.690,P0.01),尿磷可预测低血磷发生:尿磷大于1.31 g为预测低血磷最佳临界点;阳性预测值为61.2%,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长期应用ADV抗病毒治疗患者,应常规随访血磷水平,早期尿磷检测可预测低磷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ypoparathyroidism,HP)和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PHP)均以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为主要生化特征,前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减低或不适当的正常,后者PTH水平升高,这些生化指标异常均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急性严重低钙血症在HP和PHP患者会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急性和慢性低钙血症还会引起心脏传导异常。研究发现HP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增加;而PHP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肥胖和糖代谢异常。已有单中心研究发现非术后HP患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因目前研究数量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探索HP和PHP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和可能风险。  相似文献   

12.
现已清楚地认识到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是引起获得性正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原因,也有关于硝酸甘油引起动物正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报告。作者报告1例因意外的硝酸甘油过量所致的正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男性,80岁,有心绞痛史,因胸痛、气促入院。入院前两天稍微用力甚至在休息时就有多次胸痛发作,入院前3小时开始持续性胸痛。在入院前36小时内,患者服用0.4mg硝酸甘油片100片,其他药物包括消心痛10mg,每天4次,舌下;2%硝酸甘油软膏5.1cm(2吋)于睡眠时用;心得安40mg,每天4次;速尿40mg/天。患者无发绀史。体检:血压120/70mmHg,脉率70次/分,呼吸28次/分,皮肤轻度发绀,肺底有啰音,颈静脉压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1950年至1960年因肾盂肾炎入院的163例女性患者中的74例作了追踪观察。29例(40%)三年内复发;16例(23%)半年内复发;12例(17%)在追踪观察期间尿中有细菌发现。21例(28%)有过导尿史,17例(23%)有肾结石史。仅10例(14.5%)发现有高血压。1例因肾盂肾炎的饼发症死亡;1例因进入晚期作了肾移植术;另2例有氮质血症。7例因肾盂肾炎作了单侧肾切除,绝大多数追踪观察期间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受肠外营养治疗前的住院IBD患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指标和入院时血生化检查。分析低磷血症的发生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2组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IBD患者146例,其中UC 68例,CD 78例。低磷血症总发生率为26.0%(38/146),其中轻度19例(13.0%)、中度17例(11.6%)、重度2例(1.4%);UC患者与CD患者低磷血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C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清蛋白、钙、镁与血磷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0、0.314、0.424、0.986,P分别为0.002、0.009、<0.001、<0.001);CD患者中,血磷除与清蛋白、钙和镁呈明显正相关外(r分别为0.327、0.361、0.985,P分别为0.004、0.001、  相似文献   

15.
速尿为强效髓袢利尿剂,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明显消退腹水的作用.文献报告速尿可引起氮质血症,停止使用后,氮质血症逐渐好转。本文简要介绍其发生机制以及与其它药物的合用。一、速尿对健康动物和人肾脏血液动力学影响近年来许多学者观察健康人和动物使用速尿后对氨基马尿酸和菊粉清除率,结果报告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结核抗痨过程中发生类赫反应(PR)的频率、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列队研究。结果符合条件的1 310例肺结核患者抗痨后76例发生PR(5.8%),发生PR的时间是抗痨后(40±28)d。发热和咳嗽是PR的最常见症状。76例PR患者中误诊为耐药结核24例,肺炎32例和肺癌6例。发生PR的危险因素是:体重指数低、低白蛋白血症、初始血淋巴细胞数低和发生PR时淋巴细胞数较大增加(P均<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抗痨中出现PR是常见现象,且易误诊;低蛋白血症、低体重指数、初始淋巴细胞数量较低以及初始与抗痨后淋巴细胞数的变化量较大的肺结核患者更易发生PR,这有助于区别是PR发生,或是肺炎或耐药而导致抗痨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7.
新近一些研究表明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CD)能明显改善室速(VT)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但术后2年内约有40%-70%的患者经历ICD更换,而需进一步治疗。目前针对这部分患者室速的治疗方法仅限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胺碘酮)或导管消融术。近来有学者报道,在频繁接受ICD放电的患者中,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导管消融术能有效地减少VT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评价与胺碘酮相比,导管消融术治疗ICD患者频发-VT的费用-效益比。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血压专病门诊患者血压控制及糖代谢调查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专病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血糖现状和危险因素分布.方法 在全国127家医院的高血压专病门诊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门诊顺序入组的32 004例高血压患者开展病史询问、血压测量及生化血检查,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结果 (1)血压达标率(< 140/90 mm Hg)(1 mm Hg =0.133 kPa):全部人群达标率为26.8%.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和卒中的达标率分别为27.7%、30.0%、25.4%和21.3%.(2)接受调查的全部受试者的血压均值为(151 ±13)/(92±10)mm Hg,未服用降压药物3424例(10.7%).药物治疗者28 580例(89.3%).单药治疗19 818例(69.3%),联合用药治疗8762例(30.7%),使用最多的药物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其次为钙通道阻滞剂.(3)高血压患者中有70.3%存在糖代谢异常,仍有20.2%未服降糖药物,这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7.84%.(4)患者的危险分层:低、中危占16.0%,高危和极高危分别占48.0%和36.0%,其中有50.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与靶器官损害,49.0%患者并存其他临床疾病.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联合治疗的比例较低并是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之一,血压控制率不足30%;高血压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普遍存在,有更多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有效的血压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221例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记录12导联标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其中143例(65%)有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老年人高于年龄较轻者,高血压者高于正常血压者,糖尿病者高于无糖尿病者。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低同血透时间长短负相关。87例患者接受血速治疗(7.5±2.5)年,定期记录心电图。其中34例(39%)心电图正常,27例(31%)心动电图异常  相似文献   

20.
用尿凝溶蛋白试验测定尿单种轻链蛋白是诊断骨髓瘤和其他有关疾病的有效辅助方法。尿凝溶蛋白最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也可在巨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具有巨球蛋白血症的急性髓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高血钙、成人肾小管性酸中毒中发现。尿凝溶蛋白持续几年而没有发生骨髓瘤和其他恶性疾病的很少。为估计此试验的正确性。作者收集一年来尿凝溶蛋白阳性的患者59例。其中多发性骨髓瘤40例(68%),淀粉样变2例3.4%),成人肾小管性酸中毒2例(3.4%),甲状旁腺机能亢进1例(1.8%),“良性单种丙种球蛋白病”2例(3.4%)。其余12例(20%)尿凝溶蛋白为假阳性。他们的尿的电泳没有特异表现。免疫电泳也未发现单种轻链蛋白。常常发现κ和λ轻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