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状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在校大学生67名,对其施测内隐联想测验(IAT),测评其内隐自尊水平;并分别采用Leary交往焦虑量表(IAS)、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评价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和外显自尊水平。结果:筛选出有效被试58名,有效率为86.6%。大学生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27,P0.01),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无显著相关,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ZIAT-ZSES)与社交焦虑水平之间有显著正相关(r=0.375,P0.01)。结论: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外显自尊对社交焦虑有缓冲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外显自尊水平对社交焦虑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一新生内隐、外显自尊状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对50名初一新生施测内隐联想测验(IAT),同时填答自尊量表(SES)和社交焦虑量表(IAS)。结果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ZIAT-ZSES)与社交焦虑有显著正相关。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外显自尊对社交焦虑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社交焦虑大学生对社交焦虑的元情绪评价、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探索元情绪评价指导对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方法:选择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参加研究,以"准备演讲"为实验任务,并在任务前对高社交焦虑实验组进行元情绪评价指导;任务结束后要求被试报告在实验任务进行中的元情绪评价和情绪调节方式.结果:在准备演讲过程中,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清晰度显著低于低社交焦虑者,且主要采用重视调节;元情绪评价指导能降低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重视调节.结论:高、低社交焦虑大学生的元情绪评价、情绪调节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元情绪评价指导可以帮助高社交焦虑大学生改善其情绪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4.
探究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尊、孤独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提高个人自尊,降低孤独感提供实证依据。采用社交焦虑量表、自尊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285名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进行测量。本研究发现:1社交焦虑、自尊、孤独感水平在性别、年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自尊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P<0.01);自尊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社交焦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3自尊、孤独感水平对社交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本研究认为社交焦虑与自尊、孤独感水平有紧密联系,并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影响的总体情况及特点.方法 329名大学生接受了"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和SCL-90中的抑郁和焦虑2个分量表的评定.结果 大学生采用较多的认知情绪节策略依次是积极设想、自我负责,反思和积极关注;反思和灾难化对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其中在灾难化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结论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有显著影响,且各有不同特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SES,内隐联想测验(IAT)以及社交焦虑量表(IAS)对8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大学新生社交焦虑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均有显著关系;外显自尊和独生子女状况对社交焦虑有更好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新生社交焦虑和自尊有关,在咨询和治疗中更应帮助来访者重建自信,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错失焦虑与社交媒体使用、自尊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某高校大学生732名,采用错失焦虑量表(FoMOs)、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量表(SNSIS)、自尊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FoMOs、SNSIS得分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了居住地和年级后,社交媒体使用与自尊的交互作用负向预测大学生的错失焦虑(β=-0.02)。简单斜率分析表明,高自尊的个体(B=0.22)能够缓解社交媒体使用带来的错失焦虑,低自尊的个体(B=0.38)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其错失焦虑水平会提高。结论:自尊在社交媒体使用和错失焦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学生焦虑的总体状况,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中学生焦虑的预测作用。方法对来自全国10个城市的8031名中学生进行了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CERQ-C)和儿童多维焦虑量表中文版(MASC-C)评定。结果①中学生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按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理性分析,积极重新关注,接受,积极重新评价,重新关注计划,沉思,责难自己,责难他人,灾难化;②使用适应性策略多于非适应性策略;男生的焦虑分数显著低于女生(t=-17.94,P<0.001),初中生的焦虑分数显著低于高中生(t=-20.27,P<0.001);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责难自己、灾难化、责难他人、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价、理性分析、接受对焦虑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453.27,P<0.001)。结论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具有预测焦虑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和预防中学生的焦虑情绪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认知情绪调节与攻击性在大学生中庸思维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庸思维量表、贝克焦虑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与攻击性问卷,测量了 2251名大学生.结果:①中庸思维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r=-0.08,P<0.001)、攻击性(r=-0.13,P<O.001)、焦虑得分(r=-0.18,P<0.001)之间呈...  相似文献   

10.
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 探索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方法 以“交往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和“自我接纳问卷(SAQ)”,对487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IAS有5个条目和阳性率在40以上,IAS与ESS、SAQ呈显著性负相关(P〈0.001)。结论 大学生在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自尊与自我接纳是影响大学生社交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驾驶员人格特征与心理焦虑的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淄博市随机选取的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司机各80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人格特质、焦虑在性别、事故变量上差异显著(t=-14.02~10.48;P0.01);2焦虑水平、适应性、利他性、道德感维度在车辆类型上差异显著(F=4.21~6.04;P0.01);3焦虑水平、适应性、开放性、道德感维度在年龄变量上差异显著(F=4.21~5.23;P0.05);4焦虑与适应性、开放性、社交性、利他性4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在道德感维度上相关不显著。结论:1驾驶员的焦虑水平在性别变量上差异显著,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驾驶员的人格适应性、开放性明显低于女性,社交性得分明显高于女性;2出租车司机在焦虑水平、人格适应性上明显高于公交车、私家车司机,而在人格的开放性、道德性维度上明显高于公交车司机、私家车司机;车辆类型在社交性、利他性这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330岁及以下驾驶员的焦虑水平、人格适应性明显高于30岁以上的驾驶员人群,31~40岁的驾驶员人格开放性得分最高,年龄变量在社交性、利他性、道德性3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期望与特质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期望量表(MCSD)与特质焦虑量表(T-AI)对2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社会期望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在性别、专业和年级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社会期望水平与特质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社会期望水平可能受到特质焦虑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考察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及其性别和年级特点。方法:采用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和小五人格问卷,对北京和西安4所中学14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自尊水平的中学生在人格各维度上都具有显著差异,高自尊的学生更外向、宜人、谨慎、情绪更稳定、对经验更开放(F分别为59.104、39.826、185.799、33.913、127.999,P<0.01)。情绪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与自尊的相关都比较高(r分别为-0.534、0.424、0.335),宜人性和谨慎性与自尊有较弱的正相关(r分别为0.245、0.217,P<0.01)。男女中学生、中学各年级学生的自尊都主要受到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的影响(β的范围分别为-0.418--0.509、0.244-0.339,P<0.01),但是在影响中学生自尊的其他人格特点上男女生之间和不同年级之间稍有不同。结论:高自尊的中学生一般具有情绪稳定、经验开放、外向和谨慎尽责的人格特点;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具有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社交焦虑者的认知加工特点对于焦虑的发展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社交焦虑者的认知特点表现为:对自我相关信息和社交威胁信息存在注意偏向;倾向于将模糊信息作消极解释,同时对负性信息也存在记忆偏向,并对负性社交信息存在过度的事后加工。针对社交焦虑者的认知特点,近年来发展了注意调节策略和解释矫正程序,用来调节社交焦虑者对社交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和对模糊信息的解释偏向。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认知加工阶段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交行为的影响,同时干预策略的潜在变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以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全国10个城市的7110名青少年进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CERQ)和流调中心抑郁用量表(CES-D)的评定。结果①青少年使用适应性策略多于使用非适应性策略;②男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女生(t=-5.79,P<0.001),初中生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高中生(t=-13.89,P<0.001);③抑郁与非适应性策略的使用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与适应性策略有弱的负相关;④灾难化、沉思、理性分析、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和责难他人对抑郁均有显著性的预测作用(F=373.62,P<0.001)。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焦虑障碍患者个性倾向、自我效能感、特质焦虑等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探讨焦虑障碍可能的病理心理学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44例焦虑障碍患者和144名健康人利用中国人个性量表-情感量表(CPAI2-E)、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定。结果:①患者组情感量表的诸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患者组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自我效能感得分对照组高于患者组(P<0.01);③状态焦虑与情感量表各因子、特质焦虑呈正相关(r=0.459~0.781,P<0.01),与自我效能感量呈负相关(r=-0.332,P<0.01)。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特质焦虑和焦虑紧张因子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特质焦虑、抑郁、焦虑紧张、躯体症状、躯体化、性适应不良及自卑倾向等诸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可能是焦虑障碍发生的病理心理学基础,特质焦虑与焦虑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社会支持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500名大学生施测社会支持量表和认知情绪调节量表。结果①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在自责、容忍和灾难化上有显著差异(P〈0.01),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上无显著差异;②社会支持与认知情绪调节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且对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有一定预测作用;③贫困度和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二者在认知情绪调节的个别维度上主效应显著。结论贫困度对学生采用自责、容忍和灾难化策略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对认知情绪调节的影响较复杂,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