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将8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阴性对照组组。并根据冠脉造影的Gensini积分分成<30分组和≥30分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和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脂联素水平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30分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30分组(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伴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CHD患者39例及健康对照者21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血清脂联素及ISI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高胰岛素血症(P〈0.05)、ISI增高(P〈0.05)和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FINS和ISI明显增高,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FINS和ISI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各亚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之间呈负相关(r=-0.291,P=0.040),与ISI呈正相关(r=0.325,P=0.021),而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明显相关。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发生率成正比,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非冠心病患者29例,进行血清APN、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均<0.05);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均<0.05)。对照组AP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0.05);而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0.05)。0~1分组和2~20分组APN水平分别显著高于21~40分组和>40分组(均<0.05)。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负相关(=-0.584,<0.05);0~1分组和2~20分组血尿酸水平分别显著低于21~40分组和>40分组(均<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0.05)。结论 APN、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病人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病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5例;并选20例健康人做对照组,进行血清脂联素的测定,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等相关指标。结果 冠心病病人血清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男女存在性别差异(P〈0.05)。AMI组血清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OMI组、SAP组和对照组(P〈0.05、0.01),UAP组脂联素的浓度显著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但OMI组、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脂联素的浓度与FPG、TG呈负相关(r=-0.309、-0.333,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是影响冠心病病人血清脂联素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脂联素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冠心病病人血清脂联素的水平降低,且其浓度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浆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浓度,进一步探索其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10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术前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PN浓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血管支数和 Gensini积分表示.结果:正常组APN浓度显著高于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P值分别为0.012、[0.004]、0.000 5),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 APN浓度有逐渐降低趋势.Gensini积分≥30分组APN浓度明显低于《30分组及0分组(P《0.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APN浓度明显低于非ACS组[(0.731±0.361)mg/L与(1.097±0.617) mg/L,P=0.03).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低水平APN浓度是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APN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呈正相关,与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结论:血浆AP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和斑块稳定性独立相关,同时与C反应蛋白、TG、HDL-C也存在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清脂联素和疫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4例冠心病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并分析脂联素和瘦素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603,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与瘦素的协同作用可能促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心绞痛(AP)病人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P病人62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7例,以正常健康人28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AP患者的血压、TG、TC、LDL-C、hs-CRP和血清脂联素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UAP组和SAP组对比,血压、TG、T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UAP组患者的hs-CRP和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AP患者的脂联素与hs-CRP水平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331,P〈0.05)。结论脂联素在A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临床AP严重程度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组患者123例(单支病变38例,双支病变43例,三支病变42例)和正常对照组48例,检测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血清脂联素水平冠心病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双支、三支病变组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P均〈0.05);三支病变组稍低于双支病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递增,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双支、三支病变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和h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范围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侯春兰  周润锁  张岁龙  陈旭 《医学争鸣》2007,28(17):1590-159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平均IMT分成3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PN水平,并与24例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APN为(9.8±4.2) m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3.9±4.7) mg/L,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APN逐渐降低.中、重度狭窄组APN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结论: APN参与了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颈动脉狭窄病理生理改变关系密切.APN为评价颈动脉IMT病变程度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牛新艳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8):3232-3234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脂联素(APN)、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APN、SAA在冠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20例拟诊冠心病并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3组的AP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8 h内血清YKL-40的表达量,探讨其与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及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对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YKL-40的检测,然后分析其与病情程度及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浓度中位数为158.47ng/ml (IR:182.40),正常对照组为50.50 ng/ml (IR:34.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CSP各亚型YKL-40升高幅度不同,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型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1);YKL-40在大梗死型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0.02).结论 脑梗死后血清YKL-40水平升高,与病灶大小相关,在不同OCSP分型之间表达量不同,血清YKL-40可能成为指导脑梗死临床分型及评估病情程度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 M(apoM)的水平变化及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例(SAP 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4例(ACS 组),同期体检健康患者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血清 apoM 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结果:SAP 组、ACS 组的血清 apoM 水平显著的低于健康组的,SAP 组的血清 apoM 水平显著的低于 ACS 组;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 apoM 水平比较: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子病变组和健康组;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健康组。冠心病患者血清 apoM 水平与 HDL-C、apoA1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 LDL-C、FFA、Lp 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 apoM 的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的降低,并且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及分析其与老年CHD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老年CHD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3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1例;老年对照组48例.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酸(UA).并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为因变量,年龄、FBG、FINS、高血压史等12个变量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胰岛素敏感性采用HOMA-IR公式计算.结果老年UA组、AMI组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存在高胰岛素血症(22.15±12.05/14.58±6.12;24.58±16.74/14.58±6.12)(P<0.05)和胰岛素敏感性(5.16±1.96/3.37±1.23;6.73±2.17/3.37±1.23)(P<0.05)下降,老年SA组与老年对照组比较,FINS(16.48±9.64/14.58±6.12)和HOMA-IR(3.93±1.69/3.37±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与BMI、WHR、Waist、FBG、FINS、TC、HDL-C、高血压史相关(P<0.05).结论 UA组及AMI组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能在两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线粒体DNA 4977 bp(mtDNA 4977)缺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无亲属关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包括心绞痛(AP)6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冠脉病变支数单支病变32例,双支病变28例,3支病变30例;0<Gensini积分<20分22侧,20≤Gensini积分<40分26例,Gensini积分≥40分42侧.另外选择60侧年龄和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巢式PCR法测定外周血mtDNA 4977缺失相对数量,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教、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以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等相关指标,同时询问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结果:CAD组吸烟者、高血压病者、糖尿病者、SBP、DBP、TG、FPG、2hPG、WBC及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CAD患者外周血mtDNA 4977缺失发生率和相对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tDNA 4977缺失发生率和相对数量在AP和AMI患者间无显著差别;mtDNA 4977缺失发生率和相对数量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CAD组中mtDNA 4977缺失相对数量与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WBC计数、hsCRP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mtDNA 4977缺失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ntin)、脂联素(APN)和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Visfantin、APN、CRP水平,比较不同程度病变者血清Visfantin、APN、CRP的差异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Visfantin、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PN水平显著于低于对照组(P<0.01)。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清CRP、Visfantin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Visfantin、CRP水平及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APN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但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isfantin与CRP(r=0.929,P<0.001)、Gensini积分(r=0.777,P<0.001)呈正相关,与APN(r=-0.351,P<0.001)呈负相关;APN与CRP(r=-0.873,P<0.001)、Gensini积分(r=-0.740,P<0.001)呈负相关;CRP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92,P<0.001)。结论血清Visfantin、APN、CRP均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在各型冠心病患者及脂质斑块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今后将其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性预测因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到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诊断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同时,选取非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CD40L浓度,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组与对照组间血清sCD40L浓度差异。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脂质含量,分析不同脂质含量患者的血清sCD40L浓度差异。结果 SA组、UA组、AMI组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组、UA组、AMI组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sCD40L浓度最高,达到(7.03±1.22)mg/L,UA组次之[(3.59±1.09)mg/L]。不同脂质含量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7.985,P〈0.0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浓度与血管内脂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16,P〈0.05),随着脂质含量的增加,血清sCD40L浓度升高。结论血清sCD40L含量与冠心病患病、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以及血管内脂质含量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冠心病高危人群、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8例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心绞痛患者作为心绞痛组,4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冠状动脉进行病变积分。测定各组患者hs-CRP、BNP的水平。将hs-CRP,BNP水平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与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绞痛组血清hs-CR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呈正相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绞痛、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其中病变血管6支,回旋支远端狭窄1例,左前降支完全闭塞1例,左前降支近端狭窄3例(其中1例合并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分别行PTCA或PTCA加支架术。结果:PTCA成功4例,失败1例。PTCA后有3例发现内膜撕裂和血管壁塌陷,随即行支架植入。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0-1级,术后均恢复TIMI血流3级。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发作。结论:PTCA和支架植入,是冠状血管再通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measurement of leukocyte chemiluminescence (CL) wasundertaken using micro-whole blood assay in 76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CHDs).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leukocyte CL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1) (P<0.01) and the in-crease was greater in AMI than that in UAP (P<0,01).It was found that leukocyte CL inAMI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extent of the infarct and increased with the size of the infarct.Leukocyte CL in AMI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fibrinolytic treatment was markedly greater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suggesting that leukocyt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Ds and may be involved i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duced in-jury.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 that measurement of leukocyte CL may beof benefits for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