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提出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向。方法回顺针灸学研究的历史,重点结合多年针灸作用原理研究和近年针灸血清蛋白质组研究工作基础,展望未来针灸学研究发展方向。结果阐明了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向的背景、定义、理论依据、目标、技术路线及其生命科学价值。结论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向以生命现象的本质为战略出发点,以针灸效应的响应基因和应答蛋白为主要技术策略,研究针灸效应的物质基础,阐释针灸效应的生物学机制,具有明艟的理沦高度和学术创新。对保持我国在针灸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率先拥有源创性的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针灸学研究的历史,重点结合多年针灸作用原理研究和近年针灸血清蛋白质组研究工作基础,展望未来针灸学研究发展方向;阐明了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的背景、定义、理论依据、目标、技术路线及其生命科学价值。认为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应以生命现象的本质为战略出发点,以针灸效应的响应基因和应答蛋白为主要技术策略,阐释针灸效应的生物学机制。这对保持我国在针灸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率先在针灸研究领域拥有原创性的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本文还就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成果在药物筛选中应用的方法提出了几点设想,该项研究对展现未来针灸学研究发展方向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在靶标发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现代靶标发现的技术策略和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的特点,分析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在靶标发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将基于临床有效性的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与现代靶标分析技术策略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靶标发现的临床成功率。结论 提供了一种基于针灸临床有效性的靶标发现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针灸作用原理的基本规律、特征和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回顾了中国针灸作用原理五十年研究工作。认为针灸作用的基本特征是调节作用,包括整体性调节和双向性调节两方面。针灸作用的基本规律是通过调控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途径实现其效应,具有多环节和多靶向特点。针灸作用原理研究的优势在于,为现代生命科学提供研究思路,丰富生命科学内涵,并成为最有望取得原始创新突破的我国传统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5.
针灸与基因技术应用研究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忠仁 《中国针灸》2002,22(8):16-24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界,如何将中医针灸特色融入到生命科学的领域及将生命科学渗透到中医领域。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在针灸与基因技术应用研究中,应注意严格遵守科学研究的准则,结合针灸自身特点,找准契合点,提倡“血清药理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注意基因调衡整体作用的研究,加强联合攻关,利于创新突破,这样才能为中医针灸现代化贡献我们科学工作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机理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与中医针灸经典理论相结合,从分子水平上全面而深刻的探究了针灸的作用机制,体现了针灸治病的整体调节作用.本研究从针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角度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针灸领域中的应用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针灸效应复杂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针灸效应的作用因子和非线性层面,探讨了针灸效应的复杂性。研究认为,针灸作为一种对最复杂的生命体系一人体的治疗手段,其疗效是确切而肯定的。它通过物理性刺激,产生内源性生物效应,整体地调节人体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机体的自稳,其效应本身便具有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其作用因子具有多要素性,且形成了复杂的层次,其效应具有非线性。换句话讲,针灸的治疗效应并不仅仅存在于组成经络、腧穴的结构中,还存在于各个作用因子在生命体的组合中。有鉴于此,结合现代复杂系统科学,建立着眼于临床的数据模型和软件平台,通过对病症和针灸治疗的模拟,找出针灸作用规律和优化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针灸作用原理研究的观念、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针灸作用是针灸刺激在机体产生的一种生命活动现象为出发点,就针灸作用原理研究的观念、思路与方法进行阐述。①针灸学研究不仅仅是针灸学的,更是生命科学的;②针灸作用原理研究就是把针灸作用当作一种生命活动现象,认定这一现象,并研究其产生、过程、结果间的相互关系与规律;③针灸作用原理研究的永恒主题是创新。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针灸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围绕针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针灸是一种对机体进行物理刺激,在体内发生复杂的神经、免疫等多系统的调整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的方法。大脑皮层是参与该调整效应的主要中枢,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是研究脑功能活动的重要方法。针灸对大脑皮层功能状态有显著的影响,诱发电位是研究针灸效应的敏感指标。本文从针灸对体感电位(SEP)的影响、针灸对视觉电位(VEP)的影响、针灸对听觉诱发电位(AEP)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0.
转化医学理念为针灸学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本文概述我国针灸转化医学研究现状和转化面临的主要困境,主要包括理论研究难以有效指导临床、临床研究缺少规范化的试验设计与评价体系、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相分离方面。由此提出适用于针灸学科的转化研究模式:基于“经典/经验到基础再到临床”的路径提炼新方法;基于“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的思路优化旧方法。针灸学的转化研究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创新发展针灸理论,结合循证研究方法优化针灸临床方案设计,立足针灸整体观系统评价针灸效应机制,从而提升针灸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应用和推广,更好地推动针灸学的转化研究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针联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控制血压、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对照组30例体针(翳风、风池、完骨、廉泉、内大迎),患者取半卧位,常规消毒,行捻转泻。治疗组30例腹针(上脘、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常规消毒,直刺2寸,行捻转泻;体针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洼田氏饮水试验、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8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6%。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洼田氏饮水试验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针联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从《黄帝内经》开始就已有刺皮针法的相关记载,现代刺皮针法更是因其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而被更多地运用到临床中。刺皮针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皮部理论、卫气理论、五脏理论,刺皮针法常用针具有鑱针、鍉针、锋针、毫针,刺皮针法衍生出的针法包括经皮刺激、皮内刺激,刺皮针法的主治范围等方面,阐述刺皮针法的特点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以为今后刺皮针法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耳体穴协同降压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雁形 《中国针灸》1994,14(2):37-39
本文将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分别针刺双侧耳穴"心",体穴内关,"心"和内关(耳体组),耳穴"胃"和内关(对照组),观察和比较各组近期降压效应。结果,各组针刺后血压皆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耳体组血压下降值和临床有效率高于其它各组,耳穴组和体穴组的舒张压下降值高于对照组,各项比较皆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内关和"心"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照头针结合体针方法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的总有效率为91.67%(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头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珮 《辽宁中医杂志》2012,(6):1137-1139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54例和头针组56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头针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应用头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评级标准进行评定。做两组治疗先后House-Brackmann分级比较及临床有效率的比较。结论:头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本病对面神经功能恢复及其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棍针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棍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与功能的评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VA、右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在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适应社会能力等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高(P 0. 05)。结论:相比于单纯传统针灸治疗,结合棍针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更显著,可提高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眩晕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刺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针灸消除或减轻疼痛在古籍中早有记载。现在很多中医院已经将针刺作为一种麻醉手段或辅助麻醉手段应用在多种外科手术中。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针刺麻醉具有经济,安全性高及不良作用小的特点,但是单纯的针刺麻醉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针刺结合药物的麻醉方法。针药复合麻醉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进而减少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针刺具有广泛调节作用的优点,加快术后恢复。本文对针刺镇痛的机制和针药复合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发挥针灸优势、治疗肩周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为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一疗程,治疗10次后统计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肩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改善、各向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的临床疗效及止痛效果、改善肩关节各向活动度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