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红厚壳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红厚壳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PTLC等手段进行化合物的分离,运用1H,13C,2D-NMR,MS等波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2-羟基酮(1),4-羟基酮(2),1,5-二羟基酮(3),1,7-二羟基酮(4),1,3,5-三羟基-2-甲氧基酮(5),6-deoxyjacareubin(6),穗花杉双黄酮(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槲皮苷(9)。结论: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红厚壳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2,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针叶中二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蓉  段宏泉  姚智  潘勤  张富赓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3):1956-1959
目的:研究樟子松针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各种有机波谱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叶酸(pinifolic acid,1),15-oxo-8(17)-labden-18-oic acid(2),15-acetoxy-labd-8(17)-en-18-oic acid(3),去氢松香酸(dehydroabietic acid,4),7α-羟基去氢松香酸(7α-hydroxydehydroabietic acid,5),7β-羟基去氢松香酸(7β-hydroxydehydroabietic acid,6)。结论: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3为新天然产物。细胞毒实验显示化合物2,4~6对Hela和A549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委陵菜三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23  
刘普  段宏泉  潘勤  张彦文  姚智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875-1879
目的:研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癌活性。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的抗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15个三萜类化合物,鉴定为α-香树素(α-amyrin,1),β-香树素(β-amyrin,2),乌苏酸(ursolic acid,3),2α-羟基乌苏酸(corosolic acid,4),蔷薇酸(euscaphic acid,5),坡模酸(pomolic acid,6),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8),2β,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β,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9),积雪草酸(asiatic acid,10),24-羟基委陵菜酸(24-hydroxy tormentic acid,11),2α,3α,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myrianthic acid,1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13),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14),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α,3α-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15)。结论:化合物1,2,4~15为首次从委陵菜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10,12,14和15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其中化合物4和9抗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杯鞘石斛Dendrobium gratiosissim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工业乙醇冷浸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ODS反相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椐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杯鞘石斛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3,5,4′-三羟基联苄(1),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2),3,4-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3),芹菜素(4),对羟基苯甲醛(5),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6),反式阿魏酸二十八烷基酯(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化合物2,4和5为属内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钩状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钩状石斛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体积分数为95%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用IR,MS,1H-NMR,13C-NMR和HMBC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顺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n-triacontyl p-hydroxy-cis-cin-namate,Ⅰ),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defuscin,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aduncin(Ⅳ)、dengibsinin(Ⅴ)、dengibsin(Ⅵ)、chrysotoxone(Ⅶ)、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hydroxy-3-methoxybenzoicacid,Ⅷ)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结论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Ⅴ~Ⅸ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得,化合物Ⅳ和Ⅴ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鉴定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2个香豆素:飞龙掌血酮内酯(Ⅰ)和飞龙掌血内酯(Ⅱ);5个生物碱:6-甲氧基-5,6-二羟基两面针碱(Ⅲ)、白鲜碱(Ⅳ)、岩椒碱(Ⅴ)、茵芋碱(Ⅵ)和5-甲氧基白鲜碱(Ⅶ)。对化合物Ⅰ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得到化合物Ⅰ的单晶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直立白薇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光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的9个,分别为2,4-二羟基苯乙酮(1),2,6-二羟基苯乙酮(2),4-羟基苯甲醇(3),苯甲酸(4),β-香树素乙酸酯(5),棕榈酸(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白前苷元C-3-O-α-D-吡喃夹竹桃糖基-(1→4)-β-D-吡喃洋地黄毒糖基-(1→4)-α-D-吡喃夹竹桃糖苷(9)。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对龙胆科 Gentianaceae 獐牙菜属植物狭叶獐牙菜Swertia angustifolia Buch.-Ham 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4个 NFDE8 酮及其苷,7个芳香类,1个木质素和2个其他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MS) 和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 NFDE8 酮(1,8-dihydroxy-3,7-dimethoxyxanthone, 1),1,8-二羟基-3,5,7-三甲氧基 NFDE8 酮(1,8-dihydroxy-3,5,7-trimethoxyxanthone, 2),7-羟基-3,8-二甲氧基- NFDE8 酮-1-O-β-D-吡喃葡萄糖苷(7-hydroxy-3,8-dimethoxyxanthone-1-O-β-D- glucopyranoside, 3),8-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7-二羟基-3-甲氧基 NFDE8 酮(8-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7-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 4),(+)-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 5),阿魏酸(ferulic acid, 6),松柏醛(trans-coniferyl aldehyde, 7),芥子醛(sinapaldehyde, 8),松柏醇(trans-coniferyl alcohol, 9),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 10),邻羟基苯甲酸(2-hydroxybenzoic acid, 11),间苯二甲酸(isophthalic acid, 12),2-糠酸(2-furoic acid, 13),2-甲基-4(3H)-喹唑酮(2-methyl-4(3H)-quinazolinone, 14)。其中化合物 2~14 为首次从狭叶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类叶升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药用植物类叶升麻Actaea asiatica 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根茎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O-乙酰升麻醇(1),12β-羟基升麻醇(2),23-epi-26-deoxyactein(3),27-deoxyacetylacteol(4),26-deoxycimicifugenin(5)及β-谷甾醇(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对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植物马卡独行菜Lepidium meyenii的干燥根茎玛咖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马卡独行菜的干燥根茎用70% 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各萃取部分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1H-NMR, 13C-NMR,HRESIMS)进行结构鉴定。从各萃取部分共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包括7个生物碱,4个脂肪酸类化合物以及7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苄基氨基甲酸[(3-hydroxybenzyl) carbamic acid, 1)],phenylmethanamine(2),N-苄基甲醛(N-benzylformamide, 3),N-苄基甲酰胺(N-benzylacetamide, 4),pyridin-4-ylmethanamine(5),n-(4-methoxybenzyl) aniline(6),尿嘧啶(uracil, 7),琥珀酸(succininc acid, 8),癸二酸(decanedioic acid, 9),n-hex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10),庚酸(heptanoic acid, 11),solerole(12),糠酸甲酯(pyromucic acid methyl ester, 13),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dehyde(14),5-(methoxymsethyl)-1H-pyrrole-2- carbaldehyde(15),1,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 酮(1,7-dihydroxy-2,3,4-trimethoxyxanthone, 16),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 酮(1,7-dihydroxy-3,4-dimethoxy-xanthone, 17),(+) - 松脂醇[(+)-pinoresinol, 18 ]。其中化合物 1~18 均为首次从玛咖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nit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UV、IR、NMR等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新苯并啡啶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3-二(8-双氢两面针碱)丙酮[1,3-bis(8-dihydronitidinyl)-acetone,1]和8-丙酮基双氢崖椒定碱(8-aceto-nyldihydrofagaridine,2)。结论化合物1和2均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两面针酮A(nitidumtone A,1)和两面针酮B(nitidumtone B,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鉴定美味猕猴桃根挥发油的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美味猕猴桃根的挥发油,用GC-MS分离分析其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其中16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9.37%。结论:美味猕猴桃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2,4-双(1,1-二甲基)苯酚、3-(4-甲氧苯基)-2-丙烯酸乙酯、(Z)-9-十八碳烯酸甲酯、八甲基环戊硅烷。  相似文献   

13.
柳叶金叶子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柳叶金叶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柳叶金叶子根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3-O-鼠李糖苷(2),槲皮素-3-O-阿拉伯呋喃糖苷(3),(-)-表儿茶素(4),proanthocyanidin A-2(5),procyanidin B-2(6),(-)-isolariciresinol-2a-O-β-D-xylopyranoside(7),lyoniside(8),sitosteryl-3β-glucoside-6′-O-palmitate(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二十八烷酸(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大戟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对新疆产准噶尔大戟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硅胶薄层制备以及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等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鞣花酸(ellagic ac id)(1),3,3′-二甲基鞣花酸(3,3-′d i-O-m ethylellagic ac id)(2),3,3′-二甲基鞣花酸-4′-O-α-D-阿拉伯糖苷(3,3-′d i-O-m ethylellagic ac id-4′-O-α-D-arab infuranoside)(3),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3,3-′d i-O-m ethylellagic ac id-4′-O-β-D-xylopyranoside)(4),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d i-O-m ethylellagicac id-4-O--β-D-glucopyranoside)(5),3,3,′4′-三甲基鞣花酸(3,3,′4-′tri-O-m ethylellagic ac id)(6),3-甲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3-O-m ethylellagic ac id-4′-O-β-D-xylopyranoside)(7),3,3,′4-三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4-tri-O-m ethylellagic ac id-4′-O-β-D-glucopyranoside)(8),短叶苏木酚(brevifolin)(9)和短叶苏木酚酸乙酯(ethyl brevi-folin carboxylate)(10)。结论:上述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将花椒干燥果皮粉碎后用95%乙醇冷浸提取浓缩得到总浸膏,将总浸膏吸附于硅藻土上,依次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洗脱,浓缩得到相应洗脱部位。对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采用硅胶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花椒果皮二氯甲烷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1),(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2),芹菜素-7,4’-二甲醚(3),芫花素(4),淫羊藿次苷F2(5),breyniaionoside A(6),3-甲氧基苯乙醇-4-O-β-D-葡萄糖苷(7),3-甲氧基-5-羟基苯-1-O-β-D-葡萄糖苷(8),苔黑酚葡萄糖苷(9),紫丁香苷(10),4-[(3S)-3-羟基丁基]-2-甲氧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11),(+)-南烛木树脂酚-3a-O-β-D-葡萄糖苷(12),2-甲基丙基-6-O-β-D-呋喃芹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和(E)-6-羟基-2,6-二甲基辛-2,7-二烯酸(14)。结论: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花椒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12,14为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李兆春  陈重  李笑然  许琼明  杨世林 《中草药》2012,43(10):1910-1912
目的 研究锦灯笼Physalis alkekengi var.franchetii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 7-O-β-D-葡萄糖苷(4)、异岩藻甾醇(5)、硬脂酸单甘油酯(6)、睡茄内酯A(7)、胡萝卜苷-6 '-O-硬脂酸酯(8)、齐墩果酸(9)、(Z)-9,10,11-三羟基-12-十八碳烯酸(10).结论 化合物6、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S、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细叶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常用传统中药细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 方法 :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通过1H ,13C 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 :4-C-β-D-吡喃葡萄糖-1,3 ,6-三羟基-7-甲氧基氧杂蒽酮苷(1) ,4-[C-β-D- 呋喃芹菜糖基 (1→6)-β-D-吡喃葡萄糖]-1,3 ,6-三羟基-7-甲氧基氧杂蒽酮苷( 2 ) ,远志皂苷元 ( 3 ) ,远志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 ( 4 )和 β-胡萝卜苷 (5)。 结论 :其中化合物-1,3 ,4和 5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 1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薄叶山柑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薄叶山柑Capparis tene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光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薄叶山柑共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erigeside C(1),glu-cosuringic acid(2),vanillic acid 4-O-β-D-glucoside(3-methoxy 4-glucosyl-benzoic acid)(3),4-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4),3′,5′-dimethoxy-4-O-β-D-glucopyranosyl-cinnamic acid(5),tachioside(6),2,3-dihydroxy-1-(4-hydroxyl-3,5-dimethoxypheny1)-1-propanone(7)和acacetin 7-rutinoside(8)。结论:化合物1~8均为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惠昱昱  陈镝  杨秀芳 《中成药》2021,(1):98-102
目的研究荜茇Piper longum L.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荜茇干燥根茎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测定其中2种典型生物碱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二十四烷酸(3)、十九烷酸(4)、荜茇酰胺(5)、胡椒碱(6)、胡椒内酰胺A(7)、胡椒内酰胺D(8)、N-异丁基-(2E,4E,12Z)-十八烷基-1-酰胺(9)、3,4-亚甲二氧基肉桂酸(10)。化合物5对3株肿瘤细胞的IC50值均小于20μmol/L。结论化合物3~4、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对3株肿瘤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