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35例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以期对南宁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对2004年~2008年南宁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域(场所)、致病菌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2008年南宁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35起,中毒人数753人,死亡0人。发生起数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5起,占中毒总起数的42.86%;中毒人数235人,占中毒人数的31.21%。其次为奇异变形杆菌,8起,占中毒总起数的22.86%;中毒人数149人,占中毒人数的19.79%。再次为沙门氏菌,6起,占中毒起数的17.14%;中毒人数75人,占中毒人数的9.96%。场所分布:商业饮食12起,占34.29%,学校10起,占28.57%;中毒人数:学校381人,占中毒人数50.60%;集体食堂226人,占30.01%;商业饮食119人,占15.80%;家庭27人,占3.59%。季节分布:对夏季为最多,其次为秋冬季。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很强的规律性,应根据其内在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冠峰  麦莉  黄隽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54-1656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1998~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1998~2004年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3172人,平均每起中毒人数46人。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3季度发生的起数最高,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第2季度次之;中毒人数也以第3季度最多,中毒2037人,占中毒人数的64.2%,第2季度次之。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56起,占中毒起数的81.2%;中毒人数2567人,占总中毒人数的80.9%。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为主,分别有28和25起,占中毒起数的40.6%和36.2%。中毒食物种类主要是肉及其制品,共有38起,占中毒起数的55.1%,其次是凉拌菜食品,共有13起,占中毒起数的18.8%。结论中山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且致病因素发生变化,以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把好发证关,提高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和建立危害分析与临界控制点(HACCP)体系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郭宁晓  栾玉明  李集宇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28-2431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征,为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海珠区2004-2007年食物中毒报表及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a来共发生食物中毒52起,中毒人数610人,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6.8/10万。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2和第3季度发生的起数最多,占中毒起数的38.46%和44.23%。中毒发生场所起数依次为饮食服务单位、家庭和集体食堂,分别占36.54%、28.85%和23.08%。中毒人数依次为集体食堂、饮食服务单位、家庭和其他,分别占52.79%、25.74%、12.30%和9.18%。致病因素以细菌性中毒起数和人数最多,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不明原因和有毒动植物较少,分别占78.85%和91.15%,17.31%和7.54%,1.92%和0.82%,1.92%和0.49%。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以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金葡菌为主要致病菌,化学性食物中毒以甲胺磷、盐酸克伦特罗为致病因素。化学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家庭,发生起数和受累人数少但危害严重。结论广州市海珠区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应针对其发生规律和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003—2007年苏南某市食物中毒情况的分析,揭示其分布、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全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4起,事件发生场所主要集中在集体食堂,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31.80%和46.48%,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所占的比率最高,分别占63.64%和86.48%,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结论提高食物中毒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将该市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阳江市1995~2003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阳江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阳江市1995~2003年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阳江市1995~2003年共发生食物中毒65起,中毒人数1377人,死亡7人,病死率为0.51%。中毒起数最高为1998年13起,中毒人数最多为1997年415人。食物中毒的高发期为第二季度,占中毒总起数的40.00%(26/65),中毒人数以第三季度最多,占中毒总人数的36.02%(496/1377)。中毒场所以家庭发生的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50.77%、52.36%和100.00%。中毒原因以化学性食物中毒起数最多,占中毒总起数的40.00%(26/65)。中毒食物以果蔬类食物中毒的起数最多,占中毒总起数的30.77%。结论 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1994-2003年我国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将检索的1994—2003年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个案按照中毒种类、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中毒时间、地域分布、中毒场所、中毒食物、中毒原因等方面从其中提取信息,然后将相关内容逐一归类详细分析。结果 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发生的起数最多,占20.2%;中毒人数以沙门菌所占比例最大,占20.4%;肉毒梭菌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70.5%,引起的死亡率也最高,达16.5%;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在5月至10月,但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1月和2月;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有31.2%发生在餐饮服务场所,但每种细菌的多发场所有着显著的不同;沿海省份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24.4%,内陆省份以沙门菌最多,占22.4%。食物载体难以确定。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其规律性,根据其内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某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市2003—2007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某市共发生食物中毒84起,中毒人数1836人,发病率为14.12/10万;中毒食品主要以肉及肉制品最多,中毒起数占38.10%,中毒人数占36.76%;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58.33%和61.3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分别占26.19%和24.95%;食物中毒的发生场所集中在集体食堂,分别占47.62%和52.29%;发生时间集中在第三季度,分别占42.86%和43.19%。结论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是预防某市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山市1998~2004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山市1998~2004年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1998~2004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20起,中毒人数4 631人,年均发病率为49.27/10万。中毒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第三季度发生的起数最高,占中毒总起数的43.4%,第二季度次之。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最多,共发生90起,占中毒总起数的75.0%。中毒原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共发生69起,占中毒总起数的57.5%。中毒食品以肉与肉制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共发生59起,占中毒总起数的49.2%。结论近年来中山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且中毒的致病因素有所变化,以集体食堂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冠峰  林海  曹瞬珊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289-2291
目的分析中山市近5年食物中毒流行特点,为防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中山市2004--2008年食物中毒流行情况。结果中山市2004--2008年共发生食物中毒69起,中毒人数1532人。该市食物中毒发生以5--10月发生的中毒事件最多,占总发生数的76.8%。中毒发生行业以集体食堂最多,共有41起,占中毒起数的59.4%。中毒的致病因素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最多,共有21起,占中毒起数的30.5%;变形杆菌次之,有12起,占中毒总数的17.5%。结论近年来,中山市每年均有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行业性等特点,集体饮食行业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以夏秋季发病最高。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龙岩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方法对龙岩市2005-2015年发生59起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59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暴露6 113人,中毒902人,中毒率为14.76%;死亡6人,中毒死亡率占0.67%。59起食物中毒中,发生起数最多的是第3季度(32起),中毒人数最多的是第3季度(468人),分别占54.24%和51.88%。中毒人数最多的是细菌性和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为538人,占59.65%;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是餐饮业,分别是23起和553人,分别占38.98%和61.31%;中毒原因中,不明原因中毒人数最多,为369人,占40.91%;造成食用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误食有毒植物和化学性物质。结论龙岩市食物中毒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发生在餐饮业,有毒植物性食物和化学性物质是食物中毒引起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刘川 《职业与健康》2010,26(2):187-189
目的了解农药中毒事故发生规律和发病特点及危害程度,以切实做好农村农药中毒防治工作。方法对江阴市2001—2008年各乡镇上报的农药中毒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表按中毒病例的中毒年份、性别、年龄、中毒品种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江阴市2001—2008年累计报告急性农药中毒888例,死亡47例,死亡率为5.29%。其中,生产性中毒141例,无死亡;非生产性中毒747例,死亡47例,死亡率为6.29%。患者年龄以30~39岁组及40~49岁组最多,分别为227例(25.56%)和187例(21.06%)。中毒病例的男女之比为1∶1.37。中毒农药品种以甲胺磷最多,为527例(59.35%)。结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是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患者以女性中青年多见。有机磷类农药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深圳市南山区食物中毒发生特点,为食物中毒的防控提供依据,并就相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行探讨。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2004~2008年5年间发生的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深圳市南山区共发生食物中毒46起,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季度,共38起,引发食物中毒的疑似食物主要为凉菜类及烧卤熟肉类食品,共27例次,致病因素主要为细菌感染,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8.70%。结论充分了解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及地域特征,有利于今后综合指导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及对重点场所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餐饮服务业的监管,找出关键控制环节,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对莱芜市餐饮服务业1999~2008年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莱芜市餐饮业累计发生食物中毒31起,中毒301人,死亡1人。其中,集体食堂发生2起、中毒131人,餐饮服务单位发生11起、中毒74人,家庭聚餐发生14起、中毒77人,死亡1人;第三季度发生11起,中毒122人,死亡1人;农村发生22起,中毒196人,死亡1人;细菌性食物中毒12起、中毒176人,化学性食物中毒17起,中毒118人(其中亚硝酸盐中毒10起、中毒101人),动植物性食物中毒2起、中毒7人、死亡1人;中毒的食品为肉及肉制品的21起,中毒199人。[结论]莱芜市餐饮业食物中毒以家庭聚餐、餐饮服务业为多,农村较多见,中毒的食源以肉及肉制品为主。  相似文献   

14.
苏萍  沈爱军  赵丽娜  李素芬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02-2304
目的探讨南宁市2006--2008年食源性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南宁市及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处理及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食源性疾病事件111起,病例1761例,死亡5例。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数和病例数最多,共53起,病例1223例,分别占总数的47.75%、69.45%;其次是原因不明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共25起,病例297例,分别占总数的22.52%、16.87%;有毒动植物性23起,病例211例,死亡3例,分别占总数的20.72%、11.98%、60.00%;化学性10起,病例30例,死亡2例,分别占总数的9.01%、1.70%、40.00%。原因不明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南宁市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大加强食源性疾病的卫生应急联动建设,筑建严密的食源性疾病监控平台,以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防控效力。  相似文献   

15.
2004-2008年莱芜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燕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30-1031
目的了解莱芜市近年来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8年莱芜市持有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和未出具诊断证明书但由具有诊断资格的医生已集体诊断为职业病的住院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所报告病例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职业中毒及尘肺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1.42%、21.54%、13.15%。病例分布在27个行业,煤炭、冶金行业病例数居前2位,分别占61.5%、17.4%;工人、农民占病例数的71.6%、25.3%;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4:1;50岁及以下年龄人数占63.5%。结论近年来,莱芜市新诊断报告病例数增多,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职业中毒及尘肺是主要职业病,尘肺发病趋势比较平稳,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和职业中毒呈上升态势,职业病发生在每个地区和多个行业,呈现发病年龄轻、接触工龄短的趋势,已成为今后该市职业病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白云区近十五年来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白云区1998-2012年食物中毒检验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以及统计报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十五年间白云区共发生食物中毒241起,中毒人数2 874人,死亡26人。平均每年发生食物中毒16.1起,中毒人数191.6人,死亡1.7人,总病死率为0.90%。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中毒人数总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食物中毒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细菌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结论白云区食物中毒的流行情况依然严峻,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