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及Foxp3基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再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1例慢性再障(CAA)、9例急性再障(SAA)和1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变化,并用RT-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AA和CAA组患儿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比、CD4+CD25+、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SAA组低于CAA组(P<0.05);相关基因FoxP3 mRNA在SAA患儿外周血中呈低表达(0.47±0.08)%,明显低于对照组(0.71±0.12)%和CAA组(0.68±0.14)%,P<0.05。结论:再障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和Foxp3 mRNA表达减低,可能在再障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且SAA表达低于CAA,有望用于再障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4):241-24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造血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基因Exon9、11、13的表达和序列构象及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和序列测定技术,测定再障与正常对照儿童各15例C-KIT基因Exon9、11、13的表达水平和结构是否存在变异。结果1.再障组C-KIT基因Exon9、11、13阳性表达率(40.0%)与正常对照组(46.6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经PCR-SSCP分析和基因序列测定C-KIT基因Exon9、11、13均未见碱基序列改变或碱基数目增多、缺失。结论C-KIT基因Exon9、11、13表达与儿童再障发病关系不大,提示儿童再障的发病可能不是由于Exon9、11、13突变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术探讨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儿体内Th1和Th2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特点。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0例初诊重型再障患儿,同时选择正常体检儿童20名为对照组,采取其静脉血,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所取血样标本中IL-2、IL-4、IL-10和IFN-γ的含量。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两组儿重外周血中上述4种细胞因子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用ROC曲线评价上述4种细胞因子对于诊断重型再障的临床意义。结果(1)重型再障患儿外周血中IL-2、IFN-γ浓度分别为7.56±5.93(pg/mL)、8.67±3.72(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45±2.94(pg/mL)、4.89±2.86(pg/m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4、IL-10浓度分别为4.48±3.28(pg/mL)、9.00±3.60(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36±7.02(pg/mL)、10.93±5.13(pg/mL),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2)重型再障患儿外周血中IL-2 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95%CI 0.697~0.816),具有中度诊断价值;IL-4的AUC为0.662(95%CI 0.597~0.716),为低诊断价值;IL-10的AUC为0.616(95%CI 0.458~0.774),为低诊断价值;IFN-γ的AUC为0.817(95%CI 0.697~0.978),具中度诊断价值。结论 IL-2、IFN-γ为负调控造血因子,参与再障发病机制,但是Th1和Th2细胞相关因子(IL-2、IFN-γ和IL-4、IL-10)的表达水平高低,对于儿童获得性再障的诊断价值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4.
张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5):1158-1159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E)、爆式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BFU-E)、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及巨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Meg)骨髓祖细胞培养情况,了解骨髓祖细胞在AA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抽取28例AA患儿骨髓3~4mL,以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单个核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2次,调节单个核细胞水平为106/mL,取0.3mL分别接种于红系、粒-单核系、巨核系培养基分别作4类祖细胞培养,在7、14d测定其集落数。结果28例AA中,4类集落数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01)。集落数随病情加重而逐步下降。4类集落数低于对照组患儿下限所占百分比分别为BFU-E35.71%、CFU-E85.71%、CFU-GM75.00%、CFU-Meg89.29%。治愈及进步者4类集落数接近对照组水平,治疗无效及进展者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结论动态监测AA患儿骨髓4类祖细胞集落数变化对辅助诊断、观察疗效及预后判断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骨髓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骨髓CD34 细胞/有核细胞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了解骨髓HCMV活动性感染对再障患儿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3例再障初诊患儿(再障组),5例非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液标本,一部分骨髓液采用Trizol法抽提骨髓液RNA,然后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患儿骨髓内是否存在HCMV活动性感染;将再障组和对照组患儿另一部分骨髓液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别检测二组患儿骨髓CD34 细胞/有核细胞百分比。结果23例再障患儿中9例患儿骨髓标本内可检测到HCMV RNA表达,阳性率为39.1%;5例对照组患儿骨髓标本内均未检测到HCMV 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再障患儿骨髓CD34 细胞/有核细胞为(0.27±0.21)%,明显低于对照组[(1.57±0.45)%](P<0.05)。骨髓HCMV RNA阳性再障患儿的CD34 细胞/有核细胞为(0.13±0.07)%,显著低于HCMV RNA阴性患儿[(0.36±0.22)%](P<0.05)。结论HCMV可感染再障患儿的骨髓组织,其活动性感染可导致骨髓CD34 细胞/有核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减少,提示骨髓内HCMV活动性感染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患儿自然病程和免疫抑制(IS)治疗疗效,探讨儿童MAA的免疫介导致病机制.方法 儿童MAA 71例中36例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环孢素A(CSA)治疗(治疗组),35例雄性激素等传统药物治疗(对照组).前期无效,进展为重型再障(SAA)的患儿,行ATG+CSA+大剂量免疫球蛋白(HDIG)联合IS(CIS)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①治疗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3.3%、69.4%,显著高于对照组34.3%、17.1%.进展为SAA的患儿23例,对照组(18例)明显多于治疗组(5例).②17例转化为SAA患儿接受CIS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0.6%、41.2%.③儿童MAA治疗前存在CD4+、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下降,CD8+细胞比例升高.IS治疗后,治疗组NK细胞、CD4+细胞比例回升;CD8+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MAA IS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未IS治疗者;采用雄性激素等传统药物治疗,50%以上可能进展为SAA.进展为SAA,可采用CIS治疗补救,以争取较为满意的疗效.儿童MAA存在明显的免疫介导致病机制,早期采用IS治疗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外周血 CD4+ CD25int/high CD127low 调节性 T 细胞(Treg)的表达特点及其与 Hb、WBC 和 血小板(Plt)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15 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和 22 例治疗有效的AA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 CD4+ CD25int/high CD127low Treg百分比的变化,分析 CD4+CD25high-CD127low Treg与 Hb、WBC 和 Plt 数量的相关性。结果:AA 组急性期外周血 CD4+CD25+、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CD4+CD25highCD127low Treg占 CD4+ T 细胞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恢复期的表达则高于急性期(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组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的 CD4+CD25highCD127low Treg表达率与外周血中 Hb、WBC 和 Plt 数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 0.499、0.526、0.540,P<0.05)。结论:CD4+CD25int/highCD127low Treg 减低可能与 AA 发病有关,为其作为判断 AA 病情变化的指标提供了可能的理论依据,并可以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之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Foxp3 及NFAT1 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60 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和68 例治疗有效的再障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Foxp3、NFAT1 蛋白的表达,并分析Foxp3、NFAT1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再障组患儿治疗前(发病期)外周血中Foxp3、NFAT1 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Pr=0.812,PP结论 再障患儿外周血中Foxp3、NFAT1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其在再障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Foxp3、NFAT1 蛋白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免疫功能的研究余素明,郭桂荣,孙书明为了探讨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发病机理、免疫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对14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生成量,20例T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部分患儿治疗前后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对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注射诱导阿霉素肾病肾硬化模型。治疗组每日予缬沙坦(20 mg/kg)灌胃1次,共12周。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出肾小球凋亡指数(GAI)和肾小管凋亡指数(TAI)。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Fas和FasL表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GSI)。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肾小球硬化明显,GSI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谱镚SI较模型组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和治疗组GAI和TA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治疗组GAI和TAI均低于模型组(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和治疗组的Fas和FasL表达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强(P<0.01),其中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AT1RA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凋亡相关蛋白Fas及FasL在肾组织表达而抑制肾脏细胞过度凋亡,从而发挥其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采集ITP患儿及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抗凝血,分离T细胞,并分为三组,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加入PKC的激活剂PMA,第三组加入PMA与抑制剂H-7;在37℃、5%CO2条件下培养24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的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加入PMA培养液的正常组,T细胞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入PMA培养的正常组比较,差别也有显著性(P<0.05),ITP患儿T细胞Fas的表达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sL的表达仅与ITP组空白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加入PMA和H-7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只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产生影响,并且可能与ITP的免疫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Fas在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其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30例术前均未化疗的肾母细胞瘤石蜡包埋和15例正常肾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Fas蛋白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表达率为53.3%,高于正常肾组织0;Fas蛋白在肾母细胞瘤中表达率为36.6%,低于正常肾组织80.0%,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urvivin蛋白在预后不良(UH)组及预后良好(FH)组表达率分别为83.3%、45.8%,在晚期及早期病例组中表达率分别为83.3%、33.3%,在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问的表达率分别为87.5%、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urvivin蛋白阳性患儿2年生存率为69.2%,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儿(100%)(P〈0.05)。结论 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Survivin蛋白高表达及Fas蛋白低表达,二者协同参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Survivin可作为肾母细胞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因子、可溶性Fas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可溶性Fas(sFas)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中表达,及NGFs、Fas与免疫反应的关系,旨在为V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收集25例急性期和18例迁延及慢性VM患儿血清,其中急性期12例患儿为连续检测,即在病程1个月内、1~2个月、3~6个月各检测1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NGF、SFas水平,测定病程不同时期VM患儿两个指标水平变化,并与20例健康患儿作对照。结果血清NGF、sFas在VM患儿病程在1个月内、1~2个月迁延期及慢性期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均<0.01),而病程2~3个月急性期患儿血清NGF、sFas的表达水平渐下降,虽然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GF、sFas可能参与VM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NGFs、Fas水平增高进一步证实VM的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无菌采集ITP患儿及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抗凝血,分离T细胞,并分为三组,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加入PKC的激活剂PMA,第三组加入PMA与抑制剂H-7;在37℃、5%CO2条件下培养24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的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入PMA培养液的正常组,T细胞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入PMA培养的正常组比较,差别也有显著性(P〈0.05),ITP患儿T细胞Fas的表达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sL的表达仅与ITP组空白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加入PMA和H-7培养液的ITP组,T细胞的的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与只加入PMA培养液的ITP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与空白对照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PKC信号传导对ITP患儿T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产生影响,并且可能与ITP的免疫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儿童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1996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72例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分为Ⅰ组[环孢素(CSA)+雄激素方案治疗组]54例、Ⅱ组[大剂量甲泼尼龙(HDMP)方案治疗组]10例、Ⅲ组(CSA+ATG方案治疗组)8例。按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建议的疗效评定标准,比较3组间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7%、60.0%和87.5%。Ⅱ组和Ⅲ组总有效率均高于Ⅰ组(χ2=5.806、6.394,Pa<0.05),Ⅲ组总有效率高于Ⅱ组(χ2=6.102,P<0.05)。结论以CSA+ATG联合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s-kit)与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发病的关系。方法利用ELISA法测定CAA患儿、正常儿童外周血浆及脐血血浆s-kit及SCF水平。结果CAA组血浆s-kit水平(13.02±5.18)μg/L低于正常儿童组(17.82±5.36)μg/L和脐血组(19.0±5.63)μg/L,CAA组血浆SCF水平(365.5±98.35)μg/L,低于正常儿童组(469.26±102.32)μg/L和脐血组(567.22±135.88)μg/L。结论CAA组血浆s-kit及SCF水平降低,提示s-kit及SCF可能在儿童CA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