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不同饮水砷测定方法的比对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比对砷斑法(快速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DDCAg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法)3种饮水砷含量测定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分别采用速测法、DDCAg法、GF-AAS法对318份含砷饮水样进行比对分析。对34份用速测法和DDCAg法测定结果不一致的以及水砷>0.5mg/L的样品再用GF-AAS法测定。测定结果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速测法与DDCAg法测定结果符合率为91%,速测法与用GF-AAS法修正过的DDCAg法测定结果符合率为97%。水砷<0.5mg/L的水样用DDCAg法和GF-AAS法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水砷>0.5mg/L的水样则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DDCAg法是目前国内测定饮水砷的首选方法,GF-AAS法有代替DDCAg法的趋势。但是在砷中毒调查中,速测法是较实用、可靠的饮水砷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萨索玛村为调查点.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对在村的全部人员进行了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年限、饮水量、饮茶情况、奶类摄入量、豆类摄入量、肉类摄入量、鱼类摄入量、蛋类摄入量、蔬菜类摄入量、水果类摄入量13项指标.根据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诊断结果,将调查对象分为非中毒(对照)组、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集调查村集中饮用水水样,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含砷量;采集调查对象尿样66份,按病情分为对照组和砷中毒组,用氢化物发牛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3价无机砷(iAs~Ⅲ)、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化物(DMA)和5价无机砷(iAs~Ⅴ)4种形态砷的量,以所测4种砷形态量之和为近似总砷(Tas)值,以iAs~Ⅲ和iAs~Ⅴ之和为总无机砷(iAs).结果 调查村水砷为0.97 mg/L;共调查155人,检出地方性砷中毒病例90人,检出率为58.1%;砷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MMA(300.85、177.48μg/L)明显升高(χ~2=6.1823,P<0.05),DMA(417.18、586.93μg/L)明显降低(χ~2=4.172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居住年限和蛋氨酸摄入量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显著相关,居住年限长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的主要危险因素(OR=1.513,P<0.05),蛋氨酸摄入量增加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的保护因素(DR=0.591,P<0.05).结论 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主要与高砷暴露年限有关,增加蛋氨酸的摄入量是可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一种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实用性强的尿砷分析方法,克服银盐法测尿砷含量(WS/T-1996)灵敏度低、取样量大、消解过程长,而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缺点,更好地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研究服务.方法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技术(HG-AFS)测定.样品处理选用毒性小且消解过程中产物无毒的H2O2为主、少量硝酸为辅的消解方法,用控温消解仪消解.结果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6μg/L,线性范围为0~200μg/L,相关系数>0.999 5.样品回收率在91.00%~101.00%之间.对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1份尿样分析10次,结果为(0.231 0±0.005 5)mg/L,相对标准偏差为2.38%;对非病区的1份尿样分析10次,结果为(0.052 0±0001 9)mg/L,相对标准偏差为3.65%.分析标样(GSBZ5004-88)结果为(0.341 0±0.0185)mg/L,与标准值(0.356±0.021)mg/L相吻合.结论方法灵敏度高,取样量少,线性范围宽,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快速,分析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少,有利分析人员健康,是一种较理想的尿砷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高糖诱导的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小鼠主动脉VSMCs分为5组:(1)5. 5 mmol/L葡萄糖(正常浓度葡萄糖组,NG);(2)25 mmol/L葡萄糖(高浓度葡萄糖组,HG);(3)25 mmol/L葡萄糖+10μmol/L PIO(HG+PIO);(4)25 mmol/L葡萄糖+10μmol/L PIO+10μmol/L GW9662 (HG+PIO+GW9662);(5) 25 mmol/L葡萄糖+10μmol/L GW9662 (HG+GW9662)。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VSMCs中RAGE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高糖增加VSMCs中RAGE的mRNA(P=0. 001)和蛋白(P=0. 002)表达;PPAR-γ激动剂PIO可抑制高糖增加VSMCs中RAGE的mRNA(P=0. 014)和蛋白(P=0. 006)表达的作用;加用PPAR-γ抑制剂GW9662后可明显减弱PIO对RAGE的mRNA(P=0. 001)和蛋白(P=0. 004)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PIO可通过激活PPAR-γ,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AGE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郑州市居民饮水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方法根据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规律,在全市重点地区选择调查点进行饮水砷测定及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全市6个县(市)34个乡(镇)286个自然村共采集测定水样622份,水砷在0—0.1860mg/L之间。首次在位于郑州市东部平原地区的中牟县检测出高砷水井6眼,水砷最高为0.1860mg/L,最低为0.056mg/L,高砷水埋深26—40m。其他县(市)水砷均在0.05mg/L以下,全部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在对水砷超标的重点乡走访调查中,未发现砷中毒病人。结论郑州市存在高砷地区,但是尚未发现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实用的趾甲含砷量的分析方法,为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提供实验室检测依据。方法样品用2%的中性洗涤剂,温水浸泡30min清水洗净,用硝酸-高氯酸(2:1)3ml消化0.2g趾甲样。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测定趾甲砷。结果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L,相关系数≥0.9995,取样量为0.2g时,检出限为0.0243μg/g;该方法精密度较高,相对标准偏差(RSD)〈10%;加标回收率在90%以上。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操作较简单、快速,适用于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趾甲砷的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辽宁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现状。方法 根据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规律 ,在全省重点地区进行饮用水水砷含量及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 辽宁省重点地区饮用水水砷含量均 <0 .0 5mg/L ,未发现砷中毒患者。结论 辽宁省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和砷中毒患者 ,但仍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分析饮水中不同价态的无机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不同价态的无机砷。方法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选择一个最佳分析酸度,使其既适合测总砷也适合测3价砷(As3 )。用总砷减去As3 计算出5价砷(As5 )。结果以2%的盐酸为反应介质,既可测定总砷,也可以测定As3 ,从而可计算出As5 。在分析As3 时,As5 的干扰可以降到最低。最低检出限为0.11ng/ml。结论该方法分析饮用水中总无机砷、As3 、As5 灵敏度高,稳定可靠,操作简单,适用于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大量水样中不同价态的砷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5、2006年青海省饮水含氟、砷量,为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青海省18个县、市采集饮用水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含氟量,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含砷量。结果有10个县水含氟量为1.00~4.91mg/L,〉1.00mg/L的水样均值为1.61mg/L;有11个县、市水含砷量〉0.mmg/L(国际标准),水含砷量为0.01~1.07mg/L,其中〉0.05mg/L(国内标准)的水样有16份,均值为0.30mg/L。结论青海省目前仍有不少饮水型高氟、砷地区,地方性氟、砷中毒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居民饮用水含砷量情况,调查饮高砷水地区受威胁人口数量及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情.方法 对黄河下游郓城、嘉祥、东昌府和博兴4个县(区)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水砷筛查,水砷测定采用半定量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检出的含砷水样采用原子荧光法进行定量测定:并对饮高砷水地区人群受危害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个县(区)共筛查水样4765份,检出含砷水样303份,含砷量≥0.030 mg/L的水样35份;其中12份水样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0.050 mg/L),主要分布在东昌府、郓城、嘉祥3个县(区);对水砷≥0.030 mg/L的28个村庄 13 032名居民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健康状况调查,检出可疑地砷病患者11人.结论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存在含砷量超标水井;对可疑地砷病患者需进一步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应县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查清应县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流行范围、分布特征和危害程度。方法采用拉网调查方式对应县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饮水中含砷量、含氟量、临床砷中毒患者尿砷以及当地自产粮食中含砷量。结果经检测有197眼饮水井砷超标,超标率达16.49%,不同含砷量的水中含氟量不同(F=21.83,P<0.01),水砷有随井深增加而增高(F=187.53,P<0.01),水氟有随井深增加而降低(F=27.98,P<0.01)。居民尿砷超标率达26.37%,粮食砷均低于国家限量卫生标准,查出临床砷中毒患者216人。确定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村18个,均为轻病区,病区人口16482人。结论应县高砷暴露区域广,居民饮用高砷水时间短,病情轻,低氟低砷水源多埋深于50m左右,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水源,以保证综合的降氟除砷改水工程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高砷区水砷筛查报告   总被引:34,自引:14,他引:34  
目的查清中国饮水型地方性砷巾毒病区和高砷区的分布,为防治与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试剂盒半定量法进行筛检居民饮水砷。结果调查覆盖面为11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9个县和12个师.水砷超标有43个县和3个师。共筛查水井208830眼,高砷井检出率为2.62%,内蒙古自治区检出率最高为8.05%,黑龙江省最低为0.09%。高砷暴露人口110612人,其中儿童19961人。结论西部地区高砷井分布范嗣较广,且地方性砷中毒流行较重,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的病情分布,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根据《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在已确定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周围选择10个县的37个村进行水砷含量和病情调查;水砷含量检测采用原子荧光法,砷中毒病情诊断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进行诊断。结果 37个村中,未改水村12个、已改水村25个,未改水村水砷超标现象比较严重,最高的达到了0.498 0 mg/L,已改水村中,水砷含量最高的为0.043 2 mg/L,最低的为0.000 1 mg/L,符合国家饮用水水砷卫生标准(〈0.05 mg/L);未改水村共调查了13 332人,查出砷中毒患者155人,患病率1.16%(155/13 332),其中轻度患者104人,占0.78%(104/13 332),中度患者51人,占0.38%(51/13 332),无重度患者;根据病区判定标准,这12个村均为新发现的砷中毒病区。已改水村共调查19 603人,查出砷中毒患者260人,患病率1.33%(260/19 603),其中轻度患者223人,占1.14%(223/19 603),中度患者36人,占0.18%(36/19 603),重度患者1人,占0.005%(1/19 603)。本次调查的37个村病情较轻。结论在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周围仍然有新病区出现,今后应注重在病区邻近地区进行水砷和病情的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山西省的地方性砷中毒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湖北省荆州市居民饮水含砷状况,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2008年,根据历史资料,在荆州市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6县(市)357个自然村进行饮用井水砷检测,对以往发现有高砷水源的自然村及与已知高砷村土地直接相连的自然村普查,在未发现高砷水井的村按自然村井数的10%,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均匀抽取.采用水中砷快速检测盒(半定量法)检测村民饮用井水砷,对水砷≥0.03 mg/L水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进行复检.对水砷超标村及其毗邻村的村民开展病情调查.结果 共抽取水样6074份,检出超标水样210份,发现51个自然村为高砷区,水砷最高值为0.7 mg/L.<30 m的水井水砷超标率为3.2%(152/4784),30~100 m的水井水砷超标率为4.9%(58/1184),>100 m的水井水砷超标率为0,不同井深水井水砷超标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1).在水砷超标的51个自然村及其毗邻的31个村,调查居民84 064人,未发现砷中毒患者.结论 荆州市存在高砷水源,但是尚未发现砷中毒患者.建议对所有高砷区均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积极寻找低砷水源,或者进行防砷改水,打井深度>100 m.  相似文献   

18.
2006和2007年湖北省高砷水分布及地方性砷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