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一步扩张法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因结石或各种原因致梗阻性肾积液或积脓、肾功能衰竭患者86例,男56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岁。随机分2组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引流术、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腔内狭窄内切开术。一步扩张法组45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采用一步扩张法直接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实施各种腔内操作或造瘘引流;逐步式组41例,采用传统经皮肾筋膜扩张器逐一扩张建立经皮肾通道实施各种腔内操作或造瘘引流。术前2组平均年龄、肾积液程度、血肌酐、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患者建立经皮肾通道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步扩张法组与逐步式组建立经皮肾通道成功率(97.8%vs 82.9%)手术时间(3分钟vs20分钟)、平均出血量(3 ml vs 50 ml)、平均扩张次数(1次vs6次)次、并发症发生率(2.44%vs17.1%)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一步扩张法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法与传统逐步筋膜扩张器逐步扩张法比较操作简便、安全、出血量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肾切开取石术手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均高于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感染1例、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感染5例、出血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并发症低等特点,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与内引流分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一期行皮肾穿刺微造瘘或内引流治疗,二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或肾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80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中,一期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70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置双J管内引流术10例,手术治疗后病情均快速平稳康复;二期行腔内取石术75例,其中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15例,一次取净15例(100.00%),行经皮肾镜取石术60例,全部取净55例(91.67%),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75例保肾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轻中度组患肾功能好转率高于重度肾组,上尿路反复感染发生率低于重度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一期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保留患肾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造瘘术后1 d,引流量≥200 mL组患者患肾功能好转率高于引流量<200 mL组,上尿路反复感染发生率低于引流量<200 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结石性脓肾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经皮肾穿刺微造瘘与内引流分期治疗理想,且术前肾功能受损程度轻,造瘘术后1 d平均引流量≥200 mL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4.
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急性梗阻性脓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治疗急性梗阻性脓肾中的价值。方法 对37例急性梗阻性脓肾行B超定位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根据引流情况判断病肾功能,决定Ⅱ型处理措施。结果 本组穿刺造瘘术后未见并发症,其中21例(56.8%)引充后患肾功能恢复良好,Ⅱ期手术解除梗阻病因,患肾得以保存;另16例(43.2%)患肾功能未能恢复,Ⅱ期行患肾切除术。结论 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急性梗阻性脓肾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创伤  相似文献   

5.
标准通道和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对猪孤立肾损伤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和比较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PCN)和微通道经皮肾镜术(MPCN)对猪孤立肾皮质的损伤.方法 对12只雌性猪行左肾切除术,建立孤立肾模型,然后随机分为PCN组和MPCN组,2周后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组用Amplatz筋膜扩张器扩张到24F, MPCN组扩张到16F.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测定尿素氮、肌酐、尿钾、尿钠、尿氯、血清中总二氧化碳(ECO2)含量,并进行比较.4周后处死动物,将肾摘除,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差异.切除造瘘道周围瘢痕组织,行Massion染色,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测量瘢痕面积,并计算造瘘道瘢痕体积和肾皮质的体积,比较两组瘢痕体积及该瘢痕体积占肾皮质体积的百分率.结果 猪孤立肾肾穿刺造瘘模型建立成功.两组组内术前和术后尿素氮、肌酐、尿钾、尿钠、尿氯、血清ECO2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0.277~1.718,P>0.05).两组间肾肉眼和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异.PCN组和MPCN组的造瘘道的瘢痕体积及其占整个肾皮质体积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91、1.798,P>0.05).结论 PCN和MPCN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和肾皮质的损伤都很小.MPCN在减少孤立肾肾皮质的损伤方面较PCN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肾积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0例上尿路结石所致的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均合并肾积脓感染,其中予以急诊行输尿管镜下逆行插管引流21例,经皮肾穿刺造瘘9例,配合全身应用三代头孢抗生素治疗.术前及术后记录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检查血像及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全部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术和经皮肾造瘘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成功解除了尿路梗阻,无邻近脏器损伤或大出血、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改善,急诊解除梗阻后血尿素氮(BUN)由(23.2±3.8) mmol/L降至(5.6 ±2.2) mmol/L、血清肌酐(Scr)由(472.3± 142.5) μmol/L降至(54.8±22.3)μmol/L,尿量明显增加,肾功能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尿路结石引起肾功能不全合并肾感染积脓的处理原则是早期解除梗阻,联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输尿管插管引流术与经皮肾造瘘术均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介导下肾穿刺造瘘术在泌尿系结石导致尿路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因泌尿系结石导致肾积水(单侧或双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共197例,在未行手术并留置双J管内引流前予肾穿刺造瘘术.术前及术后1周检查患者肾功能,观察尿量变化.结果 与肾造瘘前比较,肾造瘘后Scr,BUN,UA明显降低,而尿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 超声介导下肾积水造瘘术能安全有效地解除尿路梗阻,减轻肾脏囊内压,保持患者尿量,有效保护患者肾功能,显著降低肾功能衰竭患者Scr、BUN和UA.经皮肾造瘘是治疗结石所致肾积水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PCN)在结石梗阻性肾积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例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一期行PCN引流,待患者一般情况好转后进行二期微造瘘通道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结果 26例患者穿刺成功,解除梗阻,其中21例患者患侧肾功能恢复正常,5例患侧肾功能改善。二期微造瘘通道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清石率为84.6%(22/26),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一期PCN引流脓液可提高二期手术碎石的安全性,对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肾穿微造瘘取石术治疗,而对照组采用肾切开取石术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均超过90%,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发生出血、感染各1例,而对照组发生出血3例、感染4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穿微造瘘手术治疗复杂性结石,其效果确切、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经皮肾造瘘术与双J管输尿管支架术在上尿路梗阻中的疗效对比。方法近年我院收治的86例上尿路梗阻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分为经皮肾造瘘术组和双J管输尿管支架组各43例,观察对比两组围术期手术治疗情况及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率。结果双J管输尿管支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经皮肾造瘘术组(P0.05);经皮肾造瘘术组术后3d、7d的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双J管输尿管支架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后的血肌酐水平及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皮肾造瘘术组中合并肾积脓患者的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双J管输尿管支架组中合并肾积脓患者(P0.05)。经皮肾造瘘术组手术成功率为100%,高于双J管输尿管支架组的81.4%(P0.05);经皮肾造瘘术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4.0%,双J管输尿管支架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3.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造瘘术和双J管输尿管支架术均可有效解除上尿路梗阻,但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肾组织的光镜下形态学的改变及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的变化,探讨LMWH对肾组织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SAP模型组(B组)、SAP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C组),术后24h和72h分别取肾组织,HE染色检测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HSP70的表达,并测定大鼠血清BUN和Cr。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处理用F检验。结果肾组织HSP 70表达:各组肾组织HSP70表达在术后24h比72h多,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组HSP70表达较少,B组HSP70表达最多,C组HSP70表达明显下调,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可见:A组大鼠双侧肾脏无明显病理改变;B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水肿;C组肾小管水肿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未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但有红细胞渗出。血清Cr和BUN含量:C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5)。结论 LMWH通过下调肾组织内HSP70表达,减轻SAP大鼠肾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肾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局限性肾癌病例74例,其中36例行NSS治疗(NSS组),38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RN)治疗(RN组)。分别统计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NSS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大于RN组(P〈0.05);但两组间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及长期存活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NSS最大限度保留了功能肾单位,较RN更能够提高肾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42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按照随机原则抽取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做对照,自入组开始观察,两月后予以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两组有效率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不多,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在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体检人员84例,所有患者均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二者合并;随机选取门诊健康体检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分别测量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氮素及肌酐.结果 对照组尿微量蛋白相较合并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组及不合并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肾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排除肾病损害患者的干扰后,差异仍然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尿微量蛋白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脏部分切除手术对T1a期肾癌患者肾脏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80例诊断为T1a期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部分切除术组与根治术组,分别给予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差异。结果  部分切除组手术时间高于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降低,而尿素氮(BUN)则升高,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且随访12个月无明显改变,保持稳定水平。术后3、6和12个月部分切除组GFR、Ccr高于同期根治术组,而BUN低于同期根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T1a期肾癌,肾部分切除术能更好地保留肾功能,其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亦比较低,是治疗T1a期肾癌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Inter TAN、DH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骨折患者中,32例行DHS内固定,27例行Inter TAN内固定,对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 Inter TAN组与DHS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主要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和DHS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内固定,Inter TAN内固定具有微创操作,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势,不仅适用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也可以作为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连续胰管空肠吻合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11年2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58例,采用连续胰管空肠吻合方式的患者32例作为胰管吻合组,采用传统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方式的患者26例作为传统吻合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胰瘘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术后胰瘘发生情况胰管吻合组与传统吻合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与传统吻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时胰肠吻合应用连续胰管空肠吻合方式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胰瘘的发生率,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氟醚联合乌司他丁或丙泊酚对长时间腹腔镜手术中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持续给予:A组异氟醚,B组异氟醚联合乌司他丁,C组异氟醚联合丙泊酚。记录患者气腹前( T0)、注气后120 min( T1)、240 min (T2)、术毕60 min(T3)、术后第1天(T4)、第2天(T5)和第3天(T6)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 SpO2)、血气分析值、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Cr)、输液量、出血量及尿量等。结果3组患者各时点的HR、MAP、血红蛋白、输液量、出血量或引流量及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Cr、BU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3组患者T1~T5各时点BUN、Cr均增高(P<0.05);B组和C组的BUN、Cr低于A组(P<0.05),但B、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气腹导致肾功能的变化随着气腹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术后不能很快恢复;异氟醚联合乌司他丁或丙泊酚对肾功能保护作用优于单独应用异氟醚,而前两者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位逆行灌注法对兔子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二组,顺行灌注组与逆行灌注组,每组10只,在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后,二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2、3、5、7天采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第7天取标本做常规病理及电镜检查。最后统一测定每组兔子第1天的IL-1浓度值。结果顺行灌注组SCr、BUN值升高的快,与逆行灌注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肾脏组织病理与电镜肾小管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与SCr、BUN呈正相关。顺行灌注组1 d时IL-1浓度高,和逆行灌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顺行灌注组相比逆行灌注组对兔子肾IRI更具有保护作用。逆行灌注法可能为肾移植带来更为安全、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