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诺维本属长春花生物碱类抗肿瘤药物,其主要作用是与微管蛋白结合,使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形成障碍。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可阻断G2与M期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导致进入间期或下一分裂周期细胞的死亡。现已被临床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但其明显的副作用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诺维本静脉外渗的处理效果,探索有效的诺维本静脉外渗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诺维本进行化疗发生静脉外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分别采用早期封闭法和非封闭法进行处理,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诺维本外渗早期局部应用药物注射加冷湿敷及24 h后行微波理疗,比早期采用封闭疗法能明显缩短疼痛、肿胀消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输液是医院常用的一种医疗手段,医护人员须根据药液种类和输液对象的不同调节输液的滴速,而常用的调节滴速的方法通常是使用普通手表数输液的滴数,既浪费时间又不是很准确。针对上述问题,2008年8月我院设计了一种静脉输液滴注速度测算装置,该装置可以很快测算出静脉输液滴注的速度,从而可以很快调整为输液所需要的滴速。还可用于护理部领导检查输液是否过快,可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也可以用于数脉搏等一切需要测速的医护操作。此装置操作简单方便,调节滴速快速,测算结果精度较高,便于临床静脉输液调整滴速使用。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药物从血管(动脉或静脉)内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么。然而,如果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技术上不娴熟,不加强病房巡视,或不懂得有关药物的药理作用,某些药物输入血管后,便造成不同程的外渗性组织损伤。轻者可引起疼痛、延长住院时间等不良影响,重者则导致功能障碍,甚至截肢或坏死的恶果。所输入的药物包含有很多能导致病人疼痛、致残、甚至死亡的潜在性的组织毒性物质构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6.
诺维本渗漏致组织损伤再化疗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2月 ,对 9例 (2 1天为一周期 ,每周期第一天、第八天用诺为本两次 )第一次用诺为本渗漏致组织损伤 ,在采取防止局部再损伤处理的同时 ,第八天继续用药 ,保证病人治疗的连续性 ,防止渗漏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2月 ,在我院住院病人 8例、门诊病人 1例 ,其中男 7例、女 2例 ,均为肺癌或乳腺癌多程化疗后 ,年龄在 38~ 6 5岁。药物渗漏发生于手背部 3例、前臂内侧 4例、肘内侧 2例 ;2例发生于第二周期第一天 ,5例发生于第三周期第二天 ,2例发生于第三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能否预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管内皮损伤及其与溶血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1月我院收集的5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ABO新生儿溶血病组)、47例母婴血型匹配的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观察收集两组新生儿同期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比率...  相似文献   

8.
化疗药物推注速度及压力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静脉化疗时调控推注速度和压力对血管内膜产生的影响,寻求较理想的推注方式.方法选择对血管具有强刺激性的化疗药阿霉素作为代表性药物,在12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耳缘静脉上进行推注.右耳采用微量泵推注(研究组),调控速度为99ml/h,压力为lbar;左耳采用手工推注(对照组),两组推注时间均为3min.48h后分别将两组耳缘静脉制作成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研究组耳缘静脉血管内膜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穿刺处按压止血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药物推注时较对照组安静.结论应用微量泵调控推注速度及压力,形成恒速衡压进行静脉化疗,能明显减轻对血管内膜的损伤,有效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雅莉  蒋锋  蒋雨谙 《护理研究》2001,15(5):291-291
静脉输注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 ,但有些药物在输注中出现外渗 ,轻则肿胀疼痛 ,重则引起组织缺血坏死 ,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又延长了住院时间。近 10a来 ,采用 3 %醋酸铅治疗缩血管药引起的外渗性损伤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近 10a来静脉输注缩血管药物外渗性损伤病人 40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13岁 ,平均年龄 46岁。1.2 方法 将 40例药液外渗性损伤部位、大小和程度及一般情况相同的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在静脉输注缩血管药外渗性损伤局部 ,在…  相似文献   

10.
经动、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发生血管外渗(EV;extravasation),有时产生严重皮肤及皮下溃疡和坏死,无论离子型造影剂(ICM)或非离子型造影剂(NICM)都可导致大面积损伤。1 发生率下肢静脉造影,局部若有水肿,使用止血带,便很难判断注射是否通畅,测试有回血并不能保证穿刺针或导管位置适当不发生EV。在308例中,穿刺跆母趾背静脉造影有78%(28/36)发生EV,在相同部位插入Teflon导管造影者仅45%(8/176)、应用足部其他静脉通过Teflon管注射者有18%(10/56)产…  相似文献   

11.
手术治疗肝外伤近肝大血管损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外伤近肝大血管损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肝外伤近肝大血管损伤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治愈32例(91.43%),死亡3例(8.57%).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胆瘘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 (5/35).结论 肝外伤近肝大血管损伤需紧急手术,并注意有效复苏,术中操作仔细、游离彻底、暴露充分是成功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手指血管损伤术后血液循环的特点,以便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确保手术成功。方法:成立血液循环专业护理小组,对182例手指血管损伤术后患者血液循环进行观察分析与处理。护理程序如下:提出问题-查找文献资料-评价相关实证-制定实施护理计划。结果:182例患者中13例发生动脉危象,11例发生静脉危象,危象发生率为13.19%,经及时治疗处理,23例血管危象成功缓解,1例失败,抢救成功率为95.83%。结论:对手指血管损伤术后患者血液循环进行准确观察、及时处理以及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乳膏外敷防治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24例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药物外渗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12例,治疗组采用聚维酮碘乳膏纱布外敷,对照组采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冰敷、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50%硫酸镁湿敷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8,P〈O.05)。结论聚维酮碘乳膏外敷防治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闭合性颅脑损伤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探讨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规律和脑水肿、继发性脑损伤酌关系。方法 31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当天、2、3、7d分别取静脉血2ml,离心取上清液,ELISA法测定VEGF,同时记录血小板(PLT)、GCS评分,多次头颅CT检查。对照组30例健康成人用同样方法测定血浆VEGF,并记录PLT。结果 颅脑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年龄、性别、各时点PL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颅脑损伤后血浆VEGF逐步升高,3d时最高,至7d有所回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VEGF与继发性脑损伤显著相关(r=0.198,P=0.031),3d时VEGF与脑水肿发生与否显著相关(r=-0.566,P=0.016)。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浆VEGF的表达水平与脑水肿、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显著相关,利用抗VEGF抗体来调节VEGF在脑损伤后的作用可能是治疗脑水肿,减少继发性脑损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颌面部爆炸伤时的血管损伤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重庆当地成年犬18只,随机分为创伤后0h、6h、24h、72h、7d取材组及对照组。对其颌面部爆炸致伤,伤后不同时间点切取距伤道不同距离的肌组织及小血管行病理学检查及超微结构检查观察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损伤情况。结果颌面部爆炸伤伤情严重,血管损伤明显,小血管损伤可波及到距伤道4.5cm处,伤道周围肌组织内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组织内出血及炎细胞浸润明显,组织呈镶嵌状坏死。结论颌面部爆炸伤时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损伤是组织损伤严重及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动物模型,为探讨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发生机制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可靠的实验研究依据.方法 将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高浓度组(2g/L),中浓度组(1 g/L).低浓度组(0.5 g/L)及注射用水对照组各5只,选择在小鼠左、右侧侧腹部皮下注射药物,分别观察动物全身不良反应、注射局部外渗性损伤面积及愈合的时间,并在注射后4,11 d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比较.结果 注射后各组均未出现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各组间不同时间外渗性损伤面积随时间变化有差异且有浓度依赖性,各组间愈合时间有差异,注射浓度越高,外渗性损伤愈合时间越长.各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高浓度组出现坏死,而中浓度组4 d出现溃疡,低浓度组未出现溃疡.结论 采用小鼠每部位皮下注射多柔比星(浓度1 g/L)0.05 ml,可作为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防护实验所需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并分析内皮祖细胞对急性肺损伤兔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96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BC组,16只)、空白对照+内皮祖细胞治疗组(BC+EPC组,16只)、急性肺损伤组(ALI组,32只)、急性肺损伤+内皮祖细胞治疗组(ALI+EPC组,32只)。ALI组和ALI+EPC组兔注射乳化油酸建立模型,造模成功后0.5h,ALI-EPC组和BC+EPC组各注射约10^6个内皮祖细胞的PBS液。所有实验动物予注射乳化油酸前(哪及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后0.5h(T。)、6h(T2)、12h(T3)、24h(T4)、48h(T5)分别监测氧分压(PaO2)。ALI组和ALI+EPC组兔在T2至T5,BC组和BC+EPC组在T4至T5时间点分别处死8只兔,比较各组兔的肺湿干重比值、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LPI)、肺泡病理评分(DAD)及组织病理检查在实验前、后的变化。结果ALI+EPC组BALF蛋白含量在T2至T5时均较ALI组显著降低,氧分压、肺湿干重比值与LPI在T3至T5时与AL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DAD评分仅在T4和L时较ALI组显著降低(P均〈0.05)。而BC组与BC+EPC组各指标在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5时,ALI+EPC组病理图中炎症细胞及蛋白质渗出较Au组明显好转。结论 内皮祖细胞可以改善急性肺损伤兔肺的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18.
19.
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建立颈动脉血管内皮损伤的大鼠模型,行光镜和电镜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Ⅰ型胶原和Ⅳ型胶原;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cl-2、Bax和c-myc的表达并行TUNEL染色。结果 内皮损伤后血管管腔面积减少,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并呈激活状态细胞凋亡减少。PCNA、Ⅰ型胶原、Ⅳ胶原、PDGF、FGF、Bcl-2和c-myc的表达增高。而Bax表达降低。结论 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增殖、凋亡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和堆积,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基因调控的介导,参与了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过程。  相似文献   

20.
行静脉输液时不同进针长度对血管壁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静脉输液进针长度对血管壁的影响,我们对8只家兔和62例住院病人再次进行自身血管损伤程度的对照观察,进针长度分别为0.6 cm和1.2 cm.结果 显示,进针1.2 cm组,无论是动物还是病人,其疼痛反应、血管壁损伤、管周组织瘀血、血管阻塞程度等均明显大于进针0.6 cm组(P<0.01).且进针1.2 cm组每条静脉平均使用寿命也明显短于进针0.6 cm组.提示临床护理人员行静脉输液时,在确保针头进入血管、达到牢固固定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