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专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我校10个班级453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对卫校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了初步了解,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采用SCL-90,分析了10个因子项目。结果显示:学生心理健康异常率为26.3%,高于我国同级学生7.3%;三年级学生异常率大于一年级学生,符合学生心理问题随年级递增的趋势。提示对中专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咨询和辅导,以便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对深圳市外来劳务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以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对外来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随机抽样,在健康教育前后,对深圳市422名外来劳务工进行常见精神障碍识别率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心理健康教育后,外来劳务工对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率有明显提高;其SCL-90阳性筛选率由49.7%降低至29.4%(P〈0.01)。结论:对深圳市外来劳务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精神疾病的识别率并可能减少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和掌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心理活动的针对性。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兼个别座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目前中职学生心理状况存在诸多不良倾向。结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加强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训练、智力训练、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学习指导和交往指导,能够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要帮助中专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努力完成学业。方法 运用《心理健康状况测本表》对101名中专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共112个问题,请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回答,再对每名学生评分,按健康,抑郁,恐怖,强迫,焦虑,疑病,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对有心理疾病和心理疾病倾向的77名学生运用学校心理干预技术进行心理干预,3个月后再次调查。结果 干预前中专在校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为37.6%,另有38.6%具有心理疾病倾向。实施心理干预之后,患病率下降至9.9%,另有18.8%仍有心理疾病倾向。结论 学校心理干预使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患病率下降了近28个百分点,已接近成年人群患病率水平。  相似文献   

5.
全面关注 深入研究——学生心理健康专题导语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近年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学生已成为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约占50%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7.3~21.1%,学生自杀、暴力犯罪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以及各省市、高等学校等纷纷成立了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以及心理咨讯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2002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方法:用SCL—90量表对医学一、二部844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结果: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7.13%,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7.57%;男生在敌对因子方面,女生在恐怖因子方面,专科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因子方面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结论: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2、院系领导应当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3、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养。4、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5、应当开展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主动干预。  相似文献   

7.
学生心理档案在心理健康绿色通道中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绿色通道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怎样建立心理档案,如何开展心理健康绿色通道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医疗机构重点探讨的课题。要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心身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心理疾病往往是从中小学开始逐渐形成的。据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有50%的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7.3%~21.1%。某些精神疾病10%以上的病例最终死于自杀。这就给我们提出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对于中职护校而言,由于地理环境、教师结构、生源情况、性别比例等因素,决定了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1中职护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以中职护校为例,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女生人数相对较多,特别是护理专业,基本一个班都为女生。在这个相对特殊的"女儿国"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南宁和北海两城市1809名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心理问题的类型及心理健康干预前后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的变化。采用开办教师及家长心理学习班、开设中学生心理卫生课、心理学习班及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1年后,1005名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从15%下降至8%(P=0.000)。402名干预组青少年在干预前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4%,402名对照组为15.2%(P=0.923);心理健康教育后1年干预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为14.7%(P=0.008)。结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可降低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华桂春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0):152-153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所有专业教育的基础。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的时期。因此,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绝对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职生心理适应能力,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新生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的达38.4%,很差的达24.4%,初中生源学生、男生及独生子女心理适应能力很差的比例较高。结论中职学校应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在校311名护理专业学生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护理学生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的比例为6.75%-36.33%,以人际敏感占首位,其次是强迫和抑郁,中专学历护生较高护,学历凭班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要高,贫困生人际敏感和焦虑分要高于非贫困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无显差异(P>0.05),结论:提示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人际适应方面问题尤为突出,需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应有针对性,区别地对待。  相似文献   

13.
秦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123-124
目的:了解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实施有效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82名卫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46.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卫校一年级学生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上较明显;三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上较明显;来自农村的学生各因子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状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学校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某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方法:对某学院435名大学本科生施测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与国内大学生组、青年组常模比较结果:某学院学生SCL-90的各因子与国内大学生常模比,各因子均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与国内青年常模总分之间比较,总体无显著差异,但一年级学生总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高于三、四年级;各因子分与国内青年常模相比.强迫因子高于常模组;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占8.3%,男女大学生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应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新生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5.
新兵SCL-90测评结果分析与心理疏导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新兵心理健康,分析心理教育与疏导对新兵的心理影响,提高新兵心理素质,为新时期军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把2005年入伍新兵3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新兵入伍1wk内对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实施心理测评;对干预组实施以普及心理科学知识为目的的心理教育、以提高心理知识运用水平为目的的心理训练和以解决心理问题为目的的心理咨询等心理教育与疏导措施,6mo后再分别进行测评.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无统计学差异;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4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显著低于干预前;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干预组在实施心理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效果明显,对照组新兵在实施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选取一个班级162名学生为实验组,实施为期一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前后测试结果比较,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经实践检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成立心理咨询室、举办专题讲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团体心理训练、加强个别辅导、设立心理委员等措施是加强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邱卫钦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3):150-151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学生特别是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职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采用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71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中职学生进行SCL-90测试,发现有17.8%的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女生的恐怖因子分显著地高于男生。这些情况提示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牧区、农村与城市不同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应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509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比较。结果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占75.3%,有轻度心理问题占18.3%,心理问题严重占6.5%;心理健康水平牧区生源低于农村生源,农村生源低于城市生源。结论不同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别较大,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做到“四个到位”,积极开展“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程萍 《卫生职业教育》2013,(22):105-106
目的探索既适合中等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又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方法在班级干部编制中增加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然后在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在班级开展工作。结果心理委员接受培训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及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和敌对4个因子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观自评方面均有正向改变;实验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增强。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委员培训的有效形式;班级心理委员制是中等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而可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