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戊型病毒性肝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义林  张翔  移钱华  罗锋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449-1451
目的 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11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病例组,以其同事(学)、配偶或邻居作为对照,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流行病学史、相关卫生行为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分析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与戊肝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外餐史、不洁饮食史、不良卫生习惯、抽烟习惯、有特殊业余嗜好、慢性乙肝或HBsAg携带史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外餐史(OR=2.42,95%CI=1.27~4.59)、不良卫生习惯(OR=2.18,95% CI=1.19~3.99)和慢性乙肝或HBsAg携带史(OR=5.54,95%CI=2.24~13.70).结论 外餐史、不良卫生习惯是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危险因素,既往有乙肝病史或HBsAg携带史的人群是戊肝发病高危人群,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近年乙脑高发地区报告乙脑病例的疫苗接种情况及乙脑发病影响因素,以指导四川省乙脑的预防控制。方法收集2013年3个乙脑高发地区报告的乙脑实验室诊断病例和当地的健康儿童信息,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调查到54例病例和160例对照,病例组和对照组疫苗接种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全程接种疫苗原因中,病例组认为不需要接种为主要原因(26.3%)。对照组以不到接种年龄和随父母外出务工,未及时注射为主要原因(29.2%)。夏天黄昏后经常户外活动,家中养猪为危险因素。接种疫苗、儿童房间使用蚊帐或空调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疫苗接种仍然是防止儿童乙脑发病的主要措施,应加强乙脑疫苗接种及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加大农村群众宣传教育,在夏季对儿童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对防范儿童乙脑发病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危险因素,为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 在4个乙脑高发县调查乙脑病例和同性别、年龄、县的对照各51例,分析乙脑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JEV)接种情况和其它危险因素.结果 17%的病例接种了JEV,未接种JEV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亲拒绝(27%)和未接到通知(20%).病家养猪数(4.7只)比对照家多(2.3只).居住在山上[匹配比值比(Matched Odds Ratio,MOR)=11]、高密度的蚊虫骚扰(MOR=2.5)是危险因素.结论 需对村民加强接种JEV的宣传,提高免疫覆盖率,以降低发病率,重点人群是居住在山区、养猪的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收集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实验室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近十年乙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乙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ELISA对2010—2019年茂名市乙脑监测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9年茂名市共报告乙脑监测病例42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69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11/10万,病死率5.80%。男女比例为1.76∶1;流行时间以5—6月份为主;地区分布呈高发区域环形分布特点;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病例集中在2~12岁年龄儿童,无成人病例。病例人群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占89.86%。病例临床分型以中重型为主,临床症状明显。结论 茂名市近十年乙脑的流行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特异性和周边县区多发的地域特点,发病以低龄免疫空白的散居儿童为主。需加强乙脑疫苗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防蚊灭蚊的控制措施,并持续开展乙脑病例和媒介的监测,以防止乙脑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福建省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的影响因素,为乙脑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2013年福建省实验室确诊乙脑病例50例,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病例4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乙脑流行病学调查表,就调查对象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室内卫生状况、室外环境卫生状况、室内蚊密度、养猪情况、乙脑疫苗接种情况、防蚊灭蚊措施、蚊虫叮咬史、监护人乙脑防治知识了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取累计贡献率89.07%(≈90%)分析,与发病有关的主因素共7项,按贡献率为蚊虫叮咬史(2.15%),其次是乙脑疫苗接种情况(14.74%),室内蚊密度(13.22%),养猪情况(10.33%),防蚊灭蚊措施(9.14%),室外环境卫生状况(8.06%),室内卫生状况(6.43%)。结论蚊虫叮咬史、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室内蚊密度、养猪情况、防蚊灭蚊措施、室内卫生状况、室外环境卫生状况是福建省儿童乙脑发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宁波市麻疹流行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宁波市小于8月龄新发麻疹确诊病例(IgM阳性)90例、成人麻疹病例100例,按1:1配对,与190名健康者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对两者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麻疹疫苗免疫史和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小于8月龄儿童组中喂养方式与麻疹发病相关;成人组中麻疹病史、麻疹疫苗接种史和职业类型与麻疹发病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经济情况、近期就诊史以及与麻疹病例接触史等因素与麻疹发病相关。结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接触麻疹病例、低经济收入是宁波市成人麻疹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点及流行因素.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0年河南省乙脑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例血液或脑脊液乙脑病毒IgM抗体.结果 2006-2010年共报告乙脑3099例,发病率波动在0.39/10万~ 1.08/10万,发病趋势呈波动性下降;信阳、南阳、洛阳3市为高发区,其发病数占总病例的60.12%;7-9月为流行高峰,占93.26%;全省发病以0~ 14岁为多(83.61%),洛阳市≥15岁年龄组发病升高明显(57.63%),与全省≥15岁年龄组发病构成比相比,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0.0341,P<0.05);全程接种乙脑疫苗的占4.95%,非全程接种的占15.28%,无疫苗接种和接种史不详的共占79.77%;实验室确诊病例占42.98%,临床诊断病例占45.95%,疑似病例占11.07%.结论 河南省乙脑病例的分布呈现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差异的特点.乙脑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有待规范,病例实验室诊断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危险因素,为MCI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6月在社区筛查并确诊的MCI病例215例和同期经性别、年龄及职业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的社区人群215例。采用统一自制的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常见躯体疾病和社交活动等。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相关变量OR值及95%CI。结果较高的文化程度(OR=0.455,95%CI:0.341~0.607)是老年人MCI的保护因素,而淡漠的邻居关系(OR=1.477,95%CI:1.037~2.105)、淡漠的亲子关系(OR=2.078,95%CI:1.236~3.495)、脑卒中(OR=2.347,95%CI:1.302~4.230)以及脑部外伤史(OR=4.063,95%CI:1.266~13.039)是老年人MCI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文化程度、脑卒中、脑部外伤史、及邻居关系和亲子关系淡漠的老年人群可能是MCI的高危人群,应进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现阶段影响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将广东省各地区按经济水平分两层随机抽取两个,再在每个地区各抽取一个县,选取2008年以来的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按0~7月龄、8月龄~6岁、7~14岁、≥15岁分4个年龄组;以与病例家庭地址最近为原则,按照1:2匹配,选择同住一社区、同一年龄组的未患过出疹性疾病的邻居作为对照,分析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抽样共抽出东莞市和清远市清新县两地共调查符合病例定义的麻疹病例82例,对照组164例。麻疹发病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麻疹疫苗免疫史(OR=5.65,95%CI:2.91-11.07)、发病前1—3周到过医院(OR=5.50,95%CI:2.60~11.75)、无接种证(OR=1.88,95%CI:1.01~3.52)、母亲家中分娩(OR=2.02,95%CI:1.03~3.97)与麻疹发病相关。结论免疫预防基础工作不足、医院感染的存在等因素可能是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海市部分地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戊肝)病毒(HEV)型别和发病危险因素.方法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HEV序列,并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同时采取1:2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海市3个区2003-2004年急性散发性确诊戊肝86例住院病例,分别配以本区和其他区健康人群对照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l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病毒序列分析表明戊肝病例中的HEV病毒序列属于Ⅳ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条件、外出就餐、有海鲜河鲜食用史等均为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海鲜(生、炝)食用史(OR=7.048)是戊肝感染 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部分地区散发性HEV流行株以Ⅳ型病毒株为主,海鲜(生、炝)食用史等是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卵巢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预防卵巢癌发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选自2000年7月~2005年4月某省级医院被确诊为卵巢癌的住院患者229名,366名对照来自同一医院确诊的外伤患者。用卵巢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病例与对照的病历进行查询。对所得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肌瘤、痛经、一级亲属肿瘤史、初潮年龄、行经期、月经周期、肿瘤史和累计结婚年数等是卵巢癌的危险因素,共妊娠数、自然流产数、人工流产数等是卵巢癌的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卵巢癌发生关联显著的因素是共妊娠数、人工流产数、初潮年龄、行经期和月经周期。结论卵巢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烟台市戊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烟台市戊型肝炎(HE)流行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分析烟台市2005-2009年HE疫情资料;采用ELISA检测2028人HE抗体水平,用巢式RT-PCR检测患者粪便,阳性者开展戊肝病毒(HEV)基因测序;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HE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烟台市HE呈散在发病,年均发病率为5.70/10万,春季为流行季节,发病年龄以>40岁中老年人为主,地区分布呈现沿海岸线分布特点,职业以农民较多;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感染率为25.10%;病毒序列分析表明患者的HEV基因型为4型,健康体检HEVIgM阳性者HEV基因为1型.单因素分析显示,食海产贝类、居住环境、不良生活习惯等均为HE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食海产贝类、外出就餐、饮酒、喝生水仍为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烟台市HE发病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不会出现大范围暴发或流行,发病人群仍以农民为主.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主要在亚洲流行,近年乙脑流行地区不断扩大,原属非流行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报道了乙脑流行。乙脑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病毒性脑炎,随乙脑疫苗的广泛使用,乙脑的流行地域、流行趋势、年龄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影响乙脑发病的经济因素、生活居住环境、行为方式等,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可能不同。因此,有必要加强乙脑监测,明确乙脑的疾病负担,特别是了解成人乙脑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以探讨成人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分布、如何进行预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重症病例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比例将海南省各县分为"高、中、低"三层,每层随机选取2个县,共对6个县的12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125例普通病例进行现场调查,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诊在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非母乳喂养、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es 71,EV71)感染、就诊前最高体温高于39℃、发病到确诊时间≥ 2 d等5个因素在两组病例间分布存在差异。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EV71感染,初诊在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非母乳喂养及发病到确诊时间≥ 2 d为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病原学监测,根据EV71比例变化及时发布预警;提倡母乳喂养,禁止乡村医生、个体诊所接诊5岁以下发热儿童;加强培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断水平,有助于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5.
我市地处长江水陆交通集散地经济比较繁荣的口岸农村地区,于1994年8月15~22日发生了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霍乱流行.为探讨该地区霍乱的传括因素,特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祛1.1对象口岸地区发生的经市卫生防疫站细菌学确诊的霍乱病例共26例.选择确诊病人发病前10天无腹泻史,居住在病家四周的常住邻居52人为对照.病例组和对照观察对象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7.2岁和47.吕岁,前者男10例,女20例,后者男20例,女32协职业为农民、学生、教师和工人的前者分别为20、l、1、4例,后者为40、2、2、8例.1.2由市卫生…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2004-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例监测的研究,了解乙脑实验室确诊病例占报告病例的比例,掌握贵州省乙脑真实流行状况,为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结果及2个国家级监测县的病例监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4、2005年分别报告乙脑病例1230和1038例,15岁以下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96.58%(1188/1230)和97.69%(1014/1038),男性与女性病例之比分别是1.58:1和1.57:1;发病主要集中在7-8月,分别占78.21%(962/1230)和79.09%(821/1038)。监测县7-8月病例占88.36%(319/361)。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且为高度散发;有免疫史的分别为6.90%(26/377)和8.86%(32/361);实验室乙脑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90%(188/251)和71.74%(259/361)。监测县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71.88%(23/32)。乙脑病例监测:2005年比2004年下降15.61%。监测县2005年乙脑发病数比2004年下降39.47%。结论贵州省实验室确诊乙脑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1.88%-74.90%。应进一步加强乙脑专项监测和提高实验室诊断技术,使非乙脑报告病例得到明确诊断;继续对15岁以下儿童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天津市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以确定高危人群。方法对天津市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中106例膀胱癌和同时期、同车间的未发生膀胱癌的106人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职业人群中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尿中脱落细胞检查情况,为职业肿瘤的早期发现及高危人群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膀胱癌危险因素包括接触联苯胺浓度、专业工龄、吸烟(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接触浓度(OR=4.752,95%CI=2.458~9.190)、专业工龄(OR=2.557,95%CI=1.394~4.692)、吸烟(OR=2.011,95%CI=1.020~3.966)。病例组巴氏分级Ⅱ级及以上和定量荧光影像分析(QFIA)阳性检出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浓度接触、专业工龄超过5年、吸烟是联苯胺职业接触人群发生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应以此确定高危人群;尿脱落细胞检查巴氏分级Ⅱ级及以上和QFIA阳性者,也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合肥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实验室确诊病例相关特征和家庭负担,为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SFTS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和家庭负担调查表。结果 2014—2019年间合肥市133例SFTS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阳性率43.75%,死亡22例,SFTS病死率16.5%。合肥市有4个县(市)多发,但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1.230,P=0.312)。75.2%的病例集中在4-7月份。死亡与存活病例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37,P=0.183),主要是农民(78.2%)。80.5%的病例发病前一个月居住在丘陵/山区,78.9%的病例发病前2周有户外活动,15.8%病例有明确的蜱虫叮咬史。存活与死亡病例发病前家里有无老鼠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7.037,P=0.030)。99.2%的病例首发症状是发热,多数病例有乏力(81.2%)畏寒(61.7%)和食欲减退(55.6%)等非特异性症状,存活和死亡病例是否呕血有统计学差异(〖XC小五号.EPS;P〗=5.992,P=0.014)。从发病到确诊治疗M为5天,平均就医2.29次。市级及以上医院诊断率为86.3%。聚集性疫情的传播模式为“蜱叮咬-首发病例-体液、排泄物-续发病例”。69.8%的病例存在中等和严重的家庭负担,最严重的是经济负担(88.9%)。影响家庭负担的因素是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P<0.05)。结论 居住在丘陵/山区的高龄农民为SFTS的高危人群,季节发病明显。存活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主要差异在于呕血和发病前家有老鼠。县级及以下医院诊断能力低、就诊次数多,确诊时间延长从而加重家庭负担。应加强培训和宣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肺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肺癌相关职业暴露、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探讨影响原发性肺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原发性肺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选择新入院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原发性肺癌患者200例;同时在同期住院的非肿瘤、非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中选择对照200例。调查因素主要包括:一般情况、职业暴露史、疾病史等,所获资料采用SPSS13.0和SAS8.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主要根据资料的类型采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有毒有害物质暴露可增加患肺癌的危险性(OR=9.625,95%CI=4.647~19.934),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作环境中接触石棉、苯、金属粉末和粉尘与肺癌发生具有关联性;胸部放射线检查史、癌症家族史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感冒次数少是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胸部放射线检查史及肿瘤家族史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职业有害因素暴露、肿瘤家族史、胸部放射线检查史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对肺癌的预防和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嘉兴市副溶血性弧菌散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3—2016年检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将全市哨点医院根据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实验室确诊的副溶血性弧菌散发病例纳入病例组;与病例居住同一社区、相同性别、同一年龄段的正常人群按1∶1纳入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和可疑危险因素。结果调查副溶血性弧菌散发病例211例,正常对照211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9.62%的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7—10月。病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100.00%)、腹绞痛(86.73%)、恶心(56.40%)和呕吐(51.6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5 d内在外就餐史(OR=2.11,95%CI:1.15~3.86)、食用海水鱼(OR=2.72,95%CI:1.01~7.37)和海水虾(OR=4.42,95%CI:1.22~15.97)是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嘉兴市居民副溶血性弧菌散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发病前5 d内在外就餐史以及食用海水鱼和海水虾。需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管,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以降低副溶血弧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