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以来在南美、非洲、东南亚、南太平洋以及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及南部等6个地区的23个中心随机抽样并检查2321例麻风患者,其中已完成联合化疗(MDT)者354例,完成氨苯砜(DDS)单疗者170例。对此524例进行了眼科检查,以了解失明、严重眼疾以及可能危及视力的损害(PST)等的发生情况。用标准Snellen视力表,<3/60者为失明,<6/60为严重视力减退。PST主要为  相似文献   

2.
按国际标准的视标卡设计原理和活动距离视力测定的校正公式,设计出一种视标卡,可通过距离变更来完成视标变更,与当前国际通用的调和级数系统视力表相一致,在实际使用时便于互换,还有制作方便和标准统一等优点;用自身对照法对国际标准视力表与视标卡做了临床实测对比和统计学分析,发现所得平均视力差异有显著性,初步探讨了原因;以矫正视力<0.3的视残标准,分析视残检出率和视残与非残的一致性,结果均无显著差异。因此,该视标卡可用于临床,但在计量资料中应注明用的何种视标。根据WHO和我国现行的视残标准,建议修正各级视力障碍的标准,以利各学科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例1 男,35岁。因患银屑病予地塞米松10mg/d静滴,1日后出现眼雾。眼科检查:视力右1.2,左1.0,眼底正常。口服杞菊地黄丸2~3天后眼雾症状消失。例2 女,52岁。患类天疱疮,用地塞米松10mg/d静滴,治疗6天皮损未控制,改用甲基强的松龙0.5g/d冲击治疗1天后双目产生眼雾。眼科检查:视力右1.0,左0.7(同治疗前),眼底正常,经用杞菊地黄丸1周后症状消失。例3 女,25岁。患SLE,予地塞米松10mg/d静滴,经治1周产生眼雾症状。眼科检查:视力右0.6,左0.7(同治疗前),眼底正常,口服杞菊地黄丸3~4天症状消失。例4 女,25岁。因带状疱疹口服强的松10mg,每日2…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究巨噬细胞对梅毒螺旋体(Tp)的吞噬作用及Tp刺激后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方法 用Tp Nichols株作用人单核细胞THP-1来源的M0型巨噬细胞后,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对Tp的吞噬作用及巨噬细胞内结构的变化。Tp作用M0型巨噬细胞12 h后,继续培养24 h、48 h、72 h和6 d,分别通过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CD86、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CD16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M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 p70、干扰素γ、趋化因子配体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β水平,以及M2型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采用Dunnett-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Tp刺激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伸出伪足将Tp吞噬进细胞内,引起内质网肿胀、明显不规则增生和线粒体体积增大。而且,Tp刺激巨噬细胞后,继续培养24 h、48 h、72 h及6 d后巨噬细胞均高表达CD86,但低表达CD163,且24 h时上清液中IL-12 p70、干扰素γ、趋化因子配体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1β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但TGF-β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吞噬Tp后内质网、线粒体结构发生变化;Tp可诱导M0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且在6 d内不发生M1/M2型巨噬细胞再转化。  相似文献   

5.
皮肤肿瘤     
940944 眼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贾广学…//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3,22(5)。-378 眼眶血管瘤是眼眶最常见的肿瘤,居眼眶良性肿瘤之首位。本文报告66例,男30例,女36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60岁,平均33岁。主诉一侧眼球突出者48例,眶内肿物12例,视力减退5例,眼部疼痛1例。眼部检查可有视力减退(62例平均视力只有0.75);突眼(主要为向正前方突出占63.6%);眼球运动受限占40.9%,以外展受限为多;眼底检查异常占56.1%,包括视乳头水肿、视乳头萎缩、视网膜静脉怒张;影像检查X片示异常50例,包括眼腔扩大、眼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FK506)对截肢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左后肢截肢模型,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截肢后1 h、2 h、4 h、6 h、12 h、24 h、48 h、72 h组及FK506干预组.测定肺组织CaN-αmRNA表达、MPO、MDA浓度,观察肺组织HE染色病理变化.结果 肺脏CaN-αmRNA水平正常组为(0.909±0.040),截肢后1 h开始升高至(1.193±0.744),6 h达峰值(2.272±1.250),(P <0.05)后逐渐下降;MDA 浓度正常组为(3.571±0.226),1 h 开始升高至(4.696±0.856),6 h 达峰值(5.109±0.832)(P <0.01),后逐渐下降,72 h 降至正常;MPO 浓度正常组为(0.223±0.041),1 h后即出现显著升高至(0.325±0.073)(P <0.01),之后一直处于高位水平.FK-506干预组与截肢后6 h组比较CaN-αmRNA水平(0.279±0.056)(P <0.01)、MDA浓度(4.103±0.526)(P <0.05)及MPO浓度(0.277±0.047)(P <0.01)均明显下降.病理切片见:截肢术后6 h肺泡间隔增宽,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明显,FK-506干预后减轻.结论 FK506可有效降低截肢大鼠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麻风病人眼部损害与角膜损害、视力下降的关系。方法:对我所留院寄养的128名麻风病人进行眼部检查,按眼角膜感觉障碍,兔眼,下睑外翻情况分为7组,分别是:无三种眼病组(A组),单纯角膜感觉障碍组(B组),单纯兔眼组(C组),单纯下睑外翻组(D),角膜感觉障碍合并兔眼组(E组),兔眼合并下睑外翻组(F组),角膜感觉障碍,兔眼,下睑外翻三种同时存在组(G组),分别计算每组角膜损害,角膜性视力下降(凡瞳孔区有角膜损害者列为此类对象),视力下降眼数,相关结果输入计算机,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结果:128名病人中,有76例(59.38%),137只眼(53.52%)有三种上述眼残疾,B,C,D组角膜损害眼,角膜性视力下降眼,视力下降眼按从高到低排列均表现B,D,C的顺序,而E,F,G组大体表现出E,G组较F组高的趋势。结论:角膜感觉障碍危险最大,其次为下睑外翻,兔眼稍小,建议在麻风病人中推广眼自我护理,并开展下睑外翻矫正手术,以减少角膜损害及视力下降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应用流式细胞计数(FCM)进行念珠菌快速药敏试验.方法 参照M27-A标准化方案,应用FCM检测氟康唑(FCZ)对21株念珠菌的抗菌活性,药物作用时间3h,非渗透性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I)染色0.5h.根据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各药物浓度管荧光强度的梯度变化趋势,将平均荧光均道值大于生长对照管60%的最小药物浓度设定为最小抑菌浓度,即MIC值.并将结果与M27-A标准化方案进行比较.结果 FCM所测MIC值范围在0.125~64μg/mL之间,M27-A标准化方案所测MIC值在0.25~64μg/mL之间,统计学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FCM试验全过程仅需4h左右.结论 FCM药敏试验具有快速、敏感、可靠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感染是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的重要诱因,眼部损害是主要的后遗症。本文报道1例可能与肺炎支原体和单纯疱疹感染相关的SJS,愈后遗留慢性眼部损害导致失明。患儿,男,9岁,全身弥漫分布红斑、水疱、糜烂,口、眼、肛周、尿道口周围粘膜糜烂、渗出,伴持续高热1个月。肺炎支原体Ig M阳性,单纯疱疹病毒(HSV)1和2型Ig G均阳性,给予阿奇霉素、阿昔洛韦、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皮疹消退,但口、眼炎症渗出仍明显,伴持续高热,停用上述药物,再次给予IVIG冲击,起病第28天体温降至正常,口、眼粘膜愈合,但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一、临床资料:寻常型银屑病114例,病程:半月—45年,平均患病时间为11.98年,大多数患者均曾接受过各种抗银屑病治疗。二、治疗方法;UV—N光治疗机的辐射功率为1000W,照射距离一般为80cm,有光敏史者,照射之前应先测定最小红斑量(MED),一般情况下不必逐个测定。据检测,本机1/2—1个MED约相当于1/2—1分钟的照射剂量。一次最大的生物剂量(即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不同诱导因素条件下,不同来源的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 sporon asahii,T.asahii)菌丝诱导结果的差异。方法 11株不同来源的T.asahii,选用RPMI-1640液体培养基、YPD液体培养基、吐温酵母肉汤(TYB)培养基和50%(v/v)胎牛血清,分别在15℃、25℃和37℃条件下培养,于1h、2h、3h、6h、12h、24h计数菌丝生成率。结果 T.asahii 15℃菌丝生成率均值为(0.15±0.42)%,25℃为(5.75±3.48)%,37℃为(33.81±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PMI-1640培养基诱导菌丝生成率均值为(46.24±25.50)%,YPD液体培养基为(36.28±21.85)%,TYB培养基为(33.93±21.29)%,50%(v/v)胎牛血清为(18.60±14.58)%,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6.29,P=0.0013),组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21.80,P=0.0000)。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各菌株菌丝生成率也随之上升。结论综合比较各诱导因素,RPMI-1640培养基、37℃诱导24h可使大多数T.asahii菌株由孢子相获得较纯的菌丝相,而菌株来源的不同也是影响诱导结果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α2巨球蛋白(α2M)水平变化与白癜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扩散法对79例白癜风患者进行血清α2M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的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癜风寻常型与节段型血清α2M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P<0.05),以寻常型中进展期尤甚;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浓度也有显著性变化;血清α2M水平的升高与免疫球蛋白浓度的变化相一致。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α2M水平的升高与白癜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已婚农民。双前臂红斑、水疱、结痂伴痛痒9d,双下腹红斑水疱6d。患者曾患"乙肝"(具体病情不详)。10d前,听说"水芹菜"(图1)敷手腕可治"乙肝",遂于9d前用碎的"水芹菜"敷于双前臂,外用毛巾包裹,3h后觉敷药处灼热,5h后烧灼样疼痛伴剧痒不能耐受,立即取下外敷药,发现敷药部位红肿,晨起时红肿处大片水疱,在当地医院按"过敏性皮炎"治疗(用药不祥)并将水疱刺破,破后皮损面渗出大量淡黄色分泌物,创面暴露未作清洗处理。每晚双手放于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Dectin-1单克隆抗体在白念珠菌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中的作用。方法①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设置处理组(抗Dectin-1单克隆抗体组)、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灭活或活的白念珠菌刺激。②刺激1h,3h,6h,8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分泌的TNF-α水平,③刺激6h后Griess法检测各组产生NO的水平。结果①刺激1h后抗体浓度为20μg/mL处理组分泌的TNF-α水平(79.82±11.74pg/mL)低于阴性对照组(105.15±12.36pg/mL)(P<0.05),3h,6h,8h后各浓度处理组TNF-α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均<0.01),且呈浓度依赖性;②6h后各浓度处理组NO水平(61.24±8.85μmol/L,45.36±3.92μmol/L,36.37±2.58μmol/L)均低于阴性对照组(87.65±9.17μmol/L)(P<0.05)。结论抗Dectin-1单克隆抗体在白念珠菌刺激小鼠巨噬细胞释放TNF-α和NO中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56岁。眼鼻部水肿性红斑,丘疹;双手指掌红斑1 d入院。患者1 d前在公园散步,觉薄荷叶有清凉作用随手采摘揉搓后贴敷在眼部、鼻部和左眼角旁,约二三分钟觉手指和贴敷处有痒感,随手拍拍和压压,七八分钟后瘙痒未见减轻并有灼热感,旋即取下,回家用自来水清洗,痒和灼热感减轻,自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炎平软膏)涂擦好转。今晨眼睛周围水肿,视物困难,自觉灼痛前来我科就诊。患病来精神可,饮食睡眠及二便正常。有高血压病12年余,一直服药治疗。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及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烟曲霉孢子刺激下Toll样受体4(TLR4)介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PAM)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PAM,设置抗TLR4抗体组(阴性对照组)、单纯烟曲霉孢子组(阳性对照组)、烟曲霉和抗TLR4抗体混合组(实验组),于刺激0.5h,1h和2h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0.5h,1h和2h后,实验组抗TLR4单抗浓度为20μg/mL的A3组的TNF-α和IL-1β分别为(120±12.4)PG/ML,(160±13.2)PG/ML,(240±16.6)PG/ML和(18±2.3)PG/ML,(58±4.2)PG/ML,(92±9.4)PG/ML,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LR4在烟曲霉孢子诱导大鼠PAM释放TNF-α和IL-1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监测TNF-α、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曲霉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22月龄,因间断发热伴皮疹1个月于2018年9月1日入院。1个月前因发热5 d,多形红斑样皮疹、眼结膜充血1 d住当地医院,入院前后使用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多种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无效,诊断为川崎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NF-κB信号通路激活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刺激THP-1细胞TNF-α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分泌量,免疫印迹法分析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体外作用于THP-1细胞后IκBα和磷酸化IκBα的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p65核转位。同时设置地塞米松(NF-κB抑制剂)抑制组,并检测100 n M地塞米松预处理THP-1细胞后TNF-α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刺激THP-1细胞后6 hTNF-αmRNA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刺激THP-1细胞后24 h,TNF-α蛋白水平为(4610.419±121.501)pg/mL,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86.964±98.073)p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作用THP-1细胞后30~60 min,磷酸化IκB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为时间依赖性。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组细胞核内NF-κB-p65较空白对照组荧光强度增强。100 nM地塞米松预处理各组THP-1细胞后,TNF-αmRNA水平较前明显降低。结论:人THP-1细胞体外与申克孢子丝菌酵母相作用后激活NF-κB信号通路并上调TNF-α分泌。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5岁。因肌痛、肌无力、肌酸激酶增高(2 999IU/L,正常<160IU/L)诊断为皮肌炎。入院后即用泼尼龙60mg/d,硫唑嘌呤50mg/d,次日亦即首发症状出现4周后诉视力模糊,眼底检查:后极部散在棉毛斑和出血伴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IL-1α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人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将胎儿皮肤移植于裸鼠皮下,建立人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未创伤组、创伤后1d组、创伤后2d组、创伤后3d组、创伤后7d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中PCNA和α-SMA的表达变化,蛋白印迹法观察创面中CTGF的表达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α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创伤后,创面PCNA与α-SMA表达不断上调,创伤后7d开始下调。未创伤组、创伤后1d组、创伤后2d组、创伤后7d组CTGF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都呈现低表达;创伤后3d组CTGF蛋白表达上调,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1d到3d血浆IL-1α含量不断升高,创伤后7d急剧下降。结论 PCNA,α-SMA与IL-1α高表达与CTGF的低表达和人胎儿皮肤创伤后无瘢痕愈合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