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部位心肌细胞的分离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单个心肌细胞是进行膜片钳实验所必需的,同时制备单个心肌细胞是十分困难的。本文回顾了心肌细胞分离的历史,介绍了分离心肌细胞的一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详细讨论了心脏不同部位组织细胞分离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2.
肺静脉是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起源灶 ,然而其高度致心律失常性机制尚不明了。本试验的目的是从肺静脉中分离单个的心肌细胞 ,并评价其电生理特性及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采用从主动脉经左室至左房的逆行灌流酶消化法 ,分离得到家兔肺静脉的心肌细胞。然后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单个肺静脉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离子流。分离肺静脉可得到单个的起搏细胞 (76 % )和具有快反应动作电位的非起搏细胞。内向钙电流和短暂外向钾电流的特征在这两类细胞中类似。然而与非起搏细胞相比 ,起搏细胞有更小的内向整流性钾电流 (1.5 0± 0 .2 2vs 4.2…  相似文献   

3.
成年小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及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摸索成年小鼠心肌细胞分离方法并观察其电生理特性。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单个心肌细胞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钙电流和钾电流。结果 :本法分离所得心肌细胞横纹清晰 ,一次性复钙 ,可获得 5 0 %~6 0 %的耐钙细胞 ;并具有正常电生理活性 ,易于形成高阻封接 ,可用于钙电流和钾电流记录。结论 :本实验所采用的分离方法经济、简便、成功率高 ,所获细胞具有正常的电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注射方式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然后经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术后3周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心室造影检测心功能.核素心肌显像观察心肌灌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侧支循环形成.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把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冠状动脉注射到猪心肌梗死模型,显示左心室dp/dtmax较对照组增高,心肌灌注显著改善。冠状动脉有侧支循环形成,缺血心肌细胞;较对照组减少了53.6%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内移植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可能与移植细胞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分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并改进乳鼠的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以混合消化酶(0.08%胰蛋白酶加0.04%~0.06%Ⅱ型胶原酶等量加入的混合液)消化心肌组织,差速贴壁分离纯化后,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抑制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结果本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12h后即出现单个细胞搏动,2d~5d可见明显搏动的心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团,成纤维细胞无明显增殖。结论本方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成功率高的新西兰兔心肌细胞分离方法。方法:比较分离细胞过程中Langen-dorff灌流装置的灌流速度[50r/min(8ml/min)和65r/min(11ml/min)]对细胞分离的影响。结果:与灌流速度为50r/min时比较,灌流速度为65r/min获得细胞所需时间[(33±9.10)min比(19.29±2.73)min]明显缩短,成功率(50%比91%)、存活率[(38.26±2.63)%比(85.71±2.21)%]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灌流速度是影响新西兰兔心肌细胞急性分离的重要因素,65r/min灌流速度能更稳定、成功获取单个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7.
正常耐钙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分离方法及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稳定分离用于膜片钳实验的耐钙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在自制心脏灌流装置上,采用三步法行逆行主动脉灌流获得单个耐钙心肌细胞,以膜片钳全细胞方式记录离子流。结果在分离过程中如整个心脏保持红润,则细胞数量在90%以上,耐钙细胞KB液中孵育后在70%左右;在分离过程中心脏局部保持红润部位的细胞数量在80%以上,耐钙细胞在60%左右,而苍白区细胞数量变异较大,但一般均在50%以下,且耐钙细胞较少;在分离过程中如整个心脏始终苍白,则细胞数量不仅低于30%,且几乎没有耐钙细胞。结论在心肌细胞分离过程中如严格按照本文的介绍,能获得大量具有正常电生理特性的耐钙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8.
9.
异丙肾上腺素对去势雌性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对双侧卵巢切除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双侧卵巢切除组(切除组),每组30只。术后4周3组大鼠进行心脏体外灌流,酶法分离得单个心肌细胞。分别测定各组单个心肌细胞基本收缩幅度和不同浓度ISO刺激心肌细胞收缩幅度;ISO 5 mg/(kg·d)腹腔注射28 d后,测定各组大鼠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切除组大鼠心肌细胞基本收缩幅度和不同浓度ISO刺激心肌细胞收缩幅度均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切除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大鼠28 d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ISO对双侧卵巢切除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不同。双侧卵巢切除大鼠心脏抗ISO损伤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稳定、简单、成功率高的,分离成年SD大鼠心肌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法及二步酶解法获取单个心肌细胞,并与四步法进行比较。结果:二步法可获得横纹清晰、立体感强的单个心肌细胞,初步存活率(79.1±2.9)%,复钙后存活率(46.8±2.8)%,分别显著高于四步法的[(75.2±4.2)%,(40.2±2.2)%,P均0.05]。与四步法相比,二步法酶解所需时间和平均试验成本明显减少[(40.2±3.3)min:(30.1±3.4)min,(115.2±5.7)元:(100.6±7.6)元,P均0.05]。结论:该法快捷、简单、经济、重复性好,为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小鼠是优良的背景基因动物,分离成体原代心肌细胞可以真实地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反映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功能。小鼠心室肌细胞的分离和大鼠相比较困难,分离获得的细胞存活率较低,为提高小鼠心室肌细胞的成活率和收获量,本研究团队通过艰苦的摸索,改进了小鼠成体心肌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 该方法采用心脏在体主动脉插管,行独创的前加压灌流法冲洗心脏后接入改进的langendorff装置,用胶原酶液II灌流、消化心脏后,将心脏剪碎并用吸管吹打,经200目滤网过滤后获得单个小鼠心室肌细胞。本研究检测并对比了在体和离体主动脉插管获得的心肌细胞的状态:梯度复钙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杆状心室肌细胞的数目。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的主动脉逆行灌流法在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提高了小鼠心室肌细胞收获量和存活率。本课题组利用医用三通管,独创倒置灌流排气法,可以迅速排空灌流装置中的气体;利用注射器和灌流针结合,独创前加压灌流法,可以快速彻底地冲洗心脏中的血液;并采用实验室常规眼科镊和血管钳巧妙组合成协助装置,可以单人独立完成插管,不需要助手协助,节约人力,节省经费开支。结论 这一方法的改进使整个实验流程简化,缩短了实验时间,操作简便易学;同时该分离方法稳定、可靠、有效,可以为同类型实验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甲状腺素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及钙瞬变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心衰组与甲状腺素治疗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术后16周测定心功能。各组分离单个心室细胞,采用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同步检测大鼠心肌细胞收缩和钙瞬变的变化。结果①甲状腺素治疗组左室收缩压(LVSP)和±dp/dtmax较CHF组明显提高(P<0.05),左室舒张末压(LVEDP)较CHF组明显下降(P<0.05)。②甲状腺素治疗组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功能指标最大收缩幅度(PTA)、最大缩短和复长速率(±dL/dtmax)较CHF组明显增加(P<0.05),钙瞬变指标fura-2荧光强度变化(ΔFFI)增强、Ca2+离子达峰值时程(TTPCa)、舒张期Ca2+减少50%时程(T50DCa)较CHF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甲状腺素可改善大鼠单个心衰细胞的收缩功能及钙瞬变幅度,在单细胞水平上为探讨甲状腺素治疗慢性心衰的发生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的单个心肌细胞获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鼠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分化成心肌细胞是研究心肌细胞进化和生理学实验的新途径 ,胚胎干细胞最初是从鼠胚胎在胚泡阶段或 8个细胞的胚胎阶段的内部没分化的细胞中得到。其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几乎所有种类的细胞 ,此文介绍了由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成为心肌细胞及单个心肌细胞的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安贞医院(100029)李温斌综述陈室田审校由于动物心肌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技术不断完善,心肌细胞作为一种工具在细胞电生理学、药理及毒理学、能量代谢研究等方面已被广泛应用,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目前已有报道的心肌细胞体外消化及分离方法,对胚胎期及出生后不同年龄段小鼠心肌细胞体外分离的方法进行系统探索和优化。方法:取胚胎期及出生后不同年龄段小鼠心脏,运用不同方法分离心肌细胞。利用Count Star仪器检测心肌细胞大小及活性。取细胞悬液涂片,针对心肌细胞标志物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表达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结果:用胰酶消化法分离胚胎期小鼠心肌细胞,获得存活率大于94%的心肌细胞。用心脏解离试剂盒法(Gentle MACS法)体外分离新生小鼠(出生后1~3 d)心肌细胞,获得存活率约为97%的心肌细胞。分别用Gentle MACS法、非Langendorff灌流法分离出生后4 d和7 d的小鼠心肌细胞,前者仅获得存活率为58%的心肌细胞,而后者获得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为70%~80%。对于成年小鼠,非Langendorff灌流法和Langendorff灌流法均可获得杆状率、存活率都在70%左右的心肌细胞。结论:结合文献以及本实验结果发现,分离胚胎期小鼠心肌细胞可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出生后1~3 d小鼠心肌细胞可用Gentle MACS法。对于出生后4 d和7 d的小鼠,非Langendorff灌流法可获得存活率及杆状率均较高的心肌细胞,分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则适合用非Langendorff灌流法和Langendorff灌流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个肺静脉肌细胞动作电位,短暂外向钾电流(Ito)及L型钙通道电流(ICa-L)特性,及其与心房心肌细胞的特性比较,方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与心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Ito特性差异无显著性,但前者ICa-L较后者小;异丙肾上腺素灌注后,两种心肌细胞呈现显著的电生理差异,前者APD90和APD50增大,Ito减小,而后者APD90和APD50减小,Ito增大,二者ICa-L均增大,前者增大幅度较后者显著。结论: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与心房心肌细胞存在离子流特性的差异,这一电生理的异生可被异丙肾上腺素或交感神经兴奋影响,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触发或驱动。  相似文献   

17.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5):338-339
1994年,Rosenbaum等首次证实T波电交替与电生理检查发现的心脏性猝死(SCO)高危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可能性增加有关。T波电交替反映单个心肌细胞的复极交替,最可能出现在心率加快时,这是由于过快的心室率超过了心肌细胞转运细胞内钙离子的能力,从而引起复极交替。可见,T波电交替容易发生在致命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中,并且具有频率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正> 以前分离心肌细胞的方法是机械分离和钙螯合技术。现在使用酶的技术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分离获得的心肌细胞容易丧失正常结构和在生理浓度的钙液中丧失收缩能力。文献报道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种方法,例如应用保护剂,精选组织培养液,特殊的离心方法及孵育液等。本文介绍一种较先进实用的分离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9.
如何简单分离和选定心肌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肌细胞的简单分离及选取合适的心肌细胞是心脏电生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准备步骤。本文根据作者近年的实践及体会就大鼠心肌细胞的快速分离方法作简要的介绍 ,并对实验前心肌细胞的选取标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治疗心力衰竭时,对单个心肌细胞的缩短分数(FS)和收缩力-频率关系(FFR)的影响。方法通过缩窄雄性Wistar大鼠的腹主动脉以制成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培哚普利治疗(CHF-T)组、心力衰竭对照(CHF-C)组和假手术对照(PS)组;测定单个心肌细胞在0.5、1.0、1.5、2.0 Hz刺激时的FS。结果CHF-T、CHF-C和PS组的心肌细胞FS在各刺激频率下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随频率的增加,PS组的FFR呈双向型;CHF-C组的FFR则呈负性;而CHF-T组的FFR则呈平坦型。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长程ACEI治疗,能直接改善单个心力衰竭心肌细胞的收缩特性,此为其抗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