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牵拉代替缝合处理小伤口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翠荣  李爱英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51-1652
目的探讨胶条牵拉代替缝合处理小伤口的方式在基层医疗单位使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7例受伤24h内,伤口长1~4cm,伤口深达皮下、创缘较整齐、较清洁的患者中31例(牵拉组)采用胶条牵拉创伤部位,36例(清创组,受伤不超过8h)采取清创缝合,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牵拉组中29例伤口甲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伤口平整。清创组中31例伤口甲级愈合,3例乙级愈合,2例丙级愈合,伤口均显"蜈蚣脚"状瘢痕。两组愈合情况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χ2=1.09,P>0.05)。结论牵拉与清创缝合相比,伤口愈合情况相似。胶条牵拉法处理小伤口,受伤8h以上仍能应用,操作简便,不增加创面的附加损伤,能够粘合裂开的伤口,利于伤口愈合,便于基层医生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门诊工作中,常能接触不少比较轻的开放性损伤,此类损伤常仅需门诊简单手术治疗即能康复。在门诊手术过程中,清创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伤口清创不好,即使当时伤口缝合再好,将来也能出现感染,使伤口延期愈合,大部分伤口需在伤后8h内进行清创,头面部等血运丰富的伤口可在伤后12h或更长时间内进行。现将门诊简易手术中应如何进行伤口清创,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胫腓骨折在治疗中难度较大。自1995年来,在我科收治的开放性胫腓骨折中,由于处理方法欠妥,有36例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分析如下。116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7~65岁。砸伤9例,车轮辗伤17例,火器伤4例,跌伤6例。1.2损伤程度6例伤口较小,多呈圆形,直径l~3cm;20例伤口较大,规则或不规则,骨折部有软组织覆盖;10例伤口大,不规则,伴有软组织缺损致骨折端裸露。1.3治疗方法清创缝合,牵引23例,石膏固定5例,钢板螺钉内固定8例。2治疗结果及感染原因分析2.回圆形伤口直接缝合后创口张力过大骨折端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开放性眼外伤急诊手术过程。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31例(31眼)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急诊进行清创缝合手术,其中3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2例行球内磁性异物取出术,2例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31例伤口达1期愈合。结论:开放性眼外伤,在伤后尽快进行正确的伤口处理,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能够使伤眼获得一定的视力。因此开放性眼外伤1期处理水平直接决定伤眼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喉及气管开放性外伤 9例 ,闭合性外伤 2例 ,除1例因伤口感染严重致喉狭窄经过二次手术喉膜扩张外均为一期愈合 ,并对紧急抢救措施、气管切开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 11例 ,男 5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为 4岁 ,最大为 70岁 ,开放性外伤 9例 ,闭合性外伤为 2例。开放性外伤 9例中车撞伤 8例 ,有 7例来院后立即抢救 ,先行气管切开 ,止血清创缝合 ,术后预防感染 ,对症治疗伤口均一期愈合。另 1例同时并发胸外伤肋骨骨折 ,在当地医院由颈部原伤口插入气管套管 ,但因颈部伤口严重感染而高热故转我院就诊 ,给予拔出套管冗环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腿开放性损伤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小腿开放性损伤的临床资料,根据受伤后软组织开放损伤的程度,选用单纯的清创内固定、石膏外固定、跟骨牵引、外固定支架固定、皮瓣转移等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伤口一期愈合24例,扩创、皮瓣转移、伤口一期愈合16例,4例因组织损伤严重行伤口二期扩创植皮愈合,1例因损伤严重血管闭塞而截肢,骨感染1例术后半年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早期正确的判断伤情,有效、及时、合理的清创是治疗小腿开放性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 本中心急诊科在2001年2~12月期间对78例外伤患者在伤口清创缝合后,采用单剂头孢曲松钠肌肉注射预防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均系急诊科门诊病例,多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腱等软组织。无骨折及重要脏器损伤,无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放性骨折损伤后到清创治疗的时间或许不是骨折感染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随着清创时间的延迟会增加其感染的风险。开放性骨折感染与骨折分型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着密切相关性,评估骨折分型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探讨损伤后到清创治疗的时间更有意义。从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角度考虑,开放性骨折行清创治疗是有必要的,且越早行清创治疗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低。开放性骨折损伤后时间<6 h,认为是黄金清创时间,感染率最低;而临床实践证实开放性骨折损伤后在6~24 h内行清创治疗,其疗效显著,感染率并不增高;开放性骨折损伤后时间>24 h,则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营养状况、骨折损伤程度和骨折后紧急处理措施等来决定是否立即行清创治疗,对于不能立即行清创术的患者应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对于一次性难以彻底清创的开放性骨折,应根据需求在48~72 h内重复清创,冲洗创面,直到创口清洁为止。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sD)在四肢开放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四肢开放性损伤(GustiloⅢ型)患者行常规清创、骨折外固定架固定、软组织损伤1期使用负压引流装置维斯第敷料覆盖,2期闭合伤口。对其感染率、是否需要截肢、骨折不愈合需要进一步治疗、伤口闭合方法、手术至最终闭合伤口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10例出现感染,其中8例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GustibⅢA型感染率为8%,GustiloⅢB型感染率48%,GusfiloⅢC型感染率45%。8例患者需要2期手术促进骨折愈合。1例患者截肢。4例患者经清创、维斯第敷料覆盖治疗后可直接闭合伤口,17例患者行游离皮片移植或皮瓣转移手术闭合创口。结论:高能量四肢开放性损伤使用负压引流装置作为创口临时覆盖物,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相似.但可能减少2期软组织重建手术次数以闭合伤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感染伤口清创缝合规范合理的术式,为临床感染伤口清创缝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健康大白兔,于颌面部两侧及后大腿伤口接种金葡茵,选取已成功感染的兔20只.实验侧作特殊清创处理,对照侧作传统常规处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侧:颌面部1期愈合19例,2期愈合1例;后大腿1期愈合12例,2期愈合8例.对照侧:颌面部1期愈合0例,2期愈合20例;后大腿1期愈合0例,2期愈合20例.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伤口,通过特殊清创处理能达到1期愈合;肢体感染伤口同方法处理效果不及颌面部,但比常规处理效果好.以封闭式负压灌洗引流为主的特殊清创措施治疗感染伤口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损伤是门诊外科的常见情形,开放性损伤其伤口清创缝合术后,一旦感染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和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作者2004年-2008年将传统交替使用肥皂水刷洗和盐水冲洗,0.1%新洁尔灭溶液冲洗,改为3%过氧化氢消毒液刷洗和盐水冲洗,经过观察180例伤口缝合后均获满意效果,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 1995年开始我科对部分颌面部损伤的伤口 ,在清创后 ,用 0号线作皮下连续缝合 ,皮肤创缘用显微外科 8- 0号无损伤缝合针线间断缝合 ,术后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5年接诊颌面软组织损伤 84例 ,其中 2 2例采用无损伤缝合 ,术后除 1例感染丙级愈合 ,其它均甲级愈合。2 2例损伤的部位为耳颞部、颊部、唇部有 2例贯通伤。损伤最长为 2 4h ,最短为 30min。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清创后 ,肌层按常规对位缝合 ,皮下组织层用 0号丝线作连续埋没缝合 ,要拉紧 ,使皮肤创口基本对位后 ,再用显奥微外科 8- 0号 ,无损伤缝合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伤口感染清创后I期缝合+引流的临床操作体会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采用阑尾伤口感染清创后I期缝合+引流27例临床资料。其中右侧麦氏切口20例,右下腹探查切口7例。结果 24例伤口清创后I期愈合,3例伤口未I期愈合,I期愈合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3±1.5)d,平均手术时间(25±5)min。结论采用清创后I期缝合+引流治疗感染伤口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住院费用低。我们认为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创伤性软组织感染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我院急诊科软组织创伤并发感染的情况。结果:调查病例42例,伤口愈合29例,经2次清创,再缝合,伤口愈合6例,5例患者伤口迁延不愈。有2例感染伤口系伤后16~20小时缝合,经换药愈合。伤口愈合后随访3~6月,未见有再感染、不愈者。结论:加强无菌观念,注重无菌技术与技巧,1期彻底清创是预防伤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边远地区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360例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250例行开颅手术,将开放伤转为闭合伤;单纯清创缝合头皮裂口,颅内开放伤未处理者11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抗生素规则治疗2周以上。结果30例GCS评分在4分以下的病例死亡;320例治愈出院;10例颅骨裸露未愈,自动出院,半年后,行Ⅱ期缝合伤口治愈。结论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均需要手术室及时行清创手术,将开放性颅脑损伤转为闭合性损伤。但在边远地区对开放程度相对较轻,又因各种原因不能行手术的病人,严格行单纯清创缝合术,术后采用抗生素规则治疗2周,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边远地区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360例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250例行开颅手术,将开放伤转为闭合伤;单纯清创缝合头皮裂口,颅内开放伤未处理者11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抗生素规则治疗2周以上。结果30例C.CS评分在4分以下的病例死亡;320例治愈出院;10例颅骨裸露未愈,自动出院,半年后,行Ⅱ期缝合伤口治愈。结论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均需要手术室及时行清创手术,将开放性颅脑损伤转为闭合性损伤。但在边远地区对开放程度相对较轻,又因各种原因不能行手术的病人,严格行单纯清创缝合术,术后采用抗生素规则治疗2周,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金 《重庆医学》2003,32(9):1146-1146
笔者有选择地对 5 0例皮肤软组织挫裂伤进行了急诊清创缝合 ,术后未给予抗生素 ,并连续观察伤口的变化 ,以便及时给予处理 ,所有伤口均未发生感染。说明早期清创缝合术后可以不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本文就此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伤口均在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 5 0例病人中男 31例 ,女 19例 ,年龄 2~ 5 6岁 ,平均 (35 2± 16 3)岁。受伤部位 :头皮 13例 ,颜面 17例 ,手 10例 ,臂部及下肢 5例 ,躯干 5例。伤口长 1~ 6cm ,平均 (3 0 6± 1 2 8)cm。伤口深及肌层 37例 ,深及骨膜外 13例。割裂伤 16例 ,挫裂伤 34例(…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87~1988年2年内做清创缝合手术64例。清创时,在局麻药内加抗生素,伤口全部I期缝合、I期愈合,无1例发生感染。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男50例,女14例。年龄14~52  相似文献   

19.
过去认为受伤时间超过8~12h的伤口一般不宜再作缝合,应按感染伤口采用抗菌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换药等治疗。1989年4月~1995年10月我院外科门诊对无明显脓性分泌物的70例延迟伤口患者采用缝合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工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0例患者,男43例。女27例。年龄3~79岁。伤口长3~15cm。深2~20mm。受伤部位:头部37例,手部25例,四肢及背部8例。受伤时间在12h以上,其中24~30h29例,30~40h30例,41~60h7例,61~73.5h4例,最长时间达73.5h1.2处理方法(1)先用无菌沙布填塞伤口,剃除伤口周围的毛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肢开放性损伤伤口污染和感染的常见细菌种类,探讨在伤口处理及愈合环节中,进行护理干预对伤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对160例四肢开放性损伤伤口于就诊时、初步处理后、清创后、术后感染伤口用棉拭子取样进行细菌培养,记录伤口处理及愈合环节中控制伤口污染和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就诊时、初步处理后、清创后及术后感染伤口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73.1%(117/160)、61.2%(98/160)、14.4%(23/160)、5.0%(8/160),每个环节均无新增菌生长.结论:四肢开放性损伤伤口污染重、菌种分布广,在伤口处理及愈合环节中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伤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