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不同节段分别二期行颈前路突出髓核摘除减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5.7%.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二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有脊髓型脊椎病的病人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成型术中颌面钛板内固定的优点、方法、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成型术,应用颌面钛板将颈4、颈6椎板固定,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随访5~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患者发生内固定并发症,能有效维持椎管减压,无椎管再次关门现象发生,一般1周后可下床,功能康复锻炼早,恢复快,门轴侧2~3个月愈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术式应用钛板固定颈4、颈6椎板,保证了椎管减压的有效空间,术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6例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JOA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平均16月随访的手术优良率为84.6%,术后复查X片显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未发现有再关门现象。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方法简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观察颈椎后路改良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病例报告]对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观察及用JOA 17分法进行近期疗效分析.平均随访14个月,JOA评分从术前平均8.4分改善到术后平均13.7分.影像学检查示术前22例颈椎前突型患者在术后随访时3例转变为直线型;术前5例颈椎直线型患者在术后随访时仍均保持直线型.术后颈椎前后活动度与轴性疼痛的发生相关.[讨论]采用改良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椎管扩大充分、防止再关门等优点,是简便、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椎曲度与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疗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颈椎曲度与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的疗效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后路单开门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对19例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按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颈椎曲度减小及反曲患者的神经症状改善率小于颈椎曲度正常者.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患者颈椎曲度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明显相关,脊髓型颈椎病痛例术后维持良好的颈椎曲度是防止神经症状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17分计算法(JOA)评定分析。结果 168例中随访110例。临床疗效优良率87%,其中术后3d内自觉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者达90%以上。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4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一期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术及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分析植骨融合率及手术疗效.结果 14例患者中1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2个月.前路手术植骨融合率100%,后路手术无再关门现象发生,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脊髓功能恢复采用JOA 17分法评价,术前(6.5±1.2)分,术后(12.8±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平均改善率74%,手术优良率83%.结论 对于脊髓前后均受压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一期进行前后路手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最大限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前、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8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3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术前和术后按照T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回复率.结果 术后随访6~50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手术病例术前JOA评分及硬脊膜矢状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前路手术组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减压手术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166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分别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双开门”手术和颈前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评估疗效。结果:术后疗效优109例,良42例,不变5例,变坏3例,优良率达95%;后路单开门137例,优良率97.8%。疗效与病种、严重程度、年龄、病程时间均相关。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后路的椎管扩大成形“单、双开门”手术是值得推荐的优良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门轴侧侧块螺钉钢性悬吊)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方法应用上述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9例,男17例,女2例。平均52岁,临床疗效采用JOA进行评分。结果平均随访2.5年,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0%,无1例发生再关门现象或颈椎反屈畸形。结论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门轴侧侧块螺钉钢性悬吊)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简单、效果肯定,侧块螺钉钢性悬吊后能有效改善术后颈部轴性症状及防止术后再关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指征、进路、技巧.方法:对4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手术,其中前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术27例,后路颈椎板单开门成形术20例.结果:自1990-01-01~2002-01-01年,经随访2-12a,平均7.2a,前路手术优良率87%,后路椎板开门成形术优良率100%.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及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应根据脊髓腹侧或背侧受压加以决定,应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彻底减压和良好的手术技巧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后路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2 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196例施行颈后路主椎板扩大成形术 ,80例施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 +植骨融合术 ,其中 5 0例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总结颈椎前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及 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结果 颈前路手术改善率 82 .8%。颈后路手术改善率 84 .4 % ,随访 6 5例 ,未行钢板固定前 2例植骨块脱落 ,颈椎轻度反弓 ,1例骨不连 ,余 6 2例骨性融合 ,融合率 96 .2 %。颈后路 196例 ,随访 15 6例 ,8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轴性症状 ,12例颈僵 ,5 6例颈椎曲度变直。结论 对短阶段颈椎间盘突出 (1~ 3)或颈椎失稳引起的颈椎病 ,宜选择创伤小 ,并发症少 ,且术后功能恢复好而持久的颈前路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3种术式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技术特点. 方法 采用环锯法前路减压髂骨移植、问盘切除PEEK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重建3种术式.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5例,所有病例用钛钢板内固定. 结果 JOA术前平均9.02分,术后改善率70.47%,优良率达84.45%. 结论 3种术式技术特点不同.适用于不同情况,只要使用得当,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8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性62例,女性26例,年龄平均52.2岁,病程平均25.3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5分。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结果:64例获随访,平均33.2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手术优良率为79.6%,术后JOA评分平均14.4分。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能同时直接去除椎间盘水平和椎体后方的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5.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及植骨融合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及自体髂骨称植融合,其中31例于术后6个月至4年再次手术。术后随访5-15年,平均随访时间6.8年。结果;术后功能评价,优118例(48.16%),良71例(28.98%),可35例(14.29%)及差21例(8.57%)。根据40分评分法,36-40分者101例,31-35分者5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显明  邓少林  黄欣  权毅  屈波 《四川医学》2009,30(5):691-693
目的观察在甲基强的松龙保护下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前路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开槽减压钛网植入与cage植入钢板内固定术,2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结果采用JOA评分评定临床效果,JOA评分13~16分,平均13.2分,其中优24例,良4例。椎间植膏、在3~5个月内融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形成。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在术中与术后能够很好地保护脊髓功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后方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后方入路手术治疗35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4~72岁,平均565岁。发病节段:C3-C7 2例,C3-T1 4例,C3-C7 29例。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先采用颈椎后方入路手术。依据JOA评分标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出院时JOA评分术前提高2~5分,优950.良8例,可14例,差4例,优良率为48.57%。术后全部得到随访6月至2年,JOA评分提高3~8分,优11例,良14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71.43%。结论后路手术为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椎间撑开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行椎间撑开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01~2008-06收治的36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单节段病变30例,两节节段病变6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所有患者进行椎间撑开前路矩形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和脊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的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6例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无颈髓和喉上喉返神经损伤,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椎前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与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基本维持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结论椎间撑开前路矩形减压植骨钢板手术减压较彻底,能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稳固固定,减少邻近椎体退变,是目前两节段以内脊髓型颈椎病较常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02-2008—06采用单侧开门外侧块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颈脊髓压迫症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51~67岁,平均58岁。26例中有22例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个或3个节段以上),其中10例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症(6例合并动力性椎管狭窄症,3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1例为外伤性);4例为颈椎管内肿瘤。随访9个月-2年2个月,平均1年8个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优8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无一例出现血管损伤或内固定物断裂并发症,1例脊膜瘤因肿物过大术后出现脊髓再灌注损伤表现,经积极治疗好转,生活可自理。结论该法适用于需要从后方人路进行减压的颈脊髓压迫症,疗效肯定。其优点是手术相对安全,在彻底减压的同时进行坚强的内固定,尤其适用于伴有节段性不稳的脊髓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对22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采用JOA评分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10-20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手术时间200-350min,平均240min.术中出血400-1 200ml,平均600ml,JOA评分术后改善优13例;良4例;中1例;差3例。结论Ⅰ期前后联合路手术是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手术适应证,只有影像学上具有钳夹样表现和(或)严重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可考虑行I期前后联合入路,对于其他情况的脊髓型颈椎病需慎重选择I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