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39例老年心脏病无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24h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其中肺心病缓解期(简称肺缓),高血压型心脏病(简称高心)及冠心病患者各13例.结果,肺缓组呈高基础心率、其昼夜心率无明显变化,另两组睡眠时心率明显下降(P<0.05,P<0.01),示肺缓组各时相均存在不同程度缺氧致交感兴奋;各组均检出有心律失常,全部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高心、冠心两组睡眠时心律失常减少显著(P<0.05),肺缓组下降轻微,提示这类病人夜间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三组均检出有心肌缺血,且均以无症状心肌缺血为主,故临床对老年心脏病人均应行 Holter 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分析,按照心电图检测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是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所选取患者进行检查,而对照组是采用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查,对2次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治疗组对于心脏前期收缩、阵发性室上速以及缺血性ST-T异常等检出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诊断出现阳性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出心电异常的概率更高,诊断出阳性概率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70例室早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结果提示:心脏病组室早的lown‘s级别升高(P<0.05),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升高(P<0.05或P<0.01),ST-T改变发生率升高(P<0.01),室早发生率在活动中最低(P<0.05),而室早的频率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提高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准确度。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的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做常规的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就是ST-T的异常,占44.90;间隔肥厚梗阻组相对于其他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房颤、室速并且QT间期明显的延长(P<0.05)。结论根据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作出准确的分析,能够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6.
7.
动态心电图(DCG)是由美国物理学家holter(1957)首创故又叫Holter心电图,从70年代引进我国至今,已成为临床心血管赛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我院自1993年引进徐州安迪泰公司产DXJ-2001型动态心电监测仪,已检查患者千余例,从中随机抽取100余例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报告了102例动态心电图监护结果。对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的诊断、预后判定等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赵西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4,(2)
动态心电图仪(简称peG)是一种挑带式心电仪,能长时间连续记录病人各种状态下的心电图,于1961年由Holier首先应用于临床,到70年代又应用计算机进行心律失常分析,使这种方法更为完善,目前日渐普及[’J.现以我们的经验并结合文献就DCG系统、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做一简要叙述.IDCG应用指征DCG的作用是对通常短时间心电图记录难以捕捉的瞬间心律失常或一过性ST-T改变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分析,判断严重程度,评价疗效,弄清好发时间及其自然演变过程,分析预后[’]1.1阵发性胸痛,心悸、气短、头晕,黑获晕厥等症状,其它检查…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3)和对照组(n=62),实验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出情况和阳性诊断率。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4.8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6.45%、窦性心动过速检出率8.06%、心房纤颤检出率4.83%、ST-T改变检出率6.45%,实验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20.6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22.22%、窦性心动过速检出率20.63%、心房纤颤检出率20.63%、ST-T改变检出率25.39%显著更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阳性符合率84.87%,实验组阳性符合率92.43%显著更高;实验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为30.77,对照组灵敏度为95.28,特异度为5.26,实验组准确度为91.20,对照组准确度为81.60。结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主要以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ST-T改变为主,且... 相似文献
14.
15.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随身携带的记录仪,对临床诊断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窦性心律震荡(HRT)技术是动态心电图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微伏级T波电交替(T-wave alternans,TWA)是预测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的独立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国际公认的重要预测指标。动态心电图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领域中实用、无创、安全、准确、重复性强的重要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动态心电图(DCG)是在日常生活环境条件下判定有无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常用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电话传输心电图(TTM)集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与诊疗技术于一体,实现对病人的心电监护,现已在部分医院使用,业已证明它对严重心电改变能及时有效诊断、指导现场治疗,两者在心血管病防治上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作者近年对部分住院患者同时进行了TTM和DCG两种监测,现对2000年1月以来我科住院患者中同时行TTM和DCG监测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对常见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及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TTM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24h动态心电图(24hDCG)评估病理性室性早搏的条件,采用美国世纪3000 DCG仪,随机选100例静息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室性早搏的患者进行24hDCG监测,连续记录和回放分析24h的心电变化.结果 ,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两者之间,在室早的频度及重度、伴发的其它心律失常以及基础心率的昼夜变化,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频率昼夜变化在高峰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次数不能作为判别室性早搏是否属功能性的主要条件.病理性室性早搏的诊断条件可能有:(1)Lown室性早搏分级2级以上;(2)伴发室上性早搏频度≥100次/24h,复杂室上性心律失常(指成对房早、阵发性室上速、房颤或房扑)传导阻滞及ST-T异常改变;(3)室性早搏发生率在活动中最低;(4)昼夜心率差小.上述条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湖南省凤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来院做心电图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先后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进行心电检查,并对结果加以记录。结果实验组对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缺血性ST-T异常等6项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诊断的阳性率(63.6%)明显高于对照组(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患者心电异常的检出率高,诊断的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评定起搏器功能、无痛性心肌缺血等方面显示出全面、准确、可靠的特性,是这些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同时随着动态心电图软件分析功能的不断更新,在心率变异分析、窦性心律震荡、微伏级T波电交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