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肖敏  刘根久 《吉林医学》2012,33(11):2272-2273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下治疗不同分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25例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进行临床分析,其中Ⅰ型75例,Ⅱ型50例。结果:Ⅰ型治愈率为93.3%,Ⅱ型治愈率为84.0%,两型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但是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臧志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95-3796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观察其手术前后鼻腔内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前后患者鼻腔内黏膜纤毛传输速率术前为(3.92±1.18)mm/min,术后为(7.31±1.79)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黏膜纤毛排列紊乱,粗细不等,相互粘连,术后纤毛数目增加,形态恢复正常,粗细均匀,排列整齐。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前后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黏膜结构及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手术治疗可以促进患者黏膜结构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李莉萍 《吉林医学》2012,33(22):4817-4818
目的:探讨负压鼻窦置换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4例慢性鼻窦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10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正负压鼻窦置换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1%)明显高于对照组(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消失与治疗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鼻窦置换具有痛苦小、操作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患者采取以康复为目的的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鼻内镜术的5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常规组采用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康复为目的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鼻窦鼻腔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前,两组鼻窦鼻腔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鼻窦鼻腔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以康复为目的的综合护理应用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改善鼻窦鼻腔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健康查体人群,应用64排螺旋CT扫描检测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变异发生率,同时比较OMC变异组和非变异组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在本院健康查体人员鼻窦影像资料,统计OMC变异及慢性鼻窦炎情况。结果 933例查体者中检出率最高的为慢性上颌窦炎244例。在OMC变异中,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反曲、钩突气化、钩突偏曲、钩突肥大、筛泡过度气化、Haller气房、鼻丘过度气化检出率为分别为13.83%,1.74%,1.13%,6.83%,5.12%,5.81%,2.73%,0.42%,OMC变异组慢性上颌窦炎、筛窦炎及额窦炎的发生率均高于非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解剖变异者发生鼻窦炎的可能性大,64排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OMC的解剖变异,应作为鼻窦炎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变异CT影像特点及其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搜集鼻腔鼻窦CT扫描者195例,鼻窦炎症或正常,临床CT均无鼻腔鼻窦肿瘤证据,其中男103例,女92例,年龄21~62岁。详细对比分析鼻窦炎症与鼻窦正常者的CT表现。结果本文195例中,鼻窦炎组128例,其中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变异76例;鼻窦正常者67例,其中OMC变异22例,经χ2检验,χ=10.66,P=0.001,两者差别有高度显著意义。结论 CT可明确鼻窦炎症性病变的病因,有利于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患者中治愈50例(84.7%),好转6例(10.2%),无效3例(5.1%).3型之间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仅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患者中治愈50例(84.7%),好转6例(10.2%),无效3例(5.1%).3型之间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仅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nlcomplex ,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 :6 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 ,采用冠状位鼻窦部CT扫描 ,显示OMC结构 ,结合临床分析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并与 19例正常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6 8例患者中OMC存在解剖变异 :钩突偏移 30例、肥大 13例 ,中鼻甲反向弯曲 9例、气化 2 3例 ,筛泡气化过度 2 0例 ,Haller’s气房 1例 ;正常对照组未出现解剖异常。钩突、中鼻甲和筛泡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就诊的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使用SAS 9.1软件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疗法)和对照组(标准西药疗法),每组20例,每周治疗2次,12周为1个周期。通过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Lund-Mackay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在鼻窦CT扫描全部浑浊、部分浑浊情况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各窦腔情况上均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左侧上颌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亦显示,治疗组在多项指标上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翼腭窝区精准电针刺激疗法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方面显示出明显疗效,且在影像学的改善上效果优于标准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正常鼻窦100例及鼻窦炎或伴鼻息肉100例的鼻窦冠状位CT,主要观察其骨性解剖结构的异常:中鼻甲气化及反向歪曲、鼻丘气房、重度鼻中隔高位歪曲、Hailer气房、上颌窦发育不良、钩突肥大、钩突移位、筛泡等.结果:病变组与正常组钩突、鼻中隔、中鼻甲和鼻丘的异常比分别为:24:5,18:4,25:8,20:4。患有鼻窦炎或伴鼻息肉者明显高于无鼻窦炎者。结论: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相关性的MS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螺旋扫描,横轴位及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观察鼻窦炎患者及对照组鼻中隔及鼻腔鼻窦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鼻窦炎组的鼻中隔高位偏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偏曲侧中鼻道均较狭窄。非高位偏曲的发病率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发病关系密切,且偏曲两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CT冠状位扫描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附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冠状位扫描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鼻窦炎病例。全部58例病例术前经冠状位CT平描。结果:单纯性鼻窦炎27例,鼻窦炎伴有鼻息肉21例,全组鼻窦炎伴复发。多发性息肉10例,其中16例伴有筛窦骨质增生;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病例常合并中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Haller气房、钩突异常等解剖变异。结论:CT冠状位扫描能直观的显示鼻道、鼻窦整体解剖影像,显示病变范围、大小、比邻关系及继发改变,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鼻内镜检查,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证实的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病变患者71例,观察鼻中隔偏曲两侧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筛泡过度气化的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发病率及鼻窦炎发病率。结果同侧中鼻甲肥大、下鼻甲肥大发生率大于对侧(P〈0.05),对侧上颌窦炎和筛窦炎的发生率大于额窦炎和蝶窦炎的发生率(P〈0.05);鼻中隔偏曲角度和对侧中鼻甲宽度,下鼻甲宽度成正相关关系(r=0.426,P〈0.001;r=0.438,P〈0.001)。结论临床处理鼻窦炎性病变的同时应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鼻窦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阻断鼻中隔偏曲造成对侧中、下鼻甲代偿性改变的代偿失调。  相似文献   

15.
The etiological role of the osteo-meatal complex (OMC)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inus disease is a debatable issue. The charts of 14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at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 Medical Center between 1992 and 1995 were reviewed. Clinical symptoms included facial pain, nasal obstruction, headache, and postnasal drip. CT scan and endoscopic findings were reviewed. The presence of OMC disease radiologically was correlated with all the clinical, nasal endoscopic and other radiologic findings (disease in the rest of paranasal sinuses, or presence of concha bullosa). Its etiological role in patients with sinusitis is discussed. RESULTS: No endoscopic findings could be statistically correlated with the OMC disease. Facial pain and postnasal drip were the only clinical symptoms that statistically correlated with the OMC disease (p-value = 0.009 and 0.008, respectively). The OMC disease correlated with the radiological evidence of sinusitis in any of the sinuses.  相似文献   

16.
窦口鼻道复合体CT影像解剖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的CT影像解剖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为OMC的研究提供影像解剖学的新思路。方法:对67例头颅冠状CT薄层扫描片进行观测,包括:中鼻道宽度,筛漏斗长度、宽度,钩突厚度、内倾角度,筛泡、鼻丘的内径,并对测量结果与鼻窦炎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7例(134侧)中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3种类型:筛顶型(23.13%)、纸样板型(56.72%)和中鼻甲型(20.15%),这3种类型的比例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较大差异(P<0.01)。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筛漏斗长度有显著差异(P<0.01)。筛漏斗长度及钩突角度与鼻窦炎积分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OMC解剖因素(包括筛漏斗及钩突的发育等)与慢性鼻窦炎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CT影像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5例诊断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未患鼻窦炎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鼻腔变异情况、鼻中隔偏曲情况及中鼻甲结构异常情况,观察研究组中合并有鼻息肉、筛窦炎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结构异常、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上颌窦内壁粘膜增厚及骨质改变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高位偏曲检出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中鼻甲结构异常情况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中鼻甲肥大及泡状中鼻甲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特异性的CT影像学表现,其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具有典型的辨别作用,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86例患者行鼻副窦64层CT容积扫描,经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结果:64层容积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后62例上颌窦黏膜增厚、48例筛窦黏膜增厚、17例蝶窦黏膜增厚、7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漏、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中鼻甲反向弯曲28例、中鼻甲气化11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钩突气化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Haller气房6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腔解剖异常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2例鼻窦炎、鼻息肉并伴鼻中隔偏曲及中、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组32例作鼻内镜手术同期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30例单纯作鼻内镜手术,采用鼻内镜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组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56.6%(P<0.05);62例并发鼻腔粘连8例,窦腔粘连12例,窦口粘连8例,其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22例。结论: 鼻腔解剖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胡春玖  汪永干 《安徽医学》2009,30(10):1202-1203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的鼻内镜鼻窦手术中保留中鼻甲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双侧慢性鼻一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切除一侧中鼻甲,保留另侧中鼻甲,应用鼻内镜观察手术后中鼻甲形态,中隔鼻甲以及术腔闭塞的发生率。结果①保留的中鼻甲形态及外观均接近正常;②中鼻甲保留侧和中鼻甲切除侧的中隔鼻甲出现率分别为15.0%和60.3%,术腔闭塞率分别为20.0%和65.0%。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经适当处理保留的中鼻甲可恢复正常,对术后术腔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