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病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主要与血供差、组织受损坏死、渗液引流不畅等有关,提高手术技能、通畅引流可以有效预防脂肪液化。脂肪液化发生后,应根据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处理腹部手术切口重度脂肪液化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分析法对2003年2月~2013年12月各种腹部手术的切口发生严重脂肪液化64例所进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2009年2月前采用撑开引流法治疗共32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2月后采用负压引流法共32例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术后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口重度脂肪液化时采用负压引流法治疗能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手术切口脂肪液化,B组在A组基础上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比较两组患者的脂肪液化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及平均切口愈合时间;在发生脂肪液化后,给予A组患者常规换药引流处理,给予B组患者常规换药引流+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比较两组患者的脂肪液化切口干预后愈合时间。对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A组未发生脂肪液化50例,轻度脂肪液化3例,重度脂肪液化7例,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6.7%(10/60);B组未发生脂肪液化57例,轻度脂肪液化2例,重度脂肪液化1例,脂肪液化发生率为5.0%(3/60)。两组脂肪液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10.33±2.38)d,明显短于A组的(15.43±3.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在进行干预治疗后,B组脂肪液化切口干预后愈合时间为(6.02±1.98)d,明显短于A组的(9.64±3.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显效50例,有效3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8.3%(53/60);B组治疗显效5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59/6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渗液现象。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有助于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加快手术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及芒硝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例在我科腹部手术后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大黄及芒硝外敷的方法对这5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此50例患者经用大黄及芒硝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应用大黄及芒硝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周氏剖宫产术是否进行脂肪缝合与切口脂肪液化有无关系。方法:抽取采用周氏剖宫产术式3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脂肪液化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84例,切口脂肪液化8例。对照组128例,切口脂肪液化5例。结论:两组比较腹部横切口脂肪液化与脂肪缝合无关,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氏剖宫产术是否进行脂肪缝合与切口脂肪液化关系。方法:抽取采用周氏剖宫产术式3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脂肪液化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84例,切口脂肪液化8例。对照组128例,切口脂肪液化5例。结论:两组比较腹部横切口脂肪液化与脂肪缝合无关,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联合红外线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术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50例)脂肪液化之切口,用大黄、芒硝混匀后外敷,并给予红外线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n=51例)应用普通换药及挤压方法,每日换药1次。结果试验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更换敷料及应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切口次数、二次清创缝合术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外敷加红外线治疗能促进脂肪液化伤口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并发症之一,传统治疗为换药、引流、扩创及抗生素治疗,疗程长,痛苦大,费用多。近一年多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切口脂肪液化100例.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腹部手术是普外科较多手术,术中术后切口处理不当可给病人带来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术后切口裂开行第二次手术增加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下面就我院1998~2008年24例腹部切口裂开临床治疗体会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0岁。60岁以上的16例,切口全长裂开8例,部分裂开16例;切口裂开原因分别是;因切口感染为12例,切口内积血,组织渗出、脂肪液化积液致裂 相似文献
12.
胆囊切除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肥胖人群不断增多 ,加之胆囊切除术中电刀的不当使用 ,使胆囊切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日趋增多。本文就我院 1992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所行的开腹胆囊切除病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查找病因 ,以期达到减少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肥胖病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主要与血供差、组织受损坏死、渗液引流不畅等有关,提高手术技能、通畅引流可以有效预防脂肪液化.脂肪液化发生后,应根据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剖宫产切口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 探讨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组病人于术后48h切口换药后常规给予中药袋外敷剖宫产切口,持续应用,湿透后自然晾干,两袋交替应用,若渗出仍较多,可更换新药,直至渗出明显减少.对照组产后48h常规给予换药,未作特殊处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例,发生率0.75%,给予挑开小口引流后5~7d均愈合良好,对照组8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给予芒硝大黄外敷明显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且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42例腹部感染切口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处理是腹部外科的一个基本问题 ,如何在预防及处理切口感染的问题上找到一个临床实用和有效的方法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 高频电刀的应用 某些急诊手术患者全身营养状况低下以及手术中操作不当等都导致了切口感染率增高 ,本文分析了 42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 ,并总结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集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7月我院腹部外科各钟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 42例 ;其中男 15例、女 2 7例 ,年龄 12~ 72岁 ,平均年龄 47岁 ;因肠梗阻急诊手术 10例 ;急诊… 相似文献
16.
总结近5年来腹部手术946例,均无切口感染,所有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分类术前、术中、术后处理和切口感染的关系,总结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应用MEBO联合远红外线治疗的疗效.方法:对自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58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同时应用远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应用MEBO换药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后,切口全部愈合.结论:湿润烧伤膏应用于切口脂肪液化的同时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方法简便、临床应用推广价值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贝复新(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0月招远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确诊为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清创后采用贝复新纱条引流, 创面涂抹贝复新, 同时予以红外线照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BO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者脂肪液化消失时间、新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总时间;评价切口愈合等级。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价治疗后第1、4、7、11天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44%)明显高于对照组(85.9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7, P<0.05)。研究组患者的脂肪液化消失时间、新肉芽组织组织生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189, P<0.05)。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第4、7、11天的NRS... 相似文献
19.
陈迎娣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0,(3):122-123
妇科微创技术是利用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等技术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疾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切口不留蚯蚓状瘢痕,有美容效果等优点。我国的妇科微创手术起步虽较国外晚,但经过几代妇产科专家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