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对我国医用X射线工作者随访队列中最大的江苏亚组开展继续随访,分析1997—2011年队列随访期间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照射诱发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由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统一随访方案,经过统一培训后,组织开展随访工作。采用Epicure之Datab计算随访队列1997—2011年累计观察人年分组列表,利用AMFIT进行分组资料的Poisson回归,计算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RR)值及其95%CI结果 共随访7 088人,其中,照射组3 668人,累计观察94 651.2人年,失访率为5.79%。在此期间诊断新发恶性肿瘤441例。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全部恶性肿瘤的RR为1.44(95%CI:1.18~1.75),实体癌的RR为1.44(95%CI:1.18~1.75)。照射组发病率明显上升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RR=1.95,95%CI:1.30~2.92)、食管癌(RR=3.04,95%CI:1.20~7.70)、淋巴癌(RR=2.24,95%CI:0.67~7.48)、白血病(RR=1.57,95%CI:0.33~7.39)、喉癌(RR=2.47)和甲状腺癌(RR=2.80,95%CI:0.24~32.26)。对失访情况进行调整后,照射组实体癌的RR=1.2(95%CI:0.94~1.46)。结论 1980年前参加工作的江苏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恶性肿瘤,主要是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增高,可能与其接受的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职业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职业X射线暴露对放射工作人员非癌疾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1980年普查四川省重庆市辖区内医用X射线工作者为调查对象。2020年,选取之前的91家医疗机构,分布在重庆市41个区县,其中三级医疗机构53家,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第5次随访1980年重庆市医用X射线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和同医院同时期非放射科工作人员(对照组)的个人信息、职业射线接触情况、疾病史等信息。分析该队列各系统疾病发病率、各系统疾病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 该队列共计937人,共统计非癌疾病359例。放射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心血管系统、眼科和其他未分类疾病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50、2.03和2.64(χ2=5.97、3.97、4.25,P <0.05)。调整混杂因素的结果显示,女性放射组中心血管系统、眼科和消化系统等疾病发病率的RR普遍高于对照组(RR=2.33、2.59、7.55;χ2=7.28、4.17、8.64,P<0.05);在25~29岁参加工作人员中,放射组成员心血管系统、眼科等疾病发病率的RR普遍高于对照组(RR=2.26、5.07;χ2=8.22、4.91,P<0.05);累积剂量分组中,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血管系统、眼科和消化系统等疾病发病率的RR普遍较高(RR=1.86、2.91、3.59;χ2=9.83、8.21、5.58,P<0.05)。结论 受到长期职业照射的X射线工作者非癌发病危险增高,其中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眼科疾病等发病危险可能与这种职业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数字X射线摄影(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影响因素,为明确下一步的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系统,采集2020年全国31个省份上报的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性质、医疗卫生机构级别和地区是DR设备状态检测初检合格率的独立影响因素(χ2=15.41~21.18,P < 0.05)。民营机构组(OR=1.714,95%CI:1.310~2.243)、三级医院组(OR=1.710,95%CI:1.310~2.232)和二级医院组(OR=1.540,95%CI:1.203~1.971)DR设备初检合格的概率较高,西部地区组(OR=0.670,95%CI:0.526~0.852)DR设备初检合格的概率较低。结论 应加强对DR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的监督力度,建议加强检测设备的抽检和复核,重点关注西部地区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DR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肿瘤发病风险, 为职业受照人群肿瘤效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纳入上海市医疗机构1950—1980年间从事放射工作的715名医生为放射组, 同时期同家医疗机构未从事放射工作的738名医生为对照组, 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肿瘤发病情况。计算该队列1980—2021年间累计观察人年数,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计算调整性别、出生年份、开始工作年代等因素后放射组各种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 并对性别等混杂因素进行放射组全癌发生风险的分层分析。结果该队列共完成随访1 369人, 其中放射组668人, 对照组701人, 总观察人年数为52 980人年。截至2021年12月31日, 该队列恶性肿瘤患者共199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放射组恶性肿瘤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体癌和全癌的调整相对危险度RR分别1.49(95%CI:1.08~2.05, P=0.015)和1.40(95%CI:1.02~1.92, P=0.036), 其中放射组罹患甲状腺癌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升高(RR=10.06, 95%CI:2.05~49.6...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 125Ⅰ覆膜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CNKI、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11月,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位研究者参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和14篇临床对照研究(CCT),1 211例患者。Meta结果分析显示,125Ⅰ覆膜粒子支架与普通支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期的均数差为4.11(95%CI2.16~6.0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再狭窄发生率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RR=0.23,95%CI0.12~0.62,P=0.002)。此外,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术后支架移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0.80,95%CI0.52~1.23,P=0.30;RR=1.06,95%CI0.88~1.27,P=0.55);0.53(95%CI0.27~1.05,P=0.07)。结论 综合现有资料,125Ⅰ粒子支架是一种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安全且有效的治疗策略。但是,目前所纳入研究的证据级别较低,仍有待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999-2002年随访资料,并与既往1979-1998年资料合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辐射致癌危险估计的统计效能;调整个体吸烟因素,重新估计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危险。 方法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癌症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本研究阶段首先搜集1999-2002年的癌症死亡资料,并初步分析199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危险;其次通过ID号连接记录,将1999-2002年研究数据与1979-1998年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的癌症死亡危险及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居民的辐射致癌死亡危险。用Epicure软件中的DATAB模块计算人年数,用AMFIT模块的Poisson回归模型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和可信区间(CI)。 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队列研究1999-2002年共随访76 264人,累积观察300 523人年,期间共死亡2 267例,其中癌症死亡239例。1979-2002年合并资料共随访125 079人,累积观察2 293 463人年,死亡14 711例,其中癌症死亡1 441例。1979-2002年癌症死亡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调整后,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0.99 (95%CI:0.89~1.11),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相比癌症死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为-0.01(95%CI:-0.50~0.64)。调整吸烟后,1987-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相对危险RR=1.00(95%CI:0.87~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ERR/Sv为0.01(95%CI:-0.56~0.81)。 结论 未发现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居民癌症死亡危险的增加。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额相对危险(ERR)较调整前稍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放疗与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直肠癌风险的关系。方法 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肿瘤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1975—2017)中纳入符合标准的膀胱癌患者75 120例。第二原发肿瘤定义为膀胱癌治疗后5年以上发生的直肠癌,第二原发肿瘤直肠癌的累积发病率通过Fine-Gray竞争风险回归进行估计。用泊松回归评估放疗患者与未放疗患者中直肠癌的相对风险。结果 在75 120例患者中,70 045例(92.4%)为白人,中位年龄65.8岁(54~74岁)。2 236例(3%)接受了术后放疗,72 884例(97%)仅接受了手术治疗。在放疗和非放疗患者中,30年随访期间直肠癌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93%和0.43%(P=0.004)。在竞争风险回归分析中,接受放疗与发生直肠癌明显相关(HR=1.86;95%CI 1.26~2.74,P=0.009)。直肠癌放疗相对风险(RR)随着直肠癌诊断时间越早增加越显著(1975—1985 v.s.1985—1994:RR=2.59;95%CI 1.20~4.86,P<0.001),放疗时年龄越小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的概率越大(≤50岁vs.>50岁:RR=7.89;95%CI 2.97~21.30,P<0.001);使用泊松分布计算放疗患者直肠第二肿瘤相对风险均更高(RR=2.20;95%CI 1.45~3.18,P<0.001),诊断日期调整后,放疗患者直肠第二肿瘤风险仍更高(RR=1.77;95%CI 1.17~2.57,P=0.009)。结论 膀胱癌放疗后发生直肠癌的风险增加,应积极随诊检查尽早发现膀胱癌放疗后相关的第二原发肿瘤直肠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归一化工作量的剂量估算方法,估算1980年建立的江苏省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流行病学队列成员个人剂量计佩戴处的累积皮肤剂量(下面简称剂量),为队列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剂量依据.方法 收集定群队列成员自参加放射工作至2011年6月间射线接触史资料,结合检查类型和防护条件修正因素,利用Visual Basic编写程序对调查对象进行剂量估算,计算自参加放射工作至2011年6月期间的年剂量.结果 不同时期的平均年剂量有较大差别,1950—1965年为10.1(6.1~12.3) mGy/年,1966—1984年为3.5(2.1~5.4) mGy/年,1985—2011年为1.3(0.9~1.9) mGy/年.结论 本次调查中3 961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各时间段的平均年剂量与文献报道数值接近,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三联疗法和根治性放化疗对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鳞癌124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三联疗法组(54例)和根治性放化疗组(70例)。三联疗法组为手术联合新辅助或术后辅助放化疗,根治性放化疗组仅接受放化疗。评估两种治疗方法对肿瘤局部控制率、3年生存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的影响。结果 三联疗法组和根治性放化疗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8.5%和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5,P<0.05);三联疗法组和根治性放化疗组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65.3%(95%CI 50.7~80.5)和31.9%(95%CI 19.6~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66.3%(95%CI 43.0~89.6)和34.4%(95%CI 21.1~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疗法组和根治性放化疗组的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9%和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根治性放化疗组中接受放疗剂量50~50.4 Gy和>50.4 Gy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9.9%(95%CI 18.5~61.3)和31.5%(95%CI 14.8~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根治性放化疗相比,三联疗法有更好的局部控制率、PFS和OS,而治疗相关死亡率相似。另外,增加放疗剂量并不能作为代替手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前列腺癌放疗患者植入水凝胶后对直肠保护作用。方法 从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前列腺癌患者植入水凝胶后放疗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直肠V70、直肠D2 cm3、肠道不良反应(早期≤3个月,晚期>3个月)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临床对照研究,包括1 360例患者(水凝胶组690例,对照组67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植入水凝胶后直肠V70、直肠D2 cm3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D=-4.5,95%CI-7.11~-1.90,P<0.001;MD=-19.78,95%CI-25.92~-13.63,P<0.001),早期和晚期G1肠道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改善(OR=0.64,95%CI 0.45~0.90,P=0.01;OR=0.28,95%CI 0.13~0.60,P=0.001),晚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MD=5.13,95%CI 3.29~6.9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植入水凝胶后早期及晚期≥G2肠道不良反应两组相近(OR=0.46,95%CI 0.17~1.25,P=0.13;OR=0.44,95%CI 0.09~2.17,P=0.31),早期患者生活质量两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2.30,95%CI-1.31~5.91,P=0.2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植入水凝胶后放疗,可以降低直肠V70、直肠D2 cm3,改善早期和晚期G1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晚期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中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长期职业受照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288对1:2配比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患者及相应对照,问卷调查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归一化工作量法估算累积受照剂量,SAS软件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超重(OR=3.087,P=0.010)是我国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3个主要危险因素;将性别,参加工作年代分层后,男性,早期参加放射工作者中较大剂量受照同高血压呈正相关(OR=5.672,P=0.22),结论:家族史、超重是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职业紧张在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较大剂量受照可能与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对眼晶状体混浊的影响.方法 在广东省辐射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随机整群抽取2个村和3个村的年龄≥4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裂隙灯眼晶状体混浊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眼晶状体混浊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之后,与对照地区居民相比,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患眼晶状体混浊、皮质性混浊、核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OR值分别为0.99(95%CI:0.72~1.37)、1.45(95%CI:0.99~2.11)、0.82(95%CI:0.60~1.14)、4.05(95%CI:1.56~10.46),提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危险性增高.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可能是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分析2015-2019年内蒙古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辐射防护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内蒙古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各年度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依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山东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分析其剂量变化趋势, 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测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实验检测和质量控制, 对山东省所辖16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的全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结果, 采用SPSS 23. 0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25 523人, 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28 mSv, 不同年份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2 815.91,P<0.001), 人均年有效剂量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医学应用中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 为0.55 mSv, 医学应用中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0.37,P<0.001);工业应用中测井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 为0.37 mSv, 工业应用中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48.07,P<0.001)。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工业应用中放射工作人员, 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常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在放射工作人员中应用情况进行调查, 为卫生标准的修订、宣贯和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2021年1~5月对国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上报系统信息中有上报病例的1市、7省、1集团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对标准的知晓、辐射健康效应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的认知情况及对诊断工作建议的调查并分析。结果 2 839名被调查放射工作人员, 对不同诊断标准的知晓率、知晓标准的途径、复杂诊断标准中内容的知晓率、电离辐射不同效应概念的知晓率、申请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所需材料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χ2=416.06、2 924.14、83.45、895.67、815.94, P<0.001)。对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的正确理解率分别为80.63%和43.64%。对申请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需要提供资料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监测等资料认可率较高, 分别为96.79%、94.72%、93.55%。参加过上岗前相关知识培训率80.20%, 在岗期间培训率81.19%, 未参加过任何培训3.77%。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工作建议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频率用于辐射危险评价及预测电离辐射诱发肿瘤风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固定人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放射诊疗工作人员336例(按工种分为X射线影像诊断组、CT影像诊断组、介人放射学组和放射治疗组),健康对照组 112例;其中,经血型鉴定为MN杂合个体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为176例,健康对照者为58例.分离、固定、荧光免疫标记外周血红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按照BR6-1WI方法,分析GPA基因突变频率;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3-氨基苯甲酰胺指数实验(CB微核+3AB指数实验),检测DNA损伤修复能力以反映研究对象的个体易感性.结果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GPA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29~11.48,P<0.05),尤其是介入放射学组的GPA NO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X射线影像诊断组(t =2.01,P<0.05).GPA NO基因突变频率受放射工龄、累积剂量和3AB指数的影响作用明显,而GPA NN基因突变频率仅受放射工龄影响,与累积剂量和3AB指数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对于职业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人群,GPA NO基因突变频率可较好地反映电离辐射诱发的DNA损伤效应和个体的辐射易感性,较GPA NN基因突变频率更适宜和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估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我国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自1996—2017年来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献,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15篇,共计6 332人。分析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 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T3水平的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32[95% CI(-0.61,-0.04),P=0.03],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危险性;单个协变量Meta回归对异质性来源进行分析仅显示性别组成与研究间异质性有关,调整研究后方差的解释比率(adjusted R-squared, Adj R2)为29.99% (P=0.03)。T4水平的SMD为-0.49[95% CI(-0.94,-0.03),P=0.04],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危险性;单个协变量Meta回归对异质性来源进行分析仅显示性别组成与研究间异质性有关:Adj R2为26.60%(P=0.02)。TSH水平的SMD为1.10[95% CI(0.32,1.89),P=0.006],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危险性。结论 长期暴露在低剂量电离辐射环境中可能对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甲状腺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