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志君  郑玉鹏  王坤  姜泳 《中医正骨》2012,24(12):38-39
目的:探讨清创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重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5年3月至2010年9月,采用清创后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法治疗GustiloⅢ型重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24~52岁,中位数31岁;左侧17例,右侧14例.GustiloⅢ骨折分型:ⅢA型21例,ⅢB型7例,ⅢC型3例.合并颅脑损伤3例,合并肋骨骨折5例,合并脾破裂1例.观察创面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31例患者,伤后3h内清创11例,伤后3~5h清创14例,伤后6~8h清创5例,伤后10 h清创1例.一期闭合创面23例,其中皮肤减张后直接缝合17例,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移植6例;负压封闭引流1~2周后二期闭合创面8例.创面感染2例,皮下出现积液,经通畅引流、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肌肉坏死1例,经3次清创并用自制万古霉素骨水泥珠链置入治疗后,感染控制.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数9个月;骨折愈合28例,愈合时间4.5 ~6个月,中位数5个月;骨折延迟愈合3例,2例去除外固定架行自体髂骨移植钢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1例去除外固定架行带血管蒂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结论:清创后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重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可早期闭合创面,能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折愈合,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张俊杰  孔丽萍 《中医正骨》2012,24(9):32-33,37
目的:观察外国定支架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5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0 ~ 72岁,中位数39岁;左侧11例,右侧10例;胫骨上段骨折5例,胫骨中段骨折9例,胫骨下段骨折7例.骨折Gustilo分类:ⅢA型7例,ⅢB型10例,ⅢC型4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4例.合并颅脑损伤3例,合并肝脾破裂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例.观察术后创面、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一期行外固定支架固定负压封闭引流16例,其中撕脱皮瓣原位回植9例,皮瓣移植7例;外固定支架固定2周后再行负压封闭引流5例.引流时间5~14d,中位数7d.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中位数1年;创面均愈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5 ~ 38周,中位数21周.术后发生皮瓣坏死5例,均为皮瓣原位回植患者,经再次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后植皮,创面愈合.术后5个月骨折不愈合3例,经拆除外固定支架、二期行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术后钉孔感染2例,经换药治疗感染控制.采用Johner- Wruhs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优12例,良7例,可2例.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可促进创面和骨折的愈合,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外侧入路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7 ~ 61岁,中位数36.5岁.左侧11例,右侧27例.合并腓骨骨折31例.按Rüedi - Allg(o)wer骨折分类:Ⅱ型13例,Ⅲ型25例.按开放性骨折的Gustilo - Anderson分类:Ⅰ型7例,Ⅱ型25例,Ⅲ型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4个月,中位数30.5个月.术后感染2例,经清创、持续灌洗、负压引流、二期植骨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皮肤坏死1例,经清创、二期皮瓣移植术后创面愈合.按照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8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具有暴露良好、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在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早期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16~60岁,中位数42岁;交通事故伤8例,重物压砸伤8例;创面4.5 cm×6.3 cm至10.7 cm×16.5 cm,骨缺损长度0~7 cm;GustiloⅢA型8例,GustiloⅢB型6例,GustiloⅢC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h,中位数6 h。急诊彻底清创后,探查并修复损伤的大血管和神经,以外固定架固定骨折,以抗生素骨水泥(每40 g骨水泥混合3 g万古霉素)填充软组织空腔和骨缺损区域,并进行负压封闭引流。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清创2~4次,中位数3次。创面恢复清洁时间6~12 d,中位数9 d。创面均未发生感染,其中12例经皮肤牵拉后直接缝合,4例以股前外侧皮瓣覆盖,均愈合良好。清创后患者的骨缺损长度0~8 cm,其中8例骨缺损长度3 cm,二期手术采用诱导膜技术行植骨内固定治疗;8例骨缺损长度≤3 cm,其中4例二期手术行植骨内固定治疗,另外4例骨缺损较少,二期手术采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未进行植骨。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性愈合时间82~136 d,中位数114 d。末次随访时按照Paley等的方法评定邻近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结论: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早期处理时,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软组织空腔和骨缺损区域,能有效控制感染,并为后期软组织修复、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负压吸引术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用间歇负压吸引术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48岁.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2例,股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4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例.术后至感染时间4~10 d,中位数6d.观察切口和骨折愈合、感染控制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6例患者,治疗时间16 ~40 d,中位数23 d;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切口、骨折均愈合.感染均得到控制.均未复发感染.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间歇负压吸引术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操作简单,可提高股骨骨折术后感染的治愈率及骨折愈合率,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采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患者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2~68岁,中位数42岁。按照uedi-Allgwer骨折分类,Ⅱ型9例、Ⅲ型5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腓骨骨折。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愈合。2例切口感染,经清创、持续灌洗、负压引流后切口愈合;1例切口感染后并发慢性骨髓炎,经拆除内固定、更换外固定支架固定后感染得到控制。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照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5例、良4例、可2例、差3例。结论:采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出现感染的11例闭合性髌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42~69岁,中位数56岁.左侧7例,右侧4例.横形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7例.纵形切口8例,横弧形切口3例.经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均证实有感染迹象;血清C-反应蛋白均不同程度增高.细菌培养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感染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感染6例.术后至感染时间3~7d,中位数5d.8例患者行切开清创、持续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2例患者行给予局部换药及全身抗炎治疗;1例患者给予拆除切口缝线,每日以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用4支庆大霉素注射液浸润无菌干纱布填塞切口,并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观察切口和骨折愈合、感染控制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1例患者,治疗时间35~ 149 d,中位数92 d;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6个月,中位数9个月.切口、骨折均愈合.感染均得到控制,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未复发感染,均无髌腱、骨骼外露.5例患者膝关节屈曲受限,屈曲范围90°~120°,中位数105°;膝关节伸直均正常.结论:骨折类型、手术切口、患者年龄及细菌类型是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常见影响因素.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一旦出现感染,应早期干预,积极控制感染;感染早期先暂时保留内固定,行切开清创、持续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术;持续灌洗引流后感染仍得不到有效控制者,应取出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采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9-55岁,中位数29岁;左侧9例,右侧12例。骨折位于上段1例、中下段20例。Gustilo骨折分型,Ⅱ型7例、ⅢA型12例、ⅢB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5-5 h,中位数3.5 h。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4周,中位数14周。术后10个月,参照罗从风等制定的标准评定下肢力线恢复情况,本组优20例、可1例。术后1年,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本组优14例、良4例、可3例。术后并发钉道感染3例,经换药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结论:采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可维持骨折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关节腔灌洗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关节内感染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关节腔灌洗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膝关节关节内感染的患者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17~ 56岁,中位数38岁;胫骨平台及胫骨上段骨折内固定术后13例,股骨髁间、髁上骨折内固定术后4例;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2例.观察切口、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内感染的控制情况.结果:本组17例患者,治疗时间14~21 d,中位数16 d;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1例患者因切口内坏死组织较多,切口不愈合,骨外露严重,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皮瓣移植,切口愈合;其余16例患者关节内感染均控制,细菌培养阴性,关节囊闭合,切口处肉芽生长良好、血供充足,未复发感染,均无肌腱、骨骼外露,切口、骨折均愈合.结论: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关节腔灌洗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关节内感染,既可对感染灶内的炎性分泌物进行充分引流,又可进行关节内封闭灌洗,同时减少了外源性感染的机会,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是一种简单、价廉、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血管束植入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血管束植入的方法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6~45岁,中位数31岁;左侧13例,右侧8例;GardenⅢ型6例、Ⅳ型15例。合并股骨干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2例、尺桡骨骨折1例。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3例,跌伤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9 d,中位数3 d。术后观察随访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年,中位数4年;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中位数5个月。术后股骨颈复位Garden对线指数分级,Ⅰ级16例、Ⅱ级5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2~100分,中位数91分。术后出现股前外侧皮神经支配区皮肤麻木5例,未予特殊处理;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血管束植入治疗中青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骨折可达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0 ~ 57岁,中位数37岁;左侧14例,右侧9例.骨折Mayo分型,IA型5例、ⅠB型7例、ⅡA型10例、ⅢA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h,中位数3.5h.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 10周,中位数8周.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4例、可l例.无感染、断针、内固定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胫骨中上段骨折12例,中下段骨折10例,下段骨折8例;单纯胫骨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7例,均采用单侧三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结果:开放伤口一期愈合25例,植皮愈合3例,转移皮瓣2例;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1.5年,优良率为93.3%。结论: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早期清创,良好复位,配合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Trauma mattress缝合技术闭合小腿骨折高张力性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58例小腿骨折患者。男36例,女22例。年龄18~75岁,中位数38岁。胫骨上段骨折17例,其中15例合并腓骨骨折;胫骨中下段骨折36例,其中8例合并腓骨骨折;Pilon骨折5例。软组织损伤按Tscherne-Oestern分级标准,1级22例、2级33例、3级3例。3例合并筋膜间隔综合征。受伤至手术时间2 h至9 d,中位数4 d。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时,采用Trauma mattress缝合技术,缝线选用普理灵缝线。3例合并筋膜间隔综合征者,以Trauma mattress缝合技术缝合后,切口间隙≥5 mm的,加用负压封闭引流。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1个月,中位数12.5个月。5例患者术后4~6 d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局部清创后采用Trauma mattress缝合技术予以闭合,15 d后愈合。3例合并筋膜间隔综合征者,术后5 d除去负压封闭引流,切口间隙5 mm的部位,局部清创后采用Trauma mattress缝合技术予以闭合,10 d后愈合。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深层坏死、感染。随访3个月以上的56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3.7个月;恢复正常行走时间2.6~5.5个月,中位数3.2个月。结论:采用Trauma mattress缝合技术可以一期闭合小腿骨折高张力性切口,避免二次手术,减少切口张力过高引起的切口坏死、感染、骨折不愈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器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采用组合式外固定器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21~60岁,中位数46岁;左侧23例,右侧37例。骨折部位位于胫骨中段18例、下段42例。Gustilo骨折分型,ⅢA型38例、ⅢB型19例、ⅢC型3例。合并腓骨中下段骨折36例、内踝骨折7例、尿道断裂1例、脑外伤5例、胸部损伤6例、腹部损伤2例,均合并胫前动脉断裂。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2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26周,中位数20周。末次随访时,依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本组优52例、良7例、可1例。术后并发轻度踝关节功能障碍5例,加强功能锻炼后,关节功能改善。均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组合式外固定器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采用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8~60岁,中位数45岁。胫腓骨骨折均为闭合性,其中左侧7例、右侧9例。骨折AO分型,41-A2型2例、41-B3型4例、42-A2型2例、42-B2型2例、42-C1型4例、43-B2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8 h,中位数11 h。记录筋膜切开时间及切口长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肢疼痛程度,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筋膜切开时间40~60 min,中位数55 min。切口长度18~25 cm,中位数21. 5 cm。患肢疼痛VAS评分,术前9分3例、8分9例、7分4例;术后2 d,4分2例、3分12例、2分2例。术后7 d,4例肢体肿胀减轻,切口直接缝合; 12例肢体肿胀,切口无法直接缝合,继续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7 d后10例切口直接缝合、2例切口无法直接缝合而行植皮术。切口均愈合,愈合时间2~4周,中位数3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中位数11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马蹄足畸形或足趾畸形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创伤相对小、手术时间相对短,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微创经皮内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微创经皮插入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经过6~20个月,中位数14个月随访。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3.6周。1例患者原有开放性创口局部皮肤坏死,经换药、表皮生长因子外用后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良率96.4%。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微创经皮内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操作简便、固定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且疗效可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Allgower-Donati缝合法对预防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对收治的行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改良Allgower-Donati缝合切口的4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4.6个月,切口愈合时间平均16.2 d。按照切口愈合标准,切口愈合佳,并发症显著减少。在48例(50足)病例中,48足甲级愈合,2足乙级愈合,1足切口拐角处皮缘部分坏死,1足在皮肤挫伤侧小面积皮肤坏死,经过换药后皆愈合,无感染发生、无钢板外露等情况。结论:改良Allgower-Donati缝合对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徐雍剑  蒋伟宇 《中医正骨》2012,24(12):66-67,70
目的:观察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24 ~ 65岁,中位数35岁.术前均摄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片,并行三维CT及MRI检查.合并伤:寰椎前脱位15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颈椎活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中位数20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个月.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颈椎活动均正常,无咽部不适及异物感.结论:采用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青林  姜丰山  孙世伟 《中医正骨》2012,24(3):54-55,57
目的:观察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9 ~60岁,中位数38岁.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0例,Ⅴ型骨折13例,Ⅵ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26例,开放性骨折9例.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60个月,中位数27个月.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均无内固定物松动、内固定物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2例于术后36个月随访时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按照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20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85.7%.结论: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下肢开放性骨折骨外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采用VSD技术联合一期清创和二期植皮、皮瓣转移或骨折固定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骨外露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4~79岁,中位数43岁。胫腓骨干骨折11例,踝部骨折5例,足部骨折7例。骨外露面积2 cm×1.5 cm至25 cm×13 cm。按照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分型,ⅢB型19例、ⅢC型4例。合并颅脑损伤1例,上肢骨折2例,脊柱骨折1例,骨盆骨折1例,股骨闭合性骨折2例,下肢皮肤广泛脱套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8 h,中位数3 h。术后随访观察创面、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5例首次应用VSD后,因创面表浅,缺损面积≤3 cm~2,肉芽生长良好,患者拒绝二期创面植皮,选择创面自然修复愈合;1例因植皮后部分未成活,给予再次清创植皮及VSD治疗后创面愈合;1例开放性胫腓骨干骨折出现慢性骨髓炎,经积极抗感染、清创等治疗后骨折愈合。所有患者创面及骨折均愈合,其中创面愈合时间为10~25 d,中位数14 d;骨折愈合时间4~18个月,中位数11个月。2例踝关节功能部分受限,主要表现为足背伸受限,与胫前肌群的严重损伤有关;其余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在下肢开放性骨折骨外露的治疗中应用VSD技术,可促进骨外露创面早期愈合,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