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阴虚、血瘀是糖尿病肾病病机的主要部分。笔者认为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阴虚、血瘀两者呈动态变化。早期阴虚重而瘀血轻,中期阴虚和瘀血兼重,后期阴虚弱而瘀血重,同时变生他证。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治根据病情侧重将其分为三期,以养阴活血为主,兼顾变证。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为阴虚燥热、瘀血内生之证,治宜养阴清热为主、和血为辅;中期为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之证,治宜滋阴活血并重兼以益气;晚期为阴阳两虚、瘀血阻络之证,治宜滋阴助阳、破血通络。  相似文献   

2.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急性期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辨证为瘀血阻络,治宜活血通络。分三型:湿热痹阻型,治宜清热除湿,活血通络;血瘀痰阻型,治宜活血化瘀,化瘀通络;肝肾亏虚型,治宜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记载活血类方2个与逐瘀类方7个,认为血瘀与瘀血有别,方证也不尽相同。活血类方证以头面部症状为主要表现,逐瘀类方证以身痛等症为主要表现;在治疗上认为血瘀证治以缓攻,瘀血证可增加活血类药,并配伍引药以增强活血逐瘀之力。明确王氏对血瘀证与瘀血证认识的不同,为精准辨治此类病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为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炎症性疾病。金明秀教授认为,该病的病因为湿、热、瘀,病机关键为湿蕴化热,日久血瘀,与肝、脾、肾等脏腑相关。白塞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即肝、脾、肾脏腑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5.
颜乾麟认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内再狭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居多,标实以肝郁气滞、瘀血为主。认为治疗此类患者应注意:心病治肝,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内再狭窄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术后必虚、术后必瘀,气虚常与血瘀同现;久病伤阳、心病宜温,阳虚血瘀为基本病机。在治疗用药上强调温阳药与活血药、补气药与理气药、辛温药与苦寒药同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张玉琴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痹证)早期为气虚血瘀,痹阻脉络,后期则为痰瘀、湿瘀、阳虚寒凝、痹阻络脉,瘀血阻络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痹证)始终,故活血通络之法亦贯穿始终。初起以气虚血瘀、瘀血阻络为主,宜益气活血通络;晚期气血阴阳俱伤,气血逆乱,痰湿阻滞,寒凝血脉等,宜化痰温阳通络等。张玉琴教授喜用辛味药物如细辛、桂枝等温阳散寒、活血通络,还善用虫类药及藤类药以通络。除内治法,中药熏洗疗法调整气血、活血止痛,也可配合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仲景对瘀血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特色、用药特点,以及对后世医家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初步探讨治疗瘀血证的特色。仲景将活血化瘀之法与温经散寒,清热、解毒、行气、补虚、活血止血、破血逐瘀等法有机结合,善用各类药物。血涩常以活血通络与补血药物同用,针药并进,为针刺治疗瘀血证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仲景依据瘀血形成的原因、部位、程度及病程长短之不同,出治瘀方剂近三十首,建立了瘀血证理法方药辨治体系,为瘀血学说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孙朦朦  倪青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3-995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机呈消渴病“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规律动态演变,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且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瘀血阻络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临证可见燥热、湿热、寒湿、痰浊等不同阶段的病理演变,与肝、脾、肾脏有密切的关系.治疗上,以气虚血瘀论、痰瘀阻络论、寒湿阻滞论、肝肾亏虚论.气虚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痹;寒湿阻滞治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痰瘀阻络治以化痰活血、宣痹通络;肝肾亏虚治以补肝益肾、填髓充肉.另外,针灸、中药外治疗法如熏洗等皆可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永炎院士认为,活血、化瘀、通络法虽同治血瘀证,但作用层次不尽相同,活血、化瘀、通络是针对3种血液瘀滞状态而采取的三步法。临床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各种脑病时,常根据瘀滞状态之轻重,病变病位之浅深,采取不同层次的祛瘀治法。血气不和者,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宜调气活血;血聚成瘀者,病程相对较长、病情较重,宜活血化瘀;血瘀络脉者,病程更久、病情缠绵反复,宜化瘀通络。用药层层深入,疗程逐渐延长,使药达病所,瘀疾可除。  相似文献   

10.
从七个方面论述瘀血及证治:气虚致瘀宜补气化瘀为主;阴虚致瘀宜滋阴养血活血;气滞致瘀宜行气化瘀;寒凝致瘀宜温通经脉祛寒化瘀;热灼致瘀宜清热化瘀活血凉血;出血致瘀宜消散同时配伍止血化瘀之品;水湿郁结致瘀宜化瘀血祛湿浊。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复因病久失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血瘀,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阴亏虚,瘀为瘀血阻络,因虚致瘀,虚瘀错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滋阴润燥、活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临床多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及肝肾亏虚证等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2.
血脂异常乃本虚标实之证,病因为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和素体虚弱,病机系素体脾虚或肝肾亏虚导致痰湿内聚,气机受阻,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最终导致痰瘀互结。痰浊与瘀血是病理基础。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则血行不畅而致瘀;肾虚气化失司,水湿内停而生痰,痰瘀互结形成血脂异常;脾失健运,水谷无以化生气血,脂膏贮留于体内,侵入血脉,形成血脂异常。张学智将血脂异常分为四型:痰浊阻遏、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临床当因人而异,活血化痰,通络降脂,滋补肝肾,补脾和胃,标本兼治,未病先治,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3.
尿失禁可以分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心脑肾失养3个虚证证型和湿热下注、瘀热互结2个实证证型.针对尿失禁虚、实病因,切中“实者下焦湿热、瘀血阻滞”与“虚者五脏失养”的病机特点,采用实治宜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虚治宜补虚固涩,虚实夹杂治宜攻补兼施的治法.  相似文献   

14.
赵书阁  张霄峰 《光明中医》2022,(15):2718-2721
理冲汤出自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张锡纯治疗妇科癥瘕积聚之代表方剂,该方具有益气行血,调经祛瘀之效,而大肠癌以脾气亏虚为之根本,痰浊瘀血、湿热毒邪蕴结于大肠,形成了以“脾虚与邪实”并存之脾虚血瘀之证候,老师结合大肠癌的病因病机特点,将其分为脾虚血瘀兼湿热证、脾虚兼瘀毒蕴结证、脾肾亏虚兼血瘀证3个证型,投以健脾益气、活血祛瘀法之理冲汤加减化裁治之,扩大了方剂的治疗范围,并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张永文  张晓立  程艳 《河南中医》2016,(7):1294-129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日久,失治误治,痰瘀阻络,或劳欲过度,损伤肾气,或年老体虚,肾元不固,肌肉筋骨失其濡养,皆可导致关节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的中医病因有:病久失治,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其病机特点:久病则瘀血阻络,多兼痰浊阻络,病久则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该病可分为瘀血阻络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等。由于瘀血阻络是RA关节畸形的重要发病机制,故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6.
于敏  王姣  史耀勋 《吉林中医药》2013,(10):989-991
中医认为,IgA肾病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是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则为外感、湿热、瘀血等,其中瘀血是IgA肾病的主要病理产物,并贯穿于IgA肾病病程的始终。IgA肾病患者临床可见血瘀证表现,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理论。“瘀血”的形成可因气滞、湿热、阴虚或阳虚导致,治疗时,根据其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施以固摄、封藏、行滞、除湿、益阴、温阳之法,使经血不离经而在脉道内运行。但仍需注意,不能妄投收涩止血之品,应注重活血止血、化瘀通络,达到“止血而不留瘀”。  相似文献   

17.
耿良  高启龙 《河南中医》2016,(8):1454-1456
中医对于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急性期治以解毒养阴,慢性期治以活血通络,活血通络应贯穿始终,因为放射线属阳热毒邪,在早期即可灼伤肺之络脉,造成络脉不通而形成瘀血,同时,瘀血又可进一步阻滞气机,形成留瘀化热、血瘀生水之恶性循环,从而发展为湿、毒、瘀互结之证。因此,本病一旦发生,其病理演变必向血瘀方向发展。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基本方中皆有活血之丹参,原因就在于此。其次,临证用药应时刻注意固护胃气,急性期的清热解毒之药苦寒败胃,养阴之药滋腻碍胃,慢性期的活血药攻伐伤胃,都可损伤脾胃,造成胃气受损。中医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败,诸药难投。  相似文献   

18.
文献调研和临床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瘀血阻络为标。治宜治虚、治瘀与治风相结合,创养阴柔肝、化瘀通络法疗效显著,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辨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面瘫的中医分期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发病迅速,其病机多为风邪客络、气血瘀滞,初起多为风邪客络,治宜祛风解毒;中期气血瘀滞,法当活血通络;痛久虚中挟实,重在养血通络.  相似文献   

20.
余秋平  刘阳  仝小林 《中医杂志》2012,53(19):1621-1625
张仲景对活血化瘀方药的选择具有灵活性与原则性,常根据瘀血形成的病因,瘀血的轻重、新久,部位的深浅,血分的虚实等不同,因势利导,选用具有不同作用特点的活血化瘀方药,做到攻而不伤.血瘀证的治疗,对血虚夹瘀证,或者血瘀不重,仅表现为血分瘀滞者,多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等养血活血药;对于一般的血瘀证,多选用大黄、桃仁、红花之类活血逐瘀药;而针对久病血瘀入络而络脉瘀闭者,则多选用水蛭、虻虫、土鳖虫等虫类药,以活血通络开闭.只有恰当配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活血祛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