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安置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简称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有效方法。我院自 1994年 11月~ 2 0 0 1年 4月 ,共施行ICD11例 ;本文就其护理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共 11例患者 ,其中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35~ 75岁 (5 7 4± 11 1)岁 ,其中心室颤动 (室颤 ) 5例 ,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6例。基础心脏疾病冠心病 4例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例 ,扩张型心肌病 2例 ,特发性室速 2例 ,室颤 2例。 1例于ICD术时同时植入三腔双室同步化起搏。患者术后继续使用药物预防心律失常 ,其中 1例术后自行停药…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 (DCM )预后甚差 ,每年死亡率 2 5%~ 45% ,猝死率高达 50 %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患者容易恶化为心室颤动 ,有较高的猝死发生率。近年研究认为QT离散度(QTd)是一项无创性预示室性心律失常 (VA)的敏感指标。本文旨在讨论DCM合并VT患者QT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自 1 990年 1月~ 1 995年 1 2月住院的 1 0 7例DCM患者选择 2 5例DCM并有VT病例 ,与性别配对不伴VT的DCM及正常人各 2 5例进行比较 ,组间病例年龄相差不超过 5岁 ,每组男2 0例 ,女 5例。DCM病例均符合WHO/ISF(…  相似文献   

3.
采用经静脉法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automatic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AICD) ,是近来治疗持续性室速、室颤 ,防止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的有效手段[1] 。国外 80年代用于临床 ,90年代引进国内 ,前期大部分以开胸手术方法植入。我科采用介入法经锁骨下静脉穿刺 ,成功地为 5例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AICD ,方法简便 ,损伤小 ,时间短 ,出血少 ,并发症少 ,效果满意 ,现将其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 1月 ,我科收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5例 ,年龄 5 6~ 71岁…  相似文献   

4.
ICD安置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的应用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1] 。我院 1994年 11月以来 ,已成功地进行了 8例ICD安置术 ,临床疗效确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人共 8例 ,其中男性 7例 ,女性 1例。年龄35~ 65岁 ,室速 7例 ,室颤 1例。其中 1例室速病发生心跳骤停 ,经心肺复苏后安装ICD ,1例肥厚性心肌病 ,频发室速合并双束支阻滞 ,安装ICD合并DDD三腔起搏器。手术均获成功。 1例术后血肿形成 ,经切开引流、对症处理后伤口痊愈 ,1例术后精神忧郁、焦虑 …  相似文献   

5.
耿锋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708-2708
对我院2009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使用可达龙治疗的11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33例患者发作次数减少75%以上;31例房扑房颤患者心率均恢复正常;6例房速患者恢复至窦性心律;3例阿斯发作患者中抢救成功1例。110例心律失常患者中猝死2例,由于严重心动过缓停止服用药物3例,轻度肝功能损害1例。可达龙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经静脉安置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我院心内科1999年成功安置了ICD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78岁和75岁。冠心病、心律失常、陈发室性心动过速1例,Q-T间期延长综合症,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1例。2例均复律成功,择期ICD植入术。术后随访病人自觉症状良好,ICD程控随访均正常。护理体会一、术前护理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术中、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使他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配合好手术治疗。护士在术前特别应向患者解释ICD除颤时心前区会…  相似文献   

7.
植入式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AICD)安置术是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安置了AICD的病人一旦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AICD可迅速感知并加以纠正。AICD安置术创伤小、手术简便、效果可靠,能显著降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猝死率。我院1999年4月成功安置1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简介:患者,女,77岁,住院号185708。13a前因反复心前区疼痛、晕厥而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并安置心…  相似文献   

8.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1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5月诊治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118例 ,并将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总结。1 临床资料1994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本科经过监护明确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 118例 ,其中男性85例 ,女性 33例 ,年龄 2 6~ 92岁。其中原发病为冠心病 5 2例 ,心肌病 36例 ,QT间期延长 8例 ,电解质紊乱 5例 ,药物中毒 4例 ,无器质性心脏病 13例。经单纯药物治疗控制 37例 ,除颤转律加药物治疗成功 5 2例 ,安置ICD(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 ) 11例 ,射频消融终止室速 2例 ,经治疗无效死亡 17例。2 观察与护理2 1 病情观察。 …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疗效。但临床应用多为小剂量 ,对大剂量应用的经验不足。 2 0 0 2年 11月至2 0 0 3年 2月我院收治了 3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应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均为男性 ,平均 6 3岁 ,均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用常规剂量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 ,3例均不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或防止复发。1 2 给药方法 治疗初始阶段 ,先以15mg/min的速度静注胺碘酮 15 0~30 0mg ,并行同步直流电…  相似文献   

10.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自文 《临床荟萃》2003,18(9):539-541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由于从发病至死亡时间短 ,来不及到医院就诊 ,得不到及时抢救 ,患者多死于医院以外。无论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患何种类型心脏病 ,患者猝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心律失常 ,其中 80 %以上是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即所谓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另外不足 2 0 %的患者死于缓慢心律失常。因此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患者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并进行积极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过因室速或室颤而心脏骤停的患者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1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和危险分层我…  相似文献   

11.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双腔ICD在我国应用较少 ,现将本院成功应用 1例报道如下。患者 ,男性 ,4 3岁 ,因反复心悸 1年于 2 0 0 1年 3月 15日入院 ,曾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频发室性早搏 ,且分别于 2 0 0 0年 5月 13日 ,2 0 0 1年 3月 6日发作加重 ,出现严重头晕、眼蒙、血压下降 (<80 /5 0mmHg)。心电图检查示室性心动过速 ,经利多卡因、心律平治疗后室速消失 ,继之服用可达龙 ,其室性早搏虽减少 ,但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5 5次 /min)而停用该药。入院查体 :体温 36 .5℃ ,血压 130 …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猝死的最常见病因 ,而室速和 (/或 )室颤是猝死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 (ICD)技术于 1 980年应用于临床 ,经历了 4个发展阶段 ,我国从 1 990开始将ICD应用于临床。其主要功能为预防由室速及室颤引起的心性猝死。ICD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已迅速成为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选治疗手段。非开胸的电极系统应用 ,使ICD植入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1 ] 。使室速和 (/或 )室颤引起心性猝死的死亡率从30 %下降为 1 .8%。现把本院 1例ICD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频繁发作 ,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和阿 -…  相似文献   

13.
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 ,而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常为单形性 ,预后良好。但多形性室速或室颤也可发生在心脏貌似正常者 ,如不及时治疗 ,预后极差 ,可导致猝死。我院自 1993年 10月~ 2 0 0 1年 6月曾成功抢救了 9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这 9例病人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现将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例患者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12~ 6 0岁 (平均 4 0± 11岁 )。病史 1周~ 0 5a ,均有反复发作心慌伴晕厥。体格检查除有心律失常外无其它阳性体征。胸片、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评价ICD治疗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18例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惠者植入ICD,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9例,双腔ICD 5例,单腔ICD 4例.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3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经1次低能T波同步电击诱发心室颤动(VF),均一次复律成功,除颤阈值10~20 J.在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5例患者共9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VF,ICD识别及转复或放电治疗成功.2例单腔ICD患者各发作一次心房纤颤,被误诊为VT,并导致误治,启动稳定性及宽度两个诊断功能后,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误诊及误治.9例随访期内曾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9例CRTD随访心脏彩超EF由30%~35%改善至35%~50%,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CRTD兼具心室再同步起搏的特点,适用于心功能不全同时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心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T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 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室性心律失常为常见的症状 ,有时可致室颤而猝死 ,为了避免抗心律失常西药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我们应用中药制剂复脉口服液经过二年多的临床使用 ,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10 0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其中男 64例 ,女 3 6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83岁 ,平均 5 0岁。病程1个月~ 2 5a ,平均 9 3a。对照组 10 0例 ,男 68例 ,女 3 2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85岁 ,平均 5 1岁 ,病程 2个月~ 2 4a ,平均9 5a。治疗组中 ,频发室性早搏 90例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10例。其中心肌炎 2 0例 ,…  相似文献   

17.
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治疗中颇为棘手的问题 ,由于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衰加重或猝死 ,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尤为重要。但随着 1 989年美国CAST心律失常抑制试验报告后一系列研究表明 ,抗心律失常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甚或增加死亡率 ,从而使心衰病人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极为慎重 ,本文作者从干预神经体液因素着手 ,选用卡托普利和螺内酯 ,观察其对心衰病人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本文中选 1 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1月本科住院患者共 60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NYHA标准 ,经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8.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随访期间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及ICD的治疗效果。方法11例因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致晕厥或有猝死家族史的患者植入ICD后通过临床症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9±7)个月,4例患者共接受73次治疗(抗心动过速起搏4次,低能量复律5次和高能量除颤64次),1例患者治疗发生在晕厥后;1例由于阵发心房颤动发生3次误治疗,经调整参数后没有发生类似事件。结论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效果可靠,定期随访调整合适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是保证有效治疗、防止误治疗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为2大严重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导管消融临床应用较多,而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性心动过速和直接导致猝死的心室颤动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方面的进展较慢,这很大程度上是因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作为首选,同时有伦理和法律方面原因,本文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现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